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血戰

字數:5265   加入書籤

A+A-




    試探進攻就是火力偵查,需要看清楚敵方的力量、陣地的火力點等基本情況。山下晉文感覺到了,這裏比前邊兩處戰場要艱難,對手兵力多了,戰鬥的規模也就大了。但是,武士道的精神鼓舞著他,大日本皇軍天下無敵的思想灌輸根深蒂固,他對他的部隊信心十足,還有就是前麵的兩場戰鬥更堅定了他的信心。

    看看天色尚早,是下午四點半,時間夠用。敵情已經查明,下麵就要進攻了。

    日軍在剛才的炮擊中遭遇了反擊,損失了兩門迫擊炮,現在僅剩四門75毫米的山炮了。他們已經掌握敵方陣地的情況,炮擊的目標明確了。可炮兵報告說炮彈已經不多了,還剩一個基數。

    基數的概念是為了方便彈藥物資補給製定的標準,一個基數就是支撐一場戰鬥所需的彈藥數量。報告說還有一個基數,那就是打完這一仗就沒炮彈了。

    山下說:“有炮彈就好,盡管打,火力要猛!立即開炮!”

    於是鬼子對藍軍主陣地(位於中部)的炮擊開始了,經過簡短的校正後各炮都全速射擊。天氣熱,鬼子炮兵都脫掉了上衣,光著膀子搬運炮彈,裝填射擊。藍軍中部的主陣地就陷入了炮火硝煙之中了。

    四門炮,炮擊三百多米寬的一處陣地,那炮火還是很密集的,有一處陣地上的觀察哨很不走運,連同防禦工事一起被炸飛了,炮聲震得讓大地顫抖,飛沙走石,不少工事在陣陣爆炸中變成了彈坑。所幸陣地上沒幾個人,傷亡不算大。

    和剛才一樣,日軍開炮沒多久,中方的火炮開始反擊,依然是抗聯83營的那六門迫擊炮。為了防炮,他們的陣地處於一個山坡的背麵,也就是俗稱的反斜麵。

    山炮是個俗稱,它實際上是小口徑的榴彈炮,75毫米口徑的山炮比120毫米的迫擊炮射程還要遠。因此用重迫擊炮反擊對於日軍的炮兵沒有威脅,距離遠,射程不夠,他們隻是炮擊了所能識別的目標。遭到反炮擊的日軍也就停止了炮擊,趕緊轉移陣地。同樣的,抗聯的迫擊炮打上幾分鍾也是收炮轉移,這都是炮兵的套路了。

    炮擊停止了,已經前進到出發地的日軍開始出擊。這一次日軍出動了一個步兵中隊,人數有兩百多,他們分散開來,成散兵線交替掩護,一步步地向前推進。

    被日軍炮擊的陣地位置在山路一側的一個高地上,是日軍前進的必經之路。日軍在側翼迂回無效的情況下就隻能對主陣地強攻,試圖中間開花。

    由於此地防線太長導致藍軍防守兵力分散,當日軍集中力量攻擊一點的時候,會造成防守上的被動。

    好像是給藍軍助陣似的,東北軍的小型偵察機又飛來了,雖然它對地麵的攻擊能力有限,可也鼓舞了藍軍的士氣。日軍倒是滿不在乎,他們也知道這種飛機威脅不大,當然日軍也會組織防空射擊,以防萬一。

    雖然不是陰雨天氣,但雲彩很多,雲層低,不利於飛行,這也是隻能出動這種小飛機的原因。以東北軍的教19飛機為例,隻要地麵平整,不是樹林,不是怪石林立,在非常情況之下它就能夠迫降。隻需要四五十米的平整路麵它就能起飛。它的機殼是鋼木混合骨架,外邊蒙一層帆布,構造簡單,輕微的損傷也容易修複。這些特點使得它能適應很多特殊的環境,這也是這些老式小飛機的優點。

    ......

    此時陣地上的藍軍從防炮狀態調整到防禦,後麵的士兵魚貫而出,貓著腰快速進入自己的陣地,修整被炮彈炸毀的工事,安放輕重機槍小鋼炮等火力點,士兵們準備手榴彈,觀察進攻的日軍,等待著開火的命令。

    守衛主陣地的是藍軍2師的又一個主力團:第33團,團長是楊全武,他有點不放心來到了前沿查看。見到一營長梁宏傑,他問道:“梁營長,你看前麵的日軍有好幾百,怎麽樣?能頂得住嗎?”

    梁宏傑嚴肅地回答說:“楊團長放心,一營是咱們團的主力,在師裏也是榜上有名的,咱這不是吹,是戰場上打出來的威風。今天我們一營跟小鬼子拚了,就是有再大的犧牲也要保住陣地!絕不給33團丟臉!”

    楊全武:“好!有決心就好!不過幾百個鬼子也沒那麽可怕,要打出33團的威風!記住,不要消極防禦,必要時可以出擊一下子。保持和團部的聯係,不要莽撞!後邊還有二營三營呢。”

    “是!”

    炮擊的時候,日軍進攻的隊伍已經前出到距離藍軍陣地300米左右的地方了,軍事上叫做“出發地”,就是發起進攻的位置。在出發地還有另一個中隊的兵力做後備。炮聲一停,擔任攻擊任務的一個中隊就分散開來成攻擊隊形向前推進,側翼有輕重機槍做掩護。因為對方陣地現在是靜悄悄的,所以鬼子初始行進的速度很快,100多米很快就過去了,雙方的距離還有100多米。現在的藍軍也不是缺少彈藥的時候了,梁營長看看距離差不多了,不能讓日軍就這麽挺著胸脯打衝鋒啊,他命令開火!

    話音剛落,軍號吹響,戰壕裏的戰士們紛紛站起來,趴在戰壕裏瞄準射擊,部分機槍(不是全部)也射出了密集的子彈,頓時,槍聲震耳欲聾,衝在前麵的鬼子立時就有中彈摔倒的。鬼子反應很快,紛紛尋找隱蔽物開始還擊。日軍做掩護的機槍更是拚命射擊壓製藍軍的火力。這個距離已經是擲彈筒的最佳射程了,鬼子的擲彈筒使用很熟練,一隻手扶著擲彈筒,另一隻手裝填榴彈,打得很準。榴彈就紛紛落入藍軍的戰壕,有一枚榴彈不偏不倚將藍軍的一挺機槍連同射手一道給炸飛了。戰場上的危險每時每刻都有啊。

    鬼子兵的射擊技術好,藍軍的火力被壓製了,減弱了,鬼子再次跳躍前進,勇猛地往上衝,邊前進邊射擊,臥姿射擊、跪姿、站姿都有,作為進攻的一方投送的火力並不弱。鬼子射擊準確,給藍軍造成巨大的威脅,倒在戰壕裏的士兵越來越多。

    藍軍一方有工事可利用,這是優勢。日軍是前進的狀態,暴露的時間就長,藍軍也有機槍小炮,所以日軍一方也好不到哪兒去,機槍一掃,鬼子兵也是成批地倒在血泊之中。機槍的口徑大,子彈衝擊力大,被機槍射中不死也是重傷,在戰場的環境下,如果傷員得不到及時救治,很容易死亡。藍軍也有擲彈筒,還有小鋼炮,它們專門打擊鬼子密集隊形,還有鬼子掩護的機槍也時不時的被定點清除。短兵相接,戰鬥是血腥殘酷的。

    鬼子是頑強的,傷亡大,還是冒死往上衝,距離越來越近,雙方幾乎麵對麵了,最近的距離隻有幾十米,藍軍的手榴彈,日軍的手雷也都用上了。

    “全體上刺刀!準備手榴彈!準備長槍!”

    梁宏傑大吼著下達命令。

    “聽我的命令,甩手榴彈!衝啊!”

    “殺!殺!殺!”

    戰士們躍出戰壕,衝向日軍,展開了麵對麵的白刃格鬥。藍軍的戰士們各個奮勇向前,毫不畏懼。在缺槍少彈的時候,藍軍的戰法就是打三發子彈就衝鋒,這白刃戰也是傳統了。

    戰場上的變化楊團長看得清楚,他命令二營出擊支援,三營前出替補堅守陣地。全團的部隊都動員起來了。

    藍軍的2師是一軍團的主力,33、34團是2師的主力部隊,34團剛經過兩場戰鬥,他們在前線就地修整待命,還有個35團守衛著側翼。這一戰,可以說拿出了藍軍的家底。

    藍軍33團的一個營看家守陣地,兩個營直撲向日軍。這兩個營兵力總數不足一千人,比抗聯軍的一個步兵營稍強。這還是藍軍的主力部隊呀,其他的部隊一個師也沒有一千人。

    日軍現在進攻的是一個中隊,有兩百多人。山下大隊長一看攻上去了!很是興奮,急令增援。已經等待在出發地的另一個中隊立即快速前進,300米的距離並不遠,很快也到了戰場。

    日軍也是講究拚刺訓練的,拚刺技術好,鬼子兵都是三五成群結成小組,有進攻有掩護。現在的敵手都是麵對麵了,殺紅了眼,每一次出手都伴隨著聲嘶力竭的吼叫“殺!”,日本鬼子當然不會喊殺,他們喊著“吆撒!”戰場上有刺刀槍支的撞擊聲,吼叫聲,也有被刺中要害而痛苦的哀嚎聲。

    戰場上最威風的就是兩米多長的長槍了,揮舞長槍的都是身材魁梧的壯漢。長槍每刺出去都很有力度,鬼子用步槍刺刀隔檔也擋不住,槍頭依然頑強地刺入鬼子的胸膛。如果掄起沉重的槍頭砸到鬼子頭上,鋼盔也砸癟了,鬼子兵腦漿迸裂而亡。如果用槍支隔檔則步槍就被砸成兩截。

    戰場上藍軍有人數的優勢,鬼子有拚刺技術優勢,藍軍仗著人多,雙方鏖戰膠著,一時難分勝負。雙方的傷亡都很大。

    藍軍1000人對日軍400人,這是殘酷的血戰啊!

    在殘酷地鏖戰中楊團長已經來到了前沿的指揮位置,他覺得不能這樣僵持下去,他想從守衛陣地的三營在調出一部分力量加入戰團。就在此時他發現戰場有了變化:一名日軍少佐指揮官調動了一百多名日軍,集中力量向右側突擊,很快就迂回包抄上來,這批鬼子兵直取藍軍的防禦陣地,突然間一批手雷飛向了三營守衛的陣地,借著手雷爆炸的機會十幾個鬼子竟然衝上了陣地。

    幸虧楊團長還沒來得及調動三營,此時他指揮著三營拚死反擊。

    “甩手榴彈!”

    應該說楊全武的這個命令不太恰當,無論戰壕裏還是肉搏的戰場上並非敵我分明,手榴彈打出去極容易誤傷。

    在手榴彈的爆炸中三營拚死抵抗,總算把日軍趕出了陣地,並且部分三營的士兵順勢加入了白刃戰。

    2師師長喬新光用望遠鏡觀察戰場,發現對麵的日軍還在組織部隊向山上增援,有的已經跑步出發了。這種臨時組織部隊補充戰場就沒那麽方便了,重要的是位置,他們都在四公裏以外,距離出發地很遠,就是跑步前進沒二十分鍾也到不了。日軍想增援,藍軍也一樣,喬師長也在調動後備的部隊增援,他的後備部隊還有一個團可用,就是正在修整的34團。

    喬師長正在調動部隊,可是他無論如何也不希望日軍再增加兵力了,喬新光找來83炮兵營的聯絡官,命令他:榴彈炮立即炮擊日軍的後隊!第一要點是攔截增援!其餘的目標自由選擇!

    未完待讀。

    ---583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