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日軍喋血諒山

字數:4389   加入書籤

A+A-




    東北空軍的“師”基本相當於原航空隊的編製,一般擁有三個大隊(或四個),以戰鬥機為主,也有轟炸機,飛機總數在90架左右。

    飛機的飛行速度很快,可是遠程調動一支空軍部隊並不是飛機飛過去就可以了。比如,調動的命令下達到空17師,他們就立即執行,12月6日,空17師的先頭部隊到達了憑祥機場,但是整個一個空軍的師在前線能夠投入作戰還需要不少的輔助條件,先期到達的小部隊就是執行這個任務。空軍作戰要有機場,需要油料彈藥等物資,還要有飛機的維護保養和維修,也就是地勤機構。大部分的人員、裝備、物資還是需要水路陸路運輸。現在的有利條件是南京政府開了綠燈,能夠給予配合。總之,這些準備工作是需要時間的。經過緊張的工作,在憑祥為空17師修建擴建了三個臨時機場,他們的全部飛機到達時已經是12月下旬了。

    除了空17師,援桂航空隊也都集中於諒山憑祥地區,他們有兩個大隊,也接近於一個空軍師的實力了,所以現在的諒山戰場上東北軍的空軍實力相當於兩個空軍師。

    此地的天氣也在幫東北軍,陰雨天氣是常態,陰沉沉的天空不利於飛行,多數情況下雙方的飛機都不能出動。這種情況使得東北空軍可以從容準備和調動。

    東北軍空中力量的變化日本人還是感覺到了,他們進犯諒山的上空都會招致越來越多的東北軍戰機的攔截阻擊,空戰中日軍越來越不行了。直到空17師全部到達之時,東北軍最終取得了諒山上空的製空權,日本人的飛機在這裏就沒有機會了。麵對東北軍增加空軍力量日軍很緊張,但是東北空軍的作戰範圍沒有離開諒山前線,沒有深入到北圻的腹地打擊日軍。這讓日軍緩了一口氣,當然他們搞不明白這是為什麽。

    日軍缺少了空軍的配合,他們的地麵進攻就更加艱難了。

    此時的北方已經是嚴寒的冬季,可北圻屬於亞熱帶氣候,氣溫沒有那麽低。但是這裏多山區,冬季裏雨水多,空氣潮濕,到處都是濕漉漉的,這種陰冷的氣候也會讓人很難受,從心裏就冷得發抖。南方的冬季也很難熬啊,北方人沒有親身體驗就不好理解。這個季節裏人們的日常裝備就是雨傘雨鞋,在民國的年代裏就是鬥笠和蓑衣。要塞裏麵的守軍主要是桂軍,他們都是本地人,習慣了。桂軍的士兵們穿著像刺蝟一樣的蓑衣,戴個直徑兩三尺的大鬥笠,身上這種裝束也沒個軍隊的樣子,可是實用啊。此外,他們是防守,駐守在陣地裏不需要到處跑,就容易采取取暖保溫的措施。而日軍都是北方人,又處於野戰的狀態,對這種陰冷的天氣極不適應,這就會影響他們的戰鬥力。

    要塞工事是用於作戰的,絕對不是度假的別墅,士兵也不是嬌生慣養的少爺,這裏沒有嬌慣。但是士兵們夜以繼日地戰鬥在堡壘中,也需要吃飯休息睡覺,還需要洗漱排泄,堡壘也是士兵們生活的地方。這就需要提供必要的生活設施,目的不是講求舒適,而是要保持體力和精神旺盛的鬥誌,不能讓惡劣的環境把戰士們煎熬的痛不欲生。所以最低的生活設施也是要塞中必備的。比如需要做飯的廚房,睡覺的營房,救治傷員的治療所,便於清理的廁所,甚至還需要有洗澡的地方。在寒冷天氣裏不能讓人冷的哆嗦沒法瞄準開槍,在炎熱的天氣也不能讓人中暑昏迷頭昏腦漲,所以說這些生活設施的好壞也直接影響戰鬥力。

    在一個前沿的堡壘中,一個桂軍的班長正靠著火牆打盹,卻被猛烈的槍炮和爆炸聲驚醒。

    燒火牆的取暖辦法是燒火和冒煙的煙囪都在室外,室內沒有煙火卻可以散發熱量,保持室內幹燥。

    驚醒的班長跳起來到觀察口去觀望,看了一會他問道:“這日本鬼子真是惡魔呀!你們又打爆了幾個?”

    “報告班長,敵人剛露頭就打爆了三個了。”

    什麽叫“打爆了”?就是子彈打到小鬼子身上,碰巧引爆了爆炸物,結果鬼子兵就像個炸藥包一樣轟然爆炸,連同人體都炸飛了。這就說明進攻的鬼子兵中有不少人身上綁了大量的炸藥。此時使用的爆破炸藥基本都是黃火藥,黃火藥穩定性高,需要使用雷管引爆,一般的震動或者微小的火星都不足以引爆,即便子彈穿透炸藥包也不能保證百分之一百的引爆它。所以剛才說打爆了三個的確不尋常。

    由於日軍的進攻屢屢受挫,被武士道精神武裝的鬼子們很頑強,他們竟然采用大規模“肉彈”來強攻。就像現代的恐怖分子那樣,身上綁著炸藥包往上衝,企圖靠近堡壘進行人彈爆破。這種打法幾近瘋狂,毫無人性。

    令日軍絕望的是冒著巨大傷亡靠近了碉堡的日軍敢死隊卻無法實施爆破,因為在碉堡的前麵都有兩三米高的絕壁,靠手腳無法攀登,隻能被絞殺在交叉的火力之下。還有日軍每一次組織進攻都沒辦法實施炮火掩護,因為要塞中的火炮口徑更大,射程更遠,火炮的位置更合理,總能有效地壓製日軍的炮兵。連日來日軍傷亡枕籍卻毫無建樹。

    現在的陰雨天氣居多,這讓日軍官兵們痛苦不堪,可也為他們帶來了幸運,那就是避免了遭受東北空軍的蹂躪。天氣讓處於優勢的東北空軍很少能夠出動,這是飛行技術的限製。日本人要感謝上蒼了,這是他們的幸運,可東北軍並不在乎,因為大帥府三令五申限製了他們的行動,明確的任務就是保持諒山前線的製空權,而不能向越南腹地出擊。

    日軍進攻了十幾天,傷亡了三四千人,什麽也沒有撈到。日本人知道碰到了硬茬子,可是這場戰鬥還要硬著頭皮進行下去,原因就是涼山的地勢,他直接威脅到河內平原。從諒山到河內城下才100公裏,並且是一馬平川。不要說日軍尋找西部的法軍決戰,單單堅守河內需要多少兵力?如果他們不能攻克諒山就莫不如退出北圻。在越南的北半部也就隻有這一塊富庶之地了,日本人得到了也舍不得放棄呀。

    除了空軍,他們在火炮的火力上也吃虧了,火炮是陸戰之神,於是他們緊急從國內抽調15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的榴彈炮,下了大力氣運來九門,其中三門最大口徑的是240毫米榴彈炮。

    對於海軍或者岸防炮來說240毫米隻能算中小口徑,可是在陸軍來說就是超大口徑的火炮了,它的威力了不得。一米厚的鋼筋水泥工事也可以被它摧毀。

    屬於第一炮兵師的602重炮團的裝備怎麽樣呢?他們最輕便的火炮是120毫米重迫擊炮,此外就是100毫米的加農炮、120、155毫米榴彈炮,還有高射炮等等,火炮總數六十多門。一般的說口徑155毫米就是陸軍野戰的最大口徑了,200毫米以上的比較少見,日本鬼子的確瘋狂啊。

    請看實例:據曆史資料記載“九一八事件”時,小鬼子為了對付北大營堅固的營盤,他們秘密的將旅順重炮營的二門240毫米重炮安置在離奉天火車站不遠的日軍兵營中。事變當日這兩門炮對北大營進行了炮擊,威力巨大。其實東北軍的北大營就是個兵營,並非要塞工事,用得著這麽大口徑的火炮嗎?

    在戰場上使用重型、超重型火炮還有個運輸的問題,重型火炮很笨重,如果用馬匹拖曳就需要四到六匹馬。一般需要有鐵路,或者狀況比較好的公路才行。山間小道或者普通公路則很難通過。日軍為了把火炮運輸到諒山前線就要修整道路,小鬼子是下了功夫的。

    日軍有了重炮,雙方的炮戰是免不了的。要塞的碉堡有防炮的措施,主要是借助地形和山體形成炮擊的死角,讓敵方打不著。可理想歸理想,總有不理想的,迎著日軍攻擊的最前沿有一處光禿禿的山坡,不太高,但位置重要,於是就建築了一個堡壘和兩處暗堡。結果運氣不佳,碉堡的頂蓋被日軍的重炮接連命中兩次,被炸毀了,內中的六名士兵屍骨無存。

    中方的炮兵當然會反擊,密集的炮火覆蓋了日軍的炮兵陣地,迫使日軍炮兵轉移。這說的是日軍的普通火炮,目前對付日軍的重炮辦法還不多,關鍵在於火炮的射程。150毫米榴彈炮的射程是八公裏,240毫米的火炮射程超出了一倍,在15公裏以上。雖說日軍隻有三門可是對要塞的威脅不小。唯一的辦法就是空軍的轟炸,可是現在陰雨天氣太多,空軍很少能夠出動,即便遇到好天氣空軍出動了,可日本人也不傻,他們的重炮可以藏起來。這也是被日軍摧毀這一處堡壘的原因之一。

    日軍不會放棄這絕好的機會,一百多鬼子兵蜂擁而上,企圖搶奪這個高地。堡壘之間都是互為犄角的,相鄰的堡壘都用密集的火力打擊衝鋒的日軍,鬼子兵也是冒著槍林彈雨,冒著巨大的傷亡,在自己火炮機槍的掩護下勇猛衝鋒。眼看鬼子兵接近被摧毀的堡壘了,就在此時,在他們前進的側方突然出現兩處機槍火力點,近距離猛烈傾瀉彈藥,這是兩處暗堡,在危機的時刻發揮了作用。暗堡都是事先設計好的,這個打擊是致命的,衝鋒的鬼子兵無處躲無處藏,成片的倒在了光禿禿的山坡上。日軍瘋狂的進攻被粉碎了。隨後就是日軍更猛烈的炮擊,這兩處暴露的火力點被炸成了大坑。

    各處堡壘都有備用的建築材料,主要的建材是水泥搗製的大塊方磚,還有石料、木料、鋼筋、水泥等等。趁著戰鬥中短暫的間歇,工兵們對被炸毀的堡壘進行修複。這種修複是簡易的,不可能恢複原來的堅固程度了。但是很不幸,修複的堡壘還在原位置,對於日軍炮兵來說,坐標不變,再次炮擊,修複的堡壘還沒有使用就被炸上了天。無奈之下要塞司令徐啟明命令放棄這個高地,它隨後被日軍占領。(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