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節 全麵戰(1)
字數:5940 加入書籤
抗戰!全麵抗戰!忍無可忍的中國在一九三七年的這個夏天裏發出了雷霆般的怒吼。
從華東、華中通往華北的鐵路、公路、土路上,北上參戰的中國軍隊匯聚成一支支川流不息、塵土衝天的蜿蜒長龍,機械化水平落後的中國軍隊隻有少部分能乘坐火車和汽車行軍,大部分官兵隻能靠著雙腿和滿腔的報國熱血,披星戴月、風餐露宿地挺向前線。軍隊每經過一座城鎮、一片村莊,市民們、村民們都聞風而出,熱情洋溢、盛意如火地給軍隊遞上煙酒、糕點水果、土特產,敲鑼打鼓地給子弟兵們壯行,勉勵子弟兵們在前線奮勇殺敵、痛擊倭寇。南京、徐州、武漢、洛陽、鄭州等交通樞紐城市的火車站盡皆被扶老攜幼、簞食壺漿趕過來為大軍出征送行的民眾圍堵得水泄不通,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歡聲如雷、人聲鼎沸,巨大的喧囂聲都把火車的機器轟鳴聲給壓下去了,各種勞軍慰問品雨點般地落到出征部隊的頭上或火車車廂裏,熱血沸騰的學生們、青年們揮舞著鮮花和國旗,高喊著各種愛國口號。登上火車準備挺向前線的官兵們揮舞軍帽,向父老鄉親們告別,到處可見頭發花白的父母在送別兒子,年青的婦女抱著孩子送別丈夫的感人畫麵,親人分別時的哭泣聲令人心碎地此起彼伏,但更多的還是親人們鼓勵官兵們“奮勇殺敵、平安歸來”的大義場景。
有軍人感歎道:“打了十幾年的仗,也沒見老百姓這麽歡送過!”
旁邊軍人說道:“當然了!以前是中國人打中國人,自家人窩裏鬥,現在是打東洋鬼子,情況不同了嘛!”
百萬大軍的調動,讓中國此時還很落後的交通網陷入前所未有的忙碌中,甚至是不堪重負,運力極度緊張,但民眾們自發自勇的“軍隊第一”。在徐州火車站,一列民用火車本已開動,在火車站邊集結的國軍某部因為沒火車而急得團團轉,獲知此事後,火車上乘客們紛紛下車,把火車讓給北上參戰抗日的軍人們。“讓軍隊先上車!”“打鬼子比什麽都重要!”乘客們說道。
河北省民間有句俗話叫“定州的痞子,保定的腿子”,意思是定州治安很差,地痞很多,而保定因為是河北省此時的省會,被日本人長期滲透,所以漢奸二鬼子很多。國軍某部經過保定時,漢奸們尾隨部隊搞破壞,開槍製造混亂,部隊裏被征集來的邯鄲農民們受驚後逃散,就在國軍這支部隊焦急大批糧食、裝備、物資無人幫忙搬運時,那些逃散掉的農民們又紛紛回來繼續幫忙給部隊搬運物資。這些農民們絕大部分目不識丁,但非常淳樸地知道自家軍隊這是上前線跟東洋鬼子打仗,自己是義不容辭的,必須要全力以赴地幫忙,就是因為原始的愛國感情。
北平、保定、太原、臨汾、洛陽、上海、南京、長沙、南昌、福州、廣州、筧橋等地的中國空軍野戰機場紛紛被啟動,一"bo bo"機翼上噴塗著青天白日軍徽的bf-109戰鬥機呼嘯著掠過長空,飛赴最前線戰場。駕駛艙內,年輕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們無不躊躇滿誌、鬥誌昂揚。
黃海南部、東海北部,一艘艘中國海軍的軍艦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調動,部分軍艦開入長江內河,嚴陣以待、厚積薄發,部分軍艦開入杭州灣,厲兵秣馬、蓄勢待發。森森海麵下,一艘艘潛艇猶如幽靈鬼魅般神出鬼沒;滔滔海麵上,一隊隊魚雷艇猶如離弦之箭般劈波斬浪。
古老的山海關內外,一隊隊滿載日軍和軍械物資的汽車猶如巨蟒惡龍般在太陽旗下卷土開拔向平津前線,耀武揚威的《關東軍軍歌》響徹在中國的黃土地上。
中朝邊界線上,從朝鮮半島境內開入中國境內的日軍一批批地橫渡鴨綠江。
黃海、渤海,一支支日軍日軍艦隊肆無忌憚地乘風破浪,大搖大擺地遊弋在中國領海內,一門門大口徑艦炮瞄準向中國陸地,運輸艦船在秦皇島、昌黎、唐山等日軍控製的中國港口卸下大量物資和大批軍人。
世界各國都急切地把目光投向戰火開始燃燒的東亞,美、英、法、蘇、德、意等大國的特使和國際聯盟的代表一批接一批地來往於南京和東京,“呼籲和平、調停戰爭”。談判桌上,中日外交人員唇槍舌劍、據理力爭。
東京方麵氣勢洶洶地指責南京政府“蓄意尋釁、挑起戰端”,要求中方及時迷途知返。
南京方麵義正詞嚴地反駁東京政府“顛倒黑白、口蜜腹劍”,要求日方及時懸崖勒馬。
雙方一邊展開政治戰、外交戰、宣傳戰,一邊緊鑼密鼓地調兵遣將,準備展開血火大戰。
平津戰場上,雙方地麵部隊都在戰前的積蓄實力中,雙方空中部隊已經展開長空交鋒(雙方海上部隊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戰而退而讓日本海軍不戰而勝)。北方雲天間,一"bo bo"機身上噴塗著旭日軍徽的日軍飛機猶如狼群般殺氣騰騰而來,南方的蒼穹間,一"bo bo"機身上噴塗著青天白日軍徽的中國空軍飛機猶如鷹群般奮勇迎戰。在雙方的數十萬大軍以及平津、冀北(冀東)的數百萬民眾的矚目中,雙方機群猛烈交鋒,攝人心魄的引擎轟鳴聲和航空機槍的掃射聲響徹雲霄,漫天盡是怒劍狂花般令人眼花繚亂的彈火流光,密如繁星的火光使得雲層猶如燃燒般一片赤紅。高速飛行保持機動性並全力開火的雙方戰機讓整個天空陷入了鼎沸,電焊弧光般狂飆亂舞的火舌縱橫交錯,迅雷閃電間,被擊落的飛機拖著滾滾濃煙猶如流星隕石般從天而落,被擊中油箱的飛機則猶如巨大的禮炮般淩空爆炸,化為天空中一團團耀眼的火球和仙女散花般飛舞著的無數碎片。雙方跳傘的飛行員在沸騰如火的天地間此起彼伏地綻放開一朵朵白色傘花,共同形成了一幕壯觀恢弘的戰爭畫麵。
日本陸海軍此時累計擁有約3000架飛機,數量大大超過中國空軍,但是,日軍航空兵部隊擁有的飛機是種類齊全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偵察機…一應俱全,而中國空軍走的是“戰鬥機第一、戰鬥機唯一”的路線,五分之四的飛機都是戰鬥機。這個發展策略“非常偏科”,但非常正確、非常有效,中國空軍雖然不太具備空中打擊日軍的能力,但卻具備跟日軍展開製空權爭奪的空中戰鬥能力,雖然中國空軍在奪取製空權後也沒什麽大用(因為缺乏轟炸機),然而可以阻止日軍轟炸機肆無忌憚地轟炸中國軍隊地麵部隊。說白了,中國空軍沒法轟炸日軍,同時卻可以不讓日軍飛機轟炸自家軍隊。平津前線的天空成了中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們大展拳腳的輝煌舞台。僅在七七事變後七月份中下旬的二十天裏,中國空軍就在平津前線累計擊落日軍飛機100多架,一半是戰鬥機,一半是轟炸機,自身損毀11架戰鬥機,大大的穩賺不賠。中國空軍第四航空大隊是平津空戰的主力,整個大隊成為了舉國稱頌的空中英雄,大隊長高誌航中校更是“神威無敵”,在七月份內,他累計擊落25架日機,名聲大震、海外聞名,獲得蔣介石親自點名表彰,被晉升為空軍上校並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為抗戰爆發後青天白日勳章第三位獲得者(第一位是杜聿明,第二位是彭孟緝)。高誌航那架bf-109戰鬥機的身上用黑漆寫上“九一八”三個漢字,原本是他用於激勵自己奮發的,但很快就成為了一個獨特標誌。日軍飛行員對高誌航聞風喪膽,“看到機身上寫著‘九一八’三個字的bf-109後,知道飛機裏坐的是中國頭號王牌飛行員高誌航,直接調頭逃竄,根本不敢與之交戰”,甚至有日軍飛行員在賭咒發誓時說“我要是說謊,下次上天就遇到高誌航”,日本國內對此哀歎道“高誌航單槍匹馬地在精神上打垮了帝國陸軍航空兵”,日軍飛行員們還給高誌航取了一個“飛天夜叉”的綽號,由於高誌航在7月20日這天連續擊落8架日機,宋美齡因此而提議把7月20日定為中國空軍節(原本是8月14日,因為八一四空戰的結果)。
接受記者采訪時,高誌航被問及“你最感謝誰”的時候,他非常動感情地道:“我第一感謝張學良將軍,沒有他的支持,我就不會走上航空報國這條道路,我第二感謝周至柔將軍,沒有他的栽培,我就不會得到航空報國的機會,我第三感謝也是最感謝的是二公子(蔣緯國),沒有他的付出,我就不會擁有航空報國的能力。二公子給我提供了最好的飛機、足夠的經費、足夠的燃油,讓我能得以苦練飛行技術和空戰技術。我現在理解二公子當初千方百計給我們弄來bf-109的初衷和良苦用心了,也深刻地體會到他對我、對我們空軍飛行員的真誠關愛。”
千錘百煉的最好的飛行員,加上世界一流的最好的戰鬥機,中國空軍的戰鬥機部隊自然在抵禦外辱的天空中所向披靡。獲悉空軍從華北前線傳來的捷報後,蔣緯國大大地如釋重負,他的空軍發展戰略被實戰證明是正確的。
盡管看不到己方轟炸機轟炸日軍陣地的場景,但看到己方戰鬥機不斷地把日軍飛機打成淩空爆炸的火球和拖著濃煙墜向大地的隕石,平津前線的國軍官兵們和民眾無不激動得歡聲如雷。日軍方麵,華北派遣軍臨時航空兵團司令官徳川好敏中將被派遣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訓斥得狗血淋頭,畢竟己方空中部隊被敵方空中部隊打得狼狽不堪確實很嚴重,既導致己方在接下來的大戰中無法擁有空中優勢,也極大地挫傷了地麵部隊在參戰前的士氣、銳氣。
7月25日,日軍華北派遣軍總司令部正式設立在唐山,十餘萬日軍雲集唐山。
7月27日,山河變色的平津會戰正式爆發。
七月七日和八日爆發的平津戰役又被稱為“第一次平津戰役”或“平津抗戰”,這場爆發於七月下旬的平津戰役又被稱為“第二次平津戰役”或“平津會戰”,前者確實隻是戰役,後者則完全是會戰。在規模上,平津戰役的雙方投入兵力隻有八九萬人(日軍約1.4萬兵力,國軍七八萬兵力),平津會戰的雙方投入兵力高達約70萬人(日軍約20萬兵力參戰,國軍約50萬參戰),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日方指揮官:寺內壽一大將、香月清司中將、西尾壽造中將、河邊正三少將等;
中方指揮官:徐永昌上將、宋哲元上將、薛嶽中將、馮治安中將、湯恩伯中將等;
在兩軍地麵部隊展開狂瀾般交鋒前,雙方的空中力量再度進行交鋒,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空戰。上午八時,180多架日軍飛機組成浩浩蕩蕩的空中方隊,侵入平津上空,三分之二是戰鬥機,三分之一是轟炸機,中國空軍旋即出動了100多架飛機迎戰,絕大部分是戰鬥機,雙方展開飛機總數超過三百架的空中大戰。漫天雷電中,中國空軍以自損19架飛機為代價,擊落日軍飛機123架,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大獲全勝後的中國空軍機群威風凜凜地掠過平津,機翼所到之處,下方歡聲如浪。
陸海空三軍裏,空軍最容易“出風頭”,邏輯很簡單:本國陸軍與敵國陸軍、本國海軍與敵國海軍展開廝殺時,老百姓很難親眼看到,即便看到,也難以看清整個局勢,空軍不同,本國空軍機群與敵軍機群展開空中大戰時就在老百姓頭頂上的雲天間,老百姓在地麵上舉目仰視,看得清清楚楚,可以把整個空戰局勢都收入眼底。空軍打仗的過程最容易成為“表演”。著名戰地記者範長江當時身在平津前線,他在新聞報道裏描述道:“…防空警報撕心裂肺地響起時,城內的國軍部隊急忙引導市民們躲入防空洞或塹壕坑道,但大部分市民不但不躲到地下,反而一窩蜂地爬到高樓天台上,北平和天津的每棟大樓的天台、陽台上都擠滿了市民,大喊大叫、拍手頓腳、揮舞國旗,幹什麽呢?看我們中國空軍殺敵,為我們本國空中勇士們加油助威。天空中電光閃閃、雷霆陣陣、霹靂連連,敵我數百架飛機進行糾纏、追逐、廝殺,看得我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所有人都激動得不能自已,全城人聲沸騰,喝彩聲、歡呼聲、叫好聲、歎息聲猶如浪潮般滾滾起伏,市民們激動至極,興奮至極,這種激動和興奮就好像在看一場球賽,我們是球場邊的觀眾,忘我歡呼、盡情歡叫,為己方球員加油喝彩。在看到日軍飛機被我軍飛機打得淩空爆炸或是拖著濃煙墜向大地時,全城霎那間爆發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市民們歡呼雀躍,很多人激動得雙手握拳、渾身顫抖,或拚命揮舞帽子、拚命鼓掌,高興得就像過年;在看到我軍飛機不幸被擊毀或被擊落時,全城霎那間響起歎息聲、痛惜聲,一些女士甚至悲傷得掉眼淚。…有一架我軍飛機在空戰中被日機打碎了尾翼,墜入北平城內,不偏不倚地摔進了昆明湖裏,在昆明湖四周的北平市民們立刻爭先恐後地趕過去,那架飛機已經開始沉入湖水,沒人號召,上百個市民撲騰撲騰地跳進湖裏,遊泳過去,再潛泳到水中,救出了被困在飛機駕駛艙裏的飛行員。這個渾身濕漉漉的飛行員被市民們救上岸後,周圍人不停歡呼,把飛行員當成英雄,但這個飛行員卻放聲大哭,他說他第一次駕機參戰,連一架日軍飛機都沒打下來,自己卻被打下來,白白地讓國家損失了一架飛機,老百姓還把他當成英雄,他感到非常羞愧、愧不敢當,周圍市民們紛紛勸道‘不哭!不哭!下次飛上天再報仇!’…天空中不斷有被擊落或被擊毀的飛機的飛行員跳傘逃生,大部分是日軍飛行員,並且大部分跳傘降落到了平津城區裏。看到本國飛行員跳傘落下來,平津市民們拿著食物藥品鮮花趕去,看到日軍飛行員跳傘落下來,平津市民們則拿著刀槍棍棒趕去,好幾個日軍飛行員在落地後因為不肯投降、負隅頑抗,甚至還用手槍打傷市民,結果活生生地被平津市民亂棍亂棒打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