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天高任鳥飛
字數:5589 加入書籤
張作霖權衡利弊還是放走了趙三本,對於趙三本來說真如龍歸大海呀。
趙三本在東北軍混了十年也能交下一些知心要好的朋友。他帶走的隨員主要是他的參謀處中的下屬,參謀處以外的也有幾個。雖然說牽扯的人不是很多,最多的衛隊也就是一個營,可這些事務畢竟需要時間啊,一天能辦好已經是神速了。天還沒亮,他首先把他的媳婦張懷曦和老人孩子送到機場,直到目視著飛機起飛,然後就馬不停蹄地忙這些人員物資等事務去了。
載著他家屬的飛機,其目的地是武昌機場,那裏是屬於的地盤。自從支援桂軍以來東北軍的這條航線已經使用多年了,安全和聯絡都沒有問題。從武昌他們將改乘江輪到四川宜賓,在那裏就可以乘坐中緬印鐵路的火車到達卡了。可以說離開奉天之後基本就脫離了東北軍的控製地區,相對是比較安全的了。
趙三本急匆匆地送走家人,之所以這樣緊張不為別的,就是防著張學良。張學良最快中午可以到達,現在就剩下一個趙三本一人了,並且有大帥的命令。另一方麵他們之間不合可還沒到深仇大恨的地步,在這種情況之下張學良還能阻攔他嗎?
張學良的確回來晚了,6月26日的晚上才到奉天,從時間上看是張作霖發病的24小時之後了。交通沒問題,他是乘坐飛機回來的。問題在於他不檢點,吃喝玩樂跳舞泡女人,所以張作霖得病召他回奉天的命令沒法及時傳達,因為找不到他,找到他的時候已經是26日的上午了。
張學良到達帥府就連夜開會,直到半夜。有人報告說趙三本前來大帥府辭行。
張學良吃驚地問道:“什麽?辭行?他要去哪兒?”
這說明時間太倉促,大事又太多,還輪不到議論趙三本這件小事,因此他還不知道。
趙三本先到大帥的臥室,基本上是禮節性的問候辭行和報告五小姐的平安,不多時就出來了。張學良等一幹東北軍大員都在會議室中,會議室的位置就在張作霖臥室隔壁並且有內部的門相通。雖說趙三本可以不必向這些人辭行,但是到了門口不辭而別還是不大合適,何況他這一走何時再見就很難說了。
“報告!”
趙三本的一聲報告驚動了室內的人,包括張作相、榮臻等大員都拿眼睛看著張學良而默不作聲。是啊,見與不見也隻有張學良說話了。張學良看看眾人說了一聲:“進來!”
趙三本推門進來一看,會議室內有十多人,都是東北軍上層頂尖的人物,居中坐著張學良和張作相。會議室內的人也注意到了,趙三本已經帶上了中將的軍銜。他是實授的陸軍中將,比職務軍銜要高。
什麽是職務軍銜?如“中將軍長”就是職務軍銜,當軍長是中將,免了軍長則中將就沒了,這就是職務軍銜。實授則不受職務的限製,甚至退休了還是中將。兩者區別蠻大的,當然這是民國時期的規矩。
趙三本立正敬禮,說道:“少帥,輔帥,各位長官,大帥命下官赴南洋前線抗擊日寇,我向各位長官辭行,請各位長官訓示!”
“哦。”
張學良哦了一聲就停住了,他也不知道該怎麽說。在趙三本進入大帥臥室的時候張作相已經簡要說明的情況,此時張學良算是剛剛知道,但是大帥到底是個什麽想法,其中有何背景他還完全不知道啊,當然也就不好說什麽。
沉吟片刻,張學良說道:“哦,遇事多請示,不要擅作主張!哦......有什麽難處國內會支援的。準備的怎麽樣了?何時動身?讓五妹來見見我,我也想她了。”
張學良已經打起了官腔,一副大權在握的樣子。他對趙三本說什麽“不要擅作主張”的話有點盛氣拿大了。至於說支援不過是口頭應付,日後他不難為趙三本就不錯了。
趙三本:“少帥,懷曦她帶著家屬已經走了,少帥的關心我會轉達的。”
對於“何時動身”的問話趙三本沒有回答。實際上汽車就等在外麵,趙三本從這裏出去就直奔飛機場,飛機預計四點鍾起飛。
現在是六月底,正是東北地區白天最長的時候,四點鍾天已經是大亮了。這是北方高緯度的原因。
“嗯?”張學良愣住了,顯然有點出乎意外,張懷曦走得這麽急,恐怕在座的其他人也會感到意外。
趙三本:“如果沒有其他訓示,下官就此告辭!也不耽擱長官們的公務了。”
說罷他敬禮,轉身就出去了。張學良還是愣愣的沒反應過來。盡管他一百個不願意,不想放走趙三本,可此時他真不知道怎麽辦。趙三本搶的就是這個時間,防備的就是他張學良。
張學良沒有激烈的反應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趙三本的新職務對於張學良控製東北軍幾乎沒有影響。去的地點是國外,那裏除了少量的海軍之外沒有什麽軍事力量,即便將來他能安全回國也構不成威脅。軍事上如此,政治上也是如此。趙三本能積累多大的戰功他也難於影響國內的東北軍。總之一句話,對張學良沒威脅。假如趙三本的新職務是廈門的總指揮或者類似的其他任命,張學良恐怕就會果斷阻攔了。
趙三本知道曆史當然也就知道張學良掌權後殺掉了楊宇霆和常蔭槐,現在曆史已經變化的情況之下,張學良還會殺楊常二人嗎?這事不好說,何況大帥還活著呢?那麽趙三本是不是應該適當地提醒或者給他們暗示呢?讓他們躲過這一劫。
趙三本考慮再三還是沒有做。知道曆史和不知道是截然不同的,趙三本如果有什麽動作,不說其他人,楊宇霆和常蔭槐就會這樣認為他是挑撥離間!到那時可就裏外不是人了。因此趙三本隻能祈求這二人多福,避開凶險。也許背景的變化讓這段可悲的曆史不再重演呢?
此時楊宇霆在奉天,常蔭槐還在福建廣東呢。
......
6月27日淩晨4點,趙三本乘坐的飛機從奉天機場起飛前往武昌。從這一刻起,他結束了作為張作霖高級幕僚的十一年的漫長生涯。嚴格地說,這11年來他一直在張作霖的掌控之中,自由是相對的,他需要時時事事加小心,不能觸犯了張作霖的核心利益。他這一走就有了龍歸大海的感覺,真正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張作霖為趙三本調動了兩架飛機,第一架飛機是昨天起飛的,機上乘坐的是趙三本的家屬和幾名衛士。趙三本乘坐的是第二架,機上除了幾名衛士之外是他召集來的隨員,當然這些人今後就是他的幫手和屬下了。其中六人是原帥府參謀處的,另外六人來自東北軍總參謀部、東北軍政府部門,還有大帥府的衛隊。這些人的第一個特點是年輕,都是三十多歲以下的年輕人。
在今天中午,為趙三本發的一個火車專列將從奉天出發,目的地是漢口。此時有黃河大橋沒有長江大橋,京漢鐵路的終點就是漢口,長江對麵是武昌。這個火車專列上主要是趙三本的衛隊營,還有一些重要隨員的家屬,此外就是必要的物資了。
東北軍主要部隊的編製都是標準滿編的,一個營就是七八百人,可是趙三本的這個衛隊營隻有五百多人,這是因為他對這個營進行了縮編。縮編的目的還是為了提高戰鬥力,排除了冗餘人員。例如:家庭家屬有困難不能遠離的,獨生子的,身體狀況差的等等。
最重要的還有一種人,老話說是靠裙帶關係在軍隊裏混的,靠關係謀求升官發財。這種情況是免不了的,東北軍也是軍閥部隊,張作霖等人就是獨裁,這種製度之下能有嚴格的規矩嗎?不可能。所以不合規矩的現象是難免的,所差的是嚴重程度,畢竟東北軍是經常要打仗的軍隊,還沒和平環境裏那麽嚴重的。
這種人的剔除是很容易辦到的。首先,此去南洋不是享福發財,是上前線,混子們自己就不想去。其次,上峰長官基本上都清楚的。這種人基本上都是軍官,因此,趙三本這個營的基層軍官就等於是大換血,淘汰了很多。如此一來,他這一個營的人數就去掉了三分之一,成了一個五百人的衛隊,張作霖倒是說對了,就是五百人。
人員一多事情就多了,衣食住行樣樣都要準備齊全,糧草輜重也不少。還有呢,此時的軍人都是要養家糊口的,中國老話叫當兵吃糧,這實質上就是雇傭兵。養兵就要有錢,趙三本隻身去南洋,那邊也是一大攤子人馬,靠東北軍的軍餉嗎?暫時還可以,今後可就難說了。因為大權在握的是張學良。因此,趙三本這一走,別的不說,銀子要帶,而且是多多益善。
趙三本是怎麽辦的呢?第一找總參謀部要軍餉,最好預支半年。第二找總裝備部要裝備。第三就靠個人化緣了。
還要提一下三本的媳婦張懷曦,她可是有錢的主,對於財務運作絕對不外行。別看她走得匆忙,可是她大筆的錢財都在英美的銀行裏,打個招呼就行了。英美與東北經濟關係密切,在奉天都有他們的銀行,大筆款項轉到印度絕對沒問題。還有在實業中的股份就要依靠她的經理人員來管理了。
除了人財物還有趙三本原參謀處的一些資料也很重要,他也調動參謀人員,整理出重要的帶走。如此等等,這次出走的事務也很紛雜。趙三本也是細心之人,處處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並且留下代理的人員。所有的這些雜務我們就不過細敘述了。
......
由於中緬印鐵路的重要性,長江也就成了最重要的交通水道,那麽東北方麵當然也要倚仗這條交通線。因此在長江沿岸的重要碼頭都有東北方麵的辦事機構,重鎮武昌也不會例外。另外,由於東北軍對桂軍抗日的支持,東北方麵也開通了到廣西的航線,武昌就是重要的中轉站,東北軍在武昌建設有飛機場。
長江和中緬印鐵路的交通線上最重要的據點是宜賓,宜賓城是東北軍控製的一塊飛地,那裏的軍政大權都在東北軍的手裏。現在宜賓的軍政長官是齊恩銘,他的職務是宜賓交通總指揮和交通護衛部隊總指揮。在宜賓不但有陸軍也有海軍,甚至有一個小型的航空隊,可以說陸海空三軍俱全。東北軍在武昌的事務當然歸齊恩銘管轄。
現代裏此地叫做武漢,那是由於有了長江大橋把南北兩岸連接了起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就成了一個城市。可是在有長江大橋以前這三鎮可是互不統屬的三個城市,還沒有武漢這個名稱。這三鎮中武昌最大,東北軍占用的地盤和機構都在武昌。趙三本一行的兩架飛機一前一後都到達了武昌,人員也就臨時駐紮在機場。他們在這裏要等待後續到達的鐵路專列,會合之後一起乘坐江輪到宜賓。
趙三本的飛機到達武昌是上午10點左右,到了下午就有人送來了拜帖,說是川軍總指揮陸軍上將劉湘請趙三本中將到漢陽一敘。
川軍的劉湘大家都是知道的,他的勢力範圍以重慶為中心,向東沿著長江直到漢陽。他本人常駐重慶,但是由於漢陽的重要性他也經常住在漢陽。
趙三本剛剛到達武昌,還隔著長江呢?劉湘怎麽會得到消息,而且這麽快呢?
未完待讀。
---618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