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國之根本大法

字數:4599   加入書籤

A+A-




    還是在今年{1938}的年初東北軍派出使團到南京,這個使團有兩重任務:有軍事的,就是組成抗聯軍支援粵東戰場;第二個任務是探討各派參政的情況,促進建立聯合政府。正是這個原因,使團中有總參謀部的軍人也有以顧維鈞為首的文官。因為顧維鈞是東北軍政府的外交廳的廳長{相當於外交部長},他地位聲望高,談判能力強,所以顧維鈞是使團的主任。到軍事任務商議完畢後,軍方人物也就退出了使團,其後顧維鈞帶著使團繼續執行為大聯合協商遊說的使命。他不僅僅是與南京政府談,其他的主要派別也要去走訪摸底。南京有個各派協商會議,這為接觸各派代表提供了方便,因此僅在南京一地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這一次東北的使團南下要協商的是如何組建聯合政府,這就涉及到憲政的根本問題了,也就是民主國家的體製根本。應該說人都是有曆史局限性的,民國時代的確曾經出現過一絲民主的曙光,可是為民主製度而奮鬥的先驅人物對於民主憲政的認識還不足,也有理解上的偏頗。相比較而言,趙三本是來自後世的現代人,雖說他就是個普通平民並非政治家,但是現代的知識總是有的。他的認知拿出來在民國時代那就是頂尖的專家了,他知道憲政的根本和精髓,起碼原則上不會犯錯誤。因此趙三本是應該參加到使團中擔任重要的角色,可是他特殊的身份讓張作霖離不開他,這其中也有防範的因素。張作霖知道,趙三本這個人物隨便依附到哪一派都會大有作為,他自己打天下也未嚐不可。這種人物張作霖怎麽能鬆手呢?必然是牢牢地掌控。

    張作霖解決的辦法就是讓趙三本給南下的使團授課,也就是張作霖所說的“麵授機宜”,當然了,名義上是講授張大帥的指導思想,拉虎皮還是需要的,趙三本那裏有資格指導國家的大方向啊?於是,趙三本不但有講授,還有指導的文案,並且規定了一係列的原則。名義上這些規定都是大帥的訓示,代表團都要按照這個原則辦。這其中就有趙三本對於民國現行國家構架的分析,以及如何在民國框架之下能夠基本上實現憲政和民主的方法。

    東北軍政府使團的成員除了顧維鈞之外還有張學銘、莫德惠、方本仁、常蔭槐,還有兩位軍方的代表:楊宇霆和汲金純。

    張學銘身份特殊,他是大帥的兒子還是民黨的黨魁,如今的民黨已經是國內有影響力的一個大黨了。常蔭槐參加使團屬於特殊情況,第一他是東北的大員{交通廳長}。第二他是負責修建戰區鐵路的,那也是援助粵東抗日工作的一部分。另一個成員方本仁是東北軍政府常駐南京的聯絡官。莫德惠是東北軍政府的副主席。

    南京政府同樣組成了使團來接待和參與會談,主任是林森,成員有蔣經國、孫科和張群。

    曆史上林森當了很多年的國民政府主席,名義上是中國的國家元首。抗戰八年他可一直都是中國的國家元首,隻不過他這個元首當的太窩囊,以至於中國人都沒有幾個人知道他,真正的大權旁落啊。

    他當主席也不是選舉出來的,有一定的偶然性。曆史上的九一八事變大家都知道吧?蔣介石因此而引咎辭職,在民國時代叫做“下野”。於是身為立法院院長的林森接班當上了國民政府主席,他這個主席一直幹到1937年因車禍去世。在我們的故事裏沒有了九一八也就沒有了林森當主席的機會。

    國民黨的大佬級人物很多,林森的名望也就是二三流,可為什麽輪到他林森繼任國家主席而不是別人呢?這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國民大會{議會},立法院就相當於議會了。國家元首出缺則議會的議長繼任這是文明國家的慣例{憲法規定的},林森是立法院的院長,所以那麽多國民黨的大佬都輪不上卻輪到了林森。也是因為他的威望和人脈勢力不足,結果讓他成了名義上的元首卻毫無權力。

    ......

    聯合政府問題的由來是南京政府拿出憲法草案征求意見,由此引發了各派激烈的爭論,同時也讓國內的輿論鼎沸。所以南京和東北雙方會談首先談到的還是憲法草案事件。

    對此林森說道:“正如各位所說,爭論最大的還是那份憲法草案。提出異議的主要觀點說:起草憲法的機構不合理,不具有權威性。但是我們看看曆史,美國起草和頒布憲法的時候美國政府還剛剛建立,政府國會都不完善,他們不也是就那麽議論一番就起草了憲法嗎?對我們目前的情況來說國民政府已經成立多年了,還有原來的臨時約法的基礎。現在我們事實上沒有國會,那麽我們是先選舉國會還是先製定憲法呢?這不是成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了問題了嗎?所以我們中央政府的意見還是先討論通過這一部憲法,哪怕是臨時的也行啊!有了憲法才能依法選舉國會嘛。等我們有了國會可以再修改憲法呀。這樣一步一步地不就更完善正規了嗎?”

    顧維鈞說道:“林老,您對憲法草案風波的判斷基本是對的,憲法先於國會產生也不是不可以的,美國的確是先有憲法後有國會,這也是事實。但是美國的憲法產生過程並不是那麽簡單,也不是幾個人私下裏商議就能完成的,這個過程我需要說明一下。美國在製定憲法的時候有13個州,這13個州都有獨立的政府、司法,我要特別強調他們各州都有議會。美國叫做合眾國,它是13個州的聯邦,並不是像我們的行省。它在製定憲法的時候是由各個州的代表共同協商起草,然後交給各個州的議會去討論通過。最終的結果是13個州的議會全部通過了,這才形成了美國的憲法。

    “看看我們中國的情況吧,我們的臨時約法有國民大會的規定,可是這麽多年來一直沒有國大,下麵的各個省裏,除了湖南有省議會之外也都沒有議會。這個情況怎麽能與美國來比較呢?

    “我東北軍政府的意見是,可以先起草憲法,這個起草的工作需要各省派出代表來參加。起草完成稿可以稱作臨時憲法,因為它沒有經過議會的批準嘛,我們也沒有合法的議會,中央沒有,行省也沒有。隻有經過合法的議會批準之後,才能去掉臨時二字成為正式的憲法。”

    林森今年有70歲了,所以顧維鈞稱呼他為“林老”。

    顧維鈞到底是搞外交的行家,外交的藝術爐火純青。他的話看似順著南京方麵的意思說,讓對方沒有反感的心理,但是仔細聽來又不是那麽回事。他表達出來的東北方麵意見實際上還是重新起草,那就是推翻了原來的草案,推倒重來。此外還要求各省派出代表共同協商起草,這就否定了原來國民黨一家自說自話的局麵。南京方麵會尷尬嗎?也不會的,現在的南京政府也已經認識到不是國民黨一黨的天下了,否則他們也就不會推動聯合政府了。

    蔣經國說道:“看到東北方麵對憲法的重視我們還是很高興,憲法是國家的根本,不宜長久空缺。至於如何起草?如何通過生效?各派都可以協商。你們提出的各派共同參與起草形成草案的辦法我認為可以考慮。現在我們有個協商會議嘛,在協商會議裏麵搞一個憲法起草委員會,看看這個辦法行不行。總之我希望不要空議論,都來幹點實際的事,給國家統一添磚加瓦。”

    蔣經國說話的口氣不小,這與他的地位有關。自從他介入整頓金融業和反貪汙以來,他的權威與日俱增。不過今天他說的話還是符合多數人的意見,方向是正確的,也是務實的。所以他的話音一落,顧維鈞就帶頭鼓起掌來,東北方麵的代表全都鼓掌,在掌聲的帶動下,南京方麵的代表也鼓掌,小蔣有些不好意思,站起來躬身表示感謝。這個插曲讓會場的氣氛和諧熱烈起來,這是好預兆,說明這兩大派的政治見解比較靠近了,也是國家之福啊!

    東北的莫德惠說道:“正是虎父無犬子呀!小蔣先生的講話是務實的,有建設性。美國的憲法是由各個州的代表共同起草的,我們在協商會議中成立起草委員會的辦法也是類似的,這就解決了合法性的問題。但是請各位注意,我們的協商會議中還缺少邊遠地區的代表,比較大的有西藏和西康。我們也知道協商會議已經邀請藏區的代表了,我們兩方麵再催促一下,同時再查一查類似的情況不要遺漏為好,因為這決定了起草工作的合法性。

    “在此我還要提出一個建議:在起草委員會中應該特別的考慮我國的法學方麵的專家,社會上的知名學者,民間的輿論領袖,甚至可以考慮邀請外國的學者。這些人不具備委員的資格,隻是以專家參議的身份參加起草工作。理由就不必說了吧?這畢竟是嚴肅的法律文件,不能出現法學上的錯誤。”

    林森:“莫主席的提議很好,我方會支持的。現成的一個大學者就在南京,他是胡適,沒有不知道的吧?他有多個博士學位,其中之一就是法學博士。”

    莫德惠是東北軍政府的副主席,官府裏的習慣都不願意帶“副”字,所以林森稱呼他為“主席”。從官階上他比顧維鈞高半級,但是對外的交往上還是以顧為主,所以使團的主任是顧不是他。

    胡適是民國時代頭一號的學者,威望最高。他本科專業是哲學,哲學博士也是他第一個博士學位。他一生共獲得35個博士學位,其中包括有法學博士學位,除了一個香港的之外都是英美名牌大學的學位。估計大家對胡適都熟悉,其他的就不用介紹了。

    東北與南京兩方的會談和交流需要數日,不但要反複磋商還要向各自的政府請示確認立場。我們講故事的方式不能刻板照搬會場情況,需要變通刪減,用簡短的話來描述。

    起草憲法既然需要全國各省參與,不管願意不願意,現在必須民主了。那麽在協商會議裏成立憲法起草委員會的事就要放到議會裏邊去決定,而不是東北南京這兩家說了算。因此確定大方向之後,餘下的具體事務都交給協商會議了。這件事也讓協商會議第一次幹了點實際的事,擺脫了每日清談的局麵。

    未完待讀。

    ---607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