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渡過危機

字數:4818   加入書籤

A+A-




    上一章說到抗聯與藍軍開始談判協商,抗聯一方的閻寶航發言表述了立場,他的發言是站在抗聯的立場上,語言看起來是不客氣的,甚至有些嚴厲。但是仔細分析,他的話是在給藍軍尋找理由,指出矛盾的產生有其合理性,完全沒有譴責藍軍一方的意思,因此閻寶航的講話可以看做是理解藍軍和打圓場。

    此外,閻寶航的特殊身份外人有可能不知道,但是藍軍的上層人物有不少是知道的。閻寶航就是藍黨的一員,並且是有組織有上級的。他的組織係統屬於統戰情報部門,與廣東的藍軍不是一個係統。

    這裏要說一下藍黨有個組織特點是其他黨派絕對沒有的,並且也是國民黨一方多次攻擊指責的,那就是存在秘密機構和秘密成員。國民黨說,存在這種不公開的機構,不陽光,隔絕於民眾,是自由民主正義的政治所不允許的。當然了,國民黨譴責別人,他們自己做的也不怎麽樣,國民黨內的秘密機構也不少,比如軍統特務等。

    秘密機構裏的成員都是絕密的,不但外人不知道,內部也是單線聯係,沒關係的人都不知道。因此這種組織形式極容易失去聯係,失去組織關係。很多地下成員日後成了叛徒反革命就是這個原因,他們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

    閻寶航就是這樣的成員,隻是因為他的地位高有名氣,是比較特殊的,不少人都認識他,聽說過。

    順便多說一句,這種特殊的機構和成員還有其他的存在形態。曆史上真正的抗聯是東北抗日聯軍,這個大家都知道吧,其中有不少是屬於藍黨領導的隊伍。可是這部分人與藍軍沒有關係,他們的上級是蘇俄的遠東軍區,因此當時的藍軍並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還有一個例子,遼沈戰役中,國軍的司令官衛立煌大家聽說過吧?他實際上也是秘密的成員,他也是接受蘇共領導的,與藍軍沒關係,藍軍的高級將領也未必知道這個情況,秘密的嘛。兩軍作戰的時候,國軍的戰場統帥竟然是對家的人,你說國民黨能打贏嗎?很多人都知道衛立煌說過這麽一句話:“(遼沈戰役中)我一個命令也沒下。”這是實情。

    閻寶航的秘密身份武玉傑是知道的,由於這個特殊身份,談判雙方有個基本的信任,談判也就比較容易了,起碼不會亂猜疑。當然了,閻寶航作為東北軍的一員,他不能違背東北軍的意圖和利益,起碼表麵上不能,算是一手托兩家吧。

    隻能說張作霖選人選的好,選閻寶航來談判和協調就讓雙方能夠心平氣和,也就能夠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要說東北軍裏邊的藍黨人,黎天才更合適,他的資曆很老,藍黨的很多上層人物都是熟人,有不少都在一起共過事。可是黎天才人在奉天,閻寶航就在廈門,隻能就近使用閻。

    在談判的過程中,甚至不排除閻寶航通過他們內部的關係“泄露”抗聯一方的機密!東北軍或者南京方麵有什麽想法、要求、底線,這些泄露出去又能怎樣?泄露了其實也是有助於解決問題,並不會出賣誰的利益。不要忘了,根本的要點是藍軍需要外援,中國的各派也都需要抗日,這才是合作的基礎。所以這種談判可以選閻寶航這類人,東北方麵也沒有顧慮。

    會談的結果雙方都是滿意的。首先是第53營立即撤回整頓,調走的武器人員全部回歸建製。第二,抗聯軍脫離第五軍團,直屬第一方麵軍,也就是直接受武玉傑的司令部指揮。第三,師、旅以上的軍事主官由藍軍方麵任命,團級以下的軍官由原隸屬派係任命。但是藍軍方麵任命的人選要從第三方選擇,這個第三方是原十九陸軍。

    十九陸軍就是原來在福建搞出“中華共和國”的那支隊伍,現在它的編製已經被南京撤銷了。為什麽選十九陸軍呢?因為他們與藍軍的關係很好,上層人物都很熟悉,關鍵是互相信任。對於南京來說,盡管十九陸軍曾經是“叛軍”,但畢竟還屬於國軍,它的那些軍官大多數還都在國軍中任職。所以這個選擇是雙方都能接受的。用十九陸軍的舊人還有一個便利,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廣東人,在廣東作戰就有便利的條件。

    原十九陸軍軍長蔡廷鍇是抗聯軍軍長的第一人選,藍軍和抗聯軍兩方麵都認可了,當然還需要征詢南京以及其他方麵的意見,更要征詢蔡本人的意見。十九陸軍在福建失敗後蔡廷鍇出走香港很長時間,他與蔣介石矛盾很深,近年來由於國內形勢趨於和平他才回到南京。此時的蔡廷鍇在南京任職,曾經擔任了不少重要的職務,比如擔任過南京大本營特任參議官,現在的職務是第16集團軍總司令。

    隻要蔡廷鍇肯赴任,他手下的大將還是不少,足以支撐起抗聯軍,這些人所欠缺的就是對重裝備部隊的指揮經驗。

    武器裝備的事情也講清楚了,一旦抗聯軍撤出藍軍的地盤武器全部留下,這對藍軍方麵是個安慰,也便於他們內部解釋,簡單說就是有了麵子。嗬嗬,中國人曆來講麵子的,有了麵子心理就平衡了,舒坦了。

    這次衝突因第53營而起,該營的問題必須徹底解決,他們的裝備、人員必須歸還,作為補償,東北軍考慮增加對藍軍的軍火支援。相比其他問題這是個小問題,但它是事件的焦點,因此也是雙方必須正視麵對的,必須解決,否則沒有其他。

    第五軍團從53營調走的裝備還僅限於重裝備,就是它的機炮連,連人帶武器全都調走了。其他連隊士兵使用的半自動步槍也是讓人眼紅的,可是沒有動。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子彈不通用。眼下中國的步槍絕大多數都是7.9毫米口徑,子彈通用。可半自動用的是7.62毫米口徑,除了東北方麵別人不能提供子彈。沒有子彈的步槍怎麽用?第二,半自動的,理論上說,它一分鍾能激發600多發子彈。這個僅僅是個理論指標,一個是說它打得快,二是說槍管質量所能承受的射速。看看藍軍眼下的子彈供應量就知道,他們供不起子彈。給士兵十發子彈甚至三發子彈就上戰場了,現在需要給幾百上千發的子彈也不夠!這怎麽行?皆因這些問題,53營的普通裝備沒有被調走。

    大的問題就是這些,基本上都解決了,算是皆大歡喜吧。待這些條件落實之後,估計公路也修好了,抗聯的部隊就可以進入廣東了。

    在談判期間東北軍的空軍已經開始在廣東的東部地區實驗飛行了,這對於日軍就是一個震懾。這件事本來應該由陳烈負責做好,但是他打前站的工作受阻現在不得不由閻寶航他們擔負起來。

    空軍進入一個地區作戰還是需要地麵配合的。首先是兩軍之間建立正常的聯絡,比如說,戰場上需要空軍支援就要呼叫空軍的基地,空軍方麵也需要前方的情報,雙方的聯絡是事先建立的。地麵陸軍的指揮官也要熟悉掌握空軍作戰的條件規則,不能亂指揮。最重要的還有地麵導航站。此時的飛機沒有現代那麽先進,還是需要地麵導航的,這是安全飛行的重要保證,這些導航站的建立必須是雙方配合。

    這麽多的工作不是一天能完成的,需要時間,需要雙方配合逐步完善。

    ......

    第53營撤回來了,他們的情況不容樂觀。他們來到梅州的第二天就奉命馳援河源地區的戰場,那裏的戰鬥吃緊。雖然很快又奉命撤回,但是戰損傷亡了一百多人,超過了兩成,算是遭遇重創吧。他們的機炮連現在又調回來了,裝備也回來了,可是裝備有損耗,人員也有損耗!缺了三個人,並且不是戰鬥傷亡。營長彭戰存追問的話很不客氣,說“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在高層的協調下這三個人送回來了,藍軍的解釋是留下技術兵做教官,可這三個人身上都帶了傷需要療養。

    原因何在?其實也很正常,機炮連整體調到了藍軍的部隊,其官兵就成了藍軍戰士了。機炮連中都是技術兵,是有文化的,他們的家庭出身和他們的思想肯定不符合“無產者”的標準,出現不能適應新環境的情況就很正常,於是被“鬥爭”也很正常。說實在的藍軍方麵並不理虧,都是照章辦事,沒有槍斃他們就是藍軍方麵的特別關照了。

    至於53營的傷亡很大那是沒辦法的,上戰場嘛哪有不死人的?說指揮失誤或者說拿他們當炮灰了,這都沒法開口,這個理更是講不清。在對日作戰的戰場上全軍覆沒的也不少啊?這點傷亡不算什麽!

    不管事態嚴重與否總算是平息了,相關的各方度過了一次危機。也幸虧東北軍方麵出手及時,否則新抗聯將胎死腹中。

    假如新抗聯半途而廢,被迫解散,那將是什麽結局呢?

    這屬於推理,我們不妨推一下。

    現在日軍大舉增兵,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盡管有東北方麵的軍火援助(其數量不是無限的,受交通的限製),藍軍會被迫退出廣東,向江西南部山區收縮。由此就斷了外界的軍火來源,他們會回歸於原本曆史狀況,軍事上將處於弱者地位。在國內和平環境的前提之下作為一個弱小的派係參與國內政治。這還需要日軍不向江西進攻的前提條件。

    假如日軍平定了廣東東部,局麵轉好。下一步日軍有三個發展方向:第一,向廣西打擊桂係,這個不容易,因為桂係與東北軍合作的比較好,後援交通暢通。第二,日軍越過南嶺向湖南進軍。這也不容易,因為有廣西的側翼威脅。第三,向福建進軍謀求與台灣島呼應的戰略態勢。這可能是一場殘酷的戰爭,因為中國一方不會給日本國這麽好的機會,同時東北軍已經建立了金廈基地,也會積極參戰。

    另一方麵,為了避免日軍進入福建,東北軍可能會聯合中央的國軍投入大量的兵力,先發製人,從福建向廣東進攻。這就有可能占領原來藍軍的地盤,進而在廣州平原上展開中日的決戰。以當前中日力量的對比,從大陸上趕走日軍屬於大概率事件,當然海南島另說,因為日本終究還是海上的強國。即便能夠收複海南島,其難度不亞於收複台灣。

    這種假設的結局不管如何都沒有藍軍什麽事了,受損的是藍軍一方。

    這次渡過危機,平息事態,當然受益最大的是藍軍一方。

    未完待續。

    ---569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