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反掃蕩

字數:4568   加入書籤

A+A-




    上一回說到肖輝榮連在一個叫“楊村”的小村莊附近遭遇了大隊的日軍,退路被截斷。此地原本已經是紅軍的勢力範圍了,現在怎麽會有大量的日軍呢?

    從地理位置來說這一帶屬於惠州城東北方向的遠郊區,在現代行政區劃裏屬於惠州。此前由於紅軍在廣東東部,特別是在山區裏紅軍更是具有優勢。惠州城處於廣州平原的邊沿,這裏的日本鬼子僅僅控製了城市,郊區都在紅軍的控製之下。但是也不能排除個別情況下日本鬼子會向郊區出擊,也就是所謂的掃蕩。所以這些邊遠地區嚴格地說屬於雙方勢力的交錯之處。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自古以來中國的政權隻是到縣一級,這一點與現代的中國區別很大。民國時期縣以下有保甲製度,但也僅限於穩固的統治區,動蕩地區是無法建立保甲製度的。因此無論是紅軍來了還是日本人來了對於小村鎮幾乎沒什麽影響,對普通民眾也沒有太大的威脅。紅軍對於統治區有個習慣做法,就是建立民兵組織,目的是為了穩定社會基層,自衛能力兼而有之,多數隻是一個組織形式,並沒有武器,因而自衛的能力很弱。

    對於保甲製度要說一下,現代已經沒有保甲製度了,因而多數人不知道這是個什麽組織,以為相當於現代的居委會或農村裏的村長,這是錯誤的概念。保甲製度沒有行政功能,像什麽收稅、宣傳教育、家庭糾紛、刑事案件等等的社會屬性的方麵,都不是保甲長的責任。保甲的責任是什麽呢?它是準軍事的,是為部隊提供兵源的,也就是常說的“抓壯丁”。保甲製度是按戶數計算的,不是按人數。每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因而大的村子才有一名保長,小村子要好幾個村才有一個保長。

    由此可知,像這種邊界地帶什麽組織都沒有,在農村鄉鎮裏是氏族的族長或者有威望的士紳來維持地方秩序,紅軍來了就聽紅軍的,日本人來了就聽日本人的。就是這麽一個狀態。

    這一次日軍出動了兩個大隊沿著東江向蘆洲鎮方向出擊。日軍從惠州沿著東江溯江而上,先是向東走十幾裏,然後就蜿蜒向北而去,走四十裏就到了蘆洲附近(可不是校園暴虐案的瀘州,那個瀘州是四川的)。這一路都是山溝裏比較平坦的道路,如果沒有紅軍的阻擊,他們一天即可到達目的地。日軍先到達泰美村然後是楊村,蘆洲鎮在江對岸,這一片地區是這一次日軍“整肅”的對象。日軍這次出動的首要原因還是為了攔截肖輝榮部,前兩天的作戰肖部已經暴露了蹤跡,日軍基本掌握了他們的情況。日軍吃了虧,當然要尋機報複。除此之外日軍也有“整肅地方”的作戰任務。

    日軍能夠出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已經向廣東增兵了,加強了在廣東的作戰,以此向中國施加壓力,這是中日和談破裂的結果。對於日本國來說也是掩護他們向南洋進攻的一個戰略牽製動作,兼有戰略欺騙迷惑英美荷等國,以對中國進攻來掩護其海上交通通道。與此同時日本國也在台灣、海南島、琉球等地增加海軍和陸軍的力量保護自己的生命線。

    廣東的日軍增加了也就有能力向惠州增兵,目前剛剛進駐惠州的日軍主力部隊是第13師團的第104聯隊。這是剛剛補充完成的部隊,兵員充足,一個聯隊有近五千人。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陸軍航空兵的中隊進駐惠州。這一次他們就出動了兩個大隊並且配合以炮兵和裝甲兵。

    紅軍也會有自己的諜報係統,可是日軍增兵太突然,以上這些情況紅軍現在還被蒙在鼓裏,知道的消息不多。正因為缺少情報才導致肖輝榮連出擊的失誤。日軍突然向蘆洲鎮地區出擊這才引起紅軍的重視。這次出擊的日軍有兩個大隊再加上重武器,有三千多兵力,此外還有飛機在天空巡邏。

    賈富林、肖輝榮帶的這個連是屬於紅2師第34團的,團長蕭克知道自己的這個連處於危險之中,可他一個團的兵力一時也難於解救他們,隻好找師長肖勁光請示辦法。

    聽了匯報情況肖勁光說道:“我們也有情報說日軍近期要增兵,沒想到來的這麽快。肖輝榮連現在情況怎麽樣?”

    蕭克:“現在聯係不上,具體情況不知道。”

    由於東北軍的支援紅軍的通信情況大為改觀,但是連一級是不會有電台的,隻能是派通信員送信。

    肖勁光:“現在的情況是蘆洲附近的日軍有數千人,我們一個師拉上去也解決不了問題呀,這事還要向軍團長報告。你有什麽好建議嗎?”

    蕭克:“師長,我們研究過,有人提出佯攻惠州城,調動日軍回援。”

    肖勁光:“這辦法不行,惠州城地形特殊,三麵環水,並且日軍的防禦工事堅固,咱們紅軍暫時還沒有攻堅的能力。這種情況日本鬼子也知道,所以用佯攻的戰術他們不會上當,還要另想辦法才行。你看(他手指著地圖),這一股日軍是從惠州城出來的,到這裏有五十多裏的路程,這條路是沿著東江的山溝而行,而且山溝越來越窄,這幾十裏的山路我們能不能打主意呢?鬼子幾千人不是個小數,這麽多人總需要後勤吧,糧食彈藥都需要運輸。

    “哦,現在到吃飯時間了,這樣吧,你派出兩個偵查聯絡小組,如果能聯係上賈富林他們就好了。咱們先吃飯,飯後再召集幾個在家的幹部議論一下,群策群力嘛。”

    經過會議紅2師決定出擊,一是解救肖輝榮連的困境,同時也是抵抗日寇的掃蕩。紅軍的編製有水分,此時情況改善不少,可是一個師也就是五六千人。日軍有三千多人,再考慮武器裝備和士兵軍官的素質,紅2師對日軍沒有優勢。這一地區現在隻有這一支紅軍部隊,要求支援是需要時間的,所以2師定下來的策略就是用遊擊戰來對付日軍的交通線。用正規軍來打遊擊,來對付日軍的後勤,這就是絕對的優勢了。所以說用兵要動腦,以己之長攻敵之短,避開正麵作戰的劣勢,抄敵軍後路形成局部優勢。

    紅2師的戰鬥部隊(師直屬部隊除外)有六個營,他們的辦法就是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開赴戰場打遊擊,六個營就是六支遊擊隊了,可以同時攻擊六個點,作戰範圍很大,讓日軍防不勝防。

    ......

    1938年2月底,在山路上行進著一支紅軍部隊,這是紅2師的第5營,營長魯強,他們剛剛從一個山村出來,他們是昨天夜間來到這個村莊的。由於這個村莊位於兩條路的交叉點上,是個軍事要點,日軍就在這裏設立了一個據點,他們占據著一戶磚瓦結構的民宅。日軍剛來,還沒來得及構築碉堡,據點裏隻有十幾個日本兵。紅軍趁著夜色就攻了進去,偷襲使得戰鬥並不是太激烈,紅軍全殲了這一夥日軍,占領了山村。

    紅軍出擊的這條路是日軍的補給線,也是後路,所以日軍是必須設防的,有的在險峻山上設立據點,道路沿途重要的村子也會設立據點。

    小股日軍當然不會有無線電報,可是他們也有一定的通信手段。相信據點被紅軍拔除的情況,時間不會太長日軍就會知道的。

    在這個山村裏,紅軍發動村民舉報漢奸,凡是主動資敵者嚴懲不貸。在戰亂中是主動資敵還是被日軍掠奪了糧草呢?有時候也難於分辨,這種打擊漢奸的辦法難免有被冤枉的,算是在所難免把。所以上級的命令也是盡量不要殺人,人頭落地,有錯誤也就不好糾正啦。

    同時還要動員百姓堅壁清野,轉移村民到安全之地。戰亂中的人們也習慣了,有個專用名詞叫做“跑反”,就是躲避戰亂,人們也習以為常了,當然是不得以,還是命要緊嘛。讓現代人去跑反,誰也不能忍受。戰爭中底層的群眾命苦啊!  banfu-(.*)sheng. com 啊!東北軍

    除此之外,紅軍也要征召壯丁,實際上也是攤派,甚至是抓壯丁。兵員需要補充,但這一次征召的壯丁是為了戰地上的勞務,壯丁都要自帶工具和幹糧。你以為部隊不講理嗎?戰爭中都是如此。聽過這樣的話嗎?說:三大戰役是民工用小車推出來的!這話是陳毅元帥說的。別以為是老百姓自願的,都是部隊“組織”的。由此可知那個時代抓壯丁是多麽的普遍。

    村子不遠處就是大道了,這裏所謂的“大道”就是山間的土路,可以過馬車。惠州往西有通往廣州有公路,那是日本人修建的。可是惠州向東不是日軍占領區,還沒有修路。紅軍今天的目標就是這裏的道路,他們不是修路而是破壞道路。

    營長魯強命令一連組織管理和指導壯丁的工作,2連、3連左右散開擔任警戒。此外還需要派出偵查兵向更遠處警械偵查。

    征召來的壯丁在道路上分散開來,在士兵的指導下開始幹活,他們的工作是挖斷道路,道路上每隔開一段就挖一米寬一米深的溝,此外還要挖反坦克壕溝。所謂的反坦克壕溝是比坦克裝甲車的尺寸還要大一些的一米深坑,坦克掉下去就上不來。在被破壞的道路上,裝甲車、火炮等重武器都難於運動,人員馬匹通行也有困難。再加上紅軍遊擊作戰的配合,日軍的後路就要被截斷。紅2師按營派出去六個這樣的遊擊隊,讓日軍守衛交通線的少量兵力無法應付,這是紅軍的作戰策略。

    “魯營長,你看!”

    這是一連長在提醒,魯營長順著他的手指向東北方向看去,那邊的山頂上方有三顆紅色的信號彈,雖說是白天,依然閃閃發亮,紅色醒目。按照約定,這是有日軍來襲,並且日軍的數量超過了100人。

    魯強“快!命令民工集合!向南邊山上撤退!聯係二連三連,向我們靠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