第498章:雷達專家
字數:5248 加入書籤
上一回說到奉天會議決定出動戰略空軍部隊南下打擊日本人的海上力量,為此就要向南京政府借道。會議中還提到了英美出現了新的高科技產品——雷達,張作霖當即指示買進來。張作霖的這個決定有點超前的味道,其實還有一個更加超前建議趙三本想到了,但是沒有在會上提,他要是說出來會更加令人震驚。是什麽建議呢?是找一個人,此人名叫束星北。他是誰?
簡單一句話:束星北是這個年代裏的雷達專家,並且是國際領先水平的。
......
我們來說一個現代的故事:
1972年,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回國,周總理對他說:“中國科學事業不夠發達,能不能從國外請一些教授來中國?”
李政道答:“為什麽要從國外請?我以前的許多老師,他們的科學造詣不亞於國外的著名科學家呀,比如我的老師束星北就在國內呀。”
讀者們都知道,民國時代中國出了不少大師級的精英,有在國外的有去了台灣的,但是留在了大陸的畢竟是多數,其中也有不少是50年代從外國回來的。故土難離乃人之常情嘛,台灣香港乃彈丸之地,這些學者的家鄉在大陸的居多,當然大路上的學者就多啦。李政道所說他的老師,那不止是一個,起碼是好幾位,都在國內,都是大師級的。我們也要慨歎一句,和平年代的中國,培養出幾個大師級的精英?怎麽反倒不如戰亂的民國呢?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問的就算這個。
李政道想見自己的老師但是未能如願。
這個問題是沒法子回答的,為什麽呢?因為李政道的恩師束星北,這個天才的物理學家此時正在青島掃廁所,一個人掃幾十個廁所,並且已經掃了十幾年了!大師垂垂老矣。其實掃廁所已經不錯了,1958年束星北被定為反革命分子管製3年,編入勞改大軍去修水庫。在那個饑餓的年代,許多人都在在工地的死亡線上掙紮,他能活下來,已經是奇跡了。有一天他餓得受不了了,跑到瓜田裏去偷西瓜,結果被看瓜的老農當場抓住。老農一看,是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老乞丐,老農頓時產生憐憫之心,給了他一捧花生,束星北一把抓過來,連皮一起狼吞虎咽!那裏還有世界頂尖學者的風度氣質啊?
正是出成果的年齡卻這樣虛度了20年,沒有成果,浪費呀,人生有幾個20年?他沒有成果,在曆史上名氣就很小,很少有人知道他,都不知道咱們中國還有這麽一個了不起的人才。
束星北,1907年生人,曾求學於濟南齊魯大學、美國堪薩斯州拜克大學物理係、舊金山加州大學,在德國曾任愛因斯坦的研究助手。後在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研究生、劍橋大學研究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兼研究助教。1931年回國完婚。
看看這個學曆就了不起呀!
再說一個他的故事。1979年,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需要計算彈頭數據艙的接收和打撈最佳時限,但卻苦苦找不到相關的專家學者。緊急關頭,有人推薦了束星北,為此國家撥款100萬元(79年的100萬可不是小數字)。他一支筆,一摞紙,除了吃飯並沒有別的開銷,準確無誤完成任務!這種水平世界上能有幾人?
隻可惜,他已經是暮年老者了,四年之後過世。
這正是:
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
差點沒餓死,
蹉跎多誤身。
......
趙三本找他做什麽呢?當然是雷達呀。雷達技術的軍事意義就不要說了,現代人都懂。現在是雷達的起步階段,在英美剛剛出現,像日本等這些科技二流的國家還沒有,還在比拚“貓眼”的素質呢。中國如果能夠在此時介入雷達這個領域,在軍事技術上就進入了第一梯隊,當然意義重大。
這裏還要說明,如果說束星北是雷達專家那是趙三本的現代知識,實際上束星北本人現在還不知道雷達為何物?更談不上專家。當然束星北是這個時代世界上頂尖的物理學家那是不會錯的,雷達技術正在他的知識範疇之內。
......
會後趙三本私下裏向張作霖推薦束星北,張作霖並不會感到意外,因為在民國時代的束星北可不是默默無聞之輩,這幾年正是他春風得意之時,在他眾多的職務中任職比較長的是浙江大學的校長,浙江大學是民國時代全國著名的大學之一。李政道在浙江大學求學,所以束星北是李政道的老師。束星北還有一個名氣,就是直言敢說話,甚至多次批評蔣介石,為此被南京中央軍官學校解職。因此,在民國時代他是很有名氣的人物,敢罵蔣介石,而且不是罵一次,那個知名度當然高啦。人說有才的人都脾氣不好,逮誰罵誰,束星北敢罵蔣介石的脾氣也害了他。人非聖賢,他束星北罵人都罵的對嗎?恐怕他自己也不敢保證。他後來的蹉跎人生也與此有關吧?
還有,束星北為中國研製出自己的雷達是1944年到1945年,張作霖手中的神仙書到1950年為止,所以張作霖是知道束星北的。
張作霖說道:“三本,你的火候還是差點,你介紹的束先生已經到了咱們東北大學,咱們的教育廳提出的意見是從東北大學分出一個理工學院,束先生任院長。”
為了靠近高科技高技術的前沿,理工學院建在了寧夏的銀川。
趙三本頓時睜大雙眼,無比的驚異。
趙三本怎麽反落到後麵了呢?主要的差別還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趙三本這個穿越者處在參謀地位,可張作霖是東北軍的當家人呐,這個差別就會反映到責任心上。另一個原因是在現代社會中束星北人生最輝煌的年齡段裏不得誌,修水庫掃廁所幹了十幾二十年,因此沒有作為,沒有輝煌的成果,當然在科學界的地位也就談不到了,如果不是“雷達”提上日程趙三本幾乎把他給忘了。可是張作霖不知道新中國的事情,民國時代的束星北可是有名的學者,因此張作霖反倒早就重視這個人物了,一旦有機會就能想到他。可巧,此時正是束星北不得誌之時(因為罵蔣介石被南京免職),於是被東北挖過來了。
由這個例子可知,這些年來東北方麵為收羅人才是下了大力氣的。我們也不得不慨歎:民國出大師呀!50年代以後就是吃老本,後繼無人了,民國時代遺留下來的一批大師也不能個個的人盡其才,像束星北就被荒廢了。這是什麽原因呢?筆者見識短不知道。
對於雷達技術東北方麵很主動,派人去英美賣技術,同時也自己組織人才隊伍,投入資金。可以預計,東北方麵在雷達技術上不會落後,肯定能站在這個學科的前列。
原本的曆史上,雷達出現在二戰期間,但是成熟的技術和大發展時期都是二戰之後了。這一次中國站到了最前列,在戰爭中能應用到什麽程度還要拭目以待。
......
在出動戰略轟炸機的問題上東北方麵大計已定,於是按部就班地實施。顧維鈞率領使團去南京周旋,英美法國也都出力配合,使得交涉順利。南京的確沒有過分刁難,總算達成協議,拿出武漢機場做中轉,並且在沿途建立多處導航站,第一航空隊的道路就暢通了。物資補給的水路和陸路通道也全部暢通無阻。
南京能夠讓一步的原因除了利益和英美等國的斡旋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空軍畢竟不是地麵部隊,南京方麵的戒備之心不那麽強烈。對於桂係來說也有這個因素,假如東北軍的陸軍提出進入廣西的話,李宗仁怕是很難點頭應許。
此外,南京也不是沒有條件,他們趁機提出一個要求,就是要東北的轟炸機,並且是點名要新型的,do-17和轟-22都行。
do-17就是飛行鉛筆,實際上在吳忠的生產基地已經有了它的改進型,型號do-217,南京方麵還不知道。
東北方麵也算大方,答應提供八架飛行鉛筆和四架轟-22(中型轟炸機),這讓國軍能夠組建一個轟炸機大隊了。當然不是白送,轟炸機的價格太高,白送不是冤大頭嗎?價格可以優惠,錢不能不要。現在的南京也是有經濟實力的,已經不是原本曆史上那麽窮嗖嗖了。多年的和平環境,很少有戰爭,特別是內戰,誰也不敢打內戰,都悶頭搞建設。隻要沒有昏庸的政府幹擾,經濟上想不發展都難。因此,現在的南京政府也是不差錢。
有一個條件東北是必須提出來的,那就是這批轟炸機不能用於內戰!東北軍說了,國軍是用來保衛國家的,軍隊不能對內,槍口不能對著自己的人民。這個警告還是必要的,因為南京政權就是國民黨蔣介石的獨裁政權,獨裁統治需要槍杆子來維護,也就是“坐天下”。民選的政權沒有坐天下保江山的問題,也就不需要槍杆子來維護。
......
經過與南京方麵的協商和一係列的準備,9月底東北軍的第一航空隊進駐廣西,他們選擇的機場是玉林。這個選擇也是多方麵的考慮:第一,此前東北軍的飛機都是沿著海岸線飛過來的,玉林就是目的機場,這一處機場經過反複的擴建目前是廣西最好最大的機場,玉林同時也是援桂航空隊的基地。第一航空隊規模宏大,飛機多,並且都是大型飛機,因此機場還要臨時擴建。第二,這個位置比較靠近海岸線,便於出擊作戰。第三,此地相對南寧、桂林等地知名度小,顯得偏僻一些,有利於保密。
第一航空隊是東北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初建時規模不大,配備的飛機不是特別的好,數量也不足。其原因嗎就是轟炸機的價格太高,第一航空隊純屬燒錢的軍種。現在經過三四年的建設總算把三個大隊配齊了,他們的裝備情況簡述如下:
每個大隊都有四個中隊,其中第四中隊配備戰鬥機,屬於掩護保衛單位。兩個中隊配飛行鉛筆(就是do-17,現在已經有了改進型do-217)共12架,一個中隊配6架新型的中型轟炸機轟-22。第一航空隊的轟炸機總數54架。除此之外還配備少量的其他機型,例如雙翼的偵察機,還有三架炮艇機等等。總之,第一航空隊的裝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高水平了。當然了,它的消耗也是不得了,沒錢真就養活不了這種部隊。
還有一個保密問題也不能忽略。如果泄密了,日軍有了防範,作戰效果就差多了。為此,東北軍方麵,甚至南京方麵都動用了諜報特務機關,設法保密。因為日本鬼子最重視情報了,日本的間諜很多,他們也是無孔不入。(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