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解決交通
字數:4908 加入書籤
上一章說到東北軍高層在大帥府會議討論支援廣東的問題,第一個議題是如何解決交通。
常蔭槐繼續說道:“大帥,我這也是逗大家一樂,下麵說正經的。廣西的便利得益於靈渠,可是隔著廣州平原,這條路到不了梅州啊!內河交通和海上交通都被小鬼子給中斷了。再看其他的通道,從陸地交通看,的確太難了,江西到廣東的路全是大山,找一條大道都難。福建方向就更不用說了,從浙江進福建就很難,處處是險關,開辟一條路談何容易?我反複地看地圖,比較容易的辦法就是海陸與陸路並用。各位請看福建的地圖。”
說著,常蔭槐站起來在地圖上指點。
此處要說明一點:湘江貫穿湖南省的南北,是交通大動脈。同樣的,江西省有贛江,也是貫通全省南北的河流,但是它卻不是交通線,其緣由就是山區的河流落差大,大部分時間裏都是幹枯的河床,無法行船。假如贛江可以行船,那麽水路交通就可以直接到達江西的南部,也就是南嶺的北側了,可惜此路不通。
常蔭槐對照地圖解說:“中央軍的海軍在福建沿海有兩個基地,它們是福州和泉州,基地裏有海軍也有空軍,這兩個基地可以保證福建的沿海安全,日本人輕易不敢來。我的意見是我們能不能與南京協商,為我東北軍在廈門設立一個基地,組建一個艦隊進駐,同時修建機場,空軍也進去,形成一個強大的海空軍基地。真如此的話,我們與中央軍的兩個基地配合就可以保障福建沿海的水路交通,我們的運輸船就可以到達廈門了。從廈門到梅州可以考慮修建一條窄軌鐵路。我們還沒有勘測,現在是參考著地圖上原有的道路來粗略規劃,那麽這條路要繞個彎,途徑龍岩鎮,從地圖上看全長有350公裏。如果修窄軌鐵路,按照戰時工程加緊施工的話,半年工期應該差不多。大帥,這是工程量最小的一條路了。”
大家邊聽邊看地圖,都比較認可這個方案。
張作霖:“這個辦法第一個要點是我們在廈門建基地能不能保證大型船舶的運輸安全。榮參謀長,沈司令(沈鴻烈),學良,你們看看可行嗎?”
他們幾個互相看看,這場合理應張學良先說話,於是張學良說道:“按我們海軍和空軍的能力,如果在廈門有基地就可以保護這一段水路,作為長遠打算也可以組建一支新的艦隊。如果我們投入的兵力強大甚至有能力控製台灣海峽,因為台灣海峽隻有150公裏的寬度,我們的大小艦艇都可以出擊。盡管日本國的海軍力量很強,可是近海作戰我軍具有完全的優勢。另一方麵,由於我們的艦隊都沒有向遠洋出擊,與日本海軍似乎也有默契,他們不會來近海挑釁我們。當然我們也不要輕易地騷擾台灣島的近海,不要打破這種默契,讓海陸交通更平靜。”
張學良這話不是隨口亂說,這個默契的確存在,東北軍內不少人已經感覺到了,但是未必能夠解釋。當東北軍有出擊動作的時候日本人肯定會采取報複手段,反之則保持著平靜。次數多了就會有所感受。其實這是日本的南洋戰略導致的結果。日本人的眼睛盯著南洋,他們不能征服中國,就特別的擔心中國在背後搗亂。上一次的兩國和談就是這種戰略的一個體現,日本國想安撫中國,甚至渴望建立友好的關係。這種戰略,這種思想是所謂保持平靜“默契”的根本原因。
張作霖說話了,他說:“你們規劃一下,調配海軍的力量要強一些,我們的新航母黑龍江號可以考慮調過去。這事海軍和總參謀部協商辦理,由學良主持吧。還有空軍,要調去一支強軍。此外還要組成一個外交團去南京談,估摸著南京不會有問題吧?總之要當做一件大事來辦。”
張作相:“大帥不是謀劃台灣吧?”
張作霖:“現在還不能這麽說,有備無患吧!”
這裏要交代一下,黑龍江號航母是1936年下水的,1937年編入東海艦隊。1937年還有一艘下水的新航母被命名為熱河號,現在已經測試完成,但是編入了預備役,停在大沽口待用。按計劃在今年還有一艘航母下水。到此為止東北軍就有六艘航母了,這是原計劃之中的。按計劃,航母的建造暫時告一段落,不再造新航母了。航母也要有限度,第一要考慮財政承受能力,不說建造,單單的維持現役航母的作戰狀態那就是大量的金錢。第二是物盡其用,東北軍還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航母不宜過多,這六艘航母恐怕還要有預備役的,就像現在的熱河號。
張作霖沒有肯定有關台灣的意圖,但是有在廈門組建一個新艦隊的意思,如果是,那就是要收複台灣了。
一個強大的艦隊配合一支強大的空軍,再與國軍以及青島基地相呼應,那麽保衛江浙閩這一帶沿海應該是沒問題了,保衛廣東戰場的交通線就更不會有問題了。
張作霖問:“如果修公路是不是可以快一點,對公路的要求是能通過汽車,還有我們的坦克裝甲車。”
常蔭槐:“大帥,我的意見是公路不如鐵路,鐵路運輸效率高並且更安全。當然這有個條件,我們修建的是窄軌鐵路而不是標準軌,並且按照戰時標準適當的簡化工程。比如坡度大的路段可以雙機車拖動等等。”
張作相提醒說道:“翰勃,大帥急的是工期,你修半年的鐵路,藍軍能頂半年嗎?路還沒有修完仗已經打完了,這路還有用嗎?你說說看,修一條公路,按大帥的要求,汽車、坦克能過去,要多少時間?”
常蔭槐愣住了,有點懵,他工程搞多了有點學究,張作相及時提醒讓他清醒過來。對,現在考慮的是戰爭,工程要為戰爭服務,而不是和平時期修鐵路。
常蔭槐:“這......輔帥,大帥......公路......哦,按照戰時標準,以保證軍需車輛通過為準,那麽公路應該是隨時修通......但是這七百裏的路(350公裏)是戰時的臨時公路,至少需要一千人日夜不停地維護啊。從地圖上看難點路段在龍岩附近,隻有幾十公裏,其餘大部分路段原本就是可以通行馬車的,這是有利的條件。”
張作霖:“嗬嗬,翰勃老弟,慢慢說,別緊張。鐵路還是要修,但是首先要把公路打通,不要耽擱了部隊開進,兵貴神速嘛。”
大帥定了調子,先修公路,並且要求快速搶通,隨後鐵路也要修。按照這個要求,常蔭槐大致上列出工程規模,人員數量,資金估算等。最關鍵的還是時間,常蔭槐給出了一個月,說是在四月中旬,機械化的部隊就可以通過,進入梅州。
會議決定,工程隊馬上組建,立即前往廈門,軍政府調撥資金要滿足工程需要。東北軍有現成的工程公司(是盈利性質的),都是準軍事組織,也相當於工程兵了,其主力大部分是日軍的戰俘。一聲令下馬上就可以開拔,當然這次需要組織海上運輸船隻把工程隊運過去。
會議時間很長,後麵的內容我們就簡化了。
由顧維鈞會同總參謀部負責組織一個軍事外交團隊去南京。此去南京協商的事情很多是軍事方麵的,因此有總參謀部介入。可是為什麽要派顧維鈞牽頭而不是軍方呢?這是因為聯合政府的議題已經開始提上日程,如果不是廣東的突發事件,東北方麵原定由顧維鈞去南京做初步的接觸和試探,並且他不單單是去南京,其他的主要派別也要走訪摸底,都在為聯合政府做準備。那麽這一次去南京就有兩大任務了,軍事的和各派參政的事都要談。
對於援助廣東的事情他們的任務有三個,一個是向南京政府申請許可,在廈門建立海軍和空軍的基地,這是最主要的。第二個是協調南京和其他派別派,是否有願意出兵的,願意參加新組建的抗日聯軍,東北軍從中做一些協調工作。第三是會見協商會議中的藍軍議員,商議援軍的具體執行事宜。
會議還決定金廈基地的海軍以航母黑龍江號為主,從各個艦隊抽調約十艘大型艦船,另外選一個魚雷艇中隊(有30多艘大小快艇),組成一個小艦隊首批進入基地,隨後在逐步擴充。
空軍力量則選空五軍調到廈門,空14師首批進駐。從安全上考慮,在抗聯作戰的初期,東北空軍的機場暫時不進入廣東,一百多公裏的距離完全可以支援作戰,這反映出他們對藍軍還是不大放心啊。
對於地麵部隊,大帥定下了的原則是支援炮兵和裝甲兵,普通步兵就不考慮了。這個原則是張作霖與趙三本商議的,今天與會者多數還不能理解,榮臻問道:“我們為什麽不出動步兵呢?我們的機械化步兵戰鬥力也是很強的嘛。”
張作霖說道:“具體的規劃是帥府參謀處做的,讓趙三本處長解釋一下吧。”
趙三本:“是!大帥。各位長官,我們的考慮是:藍軍的步兵也不弱,人數也不少,他們與日軍的差距就在於重裝備和空軍,我們給予補充,對日作戰就不落於弱勢了。為了適應這次支援作戰的戰場特點,我們的炮兵和裝甲兵要重新組編,達到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為此在營這一級不但包括作戰單位還要有工兵、舟橋、後勤維修保養、輜重補給和警衛等等,總之一個營就是一個完整的單位,可以獨立參加一場戰鬥。這樣一來,與我們原來的營相比較火力就會減弱。比如一個炮兵營隻有兩個炮兵連。如果裝備大口徑火炮才有六門,營裏其餘的編製都讓給了輔助兵種。”
榮臻問道:“為什麽采用小單位的編製呢?”
趙三本答道:“回榮參謀長的話。小單位的構想第一是為了適應藍軍作戰的特點,因為藍軍不善於大兵團作戰,他們一般都是小規模的戰鬥。第二是因為那裏的山區地形複雜,道路狹窄,溝渠眾多,不便於大規模的機械化運動。例如新配置的炮兵營和裝甲營都要配一個工兵連,其中包括一個排的舟橋兵,沒有這種配置恐怕他們就寸步難行了。每個營中還有一個警衛連,這是戰鬥部隊了。因為小規模戰鬥中難免遇到意外的風險,自身的安全需要保護。”
這些都是張作霖決定的也是他們幕後商議的結果,其真實原因就不便說出來了,趙三本隻是列舉了一些技術細節而已。
未完待續。
---564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