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和平談判-2
字數:5355 加入書籤
東北軍的大佬們正在奉天大帥府討論對日和談的問題。
顧維鈞說道:“大帥,我估計這次談判不會有什麽結果,這是因為雙方的差距太大,也是因為日本人還沒有到真正戰敗,沒有山窮水盡,所以咱們提出的條件他們是無法接受的。日本人認為他們不是戰敗國,事實也的確如此。因此,以改善兩國關係為目的的和談其條件和讓步都是有限的,我們的條件是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條件,當然就比較苛刻。這是難於達成合約的根本原因。”
他是從純外交的角度談這個問題。
張作霖:“少川老弟(顧維鈞)說的有道理,但是作為兩國的和平條約最少要從廣東退兵,也要歸還台灣澎湖,還要解除海上封鎖。和平友好嘛,你占著我的地盤,封鎖我的交通當然說不過去啦。琉球曆來是中國的保護國,也應該讓琉球獨立。這個,這個,還有戰爭賠償還是不可少的,小鬼子對東北、山東、上海的破壞和搶奪的賬應該算清楚,這個損失能一筆勾銷嗎?賠償不能免。哦,割地這一條我們可以讓步,不要求占領他們的領土了,但是要找一兩個城市建立軍事基地,要駐軍。還有個審判戰犯的事是不是也需要提呢?你們再合計合計,這些條件是不是合適。不要遷就日本鬼子,咱東北爺們也不需要遷就南京。也不指望他和談成還是不成,咱還想打到東京去呢!”
張作霖有點激動,不等眾人討論就定了調子,不過他所提的條件雖說有的過分了,可大部分的確屬於底線。比如領土能不收回嗎?損失能不賠償嗎?國家之間沒有這些基本的尊重哪裏來的和平?理是這麽個理,可是眾人心裏明白,這次的和談恐怕就是擺擺樣子啦,談不成,沒有可能性。在沒有實際戰敗的情況之下,日本國肯定不能接受。
張作相:“大哥,駐軍、戰犯的事是不是就算了?”
張作霖隻是嗯了一聲,那意思很不情願。
接下來還有兩件事,一個是確定派出的代表人選,張作相建議首席代表是顧維鈞,他是東北政府的外交家嘛,還有莫德惠等幾人組成東北軍政府的代表赴南京參加談判。第二件就是按照大帥定下來的原則細化條款。
與東北情況類似,其它各派也要準備自己的代表和參與談判的意見。比如紅軍關心的是接收日本鬼子的占領區,眼睛特別的盯著富庶的廣州平原以及日軍的財產。桂係則主張戰爭損失的賠償,廣西的財產損失和軍費消耗不能白白的就沒了呀。南京最關心的是解除海上封鎖,收回台灣也很上心。南京定下來的談判首席代表是汪精衛,他當然就是代表中國的首席了,成員還有張群等。汪精衛此時的職務是行政院長兼外交部長,張群是外交部次長。次長就是副部長,那個年代裏還沒有那麽多的副職,一個部一般就是一個次長,有的還沒有次長,不像現代裏副職那麽多。
現代中國的官實在是太多了,據說有人計算過,全國算下來,十幾個中國人就要養一個官!“官”的數字包括了公務員和鄉鎮等基層幹部。計算裏人民的基數裏麵也包括了老人小孩和農民,這些人幾乎是沒有收入的。再考慮到公務員都是“高薪養廉”的高工資,可真是讓人民不堪重負啊!
......
談判地點在哪兒呢?這要靠中間人來安排了。中日雙方屬於交戰國,並且戰爭還在打著,因此無論選擇南京還是東京都不行,沒有安全感,談判代表的旅行和通信都有問題,因此隻能選擇第三國。
葡萄牙在亞洲隻有兩塊殖民地——澳門和東帝汶。澳門在日軍勢力的包圍之中,東帝汶又太遠了(澳洲的北邊不遠處)。經過三方協商最終選擇了新加坡(此時屬於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雖然目前英國與日本國交惡,但是新加坡屬於國際性城市,此地也有不少日本國的貿易機構。當然也有便利的電報通訊服務。
中國的代表可以通過中緬印鐵路到達達卡,然後走海路不遠就是新加坡。日本人就更沒問題了,在南洋他們的海軍力量不小,基本上已經控製了南洋的航線。
談判地點選在了新加坡,東北方麵自然會增加一名代表,他是邢士廉,現在他有三個職務:1,中華民國駐達卡領事;2,南洋宣慰使;3,南洋事務總指揮。最後這個職務負有軍事責任,在南洋的潛艇艦隊和加入英國艦隊的航母吉林號都歸他指揮。但是軍事上的職務是內部的,對外不公開。他的常駐地點是達卡和新加坡,在新加坡有潛艇小艦隊的基地。
中國方麵派係太多,這是個大麻煩,特別是東北軍提出的條件咄咄逼人。南京知道,按東北的條件肯定是談不成,可是東北的條件也是條條有道理呀。日軍從廣東撤軍和解除海運交通線的封鎖,這是沒得說了,必須的。可收複台灣澎湖就有問題了,日本人肯定不幹啊!對於東北提出這樣的條件南京方麵真的不好駁回,簽訂和平條約,自己的領土收不回來,這算什麽道理呀?所以南京方麵是有苦說不出,類似的還有賠款問題。還好東北方麵沒有提戰犯和駐軍的事,這些南京方麵更加難於接受了。
南京想的是什麽呢?他們迫切地希望回複正常的海上交通,因此就覺得東北太過分,可又無法反駁。可他們心裏明白,如果否定東北方麵的條件,東北就有可能退出和談。當前的中國,沒有東北方麵參與,南京的代表性可就存疑了,還能代表中國嗎?可是按這個條件肯定談不成,那就隻好算了,硬著頭皮按東北軍的條件談吧,同時做好談判破裂的準備就可以了。為此,南京方麵不看好這次談判,汪精衛也就退出了,不參加了,首席代表就換了張群(南京的外交部次長)。各派中除了東北軍還有桂係派來一位代表,其它的,包括紅軍都沒有代表參加。一個是參加的作用不大,第二是大家都看出來了會談不會有結果,白忙活。
時間來到了新的一年,1938年到了,曆史上的這一年是爆發全麵抗戰的起始年,可我們的故事裏卻是中日第一次和談的一年。1月10日,中日雙方的和談代表來到了新加坡,在邢士廉的辦事處布置了一個大型會議室,開始了談判。會場上除了中日兩方代表之外還有葡萄牙國的觀察員,他們作為中間人和聯絡人列席會議,當然沒有發言權,隻作為見證而已。英美方也曾經提出派觀察員列席和談會議,但是被日本方麵拒絕了。
日方首席代表鈴木貫太郎首先申明日方立場,他說:“日中兩國自古乃友好鄰邦,我大日本帝國承載了漢唐文化,我國致力於建設大東亞共榮圈,日本和中國共同繁榮。我大日本皇軍在滿洲的存在也是事出有因,建立關東洲與租借南滿鐵路都是按照條約行事的,並非非法侵占。那也是我大日本皇軍付出數萬人生命,擊敗俄羅斯侵略者,幫助清政府收複失地的代價......”
啪!的一聲打斷了鈴木的講話,這是中方首席代表張群氣憤地拍了桌子。他說:“不需要重提日俄戰爭,難道你們乘人之危侵略霸占我中國領土還有道理啦?”
日本人私下裏都是用“支那”來稱呼中國,他們也知道這是侮辱性的稱呼,所以今日的場合改口稱“中國”。
他們為什麽首先要提日俄戰爭呢?按日本人的觀點,這件事他們是有理的,並且付出了數萬人的巨大代價,因此他們在東北的存在是有理的,是幫助清政府的合理回報。日本人這麽理直氣壯到底是怎麽回事呢?我們暫時放下故事,真應該說說清楚,曆史不能是糊塗賬,特別是,這段曆史對於中國太重要了,但是卻被忽略了。當然曆史錯綜複雜,我們隻是提綱挈領的說說。
眾所周知俄羅斯(蘇俄)是擴張野心極強的國家,他們乘著滿清政府軟弱之機奪取了遠東大片土地。但是野心膨脹的老毛子又覬覦東北肥沃的土地,他們更想取得不凍港。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憑借“馬關條約”迫使清政府割讓遼東半島,日本定名為關東洲。注意是“割讓”不是“租借”,按條約遼東半島已經是日本國領土了。
俄國人覺得機會來了,他們貌似公正,拉上德國來個國際幹預,迫使日本國放棄遼東半島(采用的辦法是,清政府再次花錢贖買回來)。沙俄憑借這份“功勞”先是取得了中東鐵路修築權,隨後又強行搶占了遼東半島,整個東北三省事實上落入俄羅斯的手中。
東北人文經濟的巨大變化就開始於這個年代,此前東北是滿清視為祖先的保留地,不準許漢人移民開發,這裏都是很原始的一片土地。除了原來的沈陽(奉天)有一定規模外還有遼寧省的中心城市遼陽,此外的大城市就是吉林了,吉林市是吉林都護府所在地,它管轄吉林黑龍江等遼闊的土地。沈陽、長春、哈爾濱等變成為繁華的大城市就是從這個年代開始的。長春原來就是個小集鎮,特別是哈爾濱原來就是個小漁村,此時成為了亞洲的金融中心,地位比東京、上海更加重要,號稱是東方的莫斯科。沙俄在旅順設立“遠東總督府”任命官吏,已經把東北當做他們的領土來管理了。總督府的遺址建築還在,就是現在的旅順博物館。
實話實說,如果沒有後邊的曆史變化,整個東北就沒了,已經成了俄羅斯的領土了。這對中國來說是不是很重要啊?
此時日本人認為他們的機會又來了,他們要出來主持“正義”了。日本聯合英國,經過複雜的談判、要挾、結盟等動作,但是和平斡旋談判不成功,沙俄不肯吐出到嘴的肥肉。於是,最終於1904年初,日俄兩國在我國的東北地區開戰,這個戰爭就是史稱的日俄戰爭。
日本人始終堅持一個說法,說是日本國政府應清政府之邀請開戰,是為清政府收複東北的失地而作戰。我們寫小說的沒有考證過,不知是否事實,但日本人堅持這一說法。
日俄戰爭曆時兩年,過程複雜,我們就不細說了。最終結果是日本國戰勝俄羅斯,日軍占領了遼寧吉林兩省,俄羅斯保住了黑龍江。
此戰對於中國意義在於:這場戰爭讓清政府收回了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的主權,雖然沙俄還占有中長鐵路(長春以北),日本占有南滿鐵路和關東洲(旅順大連),但是東三省的主權回來了,清廷重新設置各省的官吏進行管理。在東北的大地上有日軍也有俄軍,但是各省的主權屬於中國。延續下來就是後來的東北軍。
這就是日本人總強調他們是為了中國收複國土而作戰,至於關東洲,那是馬關條約規定了的,日本屬於收回原有的權益。
日本鬼子是為了侵略擴張,從軟弱的清政府手中掠奪土地和白銀,但是客觀上趕走了更貪婪的俄羅斯,為中國收複了東北大片的土地,並把這些土地歸還給清政府。我們敘說這段曆史也是不容易,因為這有為日本鬼子塗脂抹粉的嫌疑,搞不好會被罵作漢奸。但是筆者認為,曆史該怎麽樣就是怎麽樣,不能因為“立場”而歪曲,更不能說假話。當然我們要強調日本人的目的是侵略和掠奪,客觀作用是另一回事。
上麵提到了“立場”我們要順便說一句不大中聽的話:講“立場”就是不講理!你站在甲方的立場上,甲方正確的當然理直氣壯的說對,錯的也要說對,起碼不能說錯,這就叫立場。所有我們聽到過這樣的話:“你是站在d的立場上說話,還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說話?”這句話不用分析了。還有“你要站穩立場”等等。講“立場”就等於“不講理”!我們的曆史可不要不講理哦。
未完待讀。
---55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