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鎮壓叛亂

字數:4751   加入書籤

A+A-




    天皇坐在禦座上,聽著大臣們的發言,麵無表情,目不斜視,神聖而又超脫。按君主立憲的規矩他是不能說話的,僅僅是個牌位而已。但是此時的天皇有極大的話語權,他經常利用神聖的威望施加影響,並且隨著戰爭的發展,他的話語權分量越來越重。

    廣田弘毅是首相,會議就是他來主持。他逃脫之後就躲到了皇宮裏邊,因為東京已經沒有能讓他藏身的地方了。政變的軍人還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呢?

    廣田沒有受傷,這幾天精神已經恢複了,他很鎮靜,他說道:“陸相川島君介紹的很詳細了,我就不再重複。首先我聲明:內閣雖然暫時不能正常辦公,但是內閣依然合法,依然掌握著帝國的權利。其次,內閣同意參謀總長的觀點和策略,為此還要拜托陸軍部、海軍部拿出辦法來。雖然大部分第一師團的官兵沒有參加暴亂,但是他們的多數人態度曖昧,所以鎮壓的行動就不能指望他們(第一師團)了。調動哪裏的部隊,還要你們謀劃,拜托了!天皇陛下也在等待著,請盡快動作,早日結束這種混亂的狀態。”

    廣田特別指出他的內閣依然合法有效,這當然是為了維護派係的利益。他說的“陸相”就是陸軍部長。他同意杉山元的意見那就是主張嚴厲鎮壓,嚴加懲處。這符合他個人的利益,也符合他所在的派係利益。

    海軍部長井上成美也參加了會議,他說道:“陛下,我們海軍部同意鎮壓叛亂的意見,對犯上作亂者不能姑息,應該嚴肅地懲處,特別是有殺害官員罪行的個別人應該追究其罪行和責任。但是,這些年輕的軍官們都是愛國的,也敬畏尊崇天皇陛下,他們都是帝國年輕一代的精英。他們秉承愛國之心而舉事,那一片為國盡忠的赤誠也是難得呀!他們提出的口號也得到很多底層民眾的讚同,聽說直到今天還有不少民眾上街遊行,高喊支持政變的口號。這種民心民意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呀。所以我們海軍的意見是對參與政變叛亂的首要分子和骨幹,要按照軍法嚴懲,對於其他的一般成員還懇請陛下網開一麵,給予懲戒和教育,也恩賜予以出路,讓他們繼續報效天皇陛下,報效國家,對於民間的情緒也是一個交代”

    可以看出來,海軍的立場更是不同,這裏更隱含了幫派的利益,政變的少壯派們的觀點更接近於海軍的穩健國策。但是也有利益矛盾的一麵,不管他們屬於那一派,官員們都是掌權者,海軍部、陸軍部的高官也都是既得利益者,他們都在利用權力搜刮民財。所以海軍部的意見有些矛盾,從派係上他們願意維護政變者,從利益上又讚同鎮壓。

    陸軍部和海軍部都有袒護政變軍人的意思,麵對著暴力的政變,這種意見似乎不合時宜,他們自己也是忐忑不安,參加會議的人不少都在偷偷用眼角瞄看天皇,猜測聖意。此時的天皇還是能說話的,當然按君主立憲的規矩說,他不應該表達明確的意見。可是日本國的君主立憲製度並不徹底,以至於天皇還有很大的話語權,隻要他想說就可以說,臣子們隻能聽命。

    此時的天皇似乎麵無表情,雙目微閉,看向虛無縹緲的前方,這是極度超脫的神情。但是習慣了的大臣們似乎總能看出點什麽,由此決定自己的態度,以避免嚴重違背聖意。他們看到天皇嘴唇緊閉,似乎在用力的閉嘴,以至於嘴角輪廓分明,腮幫子繃緊,肌肉明顯突出。有人看懂了,天皇在努力控製自己,這顯然是不認同井上的言論了。

    在二戰的曆史上日本國天皇的地位作用也是有變化的,當軍國主義分子全麵掌握政權以後天皇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到了二戰後期天皇甚至可以自己直接主持禦前會議了,直接引導會議並且有決斷的權利。

    首相廣田弘毅顯然有些不滿,他說:“井上閣下是不是太柔弱了,治國不可持婦人之仁慈。鄙人僥幸之安危不足道也,可是帝國棟梁十餘人遇難,知名的有內大臣齋藤實、陸軍教育總監渡邊、大藏相高橋等等,還有好幾名前大臣元老被刺殺,他們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了,有的在家頤養天年也遭此不幸。這些亂臣賊子們凶殘無比,其罪令人神共憤,哪一點值得同情呢?......”

    “咳咳......”

    首相正說著話,上麵傳來咳嗽聲。這聲音大家熟悉,那是裕仁天皇。廣田驚異,難道聖上不同意嚴厲鎮壓嗎?

    在眾人的驚異中,一直站在天皇身後的宮內大臣木戶上前攙扶著裕仁天皇走下禦座,什麽話也沒說就從旁門出去了。參加會議的大臣們都起身恭送天皇陛下。天皇走了,大臣們麵麵相覷,忐忑不安。這個會就這麽不了了之嗎?

    不多時木戶回來了,站在禦座旁說道:“天皇陛下偶感風寒,回去歇息了。陛下囑托諸君精誠團結,勤勞奉事,多多務實,拿出實際的辦法來,盡速平定事態。”

    天皇的話不多,臣子們就要好好的揣摩了。首相廣田想來想去就是“多多務實,拿出實際的辦法來。”這才是核心的意思。也就是說,事態緊急,你們還爭論不休嗎?要點是商議如何平定事態!天皇對爭論不耐煩了!

    可是,可是對於如何處置叛亂分子,天皇沒有表態呀?

    用現代的話說這就是擱置爭議,先解決當前的亂局要緊,至於怎麽處置叛亂者那是平定叛亂之後的事情。天皇要依靠他的臣子們也就不能過分地苛責,當然也要在利益上滿足臣子,要容忍他們搜刮錢財,所有這一切都是維護政權的需要。

    會議還要繼續。秉承天皇的旨意討論就轉向了調兵鎮壓的細節,拋開處置問題以後再說。除了就近調動陸軍部隊之外,海軍部由於事先有準備顯得很主動,海軍已經在東京灣集中了不小的力量,一聲令下就能迅速地向東京出擊。可是陸軍和海軍都在猶豫,他們主張從寬處理的意見沒能得到各個方麵的認可。現在有天皇的壓力他們不得不執行鎮壓,也都在暗中想辦法,也就是設法包庇,哪怕能保護一部分人也好啊。

    有個事情要說清:海軍提前調動軍艦和部隊的行動並不是海軍自己可以秘密進行的,任何國家的軍隊調動都有規矩,哪能亂來呢?按日本國的軍事製度這個事就歸參謀本部管理,目前的參謀總長是杉山元,今天他也到會了。所以說海軍部長井上並不能隱瞞他們有準備的情況。另一方麵,從海軍自己的願望來說,他們也願意參加行動,隻有主動參與才能有更多的發言權嘛。

    在這種情況之下,海軍的兵力就占了比較大的比重。陸軍的第一師團不能指望了,他們就近動員了五個聯隊緊急向東京調動。

    部隊安排妥當了,首相廣田最後動員,他說:“拜托各位努力,向天皇陛下盡忠,為盡早恢複東京秩序,要采用斷乎彈壓的手段,不可懈怠。”

    “斷乎彈壓”這四個字就表達了首相的決心,斷然不可心慈手軟。可是軍隊未必能堅決執行。

    一方麵緊鑼密鼓地執行鎮壓,另一方麵還要安撫住叛軍,避免他們狗急跳牆,避免更大的傷害和損失。因為現在的東京城裏已經不光是叛軍的問題了,底層的民眾也起來響應,遊行示威和罷工罷市攪合得整個東京亂紛紛的,已經出現了打砸商鋪,搶劫富人區,不少的官員私宅已經被搶了。東京市麵上造反的勢頭強勁,局麵嚴峻。

    陸軍部長川島在名義上是帶著政變軍人的呈文麵見天皇的,所以安撫叛軍的任務還是有他出頭,會議草擬了一份答複文件由川島轉交叛軍並且在東京街頭廣為張貼。其內容為:

    陸軍大臣告示:

    一、陸軍軍人起事之宗旨,天皇陛下已經知道了。

    二、承認起事有關人等忠君愛國之誠意。

    三、所提要求體現憂國之真情。

    四、帝國之弊端容日後商議處置。

    五、其它有待聖諭。

    這五條沒有實質內容,明顯的就是安撫拖延,可是對於無限忠於天皇的年輕軍人來說就是最大的安慰。這些人一根筋的忠於天皇也是容易受騙啊。

    ......

    陸軍海軍的想法比較接近,都是猶猶豫豫的,但是行動上都不含糊,平定叛亂的部隊迅速進入東京,最先進入市區的是海軍陸戰隊,特別顯眼的是海軍航空兵的飛機開始在東京市區巡邏。在皇宮周圍擺出來不少的高壓水槍,對普通民眾來說這有很強的威懾作用,城市的氣氛更加緊張起來。尤其明顯的是普通民眾,他們看到勢頭不好行為明顯收斂了,遊行的少了,街頭鬧事的少了,打砸搶的也少了。

    有五艘大小不等的軍艦炮艦通過河道進入了東京的核心地帶,此時的艦炮就是最權威的打擊力量,對於叛亂分子是很大的震懾。

    隨後,重要官員的官邸周圍開始有海軍陸戰隊的士兵們在巡邏警戒。皇宮周圍以及重要的街道上開始出現堆著沙包的街壘工事。軍隊都擺出了準備戰鬥的態勢。

    3月22日陸軍部、海軍部、參謀本部和內閣再次請示天皇並得到了鎮壓行動的許可,參謀本部和陸軍部聯合給叛亂軍人下達命令,命令他們3月23日中午之前須撤離占據的機關、住宅等,撤離市區返回營房。這等於是下達了最後通牒,給了一天的緩衝時間。

    叛軍看到有部隊源源不斷地開進城區,又接到這樣的命令就毛躁了,內部也是亂哄哄明顯分化了,有主張堅持到底的,也有的主張服從命令的。經過爭吵最後還是決定堅持到底,並提出:“不產生新內閣決不撤兵!”的條件。隨後也開始構築街壘工事準備武力頑抗。

    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53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