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各懷心事
字數:5700 加入書籤
五小姐張懷曦是認真地按照丈夫的話去做的,在大帥寢室內外忙活,不離左右。凡事都主動過問,一副大內主管的架勢。她這麽做也沒什麽過分的,大帥有六個女兒,可在身邊的隻有她一個,做女兒的關心父親,比張作霖的夫人們還要硬氣。
張作霖的這個病很嚴重,但也是常見的病,沒有什麽凶險,經過搶救處置,醫生們也並不緊張。張作霖累了也就睡覺了,閑雜人等都撤出臥室,此時五小姐的機會的確比趙三本強的多,當然還要等待。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心人的,隻要耐心機會終於會有。
張作霖睡覺並不安穩,到了後半夜他醒了,有醫生護士幫助排尿之後他想坐一會。如果是普通百姓,他這個病站微微地走路也勉強生活自理,可是達官貴人就需要別來侍候啦。
然後張作霖讓人把後背墊高半躺半坐著。正常的老年人也有這個問題,就是半夜醒了不想睡,看看書什麽的。此時的張作霖就是想說話,現場除了醫生沒別人,隻有五小姐,於是五小姐上前問問父親感覺怎麽樣?安慰他好好休息保養,說總能康複的,不要急,如此等等。
張作霖口齒不太清楚了,還能說話,也是斷斷續續,他說:“唉,你也不用安慰我,我還明白,這個病不容易治好啊......我也這麽大年紀啦......”
“父親要是睡不著我給你念念報紙,講故事也行,您愛聽什麽?”
張懷曦這就是在誘導啊。
“小鬼子偷襲了美國人......剛巧我又病了,公文很多,這幫子老弟兄不讓我理事......我就是想知道外麵怎麽樣了......”
“輔帥他們也是為您好,您不能怪他們。”
“公文都在書案上,你挑一挑,撿著緊要的給我念念。”
“父親,這不大好吧?做您的女兒更應該懂規矩,軍國大事怎麽能跟著摻和呢?”
“無妨,無妨。你有這個心就好......他們都睡了......也累了,不方便......你念念,無妨的。”
機會終於有了!但是能不能達到趙三本的目的呢?這就取決於張作霖了。
五小姐張懷曦的推辭也就是做做姿態,在張作霖的堅持下張懷曦拿過來一摞文案,先念袋子上標注的名稱提要,凡是張作霖點頭的,她就拿出裏麵的文案來念給老將聽。
放在張作霖案頭的文案各個部門的都有,但是幾乎所有的都需要經過參謀處轉呈,文案袋子上的提要就是參謀處撰寫的,可以說,張作霖所看的基本都在趙三本的控製之中。那麽趙三本所需要的一定在這些文案裏了,因此張懷曦翻看幾份之後就會遇到。
張懷曦翻出這份文案念道:“南洋局勢突然惡化,且錯綜複雜。父親,這是南洋宣慰使邢士廉報上來的。”
在二戰初期,遠程通信就是電報,並且正常的電報都是有線傳輸的,跨洲跨洋的都是有線電報,有線比較保險,當然價格昂貴。無線電報也可以遠程通信,那基本上都是軍用。與有線比較,無線傳輸可靠性差多了,且保密性不好。
除了密碼保密之外,電報還有一套技術手段,能夠確認發報方的身份,當然還有收報方的回執,就相當於書信中的簽名和簽收,這是通信可靠性的保證。否則,像現在的情況,怎麽能確認那是邢士廉發來的而不是間諜冒名頂替呢?這在技術上是有保證的,具體的細節我們不說了。
因此趙三本動手也是不敢修改電報原稿的,這回留下把柄,他隻能在提要說明的部分做手腳。
張懷曦念道:“提要:日本海軍突然增兵,南洋全麵危機。暹羅有投降的可能。大馬的英軍正在撤退,東印度恐不保,南洋各國均惶惶然。我南洋艦隊擬後撤,為此請示方略。”
嗬嗬,這個提要就是趙三本寫的。
張作霖:“哦......廢物!......此危機......當斷不斷......”
張懷曦:“父親,不要激動,您放寬心,這些軍情輔帥他們都會處理的。哦,還念嗎?”
“念!”
張懷曦拿出電報紙來念道:“邢士廉的報告說:珍珠港事件以後,日本國的海軍和陸軍都向南洋地區增兵。按多方情報估計,日本海軍在南洋的的艦船總數超過了六十艘。主要艦船的情況是:新調來的航母就有四艘,加上原有的兩艘就有六艘之多了,艦載機總數在300架以上。戰列艦達到了三艘,其他軍艦,比如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等都增加不少。英法荷加上我們的海軍,其力量總和與日軍相比相差甚遠,因而各國都不敢戀戰。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日軍就控製了暹羅灣。並且已經在暹羅、大馬的沿海登陸。據可靠情報,暹羅王國正在與日本國談判,且有投降的可能。在大馬的英軍正組織撤退,新加坡已經很危急了,我們的機構也準備撤離......”
此處需打斷一下,說清楚幾個問題
大馬是馬來西亞的別稱,它是英國的殖民地,屬於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此時的東印度公司包括了現代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裏蘭卡國,還包括的緬甸和大馬{沒有暹羅}。
殖民地的名稱叫做東印度公司,可別誤會了,此公司並非現代裏公司的概念,它從英國王室那裏獲得獨立處置國家大事的權力,並且擁有軍隊,也擁有艦隊,還有對外宣戰媾和之權,這完全是國家的概念。他們在公司屬下的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來實現統治。因此印度政府{包括孟加拉、巴基斯坦和錫蘭}、緬甸政府、大馬的政府等都是東印度公司的下屬國。嗬嗬,一個公司領導著好幾個國家呢!
第二個問題是曆史上的“東印度公司”可不是僅僅英國的這一家,法國、荷蘭、葡萄牙等國都先後建立過自己國家的“東印度公司”。法國的東印度公司在中南半島,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就是後來的印度尼西亞,此時稱作東印度群島。
第三個問題是為什麽叫“東印度”,難道還有西印度嗎?對!就是因為有西印度所以南亞地區被稱作東印度。西印度是哪兒呢?它就是南北美洲。嗬嗬,美國原來屬於西印度啊!那麽西印度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呀?
那是因為15世紀哥倫布大航海發現了美洲大陸,哥倫布錯把它當作印度了。後來殖民者到了南亞,發現這裏也叫印度,於是就出現了東印度西印度的稱呼。
第四個問題,哥倫布為什麽說美洲叫印度而不是別的名稱呢?是主觀臆斷嗎?
西方人在到達東方之前已經有了印度的傳說,此其一。其二是因為美洲的的土著人叫做印第安人,在哥倫布聽來就諧音“印度”了,於是哥倫布就以為他找到了印度。
這還是要刨根問底!哥倫布為什麽把他們叫印第安人而不是別的呢?這也是有來由的。那是因為這裏的人見麵打招呼的時候說“印第安!”相當於中國人說“吃了嗎?”哥倫布聽到最多的就是“印第安”,那當然就叫印第安啦。
現代裏有的學者研究稱,美洲印第安人是中國商殷朝代時戰敗逃亡的一個族群,他們渡過白令海到了美洲。商朝的都城叫“殷”,這些殷地的遺民懷念故土,見麵就打聽“殷地可安好?”口語化就是“殷地安?”這問候語世代流傳下來,見麵打招呼就說“殷地安?”哥倫布總聽到這個,所以就叫他們印第安人了。
學者對印第安人的考證還有很多內容,比如有與中國古代相似的甲骨文等等。客觀地說,這一個說法還是缺少更有力的考古佐證,因此僅僅是一家之言。
......
在真實的曆史中,暹羅王國的確是投降了,但是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暹羅王國成了日本國的仆從國,可依然有很大的獨立性,在仆從國的概念中屬於獨立性最強的。也是這個原因,暹羅王國參加了軸心國,因此二戰後它也就是戰敗國之一,可它這個戰敗國當然不能與德國日本國相提並論。
暹羅這個仆從國的地位是沒法用朝鮮和中國的偽滿洲國相比的,它基本上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地位。之所以如此,第一有賴於其國內政治穩定沒有內亂,國民比較團結;第二有賴於暹羅民族的戰鬥精神;第三有賴於熱帶國家險惡的自然環境。日本人不是不想征服它,日軍也登陸了也打仗了,雙方一接觸,日軍就知道了艱難,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是難於征服這個國家的。
在日本人到來之前,來到南亞的西方殖民者也不少,也是同樣的原因,英國法國征服了周邊國家,可都沒能征服暹羅王國。由此可知,一個國家的生存能力與國內政治狀況關係很大,如果內部自己先亂了何以抵禦外敵呢?在日本人之前,暹羅國的周圍主要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因此暹羅王國就不得不與英國人保持友善關係,一切都要看英國人的眼色行事,那也是類似於英國仆從國的地位,但是它保持了自己的獨立。
......
張懷曦還在繼續讀邢士廉的報告,報告中說:“南洋的形勢已經是一麵倒了,英法美荷四國毫無抵抗能力,都在做撤退的打算。甚至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陸能不能保住誰也沒有信心。因此邢士廉向大帥請示,要不要把南洋的力量撤回國內。”
這個說明部分非電報稿,它也是趙三本的手筆。
這個內容給張作霖的印象是:如果印度不保,西方人可以跑回到歐洲去,東北軍的人當然不能去歐洲啦,所以邢士廉的意思就是撤回國內。如此一來,原來東北軍所做的抗日布局全部付之東流,連滯留於印度的航母軍艦潛艇等也都沒了出路。更要命的是中緬印鐵路,如果緬甸印度都丟了,這條戰略通道也就沒有了,那可真的被日本鬼子圍困了,中國的戰略局麵立即全麵惡化,日本鬼子對華侵略極可能卷土重來。這個問題可就嚴重了。
這種態勢不需要誰來給張作霖做解釋,他完全看得明白,並且他也是知道這段原本的曆史情況的。
中緬印鐵路無論從物資運輸量和經濟費用上是沒法與海運比較的,運力緊張且價格昂貴。但是在日本封鎖了海運的情況之下這是中國經濟唯一的生命線,並且比原本曆史上不知道強了多少倍。原本的曆史隻有中緬印公路,並且是等級比較低的公路,運輸能力更差。並且在日軍占領了緬甸大部分國土之後,這條路就不斷遭到日軍航空兵的威脅。為此,美國人組織了航空隊,建立了跨越喜馬拉雅山的所謂的“駝峰航線”,以損失數百架飛機的代價來保持一條空中通道。但是所有的這些都需要一個基本條件,那就是英國人保住了印度{包括孟加拉},日本人沒能進入印度洋。
現在日本人來勢洶洶,英美等西方國家亂了陣腳。邢士廉必然受到英國人的影響,於是他的報告就顯得沒有信心,抵抗的信心都沒有了。張作霖知道曆史上印度沒有陷落,可親身處於這種態勢之中也未必能有把握的給出有信心的判斷。首先是英國人到底怎麽想的,以及他們是否有能力保住印度。此時的張作霖能打包票嗎?
這是趙三本給張作霖出的題目,目的當然是為他自己製造一條生路。
未完待讀。
---616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