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形勢有變
字數:5561 加入書籤
戰鬥打了一天,日軍第13師團潰敗逃走,抗聯軍追擊了一段時間天就黑了,戰鬥終於結束了。日軍人員損失過半,重裝備全部損毀,13師團算是廢了,它隻能回國整補了。
部隊打勝仗了,全軍歡騰!雖然戰鬥還沒有徹底結束,但是這是一個大勝仗,各方麵還是難奈不住的興奮。
首先說抗聯軍上下的官兵興奮,可是戰鬥還在進行無法犒賞,軍人們都盼著的立功發勳章、提軍銜等等的還要延後,現在僅僅是登記戰功而已。可是各派熱衷於宣傳的就等不得了,政客們比誰都性急。也是嘛,你自己不嚷嚷別人誰知道?
抗日嘛,是露臉的事,南京方麵開動宣傳機器,什麽中央日報啊,中央電台呀都組織文章,宣傳評論,當然還有發通電的,時代特色嘛。前線還在打仗,後方已經把宣傳搞得很熱火朝天了。東北方麵、晉綏軍等等的,凡是沾邊的都要跟著吹呼。這等好事,天大的功勞更要滿世界吵吵。
其實最想宣傳的還是藍軍方麵,仗是在他們地盤上打的,抗聯軍也歸他們指揮,並且藍軍也是直接參戰的。這是提高藍黨地位的絕佳機會。可是他們宣傳的口徑不會與南京相同,他們要突出藍軍是戰場的主力,輝煌戰績和功勞也要突出藍軍。
從宣傳手段上說藍軍方麵太閉塞了。除了自己的地盤在外麵幾乎沒有公開的活動,這是曆史原因造成的。他們與國民黨的矛盾太深,甚至可以說有曆史的仇恨,雖然在國統區他們的人員活動也不少,但基本上都處於秘密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地下”。他們地下活動的成果也不小,拿報刊來說,受他們影響而傾向與藍黨的就不少。這個年代裏主流的媒體會受到當權者控製,但是輿論的管製還沒有那麽嚴厲,在報紙刊物上公開地罵國民黨蔣介石也是有的,所以藍黨也能發出宣傳的聲音。
在梅州的聞如誌就對武玉傑說道:“玉傑兄,現在國內的形勢變了,各派之間都沒有了戰爭,還都在講聯合講團結。咱們藍黨也要跟上形勢啊!你看國民黨的宣傳多厲害,把咱們的功勞都攬在他們身上了,咱們藍黨有話說不出去呀!所以說咱們自己要發聲就要公開地辦報紙,咱們在白區的人也沒必要躲躲藏藏的了,也要正經辦點事。”
他們想到了要彌補不足,要走出去,要辦一些全國性的報紙來搞宣傳。當然辦報就需要資金,現在全國各派都富足,雖說藍黨比較窮可辦報紙的錢還是有,也應該投入。
武玉傑說道:“你說的道理對,可實際上還是有些問題,有些人還在被某些地方通緝,躲還來不及,那裏敢拋頭露麵呐?”
這情況是有的,你死我活地鬥爭嘛,難免有過激的行為。
聞如誌想了想說道:“辦法總是有,實在不行就換人。”
......
現在全國都處於和平狀態,唯有廣東是抗日戰場,因此會吸引全國民眾的關心,也是街頭巷尾議論的焦點,是茶樓酒肆裏的談資。打勝仗的不管是哪一派都是中國的軍隊,勝利都是中國人的。戰爭年代裏民族情緒更強烈,日本人還在中國的國土上,這也是令民眾激憤的原因,現在是打了勝仗自然就會喜氣帶著激昂。抗聯軍和藍軍都成了抗日英雄。像蔡廷鍇、聞如誌、武玉傑等將領人物也會被民眾傳頌崇拜,有好事者把他們的身世都給翻出來了,寫文章賺稿費,連帶就讓他們光宗耀祖了。
軍閥們有派別,那民眾中自然也會有派別,因此人們的議論中也難免發生爭論,就是傾向於哪一派的分歧。
那麽有沒有不爽的呢?有,肯定有!
藍黨與國民黨鬥了這麽多年,現在表麵的爭鬥沒有了,心裏的隔閡難於平複,有的人甚至是仇恨。國民黨的官員們表現比較突出,私下裏像下麵這樣的對話也不少。
“我說老王,這不是用咱們國民黨的兵替藍黨打天下嗎?”
“張老哥,你這話有理,可不能到外麵說,這叫抗日呀,是國戰!難道日本鬼子侵略咱就不打啦?蔣委員長可是這麽說的。”
“我是咽不下這口氣,我一大家子人可是死在他們手裏......”
“......唉!......現在咱們委員長不是講聯合政府嗎?為國家大局吧......”
“老王,你聽說過嗎?說是上邊也有適可而止的話,英明啊!咱們可不能不留一手啊。”
“這話我倒是聽上峰說過,不過老哥別到處亂說,擔待不起呀!”
“老王,你是明白人,你給說說:贛南(江西南部)有藍黨,粵東(廣東的東部)也有藍黨,那地方咱們不方便過去。同樣的廣西是桂係的天下也不好辦,可湖南是國軍的呀?既然抗日是國戰,咱們國軍為什麽不從湖南出兵收複廣東呢?那不就是黨國自己打天下了嗎?”
“這個嗎,我分析著還是聯合政府的事鬧的。一旦聯合了,這天下就不是委員長一家的了,出征打仗要花錢也要有犧牲,可這是給誰打天下呀?”
“高見!還真是這個理,老哥我佩服你!”
“......”
底層的官員們也不缺明白人,他們說的為誰打天下的話也符合派係利益,但是說的不完全對,也不是要點。
各方軍閥的首腦們的確遇事都從本派的利益出發,但是他們中間不少人也不缺乏民族大義。起碼國戰是大義的道理還是懂的,在國戰中建功立業也能提高他們的威望,對他們個人也是有好處的。
國軍沒有從湖南向廣東進軍的原因不少,最要緊的還是廣東的地位沒那麽重要了,不重要就不上心。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廣東是發達的沿海地區,為什麽不重要呢?這就要看當時的形勢。
首先,民國的時代裏廣東雖然也是魚米之鄉,商業也很發達,但是工業技術方麵是很落後的,在全國來看屬於邊遠落後地區。那時候最發達的是東北,然後是長江流域,其他地方都很落後。現在由於日本對中國沿海的封鎖,整個沿海地區全都不景氣,上海江浙一帶發達地區的工業都在向長江中上遊遷移,失去了海上貿易通道的沿海地區都成了邊遠閉塞之地,反倒不如中原了。廣東就是這個情況,從經濟上說已經是次要地區了,即便把日本人趕走,照樣不能打通海上的通道,那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也就是說,讓國軍把小日本從廣東趕出去的積極性不高,這個經濟上的原因才是主要的。
還有別的原因嗎?還有。
湖南省是中央政府的地盤不假,那裏的軍隊也是國軍,但是湖南湖北都屬於小派係地區。表麵上是國軍,也向中央政府納稅,但是小軍閥頭子們不完全聽中央的,他們有自己的利益集團。這種情況下,中央軍要想在湘粵邊界抗日,湖南湖北的小軍閥們會堅決反對的,因為他們怕假途滅虢,也就是怕中央順手收拾了他們。
最後就是廣東的近鄰廣西了。按說廣東歸了誰沒有桂係什麽事,可是從桂係利益上看,在廣東坐著個軍閥和坐著中央軍來比較,那可就大不相同了。所以中央軍若是打到廣東,桂係不會沒有反應。
歸納起來,這麽多的複雜情況,南京政府是不好下決心的,這就是國軍沒有從湖南向廣東進軍的原因。
......
兵貴神速,這個道理蔡廷鍇等一幹抗聯軍的將領還是懂的。特別是日軍戰敗,現在是乘勝追擊的大好時機,前方不遠就是重鎮河源。按戰場上態勢來說收複河源還是有把握的,這樣的機會怎能不抓住呢?
5月22日激戰了一天,23日淩晨,天色將亮,抗1師的部隊早早地就出動了。龍川到河源有70公裏,部隊正常行進是三天的路程。
此時的日軍第13師團殘部也是日夜兼程地向河源撤退,他們師團司令部的電台被炸毀了,在昨天的混亂中聯絡困難。但是一個師團下屬單位眾多,電台也不少,不會全部損壞的。與師團司令部在一起的第65聯隊的電台還保持完好,它就成了司令部的電台了,因此他們得以與後方建立聯係,日軍的派遣軍司令部也就知道了13師團戰敗的情況,得以采取措施救援。現在在惠州的是第16師團,他們受命緊急出動救援。惠州到河源也是70公裏,因此,現在是雙方的部隊都在向河源前進。13師團是向河源敗退,抗聯軍在向河源追擊,16師團從另一個方向奔河源去救援。各方都在爭時間,看誰能夠先到河源。
抗聯軍出擊一定會聯係空軍支援,因此他們一出動東北空軍的飛機就飛臨上空予以保護,同時也要空襲河源和在路上的日軍。
日軍在河源的機場曾經被東北空軍襲擊一次,它距離前線太近,日本人怕再次被空襲,因此河源一直沒有日軍的飛機起飛。可是今天東北軍的飛機再次飛到河源上空的時候發現飛機場已經修複了,跑道被加寬加長,並且增加了防空的高射炮,僅僅沒有飛機而已。東北的機群剛到達,就有高射炮開始對空射擊。
就在東北空軍很疑惑,還沒有來得及空襲的時候,從西南方向(惠州方向)飛來一個機群,密密麻麻的大約30架飛機。這個方向上來的定然是敵機,如果是自己的飛機哪能不事先聯絡呢?事發突然,東北軍來空襲的飛機隻有十架,是一個中隊的戰鬥機(八架)保護著兩架中型轟炸機。
情況不妙,東北空軍居於劣勢,趕緊返航,同時呼叫支援。轟炸機則打開彈倉把炸彈悉數拋棄以減輕負荷。在他們的後麵龍川上空還有一個中隊的戰鬥機也聞訊趕來支援。戰場情報很快傳到了永定機場,空14師馬上增派一個大隊飛往龍川前線。
東北的飛機速度快,如果不顧一切地逃跑敵機是追不上的,但是他們有協助地麵部隊的任務,不能拱手讓出戰場的製空權啊?因此空戰就在所難免了。雙方交手各有短長,東北飛機有技術優勢,日軍有備而來,數量占優。空戰開始的時候,是30架對8架,稍後東北軍再有8架加入戰場也還是相差一倍。交火幾分鍾東北空軍擊落敵機兩架,己方也被擊落三架還有兩架負傷。
當從永定機場起飛前來支援的一個大隊到達的時候,日軍也同樣來了援軍,而且又是30架戰機,並且都是三三式的改進型,性能比不上東北的戰26可也處於世界領先的機型了。也就是說東北空軍始終處於數量的劣勢。空戰規模越打越大,戰機一架一架地往下掉,東北空軍不斷增援,最後導致雙方總數一百多架飛機的大規模空戰,雙方都有十幾架戰機的損失。
處於劣勢的東北空軍且戰且退,空戰慢慢移到了龍川上空,此時日軍不能再戀戰了,這是因為墜落的飛行員救援問題。在龍川到河源之間的空域是雙方交戰區,日軍落地的飛行員有可能得到日軍地麵部隊的救援,當然也有被遊擊隊俘虜或槍殺的可能。可是到了龍川則全部是中方控製區了,落地的日軍飛行員就是俘虜,絕無生還的可能。飛機沒了可以補充,但是補充飛行員就不容易了,特別是有經驗的飛行員,那是比飛機還要珍貴的。
空戰暫時告一段落,它對眼下的戰爭影響如何呢?且聽下回分解。
---592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