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奇思妙想
字數:5079 加入書籤
北圻西部與雲南交界邊境城鎮老街。
法軍的指揮機關就設在這裏,這是為了安全和取得他們國內的聯係方便,也是為了方便從中國和英國人那裏獲得援助物資,還有就是局勢一旦惡化,從這裏也方便逃跑。
總督德古與他的參謀長貝特朗以及陸軍司令奧古斯特在密議。德古說:“中國人提出一個要求,要我們把諒山割讓給中國,各位怎麽看?”
奧古斯特:“什麽?中國人竟然有如此無禮的要求?他們這是乘人之危!總督先生,不能答應他們啊!”
貝特朗:“中國人也不是善類呀!去年他們出兵的時候就完全占領了諒山,我們的治安部隊和警察也都被他們收編了,本地的官員被他們重新聘用和任命,成了聽命於他們的官員,這些官員中也有我們法國人。這已經暴露了他們的野心,可是為了同盟抗日,當時我們也不好說什麽,現在居然得寸進尺要分割我們的領地。真是豈有此理!”
德古:“是啊,你們說的對。可是當前的形勢還真是要借助他們在諒山的力量啊。中國人在諒山能夠起到這麽大的穩定作用,這也是我們事前沒有預計到的。目前的局勢很明朗,我們完全是憑借中國人在諒山的存在才得以穩定。如果沒有諒山,我們恐怕已經在回國的路上了。假如我們離開了越南,那麽越南這裏就沒有一寸土地是我法蘭西的,還什麽割讓不割讓呢?所以我們還需要忍耐啊。”
奧古斯特:“沒想到以前懦弱的中國人現在腰板也硬了,世界真是變了啊!”
貝特朗:“這次與中國人聯合抗日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中國的確強大了,難怪日本人被中國人趕出來呀!”
德古:“所以說我們要拿出平等待人的態度來對待中國人了,咱們都務實一點吧。你們說說,我們該如何答複中國人呢?”
奧古斯特:“總督先生,真的不能答應啊!諒山給了中國人,北圻就在中國的控製之下了,北圻還是我們的嗎?”
奧古斯特這個話再清楚不過了,如果說以前有人沒看明白,現在所有的人都看明白了,諒山就控製著河內平原!
貝特朗:“總督先生,我的意見還是不能斷然拒絕中國人,因為眼下我們太需要中國人的合作了,沒有中國人的合作,我們連現在局部的穩定也沒有。我們單單說軍火,假如中國的東北軍拒絕提供軍火,現在的英國人也是無法替代的。一旦軍火短缺我們如何作戰?因此要想出一個權益之計,最好留有餘地,不能完全答應,但是絕對不能拒絕。”
英國在印度是有兵工廠的,按說供給法軍應該沒問題。可是英國的重心在歐洲,而英國本土正處於經濟危機(全世界都危機),軍火的生產當然要受影響。因此,英國人還指望著調運印度的產品補充歐洲的不足,其中也包括軍火。他們就不能對法國人充足的供給。第二還有一個價格問題,法國同樣存在經濟危機,危機就是缺錢,那麽東北軍的廉價軍火吸引力更大。第三,法國人購買東北軍的軍火並不是使用法郎,也不是美元英鎊,而是向中國出口貨物,貿易出現差額的時候才用貨幣來平衡。這種近似於易貨的貿易當然還是就近更方便,就近的貿易成本低嘛。
德古:“我同意貝特朗先生的意見,讓我們仔細斟酌一下,想個好辦法,還是穩住中國人要緊。”
領土問題曆來都是麻煩事,有爭端就難辦。近代有什麽好辦法呢?擱置爭議就是例子,所以法國人真要動點腦子了。他們商量來商量去,最後貝特朗的辦法被德古采納。
貝特朗說:“北圻並不是我法國的領土,其政治地位是阮氏王國的屬地,委托我國管理而已,因此我們說了不算,隻有越南王朝說了算數。”
從政治名義上說,越南的阮氏王國算是法國的附屬國,王國的領土是中圻,北圻算國王的附屬地。當然這僅僅是一種說法而已,騙人的,實際上就是法國的殖民地。現在把這種殖民者騙人的說辭拿出來就是為了應付中國人。但是從法理上講誰都不能否認有越南王朝的存在,他們的確是真實的存在,國王的朝廷就在順化嘛。
德古又加了一句話:“告訴中國人,我們法蘭西不幹涉他們的軍隊在諒山地區的存在。”
這個說法太奇葩,可是對於中方來說法國人的態度前進了一大步,算不算法國人“默認”了呢?
對法國提出領土要求的是桂係,首先得到答複的當然也是他們,我們看看桂係內部怎麽說的。
李宗仁說:“咱們中國跟法國佬在鎮南關這兒可是沒少打仗,老輩子的馮子材、劉銘傳都是抗法戰爭的英雄啊!中法兩方各有勝負,咱們並沒有完全被打敗,可到了簽約的時候咱們都是吃虧的。為了啥?還不是弱國無外交!現在咱們強了,法國人認可我們在諒山的存在,也算是一個大勝利呀!”
李宗仁說著就動了感情,不勝唏噓。
白崇禧接過來說道:“德鄰兄說的對,與其說咱們勝了不如說我中國強了!法國佬承認咱們在諒山合法這就是一個大勝利!有了這一個進步就好,國土的問題急不得,慢慢來,隻要我們保持強大,終能修成正果。”
東北軍是收諒山的首倡者,也參與了策劃和實施,法國人的答複也會報告到奉天,那麽東北軍怎麽看。
張作霖說:“諒山是誰的還是實力說了算呀!隻要中國不衰弱,誰也奪不走!”
趙三本說:“我的想法是還要從越南人的角度看一看。我們占據了諒山越南人怎麽辦?那就是兩個出路,要麽奪回來,要麽做中國的附庸,甚至像曆史上那樣做中國的一個行省。可越南人獨立性也很強,這就有可能造成多年的邊界糾紛和戰爭。曆史上為什麽有時候歸屬有時候有獨立呢?其原因之一就是動亂之地總是中央政權的麻煩,與其動亂不斷就不如讓他獨立。無論哪個結果也是後患無窮啊。”
張作霖:“有那麽嚴重嗎?倒也是,如果我是越南人,怎能容忍?這到成了戰爭的策源地了,有解沒有?”
趙三本:“這就要看今後的變化了。其實我們品味一下日本人現在的做法,也是解決之道啊。我們琢磨日本人,理解他們,看他們想什麽?朝此方向努力,就有解。”
張作霖:“你是說日本人退守清化,把河內地區做緩衝區對待嗎?”
趙三本:“大帥英明啊!最理想的情況是把北圻,或者北圻的一部分分離出來,作為我國的附屬國,形成一個政治和軍事的緩衝區,越南的其他部分就隨便他們了,形成一個或幾個國家都可以。在我大中華的影響之下,這些國家就都是友好的國家了,中南半島也就穩定了。”
張作霖:“幹脆北圻合並到中國,做個行省豈不省事?”
趙三本:“那就沒有緩衝了。再者說,我們把越南分割了,越南人是什麽感受?還不是戰爭的策源地嗎?如果北圻名義上是獨立的國家,它親中,中國關照它,讓它獨立且富足,這就化解了民族的對立和仇恨。”
在現代的世界上民族的仇恨往往釀成地區的動亂,局部的戰爭,還有恐怖活動。
中國取得了諒山得以在軍事上控製越南,越南處於軍事上的不利地位。如果因此而激起越南的敵意和反抗,甚至造成常期的地區動亂就不劃算了。趙三本所顧慮的就是這一點,因此提出緩衝區的辦法。他的設想就是:北圻分離出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親中,類似於附屬國。同時,中國也應該大力的支持北圻,讓它的人民生活富足,保護它的安全,使它的民心傾向於中國,這就成了安定的緩衝地帶,也就化解了矛盾。
趙三本用現代的知識和理念處理問題貌似比民國時代的人更高明嗎?不過是奇思妙想而已。這種策劃如果能夠實現,就能讓中國的南部獲得和平穩定的邊疆嗎?是不是更有利於南洋海域的和平穩定呢?國際政治很玄妙,一切還要走著看。
張作霖轉移了話題,他說道:“我們在英國買的金剛號航母到了達卡港口,咱們的裝備部從英國購買的部分雷達設備也隨金剛號帶回來了,不久將轉運到吳忠。雷達這件事很重要,你和楊宇霆到吳忠走一遭,過問一下,給那些專家們指指路子,別讓他們胡打亂撞,早點吧這東西搞出來,這可是有大用途的。”
趙三本絕對不是科學技術的專家,雷達技術的精髓他甚至都說不清楚,對此張作霖是知道的。但是張作霖更知道他有現代人的見識,就像對待越南問題的分析類似,方法和方向是重要的。有著現代見識的趙三本,起碼懂得雷達的效用,以及現代的雷達大約是個什麽樣子,有哪些大的分類。所以,趙三本親臨研製的現場,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更何況趙三本並不是一竅不通,單晶爐就是他親自研製的嘛!也說的上是電子行業的專家了。
1934年8月,東北方麵得知在英美出現了早期的雷達產品,就指令楊宇霆的總裝備部到英美購買,技術和產品樣品都要。這件事的過程我們沒有仔細描述,但是有些要點還是應該交代清楚。首先就是英美方麵會不會對中國保守秘密,拒絕交流呢?按照我們的故事,英美方麵是應該配合的。分析一下有幾個原因:第一,西方國家在先進科學技術上對待盟國是不保密的,交流很正常。就拿雷達來說,英國最早研製出海岸雷達,很笨重的,輪船都不能裝載。隨後不到一年,美國人就把雷達裝到了軍艦上。這就是他們技術交流的結果。現在的中國與英美都是友好的盟國,如果他們對中國保守就不符合常規了。第二,中國出產的單晶矽產品,都是給英美以最惠國的貿易待遇,而單晶矽就是電子產品的原材料。有這層關係,英美能對中國保密嗎?第三,從遠東的形勢看,中國是英美的重要盟友,在遠東還要指望中國人的力量。種種原因綜合起來,英美隻能選擇與中國合作,而不是互相保守。
1933年,東北軍政府在英美買了七艘大型軍艦,其中有兩艘航母,這些船都是人家淘汰的舊船。在33年的10月,這批買來的軍艦在琉球以南偷渡回國,由於金剛號是戰列艦改裝,工程量大,當時沒有完工,一直拖到34年夏季。正趕上東北購買英美的雷達技術,於是買來的部分雷達裝備就裝載在金剛號上一起回國。
單獨的一艘航母回來的難度就更大了,作為折中方案,東北軍讓它先到達卡港,然後就要看機會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