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微妙的盟友關係

字數:5093   加入書籤

A+A-




    遠征軍大軍南下,鋼鐵洪流勢不可擋,侵緬日軍危矣。危局之下拚死一搏,純屬瘋狂泄憤,失去了理性。但是日軍的瘋狂進攻也給200師造成重大傷亡,一個夜晚的戰鬥竟然傷亡過百人,師長戴安瀾負傷。前沿陣地多處出現險情,有一處差點被日軍突破,緊急調上去一個連的預備隊才擊退了日軍。

    天色將明,日軍的瘋狂終於接近了尾聲。最早到達曼德勒附近的是200師自己的部隊,一個裝甲團從曼德勒北麵遭遇了日軍,清晨,戰鬥就打響了。空軍的優勢不會不用的,曼德勒機場上三架飛機起飛直奔戰場支援作戰。

    援軍的到來讓守軍精神振奮,他們不顧鏖戰一夜的疲勞,向北出擊配合自己的部隊前後夾擊日軍。這一股日軍大部被殲滅,少數翻越山林逃脫。200師與自己的部隊會師了,戰場上歡聲雷動經久不息。

    看不到希望的日軍奪路而逃,車輛船隻等交通工具都用上了,現在日本人也顧不得白天還是黑夜了,大路小路上都是敗退的日軍。其實以山下奉文為首的日軍將領們,帶著他們的指揮機關、直屬單位,趁著黑夜早就跑了,現在路上看到的都是基層各部的戰鬥部隊。

    遠征軍包抄日軍側翼的部隊還是遲了一步,沒能形成完美的包圍圈,但是也攔截住不少,戰場範圍很大,零散的日軍沒能跟上大部隊的也很多,這些都成了甕中之鱉。

    有空中優勢,地麵部隊也有裝備的優勢,而且現在還有兵力人數的優勢,這種機會怎能放過呢?所以遠征軍連續追擊殲滅殘敵,整整追了四天,直到卑謬城指揮部才下達了停止前進的命令。停止乘勝追擊的直接原因是後勤補給供應不上了。

    人需要吃飯,傷員和病號需要治療,車輛需要油料,更重要的是軍火和作戰物資消耗很大,隨時需要補充。越是裝備優良的部隊後勤需要量就越大,一場大戰往往需要提前運輸大量的物資。現在的遠征軍就是這種情況,一下子前進了上千公裏,也就把運輸線拉長了一千多公裏。沒有鐵路,山區裏也沒有水路運輸,公路都是臨時開辟的,連初級的公路水平也不夠,路途越長運輸物資就越困難,物資供應不上實屬正常。就連空軍也是一樣,距離遠了滯留於戰場作戰的時間就越來越短,應變反應也不能及時,即便修建戰地機場也是需要大量的物資。總之物資儲備和運輸能力決定了部隊的戰鬥力。

    這一場決戰大獲全勝,也到此告一段落。

    開戰之前,日軍的緬甸駐屯軍有三個完整的師團,再加上航空兵、海軍以及其他單位,也是號稱10萬人。經過這一次戰役日軍的航空兵被打殘了,日軍第56師團在行軍中被空襲殲滅大部已經回國重新整編去了。第18師團和55師團損失超過三成,也算嚴重受創。

    這一戰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給狂妄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一拳猛擊!告訴他們:你們還差得遠,鋼鐵和裝備才是硬實力!這一擊是否能讓日本鬼子們清醒一點呢?

    經此一戰,可以說日軍已經失去了進攻的能力,隻能龜縮於沿海地區等待國內的決策。要打下去就得增兵,要麽就撤出緬甸,也等於撤出印度洋。

    ......

    2月27日,遠征軍占領卑謬的第二天英軍也到了卑謬,他們速度很快呀。

    英軍行動迅速的原因首先是信心足,其次是利益驅動,當然還有個條件,那就是行進的道路都是遠征軍修繕過的,讓車輛通行無阻。

    英軍重新返回緬甸不就是為了收複自己的殖民地嗎?現在歐洲戰場正吃緊,對物資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緬甸的農產品豐富,糧食棉花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需求量大,特別是糧食,那是多多益善。中隊的節節勝利讓他們信心十足,以為恢複緬甸指日可待了。

    跟隨英軍同時回到緬甸的有總督多曼-史密斯勳爵。從緬甸撤出去之後他一直在印度並沒有回國,這當然是戰爭的原因。

    史密斯來到遠征軍指揮部,他對總指揮羅卓英說道:“羅將軍,我代表女王陛下感謝貴軍,我們將永遠牢記貴軍的英雄戰績,女王陛下也會褒獎你們卓越功勳的。”

    羅卓英:“總督閣下,請代我轉達對女王陛下的敬意!英國是我們的盟國,女王陛下也是我們尊敬的老朋友。”

    寒暄過後進入正題,史密斯說道:“羅將軍,現在我英軍已經到達前線,這位是221師師長鮑爾少將,我們將一起參加今後的作戰。我想知道的是史迪威將軍的戰役計劃是什麽?以便協調我們兩軍的行動。”

    他這個話真要解釋一二。

    二戰開打後形成軸心國和同盟國兩大陣營。盟國東方戰場被命名為中國戰區,中國戰區司令官是蔣介石,參謀長是美國的史迪威,英國人亞曆山大任副參謀長。

    緬甸戰場就屬於中國戰區,那就是在蔣介石的統帥之下。蔣介石任命史迪威為緬甸戰場最高指揮官,亞曆山大和羅卓英為副。羅卓英又是中國遠征軍的總指揮。

    這層關係看清沒有?

    史密斯說這番話,第一是提醒中國人:史迪威才是這裏的最高指揮官,暗含著我們英國人也說了算。那麽他是什麽意思呢?他的意思是提醒中國人:你們要知道自己的身份。總之是來者不善。

    羅卓英也是高級將領,也是中國的精英,這麽明顯的話怎麽會聽不出來呢?他說道:“史密斯先生,雖說是軍務之事,我們畢竟是盟友關係,我不妨實言相告,本次戰役的謀劃和實施都是在我遠征軍自行完成的。至於下一步的作戰,我也可以直言相告:本次戰役到此告一段落,貴軍遠來勞頓,可以休息數日。防務方麵我們可以協商。都是友軍,一切好說。”

    史密斯話語逼人,羅卓英也就不客氣了。第一,他說“雖說軍務之事”這個假設前提,就是隱晦地告訴他,軍務方麵你沒資格插嘴。因為史密斯是總督,屬於行政官員,不是軍人。另外,史密斯沒有在盟軍機構任職。第二,告訴英國人,這次戰役是我們中國遠征軍的行動,與英美兩方都沒有關係。第三,告訴他們:戰役結束了,你們歇著吧。第四,今後的防務問題咱們可以商量。這是四層意思,句句噎死人啊。

    “你......你......”史密斯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英印軍來了一個師,人不多,也許僅僅是先頭部隊吧。

    看到談話不投機,師長鮑爾出來打圓場,他說道:“羅將軍,當前態勢日軍已經兵敗,我軍應該乘勝追擊呀,怎麽能止步不前呢?這不是讓日軍得以喘息補充嗎?不知貴軍有何打算呢?”

    站在英國人的立場上說,趕走日軍,恢複緬甸失地,恢複他們的殖民統治,這才是最重要的。不過他就沒有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中國的軍隊憑什麽為你們賣命呢?遇事隻想到自己不為他人考慮總是顯得狂妄了。這也許是西方老牌殖民者的自負吧,可中國現在也是列強,不比誰差。

    羅卓英:“本次戰役的原定目標是在曼德勒一帶與日軍決戰。可戰場有變化,日軍搶先撤兵,這才有我軍追擊到了卑謬。這已經超出原計劃了,進軍的路程超出400多公裏了。鮑爾將軍,你也是軍人,應該知道補給線加長了400公裏會有什麽結果,對嗎?因此,我軍正在準備北撤,以解決後勤供給。你我雙方是友軍,我很希望我們共同商議今後的防務。”

    遠征軍出國征戰的目標是明確的,就是為了保護中緬印鐵路的暢通無阻,沒有義務為英國收複殖民地。假如說緬甸南部的日軍占領區內發生大規模的人道災難,為解救緬甸人民,那是可以考慮的,可是現在沒有這個情況發生。日本人和英國人都是殖民者,雖然分屬軸心國和盟國,可是對於緬甸人來說他們區別不大。因此也就沒有理由繼續向南征戰。

    羅卓英明確地說:“不但戰鬥告一段落,暫時停止,而且我軍在準備後撤,我們並不想固守卑謬。”

    至於撤到什麽位置,是曼德勒還是繼續向北,他沒有說。

    中隊這個態度讓英國人十分失望,當然也非常不滿意。不過也好,這等於告誡英國人:不要趾高氣揚,中國不是你們的殖民地,你們對中國人不能頤指氣使。

    頭一次見麵就不歡而散了,不過話說回來,雙方畢竟還是盟友,互相都有合作關係,不說別的,中緬印鐵路不是還要依靠英國人嗎?該合作還要合作,不能賭氣。

    接下來英國人也知道不能提無理要求,中國方麵也不想搞僵,盟友還要做。於是大家都退一步也就海闊天空了。

    英國人對收複的土地舍不得放棄,單獨發動進攻又怕損失太大,於是他們決定堅持固守卑謬。當然一個師的部隊就不足了,還需要繼續調兵,同時他們也希望得到中國人的幫助。中方也妥協一步,決定擴建曼德勒的飛機場讓空軍主力進駐,以此作為盟軍的空中支援。

    英國人不是沒有空軍,而是力量不足。為什麽呢?這是因為英國的利益重心在歐洲,強大的空軍部隊都要調往歐洲戰場,在印度能應付就可以了。英國的海軍也是這個情況,否則也就不會放任日軍到印度洋來逞凶狂了。

    中方還答應200師依舊留在曼德勒,並且把該師炮兵和裝甲兵靠前部署。他們有兩個作用,第一是支援英印軍作戰,第二是保證英軍的運輸線。

    除了中國遠征軍,英國人現在還有一個幫手,那就是昂山的獨立軍。昂山重新投靠了英國,他的獨立軍也就成了英軍的友軍。此時獨立軍的兵力大約可以折算為兩個旅,有一萬多人,他們的戰鬥力比不上正規軍,可是比一般的民團還是強很多。獨立軍還有本鄉本土的優勢,熟悉環境,適應緬甸社會的能力也強於英印軍。

    士紳會的總部就在卑謬,原本英國人就是他們的後台。但是士紳會不得不考慮日本占領區內同袍的利益,還需要維持與日本人的關係,因此,他們在明麵上還不能暴露是英國人附庸的身份,還要裝作有獨立性。這都是表象而已,實質上他們與英國人的關係非常密切。

    未完待續。

    ---681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