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協商
字數:5427 加入書籤
上一回說到張作霖與趙三本在大帥府密談,他們提到了藍軍的思想教育。
張作霖說:“咱們也訓導士兵們:吃張家的飯,聽我張大帥的話!”
這個說法讓趙三本也笑起來了,趙三本說到:“大帥的說法簡單明了,這就是忠誠教育。藍軍那邊的教育看著很複雜,說到底還不是忠誠教育嗎?被教育的藍軍的士兵們都認為咱東北軍也是軍閥,中國各派軍閥都是反動派。特別是中央軍,他們叫蔣匪軍,在藍軍士兵的心中那更是罪惡滔天了,還有國民黨那也是罪惡反動派的代名詞。大帥您想想,具有這種思想的官兵們能怎麽對待這些國軍的官兵呢?能講友誼嗎,恐怕笑臉都沒有啊。哪怕起了衝突他們自己也沒什麽感覺,可能還認為自己是相當的克製了!已經很客氣了!”
張作霖插話:“俗話說:將心比心,他們就不想想別人的受得了嗎?”
趙三本:“他們要能這麽想就好了,可惜藍軍的官兵基本上不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問題。在藍軍的環境裏對於‘立場’二字特別的在意,對他們來說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他們不能犯這個錯。什麽錯都能犯,就是政治立場錯誤不能犯,那是要掉腦袋的!這可開不得玩笑啊!”
是啊,曆史上羅霄山時期這方麵的實際例子可是不少,對此大家都知道的,我們不舉例子了。
張作霖:“照你這麽說還真是個事兒,新抗聯中各派本就是格格機機的(矛盾的意思),如果都不在意(克製),就會不知不覺地看對方不順眼,自己還以為很正常,這個結果就會釀成混亂,造成軍心不穩啊!甚至把抗聯的事兒攪合了也不一定。是要想辦法呀。
“我說三本,會不會有紅眼的問題呢?這次為組建抗聯編製的都是加強營,咱們和國軍的部隊編製也正規,他們見到的第53營的兵員數量就有六七百人。按我們了解的情況,這六七百人就相當於他們的團甚至旅了。再看看這麽多的裝備有人犯紅眼病也屬於正常啊。”
我們故事裏的藍軍已經是今非昔比了,如果說真實的曆史,在羅霄山時期,可能一個師也就是幾百人。相比之下,抗聯的一個營人數眾多裝備優良。火炮機槍的就不說了,抗一師的步兵中有半數裝備了東北製造的二六半自動步槍。這種槍是仿造美國1918年生產的m1918自動步槍,扣一下扳機就打一發子彈,免除了拉槍栓的動作,因此擊發速度快。所有這些都超出藍軍的想象。今日親眼所見就難免眼紅啊。
“報告!”這是外麵衛士的聲音。
張作霖“媽了個巴子的,不是告訴你們了嗎?任何事不得打擾!”
“報告!急電,必須立即送達!”
這回換了周大文的聲音,周是大帥府密電處的處長,兼管機密檔案。緊急的軍情是分秒不能耽擱的,就算大帥在床上睡覺也要喊起來!當官有權也要有辛苦地,就算跟小老婆親熱時也要提防有人喊報告,哈哈!這是玩笑話了。
“送進來!”
“是!”
密電送來了,張作霖簽字簽收,哦,這也是規矩,然後周大文就退出去了。
看了電報,張作霖眉頭緊鎖,把電報紙遞給了趙三本。
的確是緊急的軍情,電報說:國軍的第十五集團軍決定:剛剛組建的抗一師停止行動,原地待命。
趙三本:“情況不好啊!這是陳誠要打退堂鼓,不過他還需要向南京請示,所以是‘待命’的命令,如果南京批準了,那就要解散抗一師啦。”
張作霖沉思一會說道:“廣東的局麵還是要救的,如果藍軍被排擠出廣東,日本鬼子原本被藍軍和桂軍兩麵夾擊的局麵就改變了,日軍在廣東的地位就穩固了。雖然日軍會顧慮到來自側後桂軍的威脅,不敢貿然進軍華中,但是福建和江西卻是一個很大的漏洞。這兩個地方都是多山的地形,地形複雜交通不便,曆來是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的地方。在深山老林中難於展開部隊,也難於後勤物資的補給,很難組織大規模的作戰。特別是福建,小鬼子若向福建進軍是個很麻煩的事。福建很窮,對日本人似乎沒有什麽利益可言,可它的對麵就是台灣啊,假如日軍取得福建,則與台灣成了互相策應的戰略形勢,咱們收複台灣就更難了。”
趙三本:“大帥的顧慮很對,我們下一步的規劃就考慮到台灣,建立金廈基地就隱含著收複台灣的意圖嘛。從大戰略上看,支援廣東的藍軍是很關鍵的,是付出小收益大的關鍵點。從國家大局說廣東必救。”
張作霖:“我看事端的起因就是軍權和裝備。爭軍權無非是爭地盤,怕別人進了自己的地盤。爭裝備就是眼紅啦。三本,你有什麽想法?”
趙三本:“抗聯為什麽要進廣東呢?還不是那裏的局麵危險,藍軍如果沒有外援,日本人就可能占領廣東,這就是藍軍麵臨的危局,因此他們還是渴求外援的。如果抗聯進不去首先是對藍軍不利嘛。解決問題就要利用這層利害關係,利用的好就能解開衝突的困局。因此我想到兩點,第一我們要堅持部隊基層軍官不能更換,也不能抽調裝備,這關係到士氣,也就關係到成敗,因此這一點必須堅持。第二,更換的高層軍官的人選要考慮抗聯方麵能否接受,這也直接關係到部隊的戰鬥力。內部沒有和諧的關係,部隊能打勝仗嗎?如果這些條件不具備的話,大帥,恕我直言,抗聯解散也罷,另擇它途吧!
“如果能夠解決指揮權的問題,裝備問題就好解決了。關於裝備我提出兩點供大帥參考。第一,現在已經從抗聯軍手中調出去的裝備和人員必須全部恢複原狀而不能遷就。支援是一回事,強行索取不能鼓勵。第二,可以許諾,到抗聯軍撤出廣東的那一天,抗聯的全部裝備可以留給藍軍,這也是對藍軍方麵的一個安慰吧。”
張作霖:“你的這些意見還可以,但是有點激烈了。都是中國同胞,還是和為貴。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這事情耽擱不得,趁著還沒有釀成大錯要趕緊處理,找個人去梅州走一遭吧。學良已經回來了,誰去為好呢?”
趙三本看著張作霖,樣子像是在思索,其實他根本就不會接這個話茬。出主意可以,推薦人選是最敏感的,盡管這是個臨時的差事。以趙三本的身份,自保安全是第一位的。向當權者推薦人就要冒風險,而且風險可能會很大。因此,除了非常必要,趙三本是不會推薦人選的。張作霖應該能體諒到趙三本的難處,不會難為他。
張作霖想了想問道:“現在是誰在廈門的兵站裏主事啊?”
廈門的兵站是支援藍軍軍火的機構,建立好幾年了,一直在廈門。
趙三本:“是米春霖和閻寶航,常駐的還有閻明詩和李正文。”
能在廈門兵站工作的都有藍軍背景的人,特別是閻寶航,那幾乎是半公開的。
張作霖:“就讓他們兩個去,帶上電台報務員,用密碼通信。還有,你馬上你寫一份訓令,指導談判方略,寫完了先給我過目。去辦吧,時間要快,別耽擱。”
“是!”
趙三本領命退出。
同樣的,南京方麵也在緊張地商議對策。雖然他們與藍軍不至於翻臉成仇,但撤回自己的部隊還是可能的。陳誠的態度倒是比較堅決,都是他的部隊嘛,自己的部下焉能沒有感情?作戰要吃苦和犧牲,這是難免的,軍人嘛就要馳聘於疆場。但是無端地受委屈就是另一回事了。
組成抗聯是國內各派共同決定的,因此南京也會與其他的派係溝通,奉天就會與南京保持聯絡,及時了解各自的態度立場。因此東北軍的處理原則也得到了南京方麵的認同,為此陳誠趕往廈門與東北軍共同商議,他也派員參與進來,共同派出代表去梅州商議解決辦法。
......
抗聯方麵組成了談判小組,主任是東北方麵的閻寶航,副主任是國軍方麵的林蔚,林是陳誠手下得力的幹將。這個小組一行五人乘車出發,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梅州。此時的公路建設並沒有停工,大部分已經通車了。
3月30日,抗聯的談判代表到達梅州,這速度夠快的,從出事起不到10天。
藍軍方麵的首腦人物都出麵參與會談,事關重大能不重視嗎?第五軍團軍團長魯振堂也出麵了,他是當事人啊。
進入廣東的部隊都是由藍軍方麵安置的,雙方部隊之間當然都會有聯係。所以衝突發生後,抗一師的後續部隊停止了行動,即將進入廣東的兩個營也返回龍岩了。這個情況藍軍方麵當然知道,抗聯的異常哪能不知道呢?
對於抗聯方麵的詢問武玉傑回答說:“你們抗聯方麵不要擴大事態,本來也沒什麽事情。先到達的53營一切正常啊,他們已經開赴戰場啦,什麽問題都沒有。第五軍團具體處置也可能有不當之處,撤換營長的事情是有些問題,我們也已經做了通報批評。魯軍團長,你們改正沒有啊?”
魯振堂有些手足無措,他似乎要站起來手還摸著凳子。
“哦......哦......”吭吭幾聲什麽也沒說出來。
這情景大家一看也就明白了。
武玉傑:“閻主任,我藍軍方麵有不夠完善之處,希望抗聯方麵諒解,我看還是以抗日大計為重,團結一心抵抗日寇更要緊。”
閻寶航是抗聯方麵聯絡小組的主任,因此武玉傑稱呼他為“閻主任”,沒有用代表團長的稱呼,是因為這畢竟不是國家間的外交,也算習慣吧。
閻寶航是非常精明的人,場麵見得多,這種情況也能應付自如。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也用不著爭個誰是誰非,共同抗日是主要的,要解決問題,能夠團結起來共同抗日才是更重要的。當前矛盾不能擴大,大家還要心平氣和地談。
閻寶航說道:“武老總,軍事上您是行家。部隊士氣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內部不團結互相戒備,這樣的軍隊能打勝仗嗎?已經發生的衝突說明我們互相間心存芥蒂,這是國內派係林立的反應,也是當今的國情啊。現在我們雙方需要的是在戰場上協同作戰,而不是要統一思想彌合矛盾。為此,我們抗聯方麵提出一個要求,供藍軍方麵參考。這個要求是:盡量地保持抗聯部隊的相對獨立性,這是避免擴大矛盾,避免衝突的辦法。我們非常同意武老總說的要以團結抗日為重的觀點。”
他們雙方協商是個什麽結果呢?請聽下回分解。
---568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