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經濟製裁
字數:5091 加入書籤
我們的故事到了這樣一個局麵,軍閥割據的現狀走到頭了,用聯合政府的方式走向統一,實現大一統的大中華成了必然的趨勢。這也算是中國的傳統吧,分久必合嘛,中華民族總是追求大一統的。潮流如此,可反潮流而動的勢力總會有的,如何對待逆潮流而動之人呢?
上一章說到大帥府內的議論。張作霖問:假如出現公開對抗的情況該怎麽辦?
趙三本首先說到國家麵臨的嚴重外在威脅,日本國始終虎視眈眈,因而國內就不宜發生戰亂,要避免動用武力。
借此機會,趙三本想著對張作霖施加影響,給他灌輸一些現代的民主思想。於是他說道:“咱們這個時代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訓政’大帥您應該聽說過吧?”
張作霖:“我說三本啊,我是當過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當過執政的人,這個能不知道嗎?你問這是什麽意思?這跟槍打出頭鳥有什麽關係?別瞎扯,說正事。”
趙三本還挺固執,他說:“大帥別急,這個訓政還真要說一說。孫中山的訓政就是用訓示的辦法強製性地培養民眾守法和表達民意的信仰。經過千年封建禮教的熏陶,中國民眾的正統觀念強,守法聽話是沒問題的,難點在於敢不敢維護自己的權益。這就要通過教育來消除民眾中對權威絕對服從的奴才習性,理論上說就是消除強權的社會基礎。中國的百姓遇到災難時,他們習慣於盼望明君賢相,而不是自己去努力。這種奴隸思想是無法支撐起民主和憲政的,盼望明君賢相的結果隻能是獨裁和專製甚至是暴政!大帥,請您想一想,如果市麵上都是聽話的奴才,當政者自然會產生為民做主的思想,‘為民做主’說著好聽,實際上就是用權威管理民眾,這種情況下當權者不變為獨裁的暴君反倒是怪事了。如果民眾是有覺悟的就會形成‘民意監督’的社會基礎,從而有效地抵製權威領袖。
“所以有一種理論,說是靠暴力戰爭來實現的憲政和民主,最終還是難免走向獨裁。因為暴力靠的是槍杆子,然後順勢的就用槍杆子維護權力,這不就是獨裁嗎?中國曆史上的改朝換代都是這麽‘打天下坐天下’的,當然也都是獨掌天下,也就是獨裁啦。
“大帥,從這個角度來說,使用武力來解決國內的政權爭鬥,總會給人以暗示:槍杆子出政權!人們就會崇拜強權,而強權距離獨裁可就不遠了。
“因此說,民眾才是社會的基礎。下邊有崇拜強權的民眾上邊就會出現萬歲的領袖,這是必然。反過來說,在憲政民主的國家裏有眾人齊呼萬歲的領袖嗎?沒有。名垂青史的華盛頓有人喊他萬歲嗎?不會。民主國家裏不但沒有萬歲,領袖也沒有,總統就是總統,不是領袖,他是被監督的,還要天天的被人罵。”
張作霖:“哦,你這不是罵蔣介石吧?我也當過執政,我前邊還有好幾個總統,除了袁大總統之外我們後邊這些還真沒有稱呼領袖的,也就是到了蔣委員長這兒時興叫領袖啦。不過想想也真是這麽回事,隻要一出領袖,人們也就成草民了。嗬嗬,有點道理。
“不過呢你這個叫理什麽論的書生氣太足,世間之事哪有那麽多框框?在這高山密林之間沒有武力會有你的活路?就拿青海的馬步芳來說,你不動武能收拾他嗎?
“你非要理什麽論,我就告訴你,說話講理不是萬能,有的人他就懂得槍炮不懂道理的,你怎麽辦?哈哈,你小子沒轍了不是?哈哈!”
這翁婿倆逗起來還蠻有趣。趙三本的道理也就能說到這個程度了,人是頑固的,思想的轉變可不是一句兩句話的事。
趙三本回答說到:“大帥教訓的對,當今的天下還是槍炮說了算,也算是傳統吧,幾千年的傳統了,也是積重難返呀!若不是咱東北軍有如此強大的軍隊,哪能讓眾人服呢?”
張作霖:“先別拍馬屁,你還沒說辦法呢?不動武還能有什麽辦法?別是你沒主意了拿話對付我吧?”
趙三本:“哪能呢?大帥,我對付誰也不敢對付您啊!”
“哼,諒你也不敢!”
“大帥,我的辦法呢,叫做‘經濟製裁’,就是用經濟的辦法困死他。”
經濟製裁是現代常用的詞匯,這種製裁的辦法那個年代裏也是有的,這是思維方式的差別。比如說,對於日本國的擴張行為,英美等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對日本國實行物資貿易的禁運,英美就把這個行動叫經濟製裁,可是咱們中國人一般都說“禁運”。再比如,日本國的海軍對中國的海上封鎖搞了十幾年,人們都稱作海上封鎖,實際上這也是日本國執行的經濟製裁。正是因為沒有這個概念,人們就很少朝這個方向去想。
張作霖:“說具體點,比如說馬步芳吧,他要是反對聯合政府我們怎麽製裁他能把他壓服。”
趙三本:“現在馬步芳的日子不太好過,青海被馬誌丹部攪亂了。雖然馬步芳還勉強控製青海的大局,但其實力已經不複當年了。從他的這個局麵來說,參加聯合政府就等於挽救了他,他怎麽會反對呢?大帥您還是換個例子吧。”
張作霖:“就你鬼聰明!這情況我知道,我就是要拿他做例子。不換了,就說他!”
張作霖還挺固執,不過真的要簡單交代一下青海的情況。
馬誌丹部到青海發展也有兩年了,按說他們得到了東北軍的支持{有限度的支持},有個最低限度的武器彈藥來源;另一方麵馬步芳馬步青兄弟在青海惡行昭著很不得民心;第三是青海屬於貧困地區,貧苦的農民容易響應敢造反。在這三個有利的條件之下馬誌丹部應該比較容易打開局麵,擊潰馬家兄弟也是可能的。但是,由於地處偏遠,他們與藍軍總部根本就沒有聯係{現在剛剛建立聯係},因此思想固化,依然堅持老的極端的政策,熱衷於打土豪搶浮財。這就讓他們失去了民心,得不到治下之民的擁護,無法建立穩定的根據地,從而失去了根基。
與此相反,馬步芳因為遭遇到壓力,不得不收斂自己的惡行,采取收買民心的政策。同時,馬步芳也知道了馬誌丹部的主要成員並非回族,是冒名的,他當然也會大力宣傳,利用宗教的排外因素製造民族對立情緒。總之,在這眾多因素的影響之下,馬誌丹部屢屢受挫。由此造成了雙方的僵持局麵,讓馬誌丹部很難發展取勝。
在這種形勢之下,馬步芳如果參加聯合政府,那麽同樣是參加了聯合政府的藍軍還有什麽理由繼續與馬步芳搗亂呢?馬步芳畢竟占據著青海的繁華地區,兩家罷戰和平相處當然有利於馬步芳啦。假如他公開反對聯合,那麽馬誌丹部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打著中央政府的旗號作戰,並且能得到國民的支持,道義上就占了上風。
這是明擺著的利害關係,所以趙三本說馬步芳不會反對聯合政府,馬家兄弟甚至是積極的參與者。
......
張作霖一定要他說,趙三本也沒辦法,那就說馬步芳吧。
趙三本說道:“是,大帥,我就拿馬步芳做例子。我們若收拾馬家兄弟,動武還真的不是好辦法,因為青海地廣人稀,處於邊遠偏僻之地,擊敗他很容易,消滅他就很難。青海省很大,可是富庶繁華地帶隻有最東端青海湖東側北側那麽一點點的地方。我們拿出一兩個師一戰就能擊潰他們,可是他們向南邊跑就進入了藏區。那裏與西康{現代屬於四川}相連,一直可以到西藏。馬步芳經營青海多年,自然會處理好與藏人的關係,因此,他隻要進入藏區我們就很難再找到他。”
張作霖:“我沒讓你說這個,這些我都知道,你就說說你的那個經濟製裁。”
趙三本:“哦,大帥莫急嘛。在地處偏僻的青海,其物資自給自足的成分很大。但是作為一方軍閥的馬家兄弟還是需要與外部做生意,軍火是他們最基本的需要吧?這必須從外部購買。青海幾乎沒有工業,他們所需要的的工業產品都需要從外部購買。青海湖出產鹽,祁連山出產礦物,這些礦石和鹽需要賣出去。對於馬家一派的上層人物來說,他們還需要一些奢侈品,這雖然不是生活必須,但卻是他們驕奢淫逸享受的必須品。如此等等哪一宗不需要對外的貿易交流呢?青海到甘肅的交通是他們對外交易的主要通道。我們隻要封鎖兩省之間的道路禁止一切物資交流也就控製了馬家的命脈。”
張作霖:“嗯,這還靠點譜。他們的貨出不去,需要的進不來,等於關禁閉了。可是西北地區也需要青海的鹽呐?礦物也是其他地方需要的呀?我們封鎖了青海也給自己製造了不少的麻煩呀。”
趙三本:“還是大帥考慮周到,的確,經濟製裁是雙刃劍,製裁了馬家我們也受傷,這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是政治的需要也不得不為之。
“除了上麵說的物資的貿易之外,還有一項至關重要的,就是金融,也就是銀行、錢莊。商業活動都離不開銀行,那些軍閥頭頭們也總會有大筆的錢財放在信譽好的大銀行裏。我們可以動用政府的權力查他的賬,可以凍結他們的賬戶,卡住他們的經濟命脈。
“另外,咱們國內的金融比較亂,無論大小軍閥全都發行自己的鈔票,馬步芳也不例外,他在青海也發行他自己的鈔票。比如前幾年馬鴻逵在寧夏發行的鈔票信譽太低,貶值很快。可是一般的軍閥還是有所收斂的,於是他們的鈔票也在全國流通,銀行裏也有兌換各種鈔票的業務。我們製裁馬步芳就可以用政府的命令宣布他馬家的鈔票非法,禁止流通,銀行裏禁止兌換。這一來,流散在各地的青海的鈔票就全部回流到青海去了,他的鈔票就會迅速貶值甚至成了廢紙,這就造成市場的混亂。
“以上這些辦法綜合實施,對於一個地方的經濟來說是很嚴重的,一般的軍閥頭頭都難於承受。”
張作霖:“嗯,也是啊,他們的地麵可就亂套了。好,好,這比動槍動刀的辦法好,君子動口不動手嘛。青海地處偏遠,地域遼闊,除了甘肅還有通往四川、西康、西藏和新疆的道路,完全封鎖是做不到的。如果是內地的派係,比如山西、山東、四川等地,控製起來就更容易了,懲罰的作用也就會更大。”
是呀,假如晉綏軍反聯合,那麽對於山西省封鎖製裁就更容易,效果更顯著。
未完待讀。
---60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