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奇葩的聖戰
字數:4950 加入書籤
無論是台灣還是琉球,中國隻要占據一處,那麽依此為基地的陸海空三軍力量就可以切斷日本到南洋的海上通道,日本國的經濟就會被困死。
順著這個話題說句題外話:現代的人們總是關心台灣的回歸,這個關心是正常的,也是正義的。中國有史以來就具有大一統的思想,誰不希望祖國的統一呢?數十年的分裂使得“武力統一”的說法甚囂塵上,武統也涉及不少的問題,其中有一個要點是免不掉的,那就是美國會不會武力幹涉?主張武統的人都說“不會”。因為美國不幹預才是順利“武統”的先決條件嘛,沒有這一條武統就不成立啦,所以他們“希望”是這樣,於是尋找理由認為必然是這樣。
單單“武統”本身涉及的問題也很多,也不能在這裏詳細討論,在此僅局限於我們故事說到的“海洋交通”這一個點來說一說,其它的一概不論。
我們上麵已經說了南洋在國際貿易物流上的作用,在現代世界商船運輸量的六成以上是通過南洋這個海上通道的。從這點上說,如果“大陸的政治狀況”讓美國不放心,美國會不會幹預呢?我們可以斷定,為了海上交通要道的安全他們幹預是肯定的,而且很強烈!這裏沒有任何幻想,因為是利益使然。同理,此處的通道對於日本國是致命的,你說日本會是什麽態度呢?對於日本國來說,動用武裝力量有一個障礙,就是和平憲法不允許它對外用兵。可是在生死存亡的驅使之下結果也很難說。推而廣之還有澳大利亞、韓國、英國等等都是利益相關者,如果大陸讓這些國家對海上交通問題放心那自然沒話說,可不放心的情況之下又如何呢?
美國參戰與否除了海上通道還有別的原因,我們就不說了,就此略過。
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是先設定自己希望的結果,然後再設法找理由去論證它,那是本末倒置。筆者也是中國人,也熱衷於祖國的統一,說這些隻是提醒自己頭腦需要清醒,不要成了頭腦簡單的憤青。聽著很解渴的話可不見得正確,要多動動腦,不能自欺欺人,僅此而已。
......
關於奪島還有一個問題張作霖和趙三本都是知道的但是不能在會議上說,什麽問題呢?就是奪島戰鬥的殘酷性,日軍抵抗的頑強程度世所罕見,這是記載在曆史上的。這個年代的軍人們當然知道戰爭的殘酷,可還是不能對這些軍人說奪取日本人的島嶼有多麽殘酷,其殘酷程度是這些身經百戰的軍人們也無法想象的。要不然美國為什麽對日本的城市丟原子彈呢?美國已經承受不起巨大的傷亡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硫磺島戰役。
硫磺島位於日本的本州島以南約1000公裏的太平洋上,小島方圓有五六公裏,是個很小的島嶼。之所以叫硫磺島那就是盛產硫磺。我們說過日本國是資源貧乏的國家,但是日本也有幾種豐富的礦藏,這硫磺就是一種,除此還有金銀礦呢!都知道鄭成功吧?他的爹叫鄭芝龍,就是靠海上貿易發家的,其中很賺錢的一種生意就是把日本的黃金運到大明來賣,兩國在黃金上的差價在三倍以上。由此可知,日本國還是有幾種礦藏,金礦就不錯。
在二戰中為了奪取這個彈丸之地的硫磺島美軍付出了近七千人的生命,這個數字沒有計算受傷者,全部是陣亡的數字!日本守軍兩萬四千人,除了俘虜一千人之外全部戰死!單單看看這個數字,可怕不?恐怖不?
眾所周知美國人是最珍惜生命的,在戰場上不會使用人海戰術,靠拚人命取得勝利的事不會幹。可是他們為什麽在硫磺島這麽拚命呢?第一,他們事前沒想到會有這麽大的傷亡,已經開戰了就騎虎難下了。第二,為了盡快取得戰爭的勝利,美國人急於對日本國本土進行戰略轟炸。那個時候的飛機巡航半徑比較小,需要取得近距離的機場,硫磺島的位置勉強可用,但是沒有更好的選擇。關島基地的飛機可以轉場到硫磺島,就能對日本的本土進行轟炸了。但是1000公裏的距離美軍的飛機是飛不回來,他們就聯係中國的機場,轟炸後到中國降落,然後再飛回去。尋找用於轉場的島嶼也不容易,可以說僅此一地,並且還不是特別的理想,距離還是稍微遠了一點。
美軍取得硫磺島之後就在島上修建了機場,從而大幅度地提升了對日本政治和經濟工業中心進行戰略轟炸的能力。
殘酷的奪島之戰使得美國下定了使用原子彈的決心。
二戰中,美軍奪島戰鬥過程中日軍的反抗特別頑強,這情況的確是很特殊的。在中國的戰場上盡管日軍很頑強,但是沒有達到那個程度,所以東北軍的將領們並不知道,也無法對他們解說,說了他們也未必能理解。造成日軍決死拚命的原因是什麽呢?首先應該歸於軍國主義分子的狂妄,這些狂徒認為隻有他們能進攻別的國家,沒有人能夠打到日本國的本土來。日本國的曆史也的確如此,除了美軍還從來沒有人能夠占領日本國的土地。因此,當美軍打到了他們的本土的時候,他們就發狂了。
軍人在戰場上的抵抗屬於正常,哪國的軍隊也是一樣,外軍打到本土的時候都會頑強抵抗,日軍更頑固一些也沒有超出人們的常規認識。超出常規的是在正常戰鬥結束之後,日軍被擊潰但是潰兒不降,小股的散兵遊勇,甚至單槍匹馬的士兵都各自為戰。他們躲入山區、山林、地道、山洞,甚至是居民區,每一個士兵就是一頭惡狼,都會主動尋找機會,咬一口是一口,至死不投降,子彈沒了槍沒了就是用石頭也要反抗。除了軍人,日本的平民也是一樣,年輕力壯的都補充到軍隊裏或者組織自衛隊、義勇軍去參戰。婦孺老幼不能加入軍隊的也有不少人采用各種手段反抗“入侵者”,還有不少人選擇自殺,或者被日軍逼迫自殺。這種殘忍的現象超出了人們的常識。
有這麽一個極端小故事很說明問題,這故事可是真事!
說,菲律賓有一個名叫盧邦島的小島,這個島嶼還不算太偏僻,它位於菲律賓第一大島呂宋島南端偏西,距離呂宋島隻有三四十公裏。島的麵積很小,最長的兩端不足十公裏。島上有一處菲律賓軍隊的(不是美軍的)軍事基地,基地內有一處小型的飛機場。
時間是1974年3月10日的清晨,這個基地裏崗哨林立,指揮塔樓前麵撐起一個巨大的遮陽傘,遮陽傘下麵站著當時的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的側麵站著基地的司令官,後麵還站著一排菲律賓的官員。總統都來了發生了什麽事呢?答案太奇特,今天在這裏要舉行一場接受日軍投降的儀式!這可是1974年呀!
投降的日軍隻有一個人,他的身後站著作陪的幾個日本人。身上穿著勉強能看出來的日本軍服,精神抖擻站得筆直,留著小胡子,麵相能有五六十歲了。這個日本皇軍的名字叫小野田寬郎,他也是剛剛到達這裏。
儀式開始,也沒有軍樂,隻聽到基地司令在喊口令,小野田按照標準操典走步向前,動作鏗鏘有力,雙手托著自己的軍刀獻給基地司令,交出戰刀就表示投降。然後他九十度鞠躬,大聲說道:“願意接受盟國的刑罰!”
儀式結束後,菲律賓司令官又把軍刀交還給小野田,司令說:你是軍隊忠誠的樣本!我們尊重你。馬科斯總統評價說:小野田是“優秀的軍人!”
這個受降儀式簡直讓人不敢相信,距離日本投降已經過去整整30年了!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說來話長,故事還是從1944年說起,駐紮在菲律賓的一隊日本兵接受命令:到盧邦島上打遊擊戰,小野田寬郎是這支遊擊隊的指揮官。上司對小野田的命令說:“我們撤退了,但這是臨時的。你們到島上躲藏起來,用埋地雷、炸倉庫的辦法與敵人周旋。我禁止你自殺或者投降!三四年或者五六年之後,我將回來。這個命令隻有我才能取消。”問題就出在最後這句話上了,“命令隻有我才能取消”!沒有取消就要戰鬥!
此後時間不長美軍就占領了盧邦島,這個日本遊擊隊被消滅了,小野田寬郎有幸沒死,殘存幾個士兵被小野田劃分成小組躲入山林各自為戰,繼續遊擊。
菲律賓屬於熱帶氣候,叢林裏可以吃的野果子很多,這為他們的生存提供了條件。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美軍派出已投降日軍士兵赴各島勸降,同時用飛機撒下大量的傳單。小野田也看到了傳單,但是他認為是欺騙。
小野田采用不斷移動遊擊的辦法,連當地人都很難找到他們的蹤跡。他們不光是躲藏也會出擊,攻擊美軍的雷達站、倉庫等也襲擊居民以獲取必要的物資。隨著時間的推移小野田的戰友們有戰死的,也有忍受不了下山去投降的,最終隻剩下了他一個人。頑強的小野田依然在戰鬥,海島上被他殺掉的人有幾十個,他成了當地人的惡魔。
漫長的時間過了30年,終於到了1974年,小野田偶然看到一個帳篷,他悄悄地接近帳篷,用槍指著帳篷裏的人,大喝一聲:“哇它它度的給?”
這是笨拙的日本士兵說的英語,意思是“什麽的幹活!”英文原文是“whattodo!”
菲律賓作為美國的殖民地有很多年了,英語是當地的官方語言,多數菲律賓人都會說英語。類似的還有印度、馬來西亞等,英語是這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所以日本兵也使用英語。
帳篷裏的人也是日本人,此人就是專程來找他的,名字叫鈴木紀夫,算是旅遊探險家吧。鈴木告訴他說日本國早就投降了,日本天皇頒布了“終戰詔書”。這回小野田信了,但是這還不算完,他依然堅持要執行長官給他的任務!因為長官說了:“命令隻有我才能取消!”你說小野田是愚還是忠?對這種一根筋的人真是沒辦法。直到日本國費了好大的勁找到了他當年的上司穀口義美,穀口專程來到菲律賓麵對麵地向他宣讀天皇的終戰詔書並宣布解除他的遊擊任務,他才放下武器,結束這場奇特的聖戰,向盟軍投降!
這故事太奇葩了吧,可這是真的!通過這個故事讀者們是否能理解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呢?
麵對這樣的日本人,東北軍的奪島前景不容樂觀啊。當然這些情況隻有趙三本和張作霖知道,至於其他人,你告訴他他也不信。沒辦法,隻好在訓練科目中體現出來,讓部隊的訓練更接近於實際。
未完待讀。
---537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