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節 日常(4)

字數:5577   加入書籤

A+A-




    第918團正式番號是“陸軍第918裝甲團”,第128團正式番號是“陸軍第128裝甲團”,兩個團打出來的旗號都裝甲團,但實際上坦克都在第918團裏,因為坦克畢竟太少了,眼下還輪不到第128團,第128團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步兵團,第918團在嚴格意義上也不算是真正的裝甲團,而是“裝甲步兵團”。之所以把兩個團都吹成裝甲團,一是為了迷惑外敵(主要是日本人),誇大國軍裝甲兵部隊的實力,二是為了給蔣緯國“手握重兵”找個合適借口。

    第918團此時共擁有八十幾輛坦克,雖然這個數字還遠遠談不上鋼鐵洪流,但八十幾輛坦克以及上百輛裝甲車、裝甲汽車一起開動起來時這股飛沙走石、青煙滾滾的威猛氣勢還是讓蔣緯國、杜聿明、孫立人、齊學啟、廖耀湘等頭頭們看得激動不已,而漢斯等德國教官和顧問們早已經開始了各司其職、一絲不苟的忙碌,為中國軍隊的第一批裝甲兵上課。部隊裏這些準裝甲兵們的學曆都很高,起碼是中學生,還有不少大學生,文化水平普遍較高,並且都滿腔的報國熱血,因此學得很快。德國老師的認真教導以及中國學生們的刻苦學習,使得坦克訓練場猶如一個揭開蓋子的蒸籠般熱氣騰騰。在德國教官們的悉心指導下,半個月不到,一批批年輕的中國裝甲兵們便做到如臂使指地操控坦克風馳電掣。訓練場上熱火朝天、地動山搖,坦克履帶的轟鳴聲伴隨著裝甲兵們的興奮歡呼聲直衝雲霄。

    除了駕駛坦克和操縱武器外,保養坦克和戰地維修坦克也是學習課程重點。德國教官們刻意拆掉坦克的部分零件,然後再讓學員們上去維修,一遍又一遍,直到渾身油汙的學員們對坦克構造的熟悉程度了如指掌。訓練中,有出色者甚至蒙著眼睛也能飛快地排除坦克故障。

    “想當初,因為那該死的《凡爾賽條約》不允許我們德國研製生產坦克,因此我們德國的裝甲兵們不得不用拖拉機和木板做的模型坦克進行訓練,你們要比我們幸福多了!”漢斯經常這樣大發感慨。

    裝甲部隊目前是“一輛坦克供十組人進行訓練”,因為裝甲部隊的坦克數量早晚會擴大十倍,所以用一輛坦克訓練十個坦克車組。

    蔣緯國在旁邊看得興致勃勃,漢斯臉色一變,他整個人怒氣衝衝地走上前大發雷霆:“你們又來了!”他正在嗬斥一群步兵,這群步兵在演習中跟隨幾輛坦克展開“聯合進攻”,但是,步兵們看到坦克在前麵一馬當先,都紛紛地落在後麵。“你們必須要跟上坦克!”漢斯激動得手舞足蹈,“你們是步兵,但不是普通步兵,你們是機械化步兵!你們必須跟坦克一起前進!”

    一名步兵連長疑惑不已:“坦克在前麵打頭陣,我們跟在後麵,難道不是這樣?”

    “當然不是!”漢斯雙拳緊握,“坦克前進時,機械化步兵必須跟著一起前進,普通步兵跟在後麵。你們要明白自己的職責!坦克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麽無堅不摧,它也很容易被摧毀,因此坦克在進攻過程中絕不能少了你們步兵的協同作戰,這就是最基本的‘步坦協同’戰術。”

    “坦克渾身銅頭鐵臂的,還怕什麽?”

    “教官,啥是‘步坦協同’?”

    漢斯揮舞著一根指揮棒,指點著身邊的一輛坦克:“坦克雖然是用鋼鐵做的,但也不是所向無敵的。反坦克炮、擲彈筒、火箭筒、集束手榴彈、燃燒瓶、穿甲彈、破甲彈、反坦克地雷等武器以及正麵擊中坦克的大口徑炮彈都能摧毀掉坦克。坦克的正麵裝甲較厚,但側麵、尾部、履帶、底部都很脆弱,都是它的軟肋,並且坦克非常不擅長打巷戰。假如我們現在和日本軍隊在城市裏交戰,那麽光靠坦克出擊就是自尋死路。你們想一想,假如一輛坦克追擊敵軍而衝進了城市的街巷裏,那麽,敵軍可以從兩邊樓房上的窗口、巷尾等地方對根本無法進行躲避的坦克展開進攻,那時候的坦克就隻是一個挨打的靶子而已。而那個時候,就需要你們發揮步坦協同戰術了。坦克用它的鋼鐵身軀為你們步兵提供掩護,而你們步兵則用手中的武器保護好坦克。當我們的坦克衝向敵軍的火力點時,你們這些步兵必須跟隨在坦克身邊,用密集的火力消滅掉從各個方向衝過來試圖摧毀我們坦克的敵軍,從而確保我們坦克安全地繼續推進,這就是步兵和坦克的協同戰術,簡稱步坦協同。”

    步兵們都聽得恍然大悟。

    蔣緯國很欣慰,因為這確實是中國裝甲部隊的一大弊端。曆史上的抗戰時期,國軍擁有一些德式坦克,性能遠超過日軍的日式坦克,但那些德式坦克卻沒有發揮出真正作用,因為國軍不會正確使用坦克,坦克衝在前麵,步兵落在後麵老遠,步兵們以為坦克是無堅不摧的,等著坦克單槍匹馬地摧毀掉日軍火力點,然後自己再衝上去消滅殘敵,實際上這樣做就導致國軍坦克成了日軍的圍攻對象,最終白白損失掉。坦克在進攻時,機械化步兵必須緊隨左右,互相配合,互相協同,坦克保護步兵,步兵也保護坦克。

    “建鎬…”在一個沒人處,竺培風和姚金河拉住蔣緯國,兩人穿著配二等兵軍銜的軍裝,都已經是蔣緯國的營部警衛排的新兵。

    “怎麽了?”蔣緯國看兩人神秘兮兮的,“有事?”

    竺培風笑了笑,然後低聲道:“我們從蘇州來南京前,四小姐托我們問你,你什麽時候去接她?她已經等你三個月了。”

    “這個…”蔣緯國頓時頭皮發麻。

    姚金河十分真誠地道:“建鎬,四小姐對你是真心的,你走了後,她隔三差五就到南園,跟姑媽(姚夫人)一起談論你,神情蠻開心的,就是充滿希望的那種開心,說等你回來接她,她要陪伴你一輩子,為你相夫教子的什麽的,說了很多,還經常哼唱一首歌,歌名叫什麽《想象之中》,她說這首歌是你給她創作的,真的?建鎬,真看不出來啊,你居然還會創作歌曲。”

    蔣緯國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道:“你們難道沒看到程金冠也來了嗎?就在第128團裏!我怎麽去接四小姐?接過來整天在她老公麵前成雙成對?”

    “離婚唄!”姚金河顯得不以為然,“那個程金冠在外麵早就有女人了,還生了一個孩子,整天讓四小姐獨守空房,他本來就對不住四小姐,更何況,四小姐現在心裏隻對你一往情深。”

    蔣緯國無奈地道:“然後呢?接過來整天在她前夫麵前成雙成對?”

    姚金河撇撇嘴:“你可是蔣委員長的兒子,把那個程金冠從部隊裏擠走,還不是一句話?”

    竺培風歎口氣:“四小姐的身孕已經有五個月了,建鎬,你就不能對她負責嗎?她懷的是你的孩子啊!四小姐那麽可憐,你就給她幸福嘛!”

    蔣緯國在心裏大叫:“關我屁事!又不是我幹的!老子自從來到這個時空,到現在還是他媽的處男呢!”他苦著臉:“把四小姐接過來,再把程金冠踢出部隊,那我豈不是太卑鄙了?”

    竺培風和姚金河都搖頭歎氣,順便對蔣緯國有一絲鄙夷:“占了人家的身子,現在推三阻四不肯負責,什麽人嘛!”

    晚上的時候,蔣緯國接到了一個好消息,來自金三角。

    金定國給蔣緯國發來電報,聲稱他們已經在金三角站穩腳跟了。

    蔣緯國在跟金定國、曾力偉、趙海軍、唐飛虎分離時是8月20日,眼下過了一個半月。金定國四人前去開拓蔣緯國的“毒品事業”,啟動資金是蔣緯國給的一百萬美元,隊伍共有一千零二十四人,武器是五百支槍。那天跟蔣緯國分別後,金定國四人帶著部下們兵分兩路,一路前往緬甸,通過緬甸抵達金三角,一路前往泰國,通過泰國抵達金三角,最後在金三角完成“勝利會師”,這個過程得到了緬甸華僑領袖胡文虎和泰國華僑領袖鄭永興的大力支持,沒費什麽太大的事,金定國等人以化整為零的方式,陸續抵達堪稱窮山惡水的泰北清盛地區。

    接下來的事情,隻能說是“順風順水”,因為金定國等人在那裏簡直是如魚得水,第一,金三角是緬甸、泰國、老撾的三國交界邊區的窮鄉僻壤,本來就是天高皇帝遠、緬泰老三國中央政府鞭長莫及的地方,並且緬甸是英國殖民地,老撾是法國殖民地,兩國都沒有自主權,對金三角地區的控製力完全為零,而兩國的主子英國人、法國人也忙著歐洲的事情,倫敦和巴黎哪裏會有閑心去管地球那一邊的某塊殖民地的鳥不拉屎的邊遠地區,至於泰國,也一樣,泰國雖然是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夾在英法兩大列強之間,泰國政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應付身邊這兩大強敵還來不及,再加上國內長期動蕩不安,因此泰國政府對泰北的控製力度等於此時國民政府對西藏地區,所以金三角地區完全就是“三不管”,金定國等人在金三角堪稱“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第二,金定國等人在金三角一帶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緬甸和泰國境內的華僑就不用多說了,至於緬甸北部、泰國北部的當地少數民族,幾乎個個都跟華人(不一定是漢人)有著血緣關係,並且這些少數民族也是遊離於緬泰中央政府直接統治下的,個個都是獨立一方的割據勢力,當然,這些少數民族的割據勢力並不強大,因為他們所在國家的中央政府十分弱小,無力真正收服他們。緬甸北部地區的撣邦擁有300多萬人口以及超過15萬平方公裏的地盤,撣邦的主體民族是撣族,而撣族就是傣族,至於撣邦的第二大民族,就是華族;緬甸和雲南交界處以及緬甸和泰國交界處是佤邦,共生活著十萬佤族人,而這些緬甸佤族人跟中國境內的佤族人根本就是一個民族,並且佤邦裏人人說漢語;至於緬北克欽邦,根本就是佤邦的翻版,克欽邦的克欽族就是中國境內的景頗族,而克欽邦以前就是中國領土;而在緬北地區裏,“漢化程度”最高的就是果敢區,首先,果敢區本來也是中國領土,是滿清政府被迫割讓給英國人的,其次,果敢區裏的果敢族就是跟國內漢族一脈相承的同族同胞,可以想象,金定國等人在泰北緬北地區是何等的“如魚得水”,到處都是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本國同胞或本族同胞;第三,泰國、緬甸、老撾都是佛教國家,因此民風軟弱,軍隊戰鬥力幾乎是低劣不堪,毫無威脅;第四,金三角地區群山環抱、江河如網,在軍事上是非常易守難攻的地形。

    根據金定國在電報裏的匯報,一起去的1024人裏,已經死亡45人,近一半是戰鬥陣亡,一半是在原始叢林裏遇到毒蛇猛獸而遇難的,還有幾個是因病而逝的,但他們部隊的戰鬥力不減反增,並且是暴增,因為他們用鈔票從撣邦、克欽邦、果敢區內招募了兩千多當地漢人。這些緬甸漢人都是非常忠誠可靠的,一來都是血脈相通的同族人,二來他們長期被迫生活在窮山惡水裏,生活困苦,極度希望得到改善,金定國四人既給了他們大筆鈔票(蔣緯國的錢),又給他們指出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製毒販毒),所以忠心不二。眼下,金定國四人已經建立一支3000多人的“大軍”(這支“大軍”的人員都是漢族人,有的是中國漢族人,有的是緬甸或泰國漢族人,五百多人有槍,兩千五百多人拿著砍刀等冷兵器),金定國和曾力偉是隊伍的正副首領,趙海軍和唐飛虎是戰鬥部隊的正副指揮官,經過一個月戰鬥,他們已經在金三角一帶消滅了十多個不識時務或不識抬舉的部落村莊(蔣緯國估計他們殺了不少人),同時收服了三十多個願意歸順的部落村莊,控製人口一萬多人,獲得一片總麵積約五千平方公裏的地盤,發展速度堪稱滾雪球。在此時的“前期發展中”,金定國四人沒有對城鎮下手,因為容易打草驚蛇,他們下手的是緬北泰北的廣大山區農村,再加上當地通訊條件十分落後,所以沒有引起英占緬甸當局、法占老撾當局以及泰國政府的注意。金定國四人接下來準備“以戰養戰”,一方麵以現有地盤為根據地,開始大規模地、有組織地種植罌粟,解決資金問題,雖然一時間還不能給蔣緯國帶來收入,但起碼要能養活自己,不能再向蔣緯國伸手;一方麵繼續“開疆拓土”,獲得更多適合種鴉片的肥沃土地和更多的人口。金三角總麵積有十幾萬平方公裏,金定國四人此時才占領區區幾千平方公裏,所以他們在當地“發展潛力巨大無比”。

    蔣緯國非常滿意,他回電道:“好好幹,需要什麽直接跟我說。”(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