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兵變
字數:4711 加入書籤
山本五十六在提議海軍需要有所準備的時候不但提到了軍艦和陸戰隊,而且也提到了海軍航空兵。對於平定叛亂鎮壓騷亂來說似乎用不到航空兵,這說明他對航空兵情有獨鍾。
山本是二戰時期日本的名將,他的成名還是在偷襲珍珠港之後,在這之前他還沒有很高的名望,可是他對日本國的海軍航空兵、陸軍航空兵的建設是頗有建樹的。他現在的職務就是海軍航空兵本部部長,海軍航空兵的頭。
山本不是日本航空兵的創建者,他原來的專業是炮科,但是當最早的飛機進入軍事領域,日軍建立第一支航空隊的時候,山本就有機會到航空隊任職了。這個經曆讓他對空軍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隨著世界上空軍越來越多的上佳表現,山本對空軍的作用認識也逐漸深刻。後來,英國主導的世界限製海軍軍備的諸多會議條約對日本國海軍限製越來越多,山本就曾經提出可以用海軍航空兵對敵艦隊實施第一輪打擊以削弱敵艦隊的戰術思想,用航空兵來彌補海軍噸位的不足。總之他是日本國鼓吹航空兵重要性的領軍人物,能提出空襲珍珠港的作戰方略也是他這些思想的延續。在空襲珍珠港之前,世界上的確還沒有人認識到航空兵能有這麽大的戰術作用。
對於刺殺案,山本五十六給海軍部“有所準備以防不測”的建議還是有預見的,此後的事態發展沒有終止於“刺殺案”,沒能調和爭鬥的雙方,沒能平息事態,而是矛盾越來越激化,愈演愈烈了。
......
問題出在哪兒呢?利益,對,就是利益二字。
看問題不要被表象所蒙蔽。從外表上看軍國主義分子,他們的形象就是狂熱,是瘋狂的民族主義情緒,是肆無忌憚的侵略行徑。可是,自私是人的天性,沒有約束的權利必然導致貪汙腐敗,掌控著日本國的權力集團中的每一個具體的人,都在拚命地撈取好處,聚斂財富,這才是自私的人性,是他們實實在在的利益所在。當然這其中也夾雜著他們自己鼓吹的民粹精神。他們對已經擁有的財富和即將到手的財富都需要維護。財富來源於權力,保護非法所得的財產更加需要權力。所以說維護手中的權力就是他們的第一要務,任何人都不能挑戰,對敢於挑戰者必須鎮壓和消滅之。
在刺殺案這件事情上官僚們還得到了最權威的天皇的支持。少壯派也提出了“尊天皇、除貪官!鏟除貪汙腐敗的權貴以平民憤!”的口號,尊天皇是個幌子,他們反貪官的立場已經擺明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官僚們鎮壓以青年軍官為主體的少壯派那是毫不手軟,毫不猶豫,因為這是利益的鬥爭。
正是利益的衝突導致矛盾的激化,有危機總會鼓包,爆發點就在一個特殊的群體中體現出來,這就是日本陸軍的第一師團。
第一師團的確特殊,“第一”兩個字不是白叫的,它從建軍的那一天起就沒離開過東京,事實上它就是日本國的首都衛戍部隊,是最親信,最嫡係,裝備和兵員都是最棒的。
刺殺案之後居於統治集團核心的陸軍部為了打擊少壯派軍官頻繁地進行人事調整,當然也就牽扯到了東京的這支部隊。類似於真崎甚三郎、相澤三郎被調動的情況,有更多的敵對派軍官被調動。第一師團的師團長對陸軍部狂熱的冒險言論多有批評,因此被調任台灣。隨後又命令始終駐紮首都東京的第一師團準備開赴南洋前線。
第一師團是陸軍中皇道派人數最多的,青年軍官大都同情凶手相澤三郎。陸軍部這一係列的調動命令等於是火上澆油,少壯派的軍官們被徹底激怒了,這就促使派係鬥爭迅速地攤牌。
此時陸軍部正在公審相澤三郎,雖然同情相澤的人不少,多方勢力都在力保相澤的性命,但傳出來的消息不容樂觀,相澤很可能會判處死刑。少壯派的軍官們看到社會輿論的主流對公審持批評態度,輿論有利,應當利用。於是有人就開始策劃搞軍事政變,目標是推翻當前的內閣懲辦貪官,建立新內閣政府。對此他們很樂觀,認為貪官是極少是,因此成功的把握很大。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第一師團即將開赴海外作戰,第一師團走了還談何政變呢?要行動就必須趕在第一師團調走之前,時間比較緊迫了。在這些因素的促使之下,新的政變就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陸軍少壯派的目的是要武力改變內閣,改變國家的政權和政策,這就是兵變,也可以說是武裝政變。這麽大的行動就要有準備。準備是多方麵的,需要串聯人員和聚集更多的力量,需要組織部隊和準備武器彈藥,也要爭取國內有影響的政治人物力爭獲得最廣泛的支持,更要製訂行動計劃,策劃要盡量的細,避免不必要的失誤擴大成功的可能性等等。
可是這一次參與政變的人物中缺乏領袖型的人才,直接參與的軍官大多都很年輕,都很少有從政的經驗,比較有智慧的真崎甚三郎等人並沒有親自參加第一線的戰鬥。這就導致所有必不可少的環節都沒有周密的計劃,漏洞百出。比如說對軍政界有影響的大佬級人物不但需要溝通,而且要落到實處,確認支持的程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發動政變的這夥人都沒能做好這個功課,也就缺少了政治靠山。
還有一個很不利的條件,那就是第一師團奉命開赴南洋的命令已經下達,日期緊迫,陸軍部已經進行了出征的動員,按照具體的條件給出了兩個月的期限,實際上已經過去了十來天,還剩不到五十天,時間太緊迫了。而兵變依靠的就是第一師團,一旦第一師團開拔離開東京,沒有了兵力,還搞什麽兵變啊?
3月15日中午,東京的警方和陸軍憲兵隊都收到告密,說是第一師團的兵營有異常活動,兵營已經戒備森嚴崗哨增加,嚴禁出入,這個情況讓陸軍部以及內閣緊張起來。在東京的軍隊隻有這個第一師團,除此之外就是憲兵隊和警察局了。雖然憲兵不屬於第一師團,可他們畢竟也是軍人,下級軍官和士兵都是年輕人,誰能保證他們沒有參與鬧事的少壯團夥呢?所謂相對可靠的也就是警察隊伍了。於是把全市的警察都動員起來集中於皇宮附近的富人區,政府機關和官員的官邸大部集中於這裏。各處要害都加強了警衛,門窗都找來木板鐵條加固,還拉了緊急的直通電話線路設置報警器。連皇宮也加強了警衛。
到了傍晚,下雪了,寒風呼號大雪飄飄,時間不長,大街小巷都堆滿了積雪,在焦慮不安中夜幕降臨了,除了風聲萬籟俱靜。
過了午夜就是3月16日了,這一天正是中國大沽口船廠新造的航母下水的日期。在淩晨5點鍾,一條街道上傳來雜遝的腳步聲。有居民被驚醒了,透過窗縫偷偷看著外麵。大雪中能見度很差,一眼望不到頭的都是荷槍實彈的士兵,隊伍中甚至有輕重機槍和三門步兵山炮。對付民宅把火炮拉出來就太過分了。如果認真地數一數,這一隊軍人能有兩百多人,按日軍的編製大約是一個中隊的人數。他們的目標是首相廣田弘毅的官邸。
什麽叫“官邸”呢?這本來是個常用詞,可現代很少用了。官邸就是國家為官員準備的住宅,首相官邸就是首相一家人居住的地方。誰當首相就搬進去住,下台了就搬走給新首相倒地方。這種住宅是官府的,官員不能據為己有,同時官員也不能找理由拒絕搬進去住,對,非住不可,這就叫官邸。中國到了現代,官員異地做官,官府給他住宅就被看做是私宅了,產權也收下了,哪天下了台或調任走了這所宅子還繼續占有,這當然不叫官邸啦。
到了首相官邸的門前,小隊長命令“上刺刀!”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士兵們當然是同仇敵愾啦。在出發之前軍官對士兵們訓示:“今天的任務是鏟除隱藏在天皇周圍的奸人,鏟除危害國家的貪汙腐敗官員。振作起來,為天皇盡忠!”此時的士兵們是精神抖擻,殺氣騰騰。
士兵們強行撞開木製的大門,幾個士兵衝進了院子,院內尖利的警笛聲大作。今日不但官邸原有的警衛都在,還有臨時支援的警察,共12名警衛人員,兵變的士兵剛進大門槍聲就響了。是的,沒有問答,也沒有警告詢問,就是開槍射擊。
槍聲一響,首先進門的兩個士兵應聲栽倒,鮮血染紅了潔白的雪地。其它的士兵都動作敏捷向大門兩側隱蔽,來不及的則立即臥倒,同時舉槍射擊。這些動作反映出士兵訓練有素,反觀守衛的警察就形成了明顯的差距。有的警察躲在隱蔽物後麵開槍,可多數都是在院子裏,黑色的警服在雪地上分外地顯眼,警察有站立射擊的,有的在跑動,還有的正從房間裏衝出來。
警察是維持社會治安的,他們也有必要的格鬥訓練,但畢竟不是上戰場廝殺,現在的兩軍對壘的局麵他們的軍事素質就明顯不足。這一波短暫的近距離射擊,兵變的士兵取得完勝,院子裏的警察全部被擊倒。在小隊長的指揮下士兵們跳起來,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衝入室內,院子裏的警察全部被消滅了(有的可能隻是負傷倒地不能反抗了)。
槍聲稀疏了,蜂擁而入的都是黃色軍裝,士兵們衝向各個房間。撞開主建築正廳的門,門內是一個大廳。門一開就是一陣亂槍射擊,家具上的玻璃門被擊碎了,頂棚上的吊燈也墜落了,摔得粉碎,一片噪雜聲。大廳旁的一間側室內有一個警察正在給警視廳打電話求援,大聲呼喊著。士兵們破門而入把警察捆綁起來,看來兵變的士兵還沒到亂殺人的地步。
打電話的警察並不知道,其實警視廳已經沒人接電話了,另外一隊兵變的士兵已經占領了附近各處警察的派出所等單位,警員除了逃跑的都被俘虜了。整個東京大部分都已經被叛亂的部隊控製了,隻有屬於陸軍的憲兵隊還沒有被叛軍控製。
此時首相廣田弘毅就在自己的臥室內睡覺,因為他知道有兵變的傳言,所以睡得並不踏實,槍聲一響他就驚醒了。可是他並沒有起來,他還比較清醒,如果逃跑,在混亂中更容易丟命。叛軍既然來了就會包圍官邸有嚴密的措施,他一個五十多歲的人安全出逃的可能性太小了。他現在的想法就是:“既然來了就來吧!什麽命運都是命裏注定!等著吧!”
廣田的命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53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