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軍隊國家化

字數:4980   加入書籤

A+A-




    現在大家追求的聯合政府實際上是國內現有的各派勢力的聯合,這裏所謂的勢力指的是純粹的軍事勢力,不擁有軍隊的派別的分量就微乎其微了,甚至從心理上就不承認他們作為派別的身份。比如此時有兩個沒有武裝的比較大的黨派,它們是民盟和青年黨,在輿論上,政治影響力上也算是比較大的黨了。他們也參加了各派協商會議並且很活躍,可是將來的聯合政府和各省政府中他們的分量就不如一般的軍閥。這就是強權政治的叢林法則,是野蠻的,是與文明對立的。可是現實如此,你沒有兵誰能給你分配一塊地盤啊?說起來這是不合理的,憑借武力就是野蠻的象征。

    什麽是文明?什麽是野蠻?它涵蓋了人文社會的諸多方麵,很複雜,但是文明野蠻這一對詞匯就是對複雜事物的抽象。用協商妥協的方式{包括法律的方式}解決問題就叫做文明,用武力解決就叫野蠻。

    舉個例子,農村宗族之間爭奪土地或者水源的事時有發生,聚眾械鬥也常見。這就是野蠻。如果矛盾雙方協商解決,以妥協達成協議,或者告到法院依法處置,這種解決辦法就叫文明。文明解決社會矛盾不好嗎?為什麽非要動武呢?人們都不傻,那是因為沒有文明的途徑,法律缺失,官府不能給社會以公正,沒有了文明的途徑隻能武力解決。一個社會如果非武力不能解決問題那就是野蠻社會。放到世界的國際關係上也是同樣,中日之爭離開武力就無法解決,這就是野蠻的世界。如果和平協商爭執的雙方互相妥協來解決爭端,這就是文明的世界。

    二戰後建立了聯合國,使得世界拋棄野蠻的叢林法則而走向文明。在現代裏雖然小的戰爭不斷,但是世界的總體格局進入了文明時代。如果還用以鄰為壑的叢林法則思維處理國際關係那就與文明的世界格格不入了。有的國家就是這樣的,從而造成舉目都是敵人,周圍的鄰國幾乎沒有朋友。

    也正是這個原因,除了憲法之外另一個重大原則問題就是軍隊的國家化,這是國家是走向文明還是走向野蠻的重要因素。

    那麽什麽是國家化?它的意思就是軍隊是對外的,是保護國家利益的,而不能用來對付自己治下的民眾,即便最嚴重的派係或黨派分歧也不能動用軍隊。嚴格地說,對內使用軍隊就涉嫌對平民屠殺,用現代文明的法律,它屬於反人類罪,是犯罪的行為。當然了,在民國的時代大家都沒有這樣的概念,還是打天下坐天下傳統思想。所以內戰不少打,誰也沒有犯罪的感覺,相反還覺得很是英雄。要不然怎麽叫反動軍閥呢?“反動”者反曆史而動也。

    當然了,反對使用武力也不能絕對化,對待暴力的惡政,人民有權利武力反抗而不是逆來順受,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

    東北與南京兩派的會談交流也不會僅僅是正式的場麵,他們私下裏的交流也少不了。實際上私下的交流更能接觸問題的本源,更能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蔣經國和張學銘這兩個有特殊背景的人物之間私下裏的交流就非常多,而且他們是越談越是投機,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經國老弟,國民黨方麵對軍隊國家化怎麽看,你們黨內都同意放棄黨軍嗎?”

    他們二人現在都還年輕,都不到三十歲,年齡相仿張學銘略大,所以稱呼老弟。張學銘提的這個問題很關鍵,軍閥們可是把軍隊看成命根子的。

    蔣經國:“學銘兄,彼此彼此,你們東北方麵是怎麽看的呢?”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的確這個問題對這兩家是一樣的。

    張學銘:“好吧,問題是我提出來的,那我就先說。我東北軍向國家交出軍隊是沒問題的,否則還倡導什麽聯合政府呢?如果抓著自己的軍隊不放手,那就是還想著打敗別人奪取天下,謀求世代相傳,這不還是帝王思想嗎?現今的中國想當皇帝的還是大有人在,但是我張家不做,相信你們蔣家也不做。”

    他說兩家都不想做帝王,這話有點自我拔高。但是自從辛亥革命以來的風雲人物在明麵上都是追求憲政民主的,除了袁世凱誰也沒敢登基稱帝,這也是實情,也算社會的進步吧。

    張學銘繼續說到:“直爽地說,我們南北兩家若要爭個高低,非要爭奪中央的名分,恐怕是天下就要血流成河了,三五年的也爭不出高低來。不等咱們爭明白小日本就打回來了。這可就讓天下百姓蒙難了,咱們自己也未必都能保全,這是何苦來呢?經國兄弟,是不是這個道理?”

    蔣經國:“這真是天下英雄所見略同啊!的確是這個道理。就算某一家取勝了,打出來個家天下,不又是兩百年一個輪回,又一個封建王朝嗎?這與當今的世界潮流相悖,當今民智已開,仁人誌士們能認可嗎?袁世凱就是前車之鑒。此外還有世界的列強呢?國家衰弱了他們就不會打上門來?”

    張學銘:“對,當今的世界走民主憲政才是出路啊。”

    蔣經國:“組成聯合政府之後,國家要走向和平的關鍵還是軍隊的國家化,現在我們兩家都有了這個意向,這就是良好的基礎。問題是其他的派別肯不肯放棄軍隊,如果有不願意放棄的怎麽辦?東北方麵有什麽考慮嗎?”

    張學銘:“我方有個設想,希望我們兩方能達成一致。這個設想的原則就是由我們兩方先做出表率,其他派係遲後一步,這樣一來,他們還有什麽理由拒絕呢?

    “具體地說,在分期裁撤各派軍隊的時候,每一步的裁撤計劃都是我們兩家先執行,其他各派推遲一年。比如我們規定第一年按照談判限定的軍隊數量整頓裁軍,我們兩家就按此執行,其他的派別到第二年才執行裁軍。到了第二年我們兩家要率先裁撤四分之一的軍隊,其他派別要到第三年才執行第一次的裁軍。依此類推,整體的軍隊國家化計劃就推遲了一年。按這個辦法各派的軍頭們就沒的說了吧?”

    蔣經國:“哦,這到是個好辦法,我們兩家也不在乎早一年晚一年。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依然有反抗的怎麽辦?我想,敢於公開叫板的大概不會有,軟磨硬泡耍花招的肯定有。怎麽對付這種人呢?”

    對此張學銘是有準備的,他把經濟製裁的辦法講了一遍,這辦法也獲得了小蔣的稱讚。

    原本中國的曆史上也有一次組建聯合政府的機會,那是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全國一片的和平建國的呼聲。但是失敗了,其原因不少,沒有軍隊國家化的努力就是重要問題之一。當時擁有軍隊的就兩家,辦法是限定軍隊的數量,軍隊國家化還沒有提上日程。各家限定多少個師就吵個沒完,最後總算達成協議,可是一轉身就開戰爭天下了。原因在何處?我們假設那時候把軍隊國家化首先提上日程,隻要國防軍誕生了,哪怕初期規模小,軍力不足,可它代表了國家的權威,那麽曆史是不是要改寫呢?當然曆史不能假設,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

    蔣經國說道:“這個經濟製裁的辦法好,可總要有軍隊去執行啊?國防軍是逐漸建立壯大的,我看這事就交給國防軍去辦吧。為此,建立國防軍之初可以重點考慮空軍,它靈活機動,執行監視製裁的能力強。”

    張學銘:“你說首先考慮空軍這話我也讚成,但是更重要的還是對軍權的製約機製,讓國防軍真正的成為國家的軍隊而不是哪一個人哪一黨的軍隊。”

    蔣經國:“哦,這倒是。你們東北方麵有什麽方案嗎?”

    張學銘:“我家老帥有訓示,當然這是一家之說還需要各方麵討論。老帥的訓示認為與軍權有關的是四個機構,它們互相製約就能實現軍隊國家化,這四個機構是總參謀部、國防部、總統和議會。

    “先說總參謀部,你們南京政府叫軍令部,職能上差不多。他的成員全部是軍人。這個部門是直接管軍隊的,是實際上給部隊下命令的部門。但是它調動部隊一定要根據總統的命令,如果沒有總統的軍令而調動軍隊那就是造反了,是叛國罪!這是對軍隊的第一個製約。

    “國防部是政務院下屬的一個部,它的官員全部是文官並且嚴禁軍人進入這個部門。國防部就是軍隊和政府間的橋梁,也有對外的國際外交功能。比如說國防撥款、國防工業、軍備軍需等都是國防部來管的。凡是軍隊需要與政府和民間打交道的,軍隊不能直接出麵,而是通過國防部來辦理。直白地說國防部的作用就是把軍隊隔離開來以避免利益相關,讓軍隊更純潔。對於純軍事問題國防部有建議權但是沒有軍權,也就是不能下達軍令。

    “總統是國防軍的最高統帥,他的命令是總參謀部行動的根據。但是總統的軍令需要得到議會的授權。當然也有例外,在緊急情況之下,來不及讓國會去辯論,總統有權動用軍隊和發動戰爭,但這是有條件的。條件是:第一,在限定的時間內需要議會追加批準;第二,所能動用的軍種和部隊數量、物資數量是有限度的。

    “最後,議會才是掌握最終軍權的,宣戰和動用國防軍都必須經過議會批準。針對咱們民國的實際,議會就對應著立法院了,待到國民大會成立之後,其決策權就在國大和立法院這兩家了。

    “這就是我們老帥有關軍隊國家化的方案,也隻有嚴格的互相製約的機製才能達到軍隊的國家化。”

    張學銘所講的都說是張大帥的旨意,但實質上是趙三本帶來的現代知識,他借鑒了許多先進國家的體製方麵的經驗。張學銘可不一定能知道這些情況。

    蔣經國:“哦,看來你們準備的還是比較充分。”

    實際上民國的政府構架都是孫中山主觀製定的國家框架,還有不少是借鑒了蘇俄的製度,他在日本國學習生活時間很長,因此也借鑒了不少日本國的政府框架格局。孫中山對西方國家研究的不多,並且也不太認可西方各國的製度。在這種情況下,南京方麵肯定沒有這麽完善的方案。事實上南京政府的製度本身也是漏洞百出。

    聽到這麽完善的製度製約,蔣經國有些搞不明白,就憑原來張作霖等一幫子軍閥哪能有這些見解呀?他心中暗想,東北軍裏定然另有高人啊!

    未完待讀。

    ---608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