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打土豪
字數:4823 加入書籤
1936年的6月青海的劉部遭遇馬家軍的襲擊,傷亡了五十多人。其實受傷的大部分也沒能回來,那種匆忙逃跑的情況下,如果自己不能奔跑別人很難幫忙,跑慢了的人都可能落入敵手。受傷者除非躲過敵軍的搜索,否則就是死路一條。因為馬家軍的殘暴是有名的,他們抓到紅軍的俘虜基本上就是殺掉,能夠少受折磨就算阿彌陀佛了。至於馬家軍為什麽這麽殘暴那是另外的問題,這裏不說了。
曆史上紅軍到達陝北後有一次西征,目的是通過新疆打通與蘇聯的通道,因為當時的新疆王盛世才傾向於蘇俄,實際上盛世才已經加入了蘇聯的共產黨。這次西征是下了力量的,紅軍到達陝北時,中央紅軍隻剩下幾千人。而四方麵軍因為路程短,沒有大的損失,有兩萬多人。去西征的就是原四方麵軍的部隊,兩萬多人都去了,絕對是紅軍的主力。其結果是慘烈的,幾乎全軍覆沒,隻有幾百人逃脫到達了新疆,也有個別的返回了延安。西征的對手就是馬家軍,作戰中顯露出馬家軍的殘暴,他們處決紅軍俘虜的手段極其殘忍。有關這段曆史網上能查到,我們就此略過。
這次行動損失較大,劉部的幾位領導就會檢討原因,做出下一步行動的決策。
馬景桂(劉誌丹)說道:“其實細說起來這次損失幾十人咱們應該檢討決策是否恰當啊。政策和策略都是為了革命事業走向勝利,從這個角度說,政策不能是一成不變的,要按照形勢製定合適的政策。所以我建議我們應該仔細地探討,用什麽政策更有利?”
馬子長(謝子長)問道:“景桂同誌,你懷疑我們的政策嗎?你指的是那一項政策?”
馬景桂:“我想說的是我們是不是太性急了,在敵占區打土豪......不!你不要打斷我......讓我說完......我說完你再批評......
“我要說的首先我們自己要清楚我們穩固的根據地和不能完全控製地區是有區別的,在根據地打土豪與在外邊是不一樣的。打土豪是一項政策,也可以說是手段,不是革命的目的。我們為什麽到外邊去打土豪啊?目的何在呀?能不能改變這個政策呢?”
馬岱峰(吳岱峰)忍不住了站起來插嘴:“誌丹同誌,打土豪是我們紅軍......”
馬子長:“岱峰同誌,主意保密紀律!”
馬岱峰:“是!對不起,我檢討!......馬景桂同誌,我是說我們的階級立場要站穩,打倒地主剝削階級讓農民耕者有其田,這是我們的基本政策,怎麽能懷疑呢?還有,我們曆來靠打土豪分田地來發動群眾,擴大紅軍。這個政策任何時候也不會有錯誤!”
他這是個冠冕堂皇的說法,平時政治動員都這麽說。
馬景桂:“岱峰同誌,我們的目標是奪取政權,是建立工人農民的政權,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這個革命的終極目標是不能動搖的。為了革命成功,不同的形勢之下就要執行不同的政策,政策是可變的,改變政策不是放棄革命。這一點要搞清楚!
“如果說在我們自己的控製區內,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為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是為了我們的稅收更豐厚,打土豪是一項有效的方法。我問你,我們到白區去打土豪的效果如何呢?這次的損失是否與此有關?”
馬岱峰:“這次出去打土豪是為了發動群眾啊,這次行動讓不少的貧苦農民都心向紅軍,我們也招收了不少新兵,這不算收獲嗎?”
馬景桂:“我們的工作隊一兩日之間並不能把道理都講清楚,群眾不可能在一天的時間裏就動員起來。我們分給農民土地大部分人都不敢要,這是事實把?能夠公開出麵支持我們紅軍的是極少數人,能自願參軍的就更少了。我們走後白軍又占領了那些村莊,有的村子還沒有開始分田地,有的分了,可是農民們能保住他們剛剛得到的土地嗎?實際上我們的收獲隻有沒收地主的浮財以充實軍餉,別的還有什麽?”
馬子長說話了,他說道:“我們落腳之地都是人煙稀少的深山,人口少就征收不到足夠的糧食。咱們也有三千多人啊,糧食和生活物資從何而來?不打土豪能行嗎?打土豪分田地曆來就是我們行之有效的政策,怎麽能懷疑呢?”
這倒是實話,解決軍糧才是他們出去打土豪的真正原因。
馬景桂:“子長同誌,我沒有反對打土豪的政策,在我們的根據地裏我們完全可以執行,它能發動基本群眾,使得我們紮根於人民之中。我提出的是在白區,我們還沒有根基,在那裏打土豪的方法發動群眾的效果差。另外青海的宗族勢力很強,土豪劣紳的勢力很大。我們倉促之間打了土豪不但不能團結貧苦農民,在宗族勢力的影響下,還讓多數農民不能理解我們,造成了對立,這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很不利。因此,我的意見是在白區暫緩執行這項政策,改為團結拉攏富裕農民,用比較緩和的征糧辦法,我們同樣可以解決糧食問題。”
......
從他們的爭論也可以看出來,他們內部對打土豪的做法已經有了懷疑。他們的爭論在今天未必能有什麽結果,一項執行多年的政策有其頑固性,但是這種爭論反映出求變化的可能,如果改變了就有利於他們的發展。
打土豪這一個政策也是受到時間地點等諸多條件的限製,在中原地區可以取得短期效果,因此得以長期堅持。可是在宗族勢力比較強的邊遠地區就未必有效,甚至起到反作用。按照紅軍的慣例,修正一項基本的政策是不容易的。如果劉部不能及時修正,將會影響他們的壯大。另一方麵由於他們鬥誌頑強,在受挫的情況之下,馬家兄弟要剿滅劉部也及其困難。這就使得青海的局麵不容易明朗化,可能在比較長的時間內青海都將是雙方實力交錯的複雜局麵。
說起來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並不新鮮,曆朝曆代的造反者都提出過類似的口號,也會有一些效果。但是,凡是造反成功,取得了天下了,登上了皇位了,就再也不會這麽幹了,包括我們的新中國也是如此。例如現代貧富不均也是常見,甚至很嚴重,可是政府能號召人民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分房屋分浮財嗎?貪官、大企業家、房產開發商、大銀行等等都是富人成堆,貧困者能集結起來武力奪取他們的財富嗎?政府是支持呢?還是反對?或者幹脆鎮壓呢?這又是為什麽?
這是因為保護合法的私有財產是社會穩定和發展之根本,任何國家的憲法裏邊都會有這麽一條,叫做“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我們的老祖宗也明白這個道理,孟子就說過:“有恒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孟子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恒產指的是一個人的私人財產,比如房屋、土地、耕牛、商鋪、作坊等等。
這是孟子對騰文公講述治國之道的時候說的,他說這是治國的根本之策。筆者的理解它有兩層意思。第一,隻有當私有財產得到安全保護的時候,個人才有勤奮努力創造更多財富的信心和動力。反過來說,私有財產得不到保護,隨時可能被周圍的人剝奪瓜分,他還會勤奮工作嗎?不保護私產就是養懶漢的社會,也是野蠻的叢林法則的社會。第二層意思說的是道德層麵。說有恒產者就有穩定的思想,會遵守道德,自覺抵製為非作歹的行為。
舉個例子吧,影視劇“大宅門”都看過吧?七爺白景琦發現他的兒子偷工減料做假藥,他不是為了謀取暴利鼓勵造假藥,而是聚集行業內的同仁當眾公開自己的家醜,現場焚毀所有的假藥。白景琦為什麽這麽做?他是為了白家的信譽,為了維護白家的產業,最終還是為了白家子孫後代。試問,如果他所在的社會不能保證白家藥房產業的安全,白景琦還會這麽做嗎?在現代裏我們都知道地溝油、蘇丹紅、三聚氰胺、毒奶粉什麽的,為什麽會這樣?這其中既有公共道德的問題,但也是利益之使然,這就是“人無恒產定無恒心!”
使用地溝油做食品的人為什麽沒有恒心?這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用說了。
還有一層意思,打土豪說到底就是利用人們的私心鼓勵不勞而獲,既然別人的財產可以搶奪,那明天自己的財產也會被人搶,與其勤勞致富不如吃幹用盡明天再去打土豪!這還是文明社會嗎?這是叢林中的弱肉強食!從這個意思上說,劉部在自己的根據地裏邊打土豪也是絕對錯誤的,它不利於社會的經濟發展,這是用短期的利益破壞了長遠的經濟。沒有好的經濟狀況,政府的稅賦從何而來?看看朝鮮就是例子,農民飯都吃不飽,就算政府使勁刮地皮,能有多少稅收呢?
特別是劉部的做法,跑到外邊打土豪去了。不是你的控製區,你今天打土豪了,明天馬家軍來了,分得土地的貧農還不是乖乖地把土地交出去?有什麽理由繼續占有呢?不被治罪就萬幸了。有了這種遭遇的農民,下一次還會接受打土豪的鼓動嗎?
打土豪的真實目的是為了獲取富裕戶的財物充實軍餉,糧食啊、布匹呀,特別希望拿到大洋。難怪馬家兄弟把他們稱為土匪,這與土匪有區別嗎?
盡管劉部的政策上存在某些失誤限製了他們的發展,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在軍事上處於劣勢的時候他們不會尋求決戰,會避開正麵作戰,會分散開來,像水銀瀉地一樣融入到民間,在暗地裏發展壯大。這也就是所謂的人民戰爭策略。在民眾受到馬步芳殘酷壓迫的條件下,劉部很容易找到團結民眾收取民心的口號,從而紮根於民間,這會讓馬家軍無從下手,最終會被攪得焦頭爛額,青海有好戲看了。
......
南京有個各派協商會議,雖然它沒有什麽權力可是各派人物聚集在這裏經常的議論國事,天天吵架,也是國內輿論的焦點。最近這裏又開始熱鬧起來,並且把全國的報紙輿論都帶動起來了,形成新的熱點。是什麽熱點呢?簡單地說是南京政府拋出來憲法草案,說是準備五月份公布實施。
憲法草案有問題嗎?他們議論的焦點是什麽?且聽下回分解。
---539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