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諒山要塞

字數:5170   加入書籤

A+A-




    9月30日,東北軍的第一航空隊突然襲擊了在北部灣的日本遠征艦隊,使得南海局勢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對於日本國來說,它在越南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利益,這是不能丟掉的。為了維持對越南海域的控製,也需要保護他們的海上運輸線,就隻能盡最大的國力重新充實遠征艦隊。現在南洋地區隻剩下飛龍號和龍驤號兩艘輕型航母了,日本人不得不把看家的新航母蒼龍號也調到南洋(蒼龍號從結構上已經更接近於現代了,因此雖然它的噸位稍小,可是承載的艦載機更多了,達到了70架)。同時加大對造船廠的投入,加緊建造航母和大型艦船。

    日本遠征艦隊接受了教訓,除了加強防空力量之外,他們也不敢輕易的進入北部灣了,一般都在峴港以南活動。為了對付東北軍的空軍,日軍增加了陸軍航空兵的數量,第一批海運過來30架三三式戰鬥機,加上原有的50架老式飛機,使得陸航數量達到了80多架飛機。日本人知道這個數量不夠,他們隻能加緊生產,逐步增加。

    日軍暫時還不知道東北軍的第一航空隊已經撤走,他們算計的是:依靠陸軍航空兵為主,維持北圻的戰場,海軍航空兵起輔助作用(一般情況下不再進入北部灣)。這樣布置即便不能取得製空權也能在戰場上與敵軍抗衡。

    在這裏我們也要說明一下,在民國和抗日戰爭的年代裏,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是陸軍,空軍是重要的戰場力量但不是決定因素。其原因是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低,還達不到現代各種類型戰機的能力,通信、偵查手段,武器的射程、準確度、殺傷威力等等均不能達到決定戰爭勝負的水平。例如,在抗戰中中國的軍隊往往麵臨著具有絕對製空權的日本空軍,被動的被轟炸,被空襲,但是中國的軍隊依然可以作戰,照樣可以打勝仗。現在越南戰場上的日軍就是這樣的情況,他們的海軍受挫,空軍的力量還不是特別的強,可日軍照樣信心滿滿的,認為自己必勝,能夠消滅法軍。

    越南的國土是南北長,東西方向狹窄的形狀,但是北圻相對寬闊,東西方向的最大寬度有600公裏,並且大部分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區,特別是遠離海岸的西部、北部,險峻的地勢居多,不利於大兵團作戰。西北部的道路很少,主幹道都是沿著河流的。最重要的一條路是沿著紅河河穀的,從河內到老街,再向西北伸延就到了昆明。紅河在中國境內叫元江。這條路已經通火車了,從河內到昆明,是法國人修的窄軌鐵路。此外還有兩條路,一個是向北到河江,另一條是沿著沱江直到最西部的萊州。這些路都匯集到河內平原上,總之,山路交通不便,道路很少。

    越南的地名也像朝鮮一樣,很類似於中國的地名,並且有不少重名,比如山東省就有“萊州”,與北圻西部的萊州重名。河內的北邊有個太原,與山西省會重名。還有一個西寧也是重名,如此等等。

    北圻唯一便於大兵團作戰的地方就是河內平原,這有利於兵力占優勢的日軍。從8月底9月初開始,日軍的地麵部隊就展開了向河內平原的進攻。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國調集的陸軍不斷增兵,他們對河內的威脅越來越大。

    ......

    10月下旬,諒山要塞。

    一群軍官簇擁著白崇禧和李品仙(遠征軍參謀長)在要塞視察,跟隨視察的也有幾名東北軍的軍官,有遠征軍的航空隊隊長李福振,其他的還有重炮團和築壘地域部隊的指揮官。

    李福振還有一個職務,他是遠征軍中東北軍部隊的戰場指揮官,統一管理航空隊、重炮團和築壘地域部隊。他的軍銜僅僅是中校並且屬於空軍,之所以任命他為戰場指揮官是考慮到他在桂軍中的時間長,人脈關係熟悉。

    此時白崇禧一行人正走在一個山洞中。洞穴經過工兵處理,有便於人員通過的道路,路麵都修整過了,都是石板路,也有台階,每隔三五米就有照明的電燈。路旁就有涓涓流水,洞穴中都濕漉漉的。在前邊引路的是築壘地域營的營長,他邊走邊講解。這個營長一看長相就是俄羅斯族人,他名叫廖俄華,這是漢語名字,他的俄文名字是阿廖沙。他還兼任著諒山要塞的副司令,要塞司令是桂軍161師的師長徐啟明,161師就是守衛要塞的主力部隊。

    廖俄華對白崇禧解說道:“這條溶洞通道的作用是支援東側的一個堡壘群,保障前方的人員和物資。電話線路也是通過這裏連接的。”

    眾人隨著他是手指看到,在側麵有電線,數條電線排列著,有照明的線路,也有電話線路。

    在這裏我們又要囉嗦幾句技術問題了。現代的通信線路在使用光纜之前使用的是電纜,在粗粗的絕緣包皮內有幾十對,幾百對導線,這樣的一條電纜就連通著幾十、幾百部電話。為了避免水滲透到電纜中,電纜是充氣的,24小時不停的用氣泵打氣,還要檢測泄露。如此等等,詳細的不說了。可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電纜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裸露的電線,沒有絕緣皮。所以那個年代裏,我們能看到電線杆子上一排一排的密密麻麻的電線,那都是電話線,是裸線。每一部電話就有兩條線(特別條件下一條線也可以通信),所以那個年代裏電話很少,技術上不能支持更大量的電話。野戰的部隊臨時架設的通信電線有兩種,有絕緣包皮的,也有裸線,因為裸線絕緣不好,所以通話時都是大聲的喊叫,在影視作品中偶爾也能看到,原因就是裸線。包絕緣皮的生產技術已經有了,用橡膠絲線包皮,成本很高,生產電纜需要全套的自動化設備,那個年代還沒有。

    白崇禧他們看到的就是裸線。

    此地屬於喀斯特地貌,所謂的“喀斯特地貌”就是說:山體是由可溶性的石灰岩構成,自然形成很多溶洞,裸露的山體也被衝刷的異常陡峭,這為修建要塞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人們來到了一處碉堡內部。碉堡是借助山勢修建的,從射擊孔等部位就能看到建築的堅固程度。混凝土的厚度超過了一米。射擊孔是階梯型的開口,射界很開闊。

    廖俄華介紹說道:“白長官,我們使用的都是自己燒製的高標號水泥,內部有鋼筋骨架,這種工事能抗住200毫米以下的炮彈的攻擊。根據情報,入侵越南的日本陸軍還沒有這麽大的重炮。即便是有大口徑重炮,此地的地形也限製了這種巨型重炮的運動。因此我們的碉堡是堅不可摧的。”

    白崇禧問道:“敵軍若使用炸藥包人工爆破呢?”

    廖俄華:“請白長官到這邊來看。”

    他引導著眾人來到了碉堡側麵的一處露天瞭望台上,這個位置是平時站崗和觀察用的,視野非常開闊。

    廖俄華:“各位長官請看,我們碉堡的外側是三四米高的斷崖,如果沒有特殊的工具,敵軍的工兵根本無法靠近我們的碉堡。請看左右的測前方,大約500米之處,在那裏還有我們的碉堡。這一處碉堡附近的射擊死角剛好是那些碉堡的打擊範圍,我們的碉堡之間都是互相掩護,互相配合的。所以敵軍很難靠近我們任何一處碉堡。敵軍即便能夠上來接近碉堡,普通的工兵爆破作業對我們的建築也是無效。”

    廖俄華還介紹了炮兵的配合。要塞防禦並不是被動挨打,火炮和空軍都是有力的反擊力量。在要塞中,有前沿的步兵炮,也有遠程的重炮。空軍的作用有兩個方麵,其一是保持諒山地區的製空權。在日軍有更強大的空軍的時候也不能讓日軍取得本地的製空權,這是對空軍的最低要求。其二是空軍提供了戰場偵查的便捷手段,與地麵偵查相配合,為炮兵提供打擊目標的數據。堅固的堡壘加上炮兵有力的反擊,再利用山地的地形,我們的諒山將是堅不可摧的。

    白崇禧知道,要塞中使用的很多重武器,如各種機槍火炮都是跟隨著重炮團一起運輸過來的,東北軍的這些武器保證了要塞的火力。

    廖俄華說:“諒山的要塞的工事建築群一直延續到憑祥的鎮南關,後方的工事建築還在繼續施工。”

    白崇禧說道:“這個情況我知道,現在前方的局勢不利,你們要加緊施工。一方麵要選擇要點,重點工程在半個月內要能夠進入實戰狀態。徐師長!”

    徐啟明:“下官在。”

    白崇禧:“諒山到憑祥的兵力要布置好,以應付突變。”

    徐啟明:“請白長官放心,兵力的布置和工事建築次序我們研究過了,有安排。”

    為要塞安排的主力部隊就是161師,師長是徐啟明,他兼任諒山要塞司令,廖俄華營長是要塞副司令。要塞的部隊中還有東北軍的重炮602團,再加上築壘地域的一個營。

    諒山到鎮南關有20公裏,都是山地,地形險要複雜,按說還是比較安全的。諒山要塞的範圍也包括這20公裏,但是工期緊張,各處工程有個輕重緩急,現在諒山前沿的建築還處於收尾階段,諒山以北剛剛開始施工。白崇禧的關切是妥穩的表現,他知道,日本人作戰就善於迂回包抄,諒山再堅固也怕被抄後路啊。

    白崇禧:“各位,現在河內平原上的戰局不妙啊,咱們都要做提前迎戰的準備。李福振指揮官!”

    李福振:“下官在。”

    白崇禧:“我們的炮兵602團還有一個營在河內前線,你要做好撤退的準備,道路提前檢查修繕,必要時空軍要出動掩護,保證他們安全返回諒山。重炮是要塞的主要火力,重炮營不能有失!”

    李福振:“是!”

    李福振在遠征軍中的職務是航空隊司令,也是東北軍所屬部隊的指揮官。602重炮團和築壘地域營都歸他指揮。

    目前河內戰場上的情況正如白崇禧所說的,很不樂觀,原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日軍占據了兵力的優勢,法軍很被動。

    法軍的全部兵力是四個步兵旅,兩個炮兵團和一個裝甲團,總人數兩萬多人,相當於東北軍的兩個師。此外就是本地仆從軍了,有五六萬。由於越南阮氏王朝向日本人投降了,導致殖民地的民眾人心不穩,使得法軍失去了根基,就連仆從軍的忠誠度也成了問題。而日本國方麵陸續登陸的部隊目前已經有兩個師團,人數超過了五萬,並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跡象。

    另一方麵,河內屬於平原地帶,利於大兵團作戰。日本人也有坦克等機械化部隊,並且炮兵也不弱。弱勢的法軍沒有有利地形的憑借,加上殖民地的民心不穩,仆從軍不得力。所以在戰場上雖然有中國軍隊的幫助,法軍還是處於下風。這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