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猶豫不決

字數:4926   加入書籤

A+A-




    上一章我們說到蔡廷鍇等人視察新裝備,在靶場觀看新產品——小口徑無後坐力炮的實彈射擊。這些大小將校們知道要開炮了,都雙手捂著耳朵。無後坐力炮在當今的中國也不是什麽新鮮玩意兒了,幾乎各軍都有,都見過。也都知道這種炮的聲音特別的大,比大口徑的榴彈炮聲音還要大,例如操作的炮兵都有特製的耳罩防護,否則能把耳朵震聾。

    這種小型的無後坐力炮有多種射擊姿勢,有臥姿、跪姿,甚至可以站立姿勢發射,這是因為它分量輕,後坐力很小。有點類似於現代的肩扛火箭筒發射器。現在打靶的士兵采用臥姿射擊,這也是最常用的姿勢。與其他武器不同的是炮手臥倒的方向與射擊方向有很大的角度,幾乎成直角。現在的炮口朝正南方向,炮手的身體方向朝東。這是因為火炮的後部會噴出猛烈的火焰,如果炮手身體朝向炮的尾部,則可能被火焰燒傷。

    “轟!”這一聲炮響真是天崩地裂一般,見過無後坐力炮射擊的能分辨出這個聲音比常見的無後坐力炮還是小了很多,即便如此也是大地震動,人的感覺像是五髒六腑都跳起來了。別看炮筒子個頭小,其怒吼之聲比榴彈炮還利害。

    軍官們鬆開了捂著耳朵的手,趕緊拿起望遠鏡看標靶,隻見靶子的木樁還立在那裏,可方形的靶子已經不見了,這說明炮彈準確命中。因為打出去的是空包彈,其彈頭裏沒有炸藥,彈頭不會爆炸,靶子是被炮彈衝擊破壞的。一炮命中,準確度極高。假如射擊的目標是碉堡,這一炮就能打入射擊孔中。

    “好!”觀摩的軍官們歡聲雷動,一片叫好之聲。

    蔡廷鍇問馮庸:“馮司令,在我抗聯軍的編製裏這種小口徑無後坐力炮是怎麽配置的?”

    馮庸是空五軍的軍長兼任金廈基地的司令,也是抗聯軍臨時指揮部的總指揮。現在蔡軍長來了,臨時指揮部也就撤銷了。

    馮庸介紹說:“蔡軍長,抗聯軍的步兵有一個師一個旅,這些部隊的裝備都是陳長官給配置的,包括武器彈藥。我東北方麵僅僅補充了部分裝甲車、半自動步槍和這種小口徑炮。這種炮是配置到每個營的,在營一級有一個機炮連,內中就有一個班配置這種炮,數量是兩門。”

    這裏所說的陳長官指的是陳誠。蔡廷鍇對這種炮有興趣那是因為他是第一次見到,因為他在香港避難躲了好幾年,國內的情況不甚了解。

    除了無後坐力炮馮庸還提到了裝甲車和半自動步槍。裝甲車是指揮車,裝備到營級以上,每個營部都有一輛,車中主要是通信設備,供指揮聯絡之用。半自動步槍裝備一半,每個步兵班六支。

    蔡廷鍇:“馮司令,我聽說這種炮的炮手傷亡很大,會不會因為缺少炮手影響作戰呢?”

    馮庸:“是傷亡很大,因為這是一線火炮,與步槍手比較炮手的目標大,容易被敵軍盯上,所以傷亡就大。但是不必擔心,這種炮的訓練比較容易,對士兵也沒有文化的要求。炮的準確度主要是靠炮鏡的精度。蔡軍長請看。”

    馮庸拿過來一門炮讓蔡廷鍇看,蔡端起來用瞄準鏡觀察,從鏡子裏看到有帶刻度的十字線。蔡放下炮說道:“哦,明白了,把目標放到十字線上就可以了,這個訓練比較簡單。”

    馮庸:“需要炮手調整的就是炮擊的距離和當時的風的方向和速度,比較簡單。一個班十幾名士兵都是同樣的訓練,都可以做炮手。”

    ......

    抗聯的編製簡述如下:

    除了直屬的軍部外下轄一師三旅,兵員總數三萬多人。

    抗一師:有直屬部隊,它包括一個輜重隊,衛生通信等,還有一個警衛營,一個直屬裝甲營,最大的是一個直屬的炮兵團。師下屬三個步兵團,每團三個加強營。

    抗二旅是由晉綏軍一個團和川軍(劉湘)一個團組成的,團以下編製與一師相同。

    抗三旅是炮兵,抗四旅是裝甲兵。這兩個旅是東北軍組成的,都是兩團製,也是以營為基本單位的。因此,除了兩個火炮(或坦克)連隊之外還有指揮連、工兵維護和周橋連、輜重連、警衛連,以及通信班、衛生隊等輔助連隊。總之一個可以獨立作戰的營,其內比較龐雜,麵麵俱到,下屬連隊比較多。

    ......

    在中國,蔡廷鍇名望很高,這與他抗日的功績有關。他雖然資曆比較老,也是這個時代裏優秀的將領,但是這幾年裏中國軍隊的裝備變化太大,有很多都是他甚少接觸的,這就需要學習和熟悉新的裝備。從上麵的編製也可以看出來,抗聯是一支重裝軍隊,機械化現代化程度比較高,作為指揮者就要適應這種情況。因此他上任伊始就到各個部隊中去視察,特別的關注他不熟悉的裝備。另一方麵,為了避免指揮上的失誤,蔡廷鍇從國軍和東北軍那裏借調了不少的參謀人員,充實軍、師、旅的各級參謀部。

    蔡廷鍇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配齊各級指揮官,搭建起各師旅級的指揮部,開始接過指揮權。李濟深是蔡廷鍇的老搭檔了,被任命為軍政訓官,其餘的任命人名一大堆,列在這裏沒意思,用到的時候咱們在一一介紹。

    前麵我們已經提過的陳烈,被恢複職務,依然擔任抗一師的參謀長。

    ......

    東江是廣東東部的一條主要的河流,由於地形的原因,山區的道路大多是沿著河流的,因此東江沿岸就是廣東東部的主要陸地交通線。從廣州出發溯東江而上,就經過了東莞、惠州、河源、龍川,然後就到了梅州。日軍掃蕩東部山區也要沿著這一條主幹道走。現在的日軍已經占領了河源,此地原來是藍軍管轄之下的幾個大城鎮之一,這裏商貿發達,是重要的稅賦來源地。現在被日軍占領了,日軍的兵鋒已經到了龍川。對於藍軍來說,這就到了一個重要的選擇關口。如果選擇退回江西的話,現在是最後的機會了,再遲疑就走不了了。假如日軍過了龍川就截斷了退往江西南部的通道。如果不想後退那就要決戰,在龍川決戰。打贏了就保住了根據地,打輸了就得退出廣東。

    4月19日,蔡廷鍇帶著他的軍部到達了梅州。在他之前屬於抗一師的部隊已經先期到達,抗二旅隨同軍部一同到達,隨後跟進的是重裝部隊三旅和四旅。東北軍的永安機場和散布於各處的地麵導航站也逐步完備進入了正常作戰的狀態,東北空軍掌握了這一區域的製空權。現在隻要是好天氣飛機可以起飛時,東北空軍的各種飛機不斷地盤旋於梅州地區的天空,已經是正常的巡邏值班了。多數情況還是老式的雙翼飛機多,因為這種飛機的低空性能好,更適合巡邏任務。

    蔡廷鍇首先要見武玉傑,按歸屬關係武總司令是他的頂頭上司嘛。在見麵的現場還有聞如誌等藍軍高層人物。

    武玉傑:“蔡軍長,老朋友!歡迎啊!”

    他們兩人沒見過麵卻是老熟人,因為當年蔡廷鍇駐軍福建的時候他們是友軍。藍軍中其他高級將領是見過蔡的。

    蔡廷鍇立正,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武總司令,我率領抗聯軍三萬將士向你報到!”

    武玉傑回禮握手:“好好,來了就好。”

    蔡廷鍇:“總司令,我軍的半數已經到達,預計五日內後續部隊可以全部達到。總司令有什麽考慮請做訓示!”

    武玉傑:“我也想聽聽你們的意見。按照抗聯軍的編製,尚未到達的兩個旅都是重裝備,到時候請通知我,我們都想看看。”

    蔡廷鍇:“歡迎總司令檢閱!我抗一師的第11團已經在龍川前線了,其他部隊正在等待命令。下官請示總司令,有任務請訓示!”

    抗聯第11團是最早到達的,他們有三個營,現在實際上隻有兩個營在前線,這是因為第53營正在修整補充,這個營前些天參戰損失不小。

    通過簡單對話,蔡廷鍇已經有所感覺了,藍軍這是信心不足呀!他們猶豫什麽呢?關鍵是看不明白抗聯軍的力量。僅僅三萬人,如果軍力相當於日軍的話,那就相當於日軍的一個師團。而日軍目前在廣東的番號已經達到四個師團了,會不會繼續增兵無法預計。由此看來力量對比還是不行啊。所以武玉傑表示要看看抗聯的重裝備,想估算一下力量對比。

    猶豫的態度會導致尋求後路,保住撤退的條件,隨時準備走人。

    主帥沒有決心,這是兵家大忌呀!

    怎麽能堅定藍軍的決心呢?口頭說說是不行的,甚至檢閱部隊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隻有實戰展示實力是最好的說明。因此蔡廷鍇沒有多說什麽,又談了一些事務性的事情就告辭了。

    回到自己的司令部,他找來軍政訓官李濟深,軍參謀長李盛宗進行商議,這兩個人都是蔡的嫡係人員。

    第一個措施是催促三旅和四旅加快行軍速度,限兩日內全部趕到梅州集結待命。前線吃緊,蔡想要盡快參戰檢驗一下軍力。第二個措施是聯係空五軍,請求給龍川前線有力的支援,起碼要頂住日軍的進攻,如果再後退地形就複雜了。雖然複雜的地形利於防守,可是不利於機械化部隊出擊。龍川前線的形勢蔡廷鍇還是知道的,因為第11團就在龍川前線,並且是那裏的主力部隊,他們當然會隨時上報前線的情況,並且他們一再地要求增援。

    軍參謀長李盛宗是原十九陸軍的人,可是他的參謀部裏邊的參謀人員都是從東北軍和國軍兩處調來的,此外還有一個屬於空五軍的聯絡組也在參謀部中。這個參謀部能夠提出各兵種的有效配合方案。

    未完待續。

    ---57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