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憲法草案
字數:4660 加入書籤
到現在民國建立已經25年了,可是民國還沒有一部憲法,隻有民國初年的一部“約法”。說起原因來還不是內亂不斷嗎?民國的中央政府頻繁更迭,誰都沒有坐穩第一把交椅,國家元首像走馬燈似的輪流上位,哪有心思搞什麽憲法呢?
張作霖交出政權之後,國民黨開始執政,國內形勢相對地穩定了這麽十幾年,這才想到國家需要一部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哪能總是空缺呢?政府的合法性從何而來呀?人類進入現代文明一來,任何一個政權都需要“合法性”,這是現代文明的體現,不合法的政權會遭到人民的唾棄,它遲早要垮台。製定一部憲法,並且按照憲法執政,這才算是正常的國家政權。沒有憲法是不行的,有憲法而不安憲法辦事,憲法沒有權威,把憲法當草紙,那個政權就不合法,也就不能持久。因此從1932年底起國民黨政府開始組織編纂民國的第一部憲法,經過幾年的努力,幾次修正,終於有了一個草案。
按說呢,憲法本身就有個合法性的問題,它應該由代表全體公民的議會批準頒布,或者是全民公決。可是民國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正常的議會。北洋政府是有議會的,張作霖下台以後北洋政府散攤子啦,那個本來就是個牌位的議會也就解散啦,其實也不能說是解散,算銷聲匿跡吧,沒人理它了自然消亡吧。那麽憲法由誰來製定呢?由誰來批準呢?這都牽扯到合法性的大問題,憲法不合法還叫什麽憲法呀!可是執政的國民黨願意建立議會嗎?這不是胡扯嗎?有正常合法的議會那裏還會有獨裁呢?國民黨要獨裁當然就沒有議會,就算有也是樣子、幌子、牌位。
合法性真是個頭痛的問題,不過現在有個機會,那就是南京的“各派協商會議”,不管怎麽說它有個議會的樣子。可是讓南京政府擔心的是,這個會議的議員們很難控製,憲法草案拿到會議上討論可以肯定沒有好結果。從另一麵說,公布此憲法之前總要征求意見,哪怕做樣子也要做,否則成什麽啦?自己關門編的憲法就公布執行?別說國民和各派力量,就是在國民黨內部也說不通啊?要知道,國民黨內的反對派也不少啊!最有地位的就是汪精衛,他們能同意嗎?這個草案隻要公布出去,人人都知道了,協商會議的議員們能不知道嗎?他們不是照樣要罵,要批評嗎?與其這樣莫不如大大方方地拿到協商會議上,起碼有個尊重民意的好名聲。
就這樣,在1936年的2月中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被拿到各派協商會議上征求意見了。這一下可就炸了鍋,各派的議員們一片痛罵之聲。他們罵什麽呢?還不是這個草案有毛病嗎。
......
在南京城裏的一個小巷子,裏邊有一處小小的宅院,它的確很小,隻有三間正房,臨街是兩間倒座兼做院門,兩棟房子中間的庭院隻一丈有餘。巷子很僻靜,可是隻需走出兩百米就到了繁華的新街口,這可是南京的商業區,最繁華的所在,並且距離火車站不遠。這個住處真是安靜、安全又方便,協商會議的紅軍議員團就住在這裏。今天院子熱鬧起來,來客人了。
協商會議的議員們私下裏交往也不少,當然這不完全是個人的友情,應該帶有本派係的“政治任務”,他們的往來也是各派之間交流的渠道。今天東北方麵的兩個議員就來到這裏串門聊天來了。東北的兩個議員是姚東藩和邢占清,姚是東北軍政府的首席議員,邢是民黨的首席議員。紅軍方麵的首席議員是鄧希賢,還有一名議員是戴炳中。東北方麵與紅軍管轄密切,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東北方麵對廣東抗日的紅軍的支援,所以紅軍的議員團與東北方麵最親近。
鄧希賢左手拿著一包香煙,右手指頭間夾著冒煙的煙卷,站在院子裏迎客,一邊寒暄一邊發香煙,真是老煙槍啊!
客人讓到室內,圍著地下的炭火盆坐到小矮凳子上就開始聊天。南方沒有取暖,生個炭火盆就算奢侈了。南方的居室不保溫,外麵有多冷室內就有多冷,甚至室內比外麵還要冷,冷颼颼的坐不住,炭火盆就成了核心,就像現代客廳裏邊的沙發茶幾似的,客人來了就往炭火盆旁邊讓。大家伸出手來,邊烤火,邊聊天,每人一個矮矮的小板凳,這形象不太雅致,但是很溫馨親熱。
現在南京的話題就是憲法草案。
鄧希賢說道:“一部國家的憲法首先要有合法性,就是說這個憲法是誰起草的、誰批準的,對於一個國家憲法是否合法,這條最根本。如果批準者本身就沒有權威,就不合法,那麽這個憲法的合法性從何而來呀?
“咱們看看這部憲法是怎麽規定的,它說: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國民大會,也就是議會。每一屆大會為期六年,每三年召開一次會議。同時規定國民大會沒有常設機構,這就是說,它不開會的時候形同烏有,等於國家沒有這個機構一樣。這那裏是什麽‘最高權力機關’啊?三年才開一次會,平時影子都沒一個,人影找都找不到!還談什麽權力?”
鄧希賢指出的這個毛病正是要害之處,一個平時根本就不存在的機構竟然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簡直是笑話!
姚東藩說道:“鄧議員目光如炬呀,說的精辟!從這個規定就看明白了,國民黨就是拿‘國民大會’當招牌用,名義上有這個代表人民的大會,獨裁的權力有了‘合法’的授權,實際上子無須有,國民大會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從根本上說這部憲法就失去了合法性,憲法都不合法,那麽政府、總統全都不合法啦。”
鄧希賢拿著憲法草案文本指給大家看:“立法本應該屬於議會,你們看看這裏寫的:‘立法歸政府’!國民黨的政府說話就是法律啦!還有這裏,政府的組成不光是包括立法,還有司法,那就是說最高法院歸政府管。沒有司法獨立,也就沒有司法的公正,老百姓還怎麽打官司呢?沒有公正的法院這不是鼓勵人們造反嗎?這是亂國之道!”
邢占清說道:“這部憲法規定的總統權力特別的大,政府、軍隊、司法都在總統的管轄之下,都是總統說了算。誰來製約總統呢?沒有,一句製約總統的話也沒有。世界上其它國家有這麽大權力的總統嗎?這哪裏是總統啊,不就是皇帝嗎?隻不過叫個總統的名稱罷了。”
鄧希賢:“對,這部憲法確立的就是專製獨裁!它要的就是黨國一體,總統集權。表麵上有西方憲政民主的形式,實質上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皇權。它是為了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為了蔣介石個人獨裁製造一個叫憲法的根據,這是一部反民主、反人民的憲法草案。”
邢占清說道:“可以預見,這部憲法草案公布出去,定然會遭到全體國民的反對,我們決不能讓這種憲法生效!”
姚東藩:“我們光是這麽反對也不行,這種爭論不會有結果的,我們的協商會議也沒有權力,不管有理沒理,咱們說的話他們可以當做耳旁風,所以要想個辦法能夠有效地阻止這部憲法草案才好。”
鄧希賢:“姚議員的話有理,我們不能掉進國民黨的圈套裏,要另辟蹊徑。姚議員有什麽好辦法嗎?”
姚東藩說道:“這個憲法草案是誰編寫起草的呢?還不是國民黨的政府嗎?他們組織人員,規定編寫的原則,所以這份草案就反應了蔣介石和國民黨的高層的思想。即便我們能夠推翻這個草案,迫使他們修改,在沒有各派代表參與的情況下,還不是國民黨一家來做,那就是換湯不換藥。所以我們東北軍政府的意見是暫時放下這個草案的問題,我們團結一致,力爭組建聯合政府。有了聯合政府,我們各派就有了發言權,到那個時候再來起草憲法才能把我們的意見寫進去。這是我們東北軍的意見,希望能得到紅軍方麵的支持。我們也願意聽取紅軍方麵的意見,更希望協商會議中的各派都能發揮作用。”
鄧希賢說道:“你們東北軍的這個意見不錯,我們會仔細研究,相信我黨會支持你們的意見。我個人的看法是:你們的這個辦法從根本上解決憲法合法性,國民黨一家之言怎麽能代表全國人民呢?隻有在聯合政府的主持之下,全國各派都參加意見,由此製定出來的憲法才是合法的。”
鄧希賢表達了支持的態度,但是明確需要‘研究’,這是他們黨的紀律。就是其他黨派也是一樣,代表本人不能自己說了算,他要代表本派本黨的意見。
這些議員們的交流不似平常人的無事閑聊,他們的行動談話都代表著自己派別的主張,都是有目的的。東北方麵的議員四處活動找各個派別的議員們談話就是在傳播東北的主張,尋求合作者。從上麵的談話就可以看出東北方麵是主張推動聯合政府,東北認為這是比較務實的做法,如果就事論事的討論憲法草案,這種爭論沒有結果,充其量揭發國民黨獨裁而已,遠不如討論聯合政府更實惠。如果聯合政府真的能夠建立起來,讓國家一步一步走向統一,到那時推動憲政才有實際的意義。
應該說東北方麵的議員是比較有影響力的,這當然是東北軍有軍事和經濟的實力,實力才是強大的後盾,是話語權的後盾。同樣,推動聯合政府也需要實力,如果國民黨的中央軍具有絕對的優勢,則聯合政府就是空想,絕無可能。
......
借著南京政府征求憲法草案意見的機會讓反獨裁和聯合政府提上日程,並有效地動起來的確需要一個基礎,那就是各派的武裝力量。原本的曆史上在抗戰勝利之後差一點就把聯合政府搞成了。時間是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後國內有影響的黨派人物都開始呼籲召開包含各派的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是,廢除國民黨的一黨獨裁建立聯合政府。
1945年的舊政協之所以能夠召開,還達成了協議,讓聯合政府有個影子,其原因就是有不同派別的武裝存在,這是個基礎,沒有這個條件就不可能有舊政協的存在。
未完待讀。
---540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