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和平談判-續2
字數:4540 加入書籤
在和談中鈴木貫太郎提起了日俄戰爭,意圖為日本侵占東北尋找理由,他的話被張群打斷,鬧出了會談的第一個衝突,會議的氣氛也就變壞了。
鈴木被斥責也是很憤怒,後麵的話也講不下去了,由日本國的另一位代表井上成美(海軍部長)接著說。井上介紹了日方和談的意圖,也無非是日中兩國需要親善,和則兩利等等。然後他就列出了日本國的條件,就是那兩條:1、日軍退出廣東,2、解除海上封鎖。並且說明退出廣東不包括海南島。日本國的要求當然是希望簽訂和平條約。顯然這與中國的條件相差太遠。中國代表也宣讀了中方的條件:要點是退出中國領土,歸還台灣、澎湖,讓琉球獨立,並且還有對中國戰爭破壞的賠款。
東北方麵原本準備的:審判戰犯,在日本駐軍等這種條件沒有列入。
雙方差距太大,各自申明條件要求,也沒法談了,隻好休會,約定兩天後再談。拿出兩天時間各方都需要商議對策。
這裏要說明的是,各方代表團內部商議對策並不是代表自身研究判斷,如果所針對的問題事先有預案則按預案來辦,沒有預案呢?就要向國內請示,而不是自行其是,因為代表的是國家而不是個人。
怎麽向國內請示呢?用電報。作為國際商貿樞紐的新加坡有通往世界各地的國際電報業務,可以方便兩國代表團與國內的聯係。
此時這種商業的電報都是有線的,安全可靠。國際線路都是海底電纜,已經是全世界四通八達了。外交電報的保密完全靠密碼,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泄露的,破譯對方電報難度非常大,幾乎不可能。戰爭時期為了破譯敵方電報,各方都會養著一批密碼專家,例如日本國偷襲珍珠港的機密就是首先從電報破譯泄露的。
作為興趣,說一個破譯電報的小故事,從故事中也能知道一些破譯密碼的奧妙。那是二戰日美間的太平洋戰爭,地點是中途島。作戰雙方的無線電報信號都能互相截獲,當然是看不懂,美方為了破解日方電報中一個常用詞,製造了一條假消息,用明碼(通用電報碼)發報,說島上的水源地被汙染,淡水緊缺。此消息當然被日軍截獲啦,此後連續好幾份日軍的電報中都出現了那個被懷疑的詞。由此美方可以斷定,這個詞匯就是“中途島”。知道了吧?電報就是這樣破譯的,也是智慧的搏鬥啊!
破譯密碼用的最多的是統計學,比如美軍就要研究日語的軍事文件,統計各個詞匯出現的頻度,按照某一個密碼詞匯的頻度來初步確定範圍,猜測它是什麽意思,然後想辦法去驗證。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艱難工作才能最終破譯。絕對不是外行想想的類似於“天才”“靈機一動”的結果。技巧是有的,更需要的是付出辛勤的汗水。
......
第二次談判日本代表放低身段擺出勸說的架勢,陳明利害。鈴木說道:“戰爭讓我們兩敗俱傷,對我們兩國都沒有好處。目前的戰場還是在中國的國土上,打下去對中國的傷害更大。我大日本天皇恩澤四海,我們沒有戰敗卻主動提出停戰,這確實是我們對中國單方麵示好。難道我們主動撤軍,撤除海上封鎖不是我帝國的善意嗎?奉勸中國方麵真心思考一下,我們的條件是單方麵對中國有利的,你們這樣拒絕我方的好意實在是不明智。”
說實在的,鈴木的這番話南京政府應該是聽得入耳,不為別的,利益所致嘛。撤除了海上封鎖對於江浙沿海地區來說是根本性的轉變,好處太明顯了。不費一槍一彈能夠獲取的好處,何樂而不為呢?因此張群朝左右看看,看其他代表有何反應,顯然有些猶豫了。
顧維鈞是外交專家,會場上任何微妙的變化都逃不出他的眼睛。他看到張群的猶豫就立即搶先表態,他說:“兩國終止戰爭,簽訂和平條約那就一定要回顧整個戰爭的全貌而不是眼下的局部。和平條約是確定兩國終止戰爭進入和平,那麽對戰爭就應該有個結論。中日之間的戰爭應該追溯到甲午中日之戰,因為自從甲午年以來,日本國始終沒有中斷對於中國的侵略,連年累月的戰爭始終沒有停止過。自從戊辰年(1928年)日本方麵刺殺我國執政元首以來,中國軍民在巨大的屈辱之下,對日本國宣戰,並且取得了局部的勝利,把你們從中國的北方趕了出去。現在兩國簽訂和平條約終止戰爭進入和平能不對你們的這些侵略史進行清算嗎?你們對中國的罪行應該得到清算,你們侵略中國的國土應該光複,你們給中國造成的損失應該賠償。日本國發動戰爭的責任人應該被審判,戰犯應該接受法律的懲罰。因此,和平談判、和平條約絕對不僅僅是眼前的華南戰場和海洋封鎖,你們日本國不要企圖把中日之間的戰爭簡單化的,我們絕不允許日本方麵逃避戰爭的責任!”
顧維鈞一激動,把懲治戰犯說出來了,實際上這次和談中方沒有這項要求。他洋洋灑灑的一篇大論把日本人駁斥了一通,實際上的效果是阻止南京方麵妥協。
雙方差距大,不可調和,第二次會議也是失敗告終。但是和談沒有結束,在日方的要求之下,三天後又一次複會。
第三次會議日本人提出來一個新的建議,鈴木說:“事實上日中兩國現在還處於戰爭之中,誰都沒有戰勝也沒有戰敗,因此,中方不能擺出戰勝國的姿態來對待我大日本帝國。我們奉勸中方擺好自己的位置,不要過於自傲。我們都要麵對現實。對於我們雙方的巨大分歧,我日方提出一個建議:既然我們暫時不能簽訂和平條約,那麽能不能考慮簽訂一個臨時的停戰協議呢?我們雙方以暫時休戰為目標,各自讓一步,以達成我們兩國的和平。我帝國的條件依然是開放海禁和從廣東撤軍。注意,撤軍不包括海南島。我們希望中方能夠擱置台灣、澎湖、琉球還有所謂的賠款問題。由此可見,我大日本帝國是有足夠的誠意的,希望中方能夠認真地考慮。”
這次的和平談判日本人顯得非常的主動,一再地想方設法達成協議,當然這是日本國的戰略需要,他們需要中方保持中立,不要幹擾他們的南洋戰略。日本國的如意算盤是對美國設法消滅太平洋艦隊,對中國則采用安撫手段,以便集中力量占領南洋地區。
應該說日本人降低規格提出的用臨時休戰協議來代替和平條約,這個辦法對南京方麵是很有吸引力的。類似的現代的朝鮮戰爭最後簽訂的就是臨時停戰協定,而不是和平條約,因此就沒有審判罪犯和戰爭賠款的條款。
果不其然,張群左顧右盼,似乎在詢問其他代表的意見。他也算識相,知道南京政府代表不了各派的意見,因而不敢貿然說什麽。這次會談紅軍方麵沒有來代表,麵對這個情況如果紅軍一方的代表在場恐怕也要讚成。為什麽呢?利益呀!簽署一個臨時停戰的協議就得到了富庶繁華的廣州平原,何樂而不為呢?
張群說道:“時間已經是中午了,我提議休會,我們這裏準備了簡單的午餐,午飯後休息一個小時,下午兩點半複會。日本國方麵同意嗎?”
他這是要商議一下。日本人當然知道中國的派係情況,暫停就表示有人聽進去了,有戲。鈴木等人很有成就感,欣然同意。於是休會午餐。
中方代表沒顧上吃飯就來到另外一處房間開始秘密商議。
張群迫不及待地問顧維鈞:“少川兄,你們東北軍方麵怎麽看?”
顧維鈞沒有猶豫,馬上就回答他:“嶽軍兄,我東北方麵認為不可。從國土上說,不要說海南島必須收複,台灣澎湖也必須收回。”
張群心中不平,問道:“又不是和平條約,一個臨時的停戰協議有何不可。畢竟日本撤軍和解除封鎖都是大家盼望已久的啦。”
顧維鈞:“嶽軍兄,話可不能這麽說。臨時協議也是正式的國際文件,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日本國依此為依據,就拿著這份協議當做和平條約來用,你能把他們怎麽樣?在國際上,講理、評理靠的是國家實力。日後中國強於日本國則罷,如若不然,就算實力相當你也毫無辦法。如此一來,台灣何時回歸呢?我們如果武力收回,反而受此條約的限製了,日本人拿著條約說咱們違約,這個理還能講清楚嗎?這豈不是吧中日後續的問題變成了久拖不決的大麻煩呢?另外,按照目前中日兩國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們很快就會有光複台灣的機會了。如果簽訂了這份協議,咱們是打還是不打呢?打則出師無名,日本人會滿世界說中國不守信譽。這被動不被動啊?”
畢竟是外交家呀,說出一番道理來讓張群啞口無言。其實顧維鈞是在貫徹東北軍的意圖,東北軍在積極地準備攻取某一處島嶼,哪能受這種協議的約束呢?
下午複會後本來懷有希望的日本人隻是聽到了中方的一個簡短聲明,大失所望。雙方沒有調和的餘地,和平會談隻能就此終止,並且是無限期地終止。這次會談也不能說毫無成果,起碼雙方都有兩個收獲:第一,了解了對方。第二,建立了一個溝通的渠道,今後雙方有什麽信息需要傳達給對方就可以通過葡萄牙的澳門政府來轉達了。
作為報複,日本國加強了對中國沿海的封鎖,並且在廣東增加兵力擴大戰爭規模,讓廣東的紅軍和廣西的桂軍增加了不小的壓力。按照日本人的策略,這是對中國施加壓力,也是吸引中國的注意力,以避免中國參與南洋事務。
對待這一次的和平談判各派反應不一,總的來說各派對東北軍都有所抱怨。南京方麵為喪失了唾手可得的利益而懊惱,紅軍為沒能獲取廣州平原而可惜,其它方麵也難免對東北軍有所怨言,認為鋒芒畢露未必是好事,有的甚至擔心戰爭重來,給中國帶來災難。這也算眾口難調吧。(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