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新抗日聯軍

字數:5780   加入書籤

A+A-




    日軍向惠州增兵引起了廣東方麵藍軍的危機,那麽藍軍在廣東有多少兵力呢?按番號說他們有四個師和三個旅,兵員總數約三萬,這是當前藍軍各部中人數最多,裝備最好的部隊了。按照此時各軍戰鬥力來說,日軍如果拿出一個常備師團(大約兩萬四千人)向東部山區掃蕩,兩軍對比之下,人數相當,但素質有差距,裝備也有差距,日軍一方還是優勢。局麵的確很嚴峻,所以林虎曾提出能不能要求東北軍派兵支援。當時聞如誌說:這個問題暫時不提了,留待以後研究吧。那個意思是不想公開討論此事,因為其中的利益糾葛太多,不好公開說。

    他們會議期間武玉傑也詢問了滯留於象頭山的肖輝榮連的情況,楊全武匯報說:現在這一帶山區都在打遊擊,肖輝榮連已經與部隊會合了,脫離了危險。

    ......

    麵對危機如何解決這是迫在眉睫的問題,能不心急嘛?

    梅州,武玉傑與聞如誌二人在焦急地商議,主題就是要不要外援,具體的應該怎麽操作,當然要確保自己的利益。

    聞如誌在室內來回走動,顯得有些心緒不寧,他說道:“不光是下麵的幹部,很多人,包括你我也都知道引入外援對保住廣東根據地很重要。可是除了我們藍軍,國內的軍隊都是反動軍閥,不管友好的還是不友好的都一樣,都是剝削階級的軍隊,都是維護地主資本家利益的工具。這種軍隊來到我們的身邊我們能放心嗎?使用這種軍隊就算能保住根據地也難保住我們的政權不變顏色,我們的主義改造還能進行嗎?地主資本家可是他們的娘老子啊!

    “武老總啊,我們設法從中央根據地調一些兵來怎麽樣,就說五軍團吧,它原來就是咱們第一方麵軍所屬的部隊,硬是給調走了,能不能借此機會要回來呢?”

    武玉傑:“當初調五軍團的時候說是整編訓練,實際上是看上了我們的裝備,調回去就被打土豪啦。就是把五軍團要回來也不是原來的五軍團啦。

    “我們可以預見到,就算是能調一些部隊過來,不管是五軍團還是其他的部隊,他們都一樣,這些部隊的戰鬥力遠趕不上咱們現在的第一軍團,人員、裝備、訓練都不行。這種部隊就算兵力增加一倍也不能與日軍打正規的攻防戰啊!更何況日本人既然下了決心就隨時可能增兵,因此我們被動的局麵依然不能改變。”

    武玉傑畢竟是軍事專家,問題看得透,能抓住問題的根本。要對抗日寇就要有訓練有素的部隊,要有超過日寇的裝備,更要有充足的後勤物資保障。這些要求,羅霄山那邊的部隊有嗎?總不能靠人海戰術吧?

    經常聽到“人海戰術”這個詞,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如果你理解為“靠人多取勝”這就太膚淺了,還是我來告訴你吧,這個詞很可怕地!

    在現代有一個理念聽說過吧?就是人的生命隻有一次,生命是最可寶貴的,這就叫人的生存權,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不分種族、不分國家人人擁有此權利,是公認的,也是普世的。而人海戰術則與此理念相悖,認為取勝是重要的,為了取得戰場上的勝利犧牲多少人的性命都無所謂,都是值得的!弱弱地問一句:犧牲的是不是你呢?

    戰爭是殘酷的,有戰爭就會有犧牲,這也是公理,如何對待犧牲呢?這就反映出不同的世界觀了。

    還是先用簡單的示例來說說“人海戰術”吧。

    例如,前方有一挺機槍擋住了去路,進攻者上不去。用人海戰術就能解決,就能攻上去!信不信?

    做法是這樣的:進攻的指揮者計算一下,他估算這挺機槍能有三千發子彈。怎麽辦呢?找來超過三千個“士兵”,就算機槍彈無虛發最多能打死三千人吧?於是給這些所謂的“士兵”套上軍裝(很可能是剛抓來的壯丁,或者戰俘),武器裝備無所謂啦,有了就給你一條槍,沒有的話就空著手也得上,衝鋒號一吹,就往上衝!後麵是督戰隊,後退就是死!假如一撥人三百,至多十次衝鋒,肯定衝上去!你覺得很殘酷嗎?告訴你,這就叫人海戰術!實際的應用上往往是上萬的人命!指揮者認為,為了戰鬥的勝利,付出這些人的性命是應該的!

    在咱們國家裏,在近代的很多戰爭中都有人使用過人海戰術,是誰?那個戰爭?我們不說了,自己去找吧。就算在古代也是有的,比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他就慣於驅趕饑民打頭陣,不管男女老幼,被驅趕到戰場上,手中連武器都沒有,他們的作用就是消耗敵軍的箭矢和火炮,純粹的炮灰。這就是人海戰術,它讓李自成的隊伍所向披靡!李自成號稱百萬之眾,內中絕大部分就是這種饑民。在災荒中為了保命的一口食物,迫使饑民跟著李自成走。

    現代的不少小說裏、影視作品裏,我們常見到有戰場指揮者說這麽一句話:“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如何如何”。嗬嗬,這個就是啦。不惜一切代價!但是不能包括他自己!

    知道了吧?我們可以給一個定義啦:“人海戰術”是邪惡的魔鬼!是反人類的罪行!完全可以定一個大規模屠殺罪!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在民國時代裏,各路軍閥們是沒有什麽人權觀念的,大家都這麽幹,反倒成了英雄壯舉了!在當時也不見得沒人指責,可是那時輿論上還沒有現代人的認識,這也是客觀的或者叫曆史局限性。條件是:你剛好不是被督戰隊逼迫做了炮灰的哪一個,祝賀你這一次幸運啦!

    ......

    咱們還繼續說調動第五軍團。

    聞如誌說道:“哦,是這樣啊。不管怎麽說,多一個人多一分力,給上麵的報告還要打,調哪一部分都行啊。”

    武玉傑:“人多吃飯也要多,彈藥輜重負擔都會增加呀。”

    聞如誌:“賬不是這個算法,他們不來,在羅霄山那邊,吃的喝的還不是我們供給?這事就這麽定了,報告我來寫。咱們也要準備上山打遊擊嘍,大城市怕是保不住啦。”

    武玉傑:“我考慮軍閥們的軍隊還是強一些,特別是東北軍,他們對日作戰有經驗,打了不少的勝仗,把北方幾省的日寇都趕走了。老聞,我承認你的顧慮有道理,可我們能不能想一些辦法控製外來的援軍呢?如果有辦法控製,我們還是需要援軍的。”

    聞如誌:“哦,老總有辦法啦,說說看,有援軍當然是好事嘛。”

    武玉傑:“在當年朝鮮戰爭的時候東北軍不是組織一次誌願軍嗎?全國各派都有部隊參加,組成聯合部隊,指揮權歸東北軍。這個辦法能不能借鑒一下呢?”

    聞如誌:“嗯,有道理,好!這個辦法好!各個派別的軍隊都可以來,到了咱們這兒,由咱們整編,聽咱們指揮。

    “可是叫誌願軍不合適吧?並沒有出國嘛,咱們都是中華民國不是。”

    “誌願軍”是什麽意思?就是個人自願組成的軍隊,與政府等社會組織無關。理論上說“中國人民誌願軍”與中國政府沒有關係,政府也不負責任!僅僅是一批個人誌願者!怎麽會是這樣的解釋呢?的確如此,區別是要不要叫真。

    本來一個名稱也沒啥,誰也沒規定說一定是出國才叫誌願軍,現代的街頭服務也叫誌願者嘛。但是藍軍方麵對於“國”很敏感,為什麽呢?此前不是自稱中華蘇-維埃嗎?現在為形勢所迫取消了,並且是悄悄地取消,沒有聲明什麽的。也沒辦法發聲明啊,能說那個蘇-維埃錯了嗎?這當然不行。於是這個情況就不願意別人再提,也不願意別人往這想,也就是“敏感詞”啦。

    武玉傑會意,說道:“一個名稱而已,不然叫‘支援軍’?叫‘義勇軍’?或者叫‘中華各族抗日聯軍’怎麽樣?”

    聞如誌:“各派抗日聯軍好!簡稱抗聯,各派聯合嘛。”

    武玉傑:“好,我也同意,就叫抗聯好了。”

    聞如誌:“具體怎麽操作呢?總要有個章程嘛。”

    武玉傑:“我想頭一條應該規定,各派出部隊至少要以營為單位。”

    “為什麽要規定營級呢?”

    “老聞,因為我們要的是有戰鬥力的部隊,而不是烏合之眾嘛。同時要求他們自帶裝備,還有自行彈藥補給,咱們也沒有大型兵工廠,哪裏有裝備提供呢?咱們可以提供糧食被服,可缺少軍火呀。所以,沒有實力的派係就算了。”

    當然這個規定也就排除了個人誌願者,必須是成建製的部隊,要自帶裝備。

    武玉傑又說:“抗聯的部隊到我們這裏整編之後,團級以上的正職長官都由我們任命,這就拿到了軍權。”

    聞如誌:“哦,這條還是放寬一點吧,要表現出善意嘛,師級以上我們任命吧。

    “武老總,你剛才說的裝備補給是個問題呀,作戰補充隨時都需要,我們這裏到其他各省的交通都不便利,抗聯的武器彈藥怎麽補給呢?如果缺少彈藥,他們與我們藍軍自己的部隊還有什麽區別呀?”

    武玉傑:“對,這是個問題,大問題呀!現在東北軍給咱們的支援靠的是海運,在日本封鎖的情況下已經很艱難了。我們也可以預計,日寇會想辦法加強海上封鎖,恐怕我們原有的軍火援助都要出問題啊,這個抗聯的軍火就更難辦啦。是要想辦法呀。”

    聞如誌:“還是聯係東北軍吧,看他們有何辦法。這件事隻能依靠東北軍了。如果交通補給解決不了,抗聯的事也就罷了。”

    交通太重要了,沒有補給交通,什麽聯軍也不要想了。

    ......

    現在廣東的藍軍與東北軍的聯係渠道有兩個,一個是最早建立的廈門交通站,另一個是南京各派協商會議。廈門交通站負責軍火援助,這個聯係渠道一直是比較密切的。

    聯絡的消息傳到了奉天,大帥府就要研究決策了。對於張作霖來說他首先需要決定的是要不要出兵,特別是藍軍非常在意指揮權,也就是說東北軍若出兵就要把部隊交給藍軍去指揮。無論對於誰,放棄自己軍隊的指揮權把軍隊交給別人,下這個決心不容易。張作霖首先想到的是與心腹之人商議,否則難於決斷。於是他找來了趙三本。

    張作霖所看的文件都是趙三本經手的,所以基本情況趙三本都知道。

    張作霖說道:“我是有心出兵的,抗日嘛,那是國戰,做為中國人都要出力。可是藍軍對軍權抓的緊啊!把軍隊交給他們真是不放心,這是個兩難。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趙三本當然知道後世的情況,可是,由於他的搗亂民國的曆史已經麵目全非了,這也讓他忐忑不安。因為曆史之所以那麽走是有其必然的,並不能假設什麽。現在又是一個難題,如果不出手,那麽藍軍很可能被迫退回羅霄山,並且還有沒有後麵的戲碼就難說了,渺茫啊!隻能說渺茫。眼下的局麵藍軍隻有保住廣東的地盤還能有點話語權,退回羅霄山那就淪為不入流的一個小派別了。從這點上說,必須幫忙,讓他們渡過這場危機。至於將來的榮辱功過,就隻能憑各派的本事自己走自己的路了。

    想到這些,趙三本也就有了主意。那麽趙三本會怎麽說?張作霖能聽他胡扯嗎?且聽下回分解。

    ---56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