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新航母下水
字數:4659 加入書籤
在1936年的年初,劉部到達了青海湖的東部地區,也就是馬步芳勢力的核心區域,也是青海省的繁華地區。在這裏是回族、漢族據主導地位,由於馬步芳勢力的存在,回族的地位更高一些。這個地區基本上是平原,在經濟上以農耕為主,社會基層的民眾就是農民。
西北的馬家在民國時代是出了名的暴虐政權,無論是經濟、政治、民眾的人身自由等等都是全國最糟糕的。劉部之所以長途跋涉,甘冒向東北軍借道的風險來到這裏,他們所看中的就是這一點。民眾受欺壓的社會狀態就是發動群眾的基本條件,有群眾基礎才是劉部的生存空間。民不聊生,活不下去了才會有人造反,但有一分活路誰會冒生命危險去造反呢?
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裏,劉部傳統的打土豪的辦法也有不當之處,那就是舍棄了居於基層主導地位的士紳階層。在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宗教意識濃厚的人群中,士紳階層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如果能夠團結這些人,就能借助不小的力量,往往能事半功倍。
紅軍還有個特別的本事,他們的滲透能力特別的強,能夠像水銀瀉地似的融入於民間,這當然是靠群眾支持的結果,用他們的話說就是“群眾路線”,也有“人民戰爭”的說法。劉部看似人數不多,軍事上還處於劣勢,可是,如果他們無處不在地滲透到青海各地,那麽馬家就永無寧日了。
劉部的武器裝備那麽差,其原因就是沒有軍火來源,完全靠繳獲能得到的裝備少得可憐。現在他們與東北軍有了初步的聯係,能不能從東北軍那裏獲得軍火的支援呢?馬景桂與東北軍談過這個問題,東北軍的答複是:第一,可以交易,拿錢來買,有錢就賣,沒錢免談!第二,交通的通道你們自己找,我們無法送貨上門。東北軍的這個態度就是公事公辦,不介入紅軍的內部事務,這也是張作霖定下的原則。這裏與廣東不一樣,那邊是抗日戰爭,是國戰,支援有理。青海這邊是內戰,而且他們僅僅是紅軍的一個基層分支。客觀地說,如果東北軍與他們聯係密切,對劉部沒有好處。
從現在的情況看,劉部隻要能站穩腳跟,買軍火的錢不拘多少總能湊一些,關鍵在於軍火運輸的通道。他們來的那條路(從嘉峪關過祁連山)算是一條通道,可是路途遙遠,還要通過藏區,藏人能否全力配合屬於未知。這個年代運輸軍火比運輸大洋還要顯眼和危險。東邊的交通道路很順暢,距離很近,可是有馬步芳軍隊的封鎖,那裏是馬家與東北軍對峙的前線。劉部想找一個通道的確是個難題。
甘肅青海的交界處還是比較緊張的,這些年來雖然很少發生大的衝突,可小摩擦也是不斷。摩擦的起因大多是因為過往的客商,還有從青海投奔甘肅的流民。甘肅這邊民生狀況好一些,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嘛。例如現代的南北朝鮮如果三八線放開,哪怕是有限度地開放,北邊的人是不是要向南邊流動啊?
東北軍當然知道劉部去了青海,甚至他們在青海的情況也能知道一些,這就是情報工作啦。那麽為了配合劉部,東北軍就有可能在邊界製造緊張氣氛,以牽製馬步芳的兵力,策應劉部。像什麽部隊頻繁調動,甚至搞一搞軍事演習等節目都會上演。
東北軍可以加強戒備,可是一般不會直接出兵,除非有特殊情況發生。什麽情況能夠讓東北軍出兵幹涉呢?關鍵看青海的情況會不會引起國內輿論的憂慮。比如說情況太糟糕,東北軍的軍事行動能得到輿論的認可,獲得輿論的支持,那當然就可以出兵幹涉。
說到邊界問題不得不提到甘肅省的鄰居們,不但西邊有馬步芳南邊還有馬鴻逵,東邊有原西北軍的楊虎城,這幾家都不是什麽友好鄰居。馬鴻逵是敗軍之將,他有親身的經曆,因此比較守規矩,不敢挑釁。楊虎城與東北軍沒有太多的厲害衝突,也不會有大麻煩。但是,楊虎城是刀客出身的軍閥,對於民政治理、民生建設這一套他都是外行,他至多能知道治下的百姓還需要休養生息,經常要訓誡部下不要刮地皮過狠,至於經濟建設他想都沒想過。因此,在當前全國的經濟都在向好之時,陝西就是個例外,它越來越落後了。
甘肅與馬鴻逵隴南的邊界還算和平,隴南是個交通要道嘛,所以人員商旅往來不斷。馬鴻逵還算明白,設卡收費不算過分,也沒有封鎖道路不準通行。可是東部的天水、涇川一帶的陝甘邊界就不那麽平靜了,雖然兩家沒有摩擦,但是陝西一側戒備森嚴,基本上封鎖了邊界。其原因是楊虎城擔心人口流失,這當然是因為陝西的百姓向甘肅流動的人口很多。這就類似於南北朝鮮的情況了。
楊虎城也曾經希望治理的更好,還特意的請東北方麵派出經濟顧問,但是他的問題在於吏治,也就是他手下那些大小軍官們,根本就不是做官的材料。他們整個體係就是利益維係的貪腐集團,縱然有幾個明白人也沒辦法扭轉頹廢的局麵。不說別的,陝西境內道路上關卡多如牛毛他們就無法裁撤。撤關卡是東北軍一貫的主張,現在全國範圍內那些大的軍閥頭子們都知道要裁撤關卡,全國的商路暢通無阻。東北方麵一再地敦促楊虎城裁撤,可就是撤不了。
對此趙三本是有深刻認識的,他說:從本質上說,楊虎城就是國內其他的軍閥頭子們的一個縮影,隻不過表現的更單純更強烈而已。就拿最大的軍閥頭子蔣介石來說,他的終極目標是什麽?還不是“打天下,坐天下”?做了天下就是帝王,就是皇帝。曆史上的朱元璋、李自成也都是如此,他們本質上沒什麽區別,區別僅僅在於謀略手段的高低而已。蔣介石在統治區內可以有一些關注民生的政績,可以喊一些民主自由的口號來迷惑人。而楊虎城就不在乎這個,在他的地盤上他就稱王稱霸,明著來。
獨裁者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維係手中的權利是第一位的要務,為了“我掌權”什麽事都敢幹。因此他們的疑心就特別的大,整天價疑神疑鬼的,看誰都像是篡權者。這就是獨裁者們殘暴無人性的緣由,其根源就是擔心“江山不穩”。
正是因為自己的權利不合法,還淨幹不講道理的事,罪惡太多,所以就特別的想粉飾太平,特別的在乎別人的評價,對批評者是嫉惡如仇,對說兩句好話的就親如兄弟啦。
陝西的情況這麽糟糕,其實就是馮玉祥留下的底子,如果馮玉祥還在,情況會更糟糕。
......
1936年3月16日,大沽口,塘沽造船廠。
碼頭上鑼鼓喧天彩旗飄揚,一派喜氣洋洋的熱鬧場麵,今天是東北自己建造的第一艘航母的下水儀式,東北軍總裝備部部長楊宇霆和東北海軍司令沈鴻烈率領著一批官員、造船廠的幹部和海軍的將領們都聚集在碼頭上,等待著迎接大帥張作霖的到來,這麽大的喜事張作霖堅持要親臨現場。
這艘航母是1931年初開始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曆時五年了,其間曾經多次催促,希望能夠提前竣工,可是一艘四萬多噸的大船談何容易?雖然集中了我們國家的造船專家,也有英美的專家,但是第一次建造航母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特別欠缺的就是國內配套的工業基礎。現代的製造業任何一家都不可能一枝獨秀包打天下,總會需要其他企業工廠的配合。中國工業的底子薄,遇到這些問題就很正常了。現在能夠按期完工、下水,已經是不容易了。可以預計,後麵的第二、第三艘航母能夠更順利。東北軍連續三年分別開工建造三艘航母,按計劃,明年、後年都會有航母下水。
此前東北軍已經有三艘航母了,其中的一艘——吉林號滯留於達卡,與英國海軍組成了聯合艦隊。最早的航母遼寧號屬於東海艦隊,寧夏號航母屬於北海艦隊。今天下水的就是東北海軍的第四艘航母了。因為它還需要航海的技術測試,測試完成後才能編入海軍現役,因此它還沒有命名,也沒有舷號。
碼頭上有一股硝煙味,比戰時還要濃烈,這是從早晨開始就鞭炮不斷。老天也是眷顧啊,今天天氣晴好,碧藍的天空上豔陽高照。中國民間特有的鑼鼓隊熱鬧非凡,畢竟是軍方的嚴肅儀式,因此沒有那些東北大秧歌、踩高蹺這類民間節目,但是有嚴肅莊重的軍樂隊,還有高高飄揚的五色旗。目前的中國還是兩麵國旗,東北用五色旗,南京用青天白日滿地紅。還有一點特別的,那就是現場沒有報社電台的記者,拿照相機的都是特許的軍人,這當然是為了保守軍事機密。同樣是出於保密的原因,東北方麵沒有邀請國內各派的代表參加。日本間諜無孔不入,誰能保證那些軍閥們不泄密呢?
上午10點張作霖來到了現場。按年頭算他今年整60歲,嗬嗬,當然這是我們編的故事啦。60歲的人身體還是很棒的,走路帶風,風風火火。當然我們不能說他神采奕奕,那就僭越啦。碼頭上搭了一個一米多高的台子,在雄壯的軍樂聲中張作霖三步兩步登上了講台,陪同張作霖的有張學良、楊宇霆、沈鴻烈等東北軍官員。此時的場麵達到了一個"gao chao",這也可以理解,他是東北軍的當家人嘛,下屬見到最高的領袖當然會振奮。咱們從來就是官本位思想,作為興奮的表現就是大家一起高呼:“大帥威武!大帥威武!”
不是沒人想到喊萬歲,而是張作霖有明確的訓令,嚴禁喊萬歲!否則,今天的場合肯定有人會喊。
現場台下的人不是很多,有兩隊整齊列隊的海軍官兵,一隊是準備上艦測試的,另一隊是海軍基地的,其餘的就是造船廠的工人、技術人員等。總之沒有閑雜人員。
在儀式上講話的是張學良。講話的主旨內容當然是建造第一艘航母的重大意義,加強軍備,還有就是抗日啦,中日之間處於戰爭嘛。最後就是張作霖宣布新航母下水,在船頭擊碎香檳酒瓶子的節目也不能缺。
四萬多噸的巨型軍艦,船上船下彩旗招展,順著滑道向大海中滑去,激起幾丈高的海浪,場麵壯觀。從此,東北海軍就擁有四艘航空母艦了。
未完待讀。
---52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