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青海不安寧了
字數:5524 加入書籤
談判也是個很危險的差事,特別是野蠻落後的奴隸主,談不攏使者被殺掉的可能性很大。馬崇德(高崗)自告奮勇擔當這個危險的使命,他打著白旗僅帶一名翻譯就上了山。畢竟馬崇德不懂藏族語言,翻譯還要帶。可青海是多民族雜居之地,最通用的語言就是漢語,畢竟在中國的國土上嘛。特別是藏族的上層人物,基本上都懂得漢語。
舉著白旗表示見麵談一談,這是通用語言,大家都懂。馬崇德平安上山,見到了藏軍的大頭領。藏人的威勢還是很凶的,都舉著刀槍,橫眉冷目的,使者等於穿行於刀叢之中。馬崇德也是見過陣勢的,此來也是視死如歸,他昂首挺胸闊步前行,可身邊的翻譯卻嚇得簌簌發抖走路都不穩了。
閑言少敘,咱們直奔主題。
為首的藏軍首領叫洛桑加措,他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他周圍還有一些人,看樣子也是藏人的上層人物,或許都是各個部落的小頭領吧,內中還有幾名僧人。洛桑問道:“來者通報姓名!”他說的是漢語。
馬崇德:“我是紅軍的使者,要見貴軍的最高首領,請問你是哪一位?”
洛桑:“哦......”
旁邊一個藏人厲聲喝道:“這是洛桑老爺,紮麻什部落的頭人,還不下跪!”
馬崇德雙手抱拳:“久仰!在下馬崇德。我代表紅軍問候洛桑首領!請問貴部為何阻斷我軍的通道?我紅軍希望和平通過此地,兩不相擾,還請貴軍讓開道路。”
他這話說的理直氣壯,可也表達出講和的意思,此外還暗示紅軍僅僅是路過此地,並非在此常駐占據地盤,打消藏人的顧慮。意思要表達出來,還不能丟了身份。可見馬崇德夠聰明,也有足夠的勇氣,正所謂有勇有謀。
洛桑提高了嗓門大聲吼道:“和平通過?你們為什麽侵犯我藏人部落?搶劫財務,殺人放火!這是和平路過嗎?”
馬崇德:“我大軍遭遇攔截道路,我們的征糧也遭遇反抗,我軍隻是為了穩定秩序和自我防衛,我們不會無端的攻擊藏族同胞。”
洛桑大怒,站起來喝道:“來人呐!把這兩個漢人綁上砍了!”
馬崇德:“洛桑首領,我糾正一下,我不是漢人,我是回族。”馬崇德指一指自己頭上的小白帽子,這也勉強算是護身符,因為當前的青海是回族據主導地位。
旁邊一個僧人忙湊上來對洛桑耳語:“洛桑老爺,不能殺人!俗話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剛才漢人的進攻您也看到了,他們的武器凶猛,一盞茶的功夫我們死傷近七十呀!現在殺了使者,漢人豈能善罷甘休?不要說今天擋不住他們,恐怕因此結下仇恨,我藏人就難有安寧之日了。他們能主動講和這是好事啊!再者說西寧的馬長官也是回人,他們可是一族啊......”
這位僧人可能是洛桑加錯的幕僚,他說的有理,洛桑微微點頭,小聲交代幾句,就轉身走向一個帳篷。待洛桑加措走後,僧人招呼並引領著馬崇德也奔那個帳篷走去,還有幾個藏人也跟進去了。這就要私下裏密談,討價還價了。
藏軍基本上沒有現代的步槍,用冷兵器作戰當然要吃虧。劉部的一次進攻失利,損失也不小,可是藏軍的損失更大。這個結果震懾了藏軍,打掉了洛桑的傲氣,也是雙方能夠和談的重要基礎。也幸虧劉部進攻了一次而後談判,否則,不但沒有談判的餘地,恐怕馬崇德也得掉腦袋。
現在既然雙方都有誠意,接下來的談判就好辦了。
劉部的讓步是不再騷擾藏民的山寨村莊,藏人則不再追究劉部的武力征糧過失,這個妥協也是藏人損失不大的原因。雖然劉部攻擊村莊時傷了人,但是征糧過程中沒有殺人的情況。另一方麵,由於藏人的貧窮,征糧的實際收獲很少,藏人損失不大。如果人口財產損失太大,的確難辦,起碼需要賠償。即便死幾個人那也是卑賤的奴隸,對奴隸主來說也是當做財產來衡量的。
劉部眼下缺口糧,藏人一方同意拿出糧食牲畜來勞軍。最後還有一個關鍵的條件,藏人要求劉部贈送20條步槍(包括子彈)。
這是洛桑不了解劉部的情況,他那裏知道劉部的持槍率不足三成啊,這還是老舊破槍都算數。這麽大的一支紅軍隊伍,他以為要20條槍不算多。最終的協議是15條步槍。馬崇德是打了埋伏的,他打算摻雜幾條舊槍蒙混過關,這是可能的,隻要槍支的外觀看得過去,藏人並不懂得質量的好壞。藏人太需要槍支了,這十幾條槍可以讓洛桑加措在這一帶稱王稱霸了。
不管怎麽說,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果。今後,如果劉部繼續維持這種友好的關係,對於打擊共同的敵人馬步芳,也算是一個統一戰線吧。
雙方達成了協議洛桑加措很高興,把劉部的主要軍官都請到山上來,設酒宴招待。洛桑與馬子長、馬景桂還結拜為兄弟。席間洛桑還送給他的兩個新兄弟每人一個年輕女子做小妾。對於紅軍來說這種禮儀難於接受,可是藏民的鄉俗如此,拒絕就不友好了,因此也隻能勉強接受。當然不能真的收一個小妾,他們內部的紀律也不能允許的,因此隻能變通,讓他們去衛生隊做個衛生員。這兩個奴隸也算不幸中之萬幸,他們脫離了奴隸的苦海,有了新的人生。
......
劉部與海北的藏人和解了,藏人為部隊提供了糧草毛皮等物資,讓劉部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使得他們能夠順利地通過藏區到達了馬步芳的地盤,也就是青海湖東部地區。此時已經是1936年的一月份了,正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山林大地都是冰雪覆蓋,白茫茫的一片。
西北高原的冬季是非常寒冷的,此時不宜於野外行動,當然也不宜作戰。劉部在這個時間到達有弊也有利,有利的是馬步芳的部隊難於出動,紅軍可以乘機建立自己的立足之地。可是天寒地凍的自己也是行動不便。
劉部到達的位置是大通河南側的山區,在青海湖的正北方向一百多裏處,東邊七八十裏有個大村鎮叫蘇吉灘,南邊四五十裏的大集鎮叫哈爾蓋,總之是比較偏僻的山區。此地屬於藏族聚集區和回漢族聚集區的交界處,從馬家政權來看屬於兩不管的地方,馬步芳管不到,藏人的勢力也很弱。他們之所以離開大道轉向這個偏僻之地還是因為自己是弱者,在軍事力量上比馬步芳差得多,山區偏僻,地形複雜,適於打遊擊,並且不利於馬家的騎兵。
西寧,馬步芳的私宅。
馬步青急匆匆地走進來,馬步芳迎上去招呼:“哎呀大哥,這大雪天的一大早的你怎麽來了?有事嗎?快進,屋裏說話。”
馬步青:“三弟呀,你好悠閑!出大事了!你還不知道?”
進入書房,尚未坐下,馬步青就急忙說道:“我也是昨天晚上才得到的稟報,說是有打著紅軍旗號的‘土匪’騷擾了蘇吉灘,鎮子裏十幾家商鋪和富戶被洗劫。所以我這一大早就跑來了。”
他們的消息還是太遲鈍了,劉部已經到了家門口,已經開始活動了他們才知道。這說明馬家政權機構太落後,各級官吏、軍官太**,隻知道搜刮民財作威作福,不幹正事。同時也說明馬步芳與藏人之間的關係不融洽,藏人也不願意給他通消息。
按現代的話說,馬步芳兄弟是官二代,甚至可以說是官三代,他的父親馬麟就是青海王。馬步青是馬步芳的堂兄,都是一個爺爺的孫子。從前清起,青海就是馬家的天下。
馬步芳:“竟有這事兒?紅軍?哪兒來的紅軍?還有別的消息嗎?”
馬步芳有點蒙,語無倫次一連串地問。
馬步青就把蘇吉灘報上來的情況說了一遍。那已經是三天前的事兒了,說是一大股土匪有三四百人,武器裝備很好,據說土匪中有很多回族人。趁著天黑就摸進了集鎮,鎮子裏全無防備,隻有幾十號人的保安團被堵在屋子裏全做了俘虜,然後就遭到了洗劫。十幾家大戶人家被洗劫一空,還殺了幾個人。
民國時期村鎮這一級是沒有政府的,至多能有一兩個警察,維持地方的主要靠保安團和本地士紳,保安團也是士紳們組建的,當然是在馬家的支持之下。兵荒馬亂的年月才有保安團這種半軍事化的組織,但是青海省內一直是馬家一家的天下,相對穩定,沒有大事,所以各地的保安團都懈怠了,讓劉部鑽了空子。
保安團就是民間的組織,民間有槍官府允許嗎?這麽問就是現代人的思維,在新中國以前沒有禁槍那一說。現代人說美國民間可以合法地擁有槍支,其實那不是什麽新鮮事,民國時代咱們這兒也不禁槍,甚至再向前推,前清也不禁槍。在民國時代民間的槍支不比軍隊少,所差的是槍的質量,民間多數是火銃等老式的槍支。各地組建民團武裝是很普遍的,比如紅軍的槍支就是來自於民間。
蘇吉灘的事情雖然很具體,可是從軍事的角度說,這些消息都是表麵的皮毛,隻能說明有一支比較強的武裝(他們稱為土匪)存在。而這支武裝有多少人?多少槍?他們來自何方?老窩在哪裏?為何打著紅軍的旗號?如此等等,這些重要的情報一無所知。作戰嘛就要知彼知己,不了解敵人怎麽作戰?
馬步芳:“大哥,咱們東邊的防務有漏洞嗎?那麽多哨卡也沒有報告啊?這些人是從哪兒來的呢?”
蘭州在西寧的東邊,相距400裏,這個距離在西部地區就算很近了。甘肅到青海的主要通道就在它們中間的連線上,並且是黃河的沿岸,這就是馬步芳所說的“東邊”。青海與甘肅之間經常有軍事摩擦,小衝突,那裏就相當於馬家政權的前線了,因此防衛還是嚴密的,一支部隊從這裏滲透進來幾乎是不可能的。馬步芳現在還想不到劉部是翻越祁連山,穿越藏區來到這裏。
馬步青:“三弟,現在正是最冷的時候,不便於出動大部隊。再者說,敵情不明,也不宜妄動。我們應該派出幾支小部隊,分幾個方向偵查,先把情況搞清楚。”
馬步芳:“也隻有如此了,這事我會安排。今天馬上通知各部,整頓防務加強戒備,特別是東部防線,要提防東北軍乘勢搗亂。大哥,現在看這股匪徒是在海北的方向,麻煩你到西海鎮走一遭,帶一個騎兵營過去。從方向上看那個位置最緊要,不得不防啊。”
西海鎮位於青海湖的東岸,假如海北的劉部向南發展,西海鎮就是一個重要的戰略要地。
民國時期各個軍閥的部隊一般都有兩種番號,一種是南京軍令部給的,算是**正規番號。但是軍閥們都私下裏擴軍,於是又滋生出私家軍的番號,青海的部隊也是如此。**正規番號有兩個師,它們是第9騎兵師(師長馬步芳),第5騎兵師(師長馬步青)。但是他們有軍的編製,叫第14集團軍,這個是曆史沿革,現在已經不是正規的番號了,還有第16旅和第22旅以及不少的保安團,這些全部屬於私家軍了。
馬步芳開始調兵遣將應對這突然的變化。
未完待讀。
---52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