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殘酷的破交戰
字數:4560 加入書籤
日本的遠征艦隊偷襲了珍珠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遭到重創失去了作戰能力。由此,日本清除了他們進軍南洋的最大障礙,開始了他們夢想已久的南洋戰略。美國從上到下全體國民震動了,憤怒的輿論覆蓋了全國,無論是報紙電台還是民眾的遊行示威,讓全美沸騰了。美國眾議院幾乎全票通過了對日宣戰,於是參議院授權羅斯福總統對日宣戰,並譴責日本國不宣而戰的流氓行為。
為是麽說“眾議院幾乎全票通過”呢?因為差一票,一位女性議員投了反對票!其中的原因細節就不說了,這位議員事後得到了國家的特別保護。保護的緣由容易理解,她與全體國民意見相悖,在群情激憤的環境下當然容易受到傷害。我們特意地提一提這件事,就是想說明美國的製度是保護不同意見者的,盡管她投了法律有效的發對票,那也是她合法的權利,應該受到保護。如果在德國那樣的殘暴獨裁國家,這位女議員是必死無疑,並且會死得很難看。
還有一點要說明,現代文明認為國家間訴諸於戰爭之前必須公開宣戰,否則會被認為是反人類文明的行為,因而美國人對於日本國的不宣而戰是極端憤怒的,認為那是流氓行為。可是理論上說日本國還是宣戰了的,隻是宣戰的時候,炸彈已經落到珍珠港了。
日本國在決定實施偷襲計劃之後就派出了使團前往美國搞和平談判,當然這種談判的目的就是為了麻痹美國人,日本人就是要偷襲,就是要不宣而戰。說到日本國的不宣而戰還真是有個哭笑不得的故事。
日本國也知道宣戰是文明世界的共識,他們也不願意為此遭到世界的譴責,因此他們也是打算先宣戰後進攻的。可是一個意外的紕漏出了問題。
為了保密,日本國政府的宣戰文稿是不能提前交給日本談判使團的,直到他們的遠征艦隊成功到達了進攻的出發地,偷襲作戰已經開始的時候,宣戰的文稿才通過電報發給了日本駐美國的大使館。如果一切正常,宣戰書是可以提前送達的。可偏偏的出了問題。
第一這篇宣戰書也不知道是誰起草的,寫得特別的長,有的沒的都往上寫。第二,正式的文件是要打字的,偏偏大使館的打字員是個新換上來的新手,手法太笨。第三,在此緊急時刻,應該有所變通,壓縮一下宣戰的文書也能趕時間啊!可是他們太死板,非要一字不差地忠實於原文!這就糟了,等他們的宣戰書送達到美國國務卿手裏的時候,珍珠港已經是戰火彌漫,整個海灣已經被炸翻了,並且珍珠港被偷襲的報告已經到了華盛頓,一切都太晚了,成了事實上的不宣而戰。
......
世界的局勢本就動蕩不安,日軍偷襲珍珠港的行動必然會在世界上產生重大的影響。首先美國對日宣戰了,這是必然的反應。英國是巴不得美國放棄孤立主義,丘吉爾首相會立即表態並跟隨著也向日本國宣戰。其用意很簡單,處於危機中的英國會忙不迭地與美國站在同一邊,拉住一個強有力的同盟國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這個選邊站是必須的。同理,荷蘭也會對日宣戰,其他還會有些國家選邊站,這是個連鎖反應。法國是特殊情況,他們早就對日宣戰了。
那麽德國是個什麽態度呢?想象中希特勒應該是大喜過望吧?嗬嗬,你想錯了,因為希特勒不是傻瓜菜包.子,他也是洞若觀火的人精。事實上的確如此,希特勒得到珍珠港被偷襲美軍損失慘重的消息後氣得暴跳如雷!這是為什麽呢?
希特勒是知道美國的實力有多麽強大的,山本五十六不也是知道嗎?這叫英雄所見略同。如果美國繼續保持中立,執行孤獨主義到底,就為德國減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希特勒就可以從容執行他統一歐洲的行動,其中包括侵占廣袤的蘇聯的國土,在平定歐洲之後希特勒再騰出力量來全力以赴地對付美國。日本人的行動完全打亂了希特勒的戰略,使得德國不得不立即麵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曆史的事實也是如此,包括蘇聯在內的歐洲各國都得到了美國大量軍火物資的援助。在戰爭初期,德軍突然進攻蘇聯,以閃電般的速度侵占的大片蘇俄的國土,使得蘇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戰爭打得就是經濟,沒有物資怎麽打仗啊?事實上蘇聯紅軍的飛機、坦克、大炮以及軍火彈藥,糧食被服都得到了美國的援助,以至於在二戰結束之後,蘇聯還有很多美國的軍火躺在倉庫裏,嶄新的大炮黃油都沒擦掉呢。
......
可日本偷襲的現實已經造成,希特勒發脾氣罵人也改變不了事實。他無可奈何,隻能默默地接受,他還真的不能對日本國發脾氣,德日兩國是軸心國盟友嘛,是同一個戰壕裏的朋友啊。嗬嗬,為了朋友而兩肋插刀吧!於是在美對日宣戰之後的第三天,德國也公開宣布對美利堅合眾國宣戰!以此來彰顯軸心同盟的姿態。
如果說希特勒對奧地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入侵算是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那麽日本偷襲珍珠港則讓二戰進入了全球開花的"gao chao",戰爭越打越大,越來越殘酷了,全世界的主要國家全部被卷入到大戰之中了。
......
既然德國已經對美國宣戰了就不能無所作為,哪怕出於對盟友日本國的支持也需要表現一下。所以他們宣戰之後德國海軍名將,號稱潛艇之父的鄧尼茨就製定了襲擊美國的計劃。用潛艇偷襲美國的商船,這手段在戰爭中叫做“破交戰”,就是破壞交通的意思,這類似於我們古代戰爭中的“截糧道”。是啊,戰爭是殘酷的,用軍艦來襲擊民用的商船,竟然也覺得很正常,一個破交戰的名詞掩蓋了殘暴。為此由鄧尼茨率領五艘潛艇去執行到美國沿海的破交任務,德國的潛艇艦隊從大西洋直奔美國東海岸,然後,利用潛艇的隱蔽優勢頻繁出擊,打擊美國的商船。
鄧尼茨的確是潛艇作戰的天才,他把潛艇的威力發揮到極致,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他搞出了名為“狼群戰術”的潛艇作戰方式,在二戰期間戰果輝煌,他擊沉的英國商船就多達四百多艘!對英國海上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在我們的故事裏鄧尼茨的戰法就不是首創了,因為東北軍的潛艇已經在南洋搞了好幾年的潛艇戰破交戰了,雖說成績沒有鄧尼茨那麽輝煌,可也給日本國的海上運輸以不小的打擊。
之所以東北軍在南洋的潛艇戰績稍遜一籌,這是有客觀原因的。第一,東北軍潛艇部隊的素質趕不上德軍;第二,日軍在南洋有強大的艦隊,他們采用集中船隊護航的辦法,讓東北軍的潛艇無機可乘;第三,與大西洋相比較南洋海域的麵積太小了,致使日軍容易防範。
這裏還有個背景,鄧尼茨對美國商船出手並不是襲擊商船的起始,在襲擊美國商船之前,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已經對英國下手了一年多,擊沉大量英國的商船。有了英國人遭遇的前車之鑒,還有近期珍珠港的巨大損失,而且現在德國已經對美國宣戰了,那麽無論如何美國人應該有起碼的警惕性吧?可是不然,美國人的鬆懈簡直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在大西洋的航路上都是孤單的一艘艘單個的商船。商船使用的無線電報也是明碼商業電碼,讓德國人輕易地獲取相關情報。
當德國的潛艇艦隊到達美國東岸的時候,德國人竟然發現港口裏和錨地停泊太多的商船,雖說內中也有軍艦,可完全沒有警惕性。到了夜間,港口裏商船上一片燈火通明,燈火管製之類的作戰期間的措施更是無從談起。反潛的措施更是沒有!麵對著如此麻痹的待宰羔羊鄧尼茨簡直有點不忍下手啊!
德國潛艇簡直是虎入羊群啊,他們以油船為首選目標,在幾天之內竟然擊沉了多艘油輪和商船,德國自己的五艘潛艇根本就沒有遭遇被攻擊的危險,當然也是安全無恙。
美國方麵不但船隻的損失巨大,由於鄧尼茨的殘暴美國船員傷亡達到兩千多人!
德國潛艇在美國東海岸和大西洋上的襲擊給美國造成的船舶和人員的巨大損失,細算一算這些損失比珍珠港更加嚴重。可是奇怪的是,對於這件事知道的人並不多,曆史上當然有記載,可是也不顯眼,似乎被人們忽略了,忘記了。這是為什麽呢?
我們覺得,其原因還是在於美國政府。因為他們明白,這是政府的失誤,嚴重地說是瀆職!他們為了減輕自己的罪過而故意淡化這個事件。
要說珍珠港事件的損失美國政府也有責任,但是也有客觀原因。日軍不宣而戰,美國政府的麻痹,軍隊戒備失誤,從而導致沒能有效防備。所有這些都有情有可原之處。可是,在德國和日本國已經對美國已經宣戰的情況之下;還有,此前在大西洋上德國潛艇已經襲擊了英國等盟國的大量商船,美國人也不是不知道。而且美軍還以此問題專門與英國做過交流,聽取了英國的不少建議。在這諸多因素之下,美國政府和軍方依然故我地懈怠,港口碼頭和航線上任何反潛措施都沒有!全國上下如此鬆懈不堪,這不就是政府的責任嗎?為了減輕罪責掩蓋責任而故意減少損失數字和壓製輿論宣傳,淡化事件對人民的影響。這就是人們隻知道有珍珠港事件而不知道有大西洋上襲擊商船事件的原因。此時的美國總統是羅斯福,他也是美國曆史上數得上的有名望的總統之一了,曆來都是高大的正麵形象。可從這件事上看,羅斯福的毛病也不小。名人也有毛病啊!
這真的是一個大事件!在美國建國以來的曆史上,美國本土遭受襲擊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件隻有三件:一、珍珠港;二、德國潛艇襲擊商船;三、911恐怖襲擊!
對,幾百年間隻有這三次,難道還不夠嚴重嗎?美國政府也有不光彩的一麵啊!
未完待讀。
---614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