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組成抗聯
字數:4936 加入書籤
上一章說到趙三本介紹支援廣東的炮兵和裝甲兵所采用的以營為單位的小而全的編製。
趙三本繼續說到:“對於炮兵和裝甲兵的總體規模,大帥府的計劃是各派出一個旅,它們都是兩團製,每個團有三個營,都是前麵介紹的那種編製的營。算下來就有六個炮兵營和六個裝甲營了。再加上我們的空軍協助配合作戰,按我們的計算,應該能夠抵禦日軍的進攻。經過一段實戰如果有偏差還可以進行增減的調整。”
榮臻問道:“趙處長,按照藍軍的要求,旅長和旅指揮部由藍軍來任命組建的,藍軍的軍官都沒見過這些裝備,他們能指揮嗎?如果出現失誤造成損失算誰的責任?”
這個問題不是趙三本應該回答的,因此他看著張作霖默不作聲。
張作霖沒有出聲,張作相接過話頭說道:“藍軍方麵的確有此要求。其實不光是藍軍,援軍進入別人的地盤都有這個問題,比如我們援助桂係作戰也是如此,還有當年組建支援北韓的誌願軍也存在誰指揮的問題。戰場上的軍隊需要統一指揮,友軍之間若不能統一指揮各自為戰,那不是亂套了嘛?因此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於特殊技術兵種的問題,我們準備與藍軍方麵協商,在旅的指揮部中,其參謀長以及參謀處應該由我東北軍的軍官擔任,這是個補救的辦法。此外,就我所知,藍軍中不少的軍官也是軍校出身的,也不會完全外行。”
張作霖頻頻點頭,說:“按輔帥說的辦。”
......
不光是東北軍,國內其他派係同樣也在商議是不是要出兵廣東參加新的抗日聯軍。在南京也有類似的會議,參加者都是蔣介石政權中的要員,有總參謀長兼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陳誠(江西福建是15集團軍的駐防地)和蔣介石的文膽陳布雷等人。各派商議的題目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要不要派兵?派多少兵?還有軍需補給等問題。
蔣介石說道:“東北軍的軍事使團已經來了,也通告了東北方麵的情況,他們計劃開辟通往梅州的交通,為此打算在廈門建立基地,駐紮他們的海軍和空軍。東北方麵打算派出兩個旅的部隊進入廣東,據說都是機械化的部隊。東北軍還放出風來,說各派參加抗日聯軍的部隊所需的武器裝備和彈藥都由東北軍負責供給。嗬嗬,他們很下力量啊!”
陳布雷說道:“委員長,我倒是有個建議,我們中央政府能不能把抗日聯軍的軍餉承擔起來。這樣做可以抵消一些東北軍的影響,我們畢竟是中央嘛,理應得到各方麵的尊重。再說我中央政府現在也有這個能力,這些年來國民經濟蒸蒸日上,就是拿到世界上去比較,中國也是名列前茅了,我們政府財力雄厚,這一點支出不算什麽。”
說中國的經濟在世界上的排名,這個真要說一說,以避免誤導。清朝末年國家極其軟弱,給人的印象就是東亞病夫,大家也都這麽說,算是公認吧。可是從經濟上說按國民總產值來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僅次於當時的世界強國英國,算是排名第二吧。國家是否強盛,其主要的指標不完全看經濟,更應該看基礎大眾的情況,也就是看國民的開化程度,接受現代文明的程度,也就是國民素質,在宏觀上就反應到社會文化氛圍上了。從這點上說,當時中國的民眾處於原始不開化和愚昧落後的狀態,義和團的曆史就是很好的例證。這樣的國家必定是弱國。拿當時的日本國民狀態與中國來比較是特別明顯的。所以經濟、軍事都遠遠比不上中國的日本國竟然在甲午戰爭中完敗中國,其原因就在於此。國家強盛的第二個標誌是國家政治體製,先進的體製就強於弱者。作為世界人口財富都處於世界頂峰的清王朝卻是世界上最弱的,任人宰割,離開上麵說的道理是無法解釋的。
即便辛亥革命之後,全國處於軍閥混戰之中,中國的經濟也不是最落後的。民國時期對中國經濟破壞最大的戰爭是馮玉祥發動的中原大戰,在那之後確實是一步一步地衰落了。
還有一個實際的例子:二戰中日本投降時候的東北地區(曆史上稱為偽滿洲國)是什麽狀態呢?很多國人是不知道的。告訴你吧,東北地區的經濟總量,工農業水平等國民經濟硬指標都是超過了日本本土的,是亞洲第一,在世界上也是數得上的。至於後來嘛,這個不說了,故事太長,超出了我們小說的範圍啦。
在我們的故事裏,中國的經濟又有了蓬勃的發展,其經濟能力更是不容小視的,絕對不是一窮二白。
......
蔣介石:“嗯,彥及老弟(陳布雷)說的對,中央政府出軍餉是應該的,哦,這個錢應該出。敬之,軍政部考慮一下吧。”
何應欽:“是!委員長。不過,既然我中央軍支付軍餉,是不是應該把軍裝統一一下呢?第一可以體現中央的權威,第二,各派軍裝雜亂,如果不換裝則抗聯軍的雜色軍裝就成了雜牌了,不能體現軍威,指揮上也不方便。”
民國時期各派的軍裝的確很雜,那個年代裏藍灰色的軍裝是主流,比較多,比如東北軍、藍軍都是。而中央軍的軍裝是綠色的,已經比較接近於現代軍裝了。晉綏軍的軍裝是藍色,桂軍、川軍是灰色。這是主要的幾個,小的派別就不說了。
在同一支軍隊中,服裝雜色的確不好,甚至會造成戰場上的混亂,如果抗聯軍統一為綠色軍裝,與藍軍的藍灰色有所區別,這的確是個好方案。
中央能夠拿出部分軍餉,那麽東北軍就隻負擔軍火裝備部分了,這也體現了各派合作,群策群力,是個團結的好勢頭。
蔣介石:“東北軍提出在廈門建立軍事基地的要求,為此,他們提出了可以用參與廈門地區的公共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的方式來補償。對此,各位有什麽見解呢?”
何應欽:“目前的情況是國內各派都比較和諧,他們又提出了投資的補償辦法,我們就不便反對基地之事了。但是也應該警惕他們乘機在福建擴充實力占地盤,為此我建議增加福建的駐軍,理由嘛,可以借廣東局勢來說話,我們增兵是應對日軍的入侵嘛。”
福建是陳誠的防區,說到增兵他就要警惕了,黨內有派嘛,他要防止被挖牆腳,於是他說道:“委員長,對於防範東北軍的意見卑職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增兵防範的措施會讓東北軍感覺到不友善,這不利於團結。以卑職的經驗東北軍沒有在國內擴張的意願。就拿天津來說,當初東北軍邀請我們參加收複日租借的戰鬥,因此我中央政府和晉綏軍都獲得了原日租界的占領區,並且都是繁華的商業區,這個分區占領的狀態一直維係到今天。從稅賦收入上說,我們在天津的收入遠遠大於一般的大城市,很多省會城市也沒有這麽富。算下來快有10年了吧?東北軍從來就沒有表示異議,並且各方相處的關係非常和諧。因此我說東北軍不會借此機會在廈門地區擴充侵占我們的利益,我的意見請委員長考慮。
“另外我想說東北軍謀求廈門軍事基地,這其中會不會隱含著窺視台灣的意思呢?卑職不敢斷言,請委員長定奪。”
蔣介石:“嗯?你的這個想法有意思。敬之(何應欽),與東北軍談判的時候注意一下,他們果真有這個想法嗎?收複台灣是大事,也的確需要國人通力合作呀!
“東北軍的使團已經到了,談判的內容主要是軍事的,敬之你來牽頭,找上政務院的相關人員與東北軍好好談,對軍事基地和修路,在原則上不要設置障礙。”
對於部下的分歧(福建增兵問題)蔣介石沒有直說,態度中委婉地附和了陳誠的意見,但是要表現出對他們兩個人都是充分信任的,這是做領袖的手段。
何應欽:“是!委員長。您看張群為副手可以嗎?”
蔣介石:“具體的你來定。要及時匯報情況。還有援軍的事,從辭修的屬下選吧(他們是當地駐軍),一個師旅級就行了。”
何應欽:“是!”
......
最後中央軍決定派出一個步兵師,是從陳誠的第18軍下屬的師、旅中抽調選拔的,臨時組成一個師,裝備配置的比較齊全,內中含有一個炮兵團和一個裝甲營,也算是一支強軍了。
陳誠是第15集團軍的司令,其下屬的部隊有第18軍,還有一個單獨的第11師,這兩支部隊是第15集團軍的骨幹,也是國軍的主力部隊之一。
其他派係中出兵的還有晉綏軍和劉湘的川軍,他們各派出一個團,這兩個團聯合組成了一個步兵旅。
以上國軍、晉綏軍和川軍組建的部隊都是統一編製,按東北軍的原則,即營為基本單位,並且都是加強營。
到此為止新抗聯軍的部隊就確定下來,它有一個師和三個旅,其中東北軍出的是炮兵旅和裝甲旅,這個軍的力量還是很強的。東北的空軍機場沒進入廣東,暫時不在編製,但是參加廣東的抗戰,因此要在抗聯軍中建立聯絡單位。
除了外援,藍軍自己也有危機感,他們把羅霄山的第五軍團調了回來。藍軍方麵就把抗聯軍歸到第五軍團序列以便於指揮。軍團之下還可以有集團軍,然後才是軍級,抗聯是軍級編製,因此比軍團小了一兩個級別。可是藍軍的軍團還真的就比不上這個軍。
不說戰鬥力,單單說兵員數量第五軍團就比不上抗聯軍。現在報名的抗聯各個單位合起來是一個師三個旅,兵員總數超過了三萬,而藍軍的第五軍團下屬的師和旅多的數不清,可是現在它的實際人數總和不足一萬,比抗聯軍差遠了。更何況抗聯有很多的重裝備,這兩家的戰鬥力不是同一個數量級,根本沒法比較。所以說抗聯各部都報到之後,第五軍團就等於是抗聯軍了,它原來的部隊都居於次要的輔助地位了。
到此,廣東抗日的隊伍極大地加強了,藍軍的上層也有了底氣。
未完待續。
---56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