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對策

字數:4309   加入書籤

A+A-




    (請讀者注意本章尾部作者留言)

    藍軍在廣東的部隊番號為第一方麵軍,總司令是武玉傑。由於廣東經濟地位的重要性原本打算把藍黨的核心機構遷移到廣東東部的梅州,可是多數人認為江西的羅霄山區更為安全保險,而廣東畢竟是對日作戰的前線,因而反對遷移。

    江西為什麽更安全呢?這是因為全國的和平狀態,內戰不打了嘛,當然就安全啦。第二個原因是藍軍藍黨調整了部分政策,導致與當局的矛盾得以緩和。更關鍵的是藍軍正在抗日,誰能冒天下之大不韙打抗日的隊伍呢?國民黨的軍事封鎖依然還存在,但是沒有了軍事進攻的行動,也沒有了實際的對抗。如此羅霄山地區當然也就更安全啦。

    羅霄山脈覆蓋了江西省的南部山區,可以說都是窮山惡水的偏僻之地,交通不便。這其中唯一的富庶之地——贛州還沒有被藍軍控製。從交通來說,廣東本是便利之地,可是日軍封鎖海路反而讓廣東成了閉塞之地。這樣一來,從通達國內的交通來看,江西反倒更便利了,比如去南京還是江西方便些。羅霄山區的經濟不行,糧餉不足,但是可以調運廣東的糧草物資啊,路途也不遠,都是自家的事情嘛什麽都好說。當然還有隱含不好說出來的一個原因——派係,任何人都不願意受製於人嘛。不要奇怪呀,黨外有黨黨內有派,這也是很正常地。

    前麵說到日軍增兵廣東驚動了藍軍的高層,他們不能不商討對策。

    接著剛才的話頭羅英環(一軍團政委)說到:“好好兒的一個中日和談讓東北軍給攪合了,搞成這麽個結果。我們原本還希望著進入廣州呢,現在反倒是日軍增兵,讓我們的根據地都遭受了威脅......”

    武總司令打斷了他的話,說道:“羅英環同誌,你的這種說法不妥當啊,對東北軍抱有怨言也是不應該的。東北軍與我們的關係是很好的,我們現在的局麵也離不開東北軍的軍事援助啊。都是友好的友軍嘛。”

    本地區政府主席聞如誌也趕緊幫腔:“是啊,是啊,武老總說的對。東北軍所堅持的收回國土也是民族大義啊!對此我們不能抹殺,中日和談沒有談成也不能全怪東北軍嘛,我們藍軍也應該有所擔當。現在國內正在醞釀聯合政府的事情,各派係的大聯合已經是國內的共識,我們藍黨藍軍也是要促成聯合政府的,大家都要講團結嘛。因此,我們也要警惕部隊中的這種情緒,要加強教育統一認識,不要造成壞的影響啊。”

    羅英環趕緊說道:“是,是,我檢討,我檢討!”

    廣州平原是很大的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下有怨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全國都講聯合政府的潮流之下,藍軍高層還是明白國家大義和全民族利益的。可眼前的藍軍自己利益得失下麵有糾結也屬於正常。隻是武聞二人的勸誡也不是那麽有力,他們作為領導人不能隨波逐流而已。

    第一軍團的軍團長林虎此人不愛說話,沉沒是他的習慣,麵對今天的形勢他忍不住說了一句:“聞主席,武老總,我們不能考慮東北軍的援軍嗎?在廣西可是有東北軍啊!多個幫手總是好的嘛。”

    作為高級將領林虎當然知道為什麽不能請東北軍來,可是現在形勢急迫呀。後半句話他沒說,可別人也能明白。後半句是什麽呢?“藍軍的顧慮不就是怕東北軍搶地盤嗎?”

    如果按常理去想:目前日軍增了多少兵還不知道,如此危險的局麵,廣東地盤也不一定保得住,起碼要大縮水。此時還有什麽顧慮呢?可道理歸道理,排斥歸排斥,各路軍閥都是這個通病。

    聞如誌說道:“根據我們的情報,在廣西的東北軍隻有空軍,沒有地麵部隊呀?”

    武玉傑則說:“在對越作戰的時候曾經有一支東北軍的炮兵,但很快也撤回去了。”

    他們都想縮小這個影響,也不想說實話,例如武玉傑的話就不準確,實際上在對越前線依然還有東北軍的炮兵。這個情況不見得不掌握。

    聞如誌:“這個問題暫時不提了,留待以後研究吧。”

    話是這麽說,藍軍也類似於桂係的情況,誰也不願意其他勢力進入自己的地盤。更何況藍軍是有特別信仰的,怎麽說東北軍也是反動軍閥嘛,別看在軍火援助上雙方很親熱,可思想上是格格不入的。廣西的桂係不允許東北軍進來,藍軍就更加不能,他們還有個對士兵的教育問題,要做多少的解釋工作呀?

    他們說是研究,那就是推脫,就算把廣東的根據地打沒了也不見得能邀請東北軍來幫忙,都怕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還有一個問題他們沒有議論,那也是心裏有數,這個問題就是:此地若站不住腳隻能退回羅霄山,沒有別的出路,別想在周邊爭地盤。現在藍軍的周圍除了廣東的日本人其他方向都是國民黨的地盤,比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雖然全國到處是割據勢力,但也是和平相處的,東北軍就是國內戰場的警察,誰也不敢打內戰。藍軍的武裝力量比過去強多了,主要還是東北軍的軍火支持。可東北軍也把話說明白了,支持援助都是為了抗日,不能用於國內戰場。所以說爭地盤的事就別想了。

    ......

    讀者難免會有個疑問:在這之前廣東的局麵不就是藍軍自己打下來的嗎?現在怎麽說不行就不行了呢?為什麽說日軍的增兵能讓東部山區的藍軍感到危機呢?這個疑慮應該解釋清楚。我們講故事也要合情理,不能胡編亂造不是。

    讓我們回顧一下他們進入廣東的過程,當年藍軍的東路軍出擊福建,剛好遇到了日軍從廣州登陸入侵,那時候廣東東部山區在本地軍閥的手中,軍閥們正是兵敗如山倒的時候,不少的散兵遊勇流竄到福建。也正是這些敗兵把亂局的信息傳遞給了藍軍。藍軍看到了機會,抓住了這個機會就進入廣東了。藍軍麵對的軍閥部隊都已經是驚弓之鳥,一觸即潰,這就讓藍軍長驅直入,借著山區的地形和自己打遊擊的經驗首先占領了大片的邊遠山區。

    登陸的日軍首先把方向對準了廣西,而非東部,桂軍就成了日軍麵對的第一個目標。日軍對桂軍的作戰導致比較大的傷亡,使得日軍進軍華中的計劃受挫。後來由於南洋形勢的變化日軍轉變了重點,在廣東逐漸減少兵力而全力轉向越南戰場。

    在日軍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藍軍憑借山區的地形和積累的遊擊作戰的經驗逐步打開了局麵,同時又得到了東北軍的軍火支援,力量大增,從而控製了東部山區,並且向北部山區發展對廣州平原的包圍之勢,從而形成了局麵。

    但是,藍軍始終沒有形成正規的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對於盤踞於平原上的日軍沒能力發動決戰。這種局麵一直持續到現在。

    現在日軍改變了戰略,為增加對中國的壓力而增兵,並且決心肅清後患,為進軍華中做準備。在這種情況之下,除非藍軍擺開戰場用正規戰爭與日軍決戰,擊敗日軍,否則就隻能被趕走。至於維持山區裏的遊擊戰,那就類似於占山為王的綠林好漢,至多就是個騷擾,對大局的作用很小。

    現在的藍軍能不能打正規戰呢?擺開戰場打正規戰的第一個原則就是雙方的力量對比,如果一方太強,另一方太弱,這個仗就沒法打,現在廣東的局麵就是這樣的。第二呢是看這支部隊的曆史,如果他們從來就沒有打過正規戰爭,讓他們勉強上陣就是難為他們了。

    此時的藍軍打過正規的大型戰役嗎?沒有。

    此前藍軍遇到最大的戰爭是國軍的圍剿,打了好幾次了,藍軍都是采用遊擊戰法,在山區裏轉圈。那一片大山區方圓好幾百裏,藍軍遊動起來的確很難被消滅,並且他們對地形熟悉也占了很大的便宜。藍軍的曆史說明此時的藍軍還沒有積累做正規戰的經驗,從他們的心裏就沒打算打正規戰。因此遇到強軍來攻,藍軍就走。說習慣也罷,說力量懸殊也罷,反正從心裏就是不想打。

    一個最常識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打仗靠什麽?錢!人煙稀少的羅霄山裏哪裏有錢呢?想擴軍沒人也沒槍沒子彈。總之一句話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很難支撐戰爭。

    現在的藍軍比以前強了,可依然是弱勢,作為弱勢的一方保存實力是必然的首選。如果沒有外援,藍軍的隻能避開正麵作戰。原因無他,一下子把老本拚光了以後的日子還怎麽過嘛?除了保存實力因此沒有別的選擇。

    在特定的情況之下,遊擊戰能解決很大的問題,遊擊戰最主要的優點是保本經營,作為弱小的一方(比如山大王)首先要保住本錢,拚光了也就結束了。如果是爭天下那就要決戰了,遊擊戰能解決問題嗎?不能。遊擊戰是權宜之計,是打邊鼓的,取得戰爭的勝利還是要靠正規的作戰。因此不要不適當地誇大遊擊戰的作用。(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