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節 兵臨城下(2)
字數:6091 加入書籤
南京城內,明故宮機場。
雲端間,十多架bf-109戰鬥機呼嘯盤旋著,密切地警戒著南京的天空,同時掩護剛剛抵達南京的又一批ju-52運輸機在響徹晴空的轟鳴聲中陸續著落。運輸機艙門緩緩地打開後,一隊隊臉色發白的官兵幾乎是踉踉蹌蹌地從飛機裏撲出來,然後紛紛彎腰嘔吐或急著找解手的地方,畢竟連續坐幾個小時的飛機確實令人難受,更何況飛機擠得就像後世上下班高峰期的公交車。看到這一幕,站在機場邊的第60軍軍長盧漢中將不由得拉長了臉,部下官兵們鑽出飛機的“不雅模樣”以及接下來隨地嘔吐甚至隨地小便的“不文明舉止”確實讓他麵子掛不住,更何況是在國都南京,更更何況是在最高領袖的麵前,但人有三急,他也不能嗬斥。
“永衡(盧漢表字)啊…”同在機場邊的蔣介石沒有麵露不悅神色,顯得笑容可掬,“今天能有多少批部隊到南京啊?”
“委員長放心!”盧漢急忙回答道,“第182師差不多在今天就都到了。”
“好、好。”蔣介石連連點頭,然後顯得很動情地向盧漢伸出手,盧漢急忙握住蔣介石的手。“永衡啊,國都危急矣!挽救國都於倒懸之中,就要靠川軍以及你們滇軍了!”蔣介石顯得語重心長。
“委員長放心吧!”盧漢正色道,“我軍出征前曾在巫家壩誓師大會上宣誓,誓以犧牲之決心,做破釜沉舟之抗戰!川軍將士們曾說日寇一日不出中國,川軍一日不回四川,此等大無畏氣魄,我等雲南健兒們豈敢落後?身為軍人,保家衛國乃是天職所在,本就義不容辭!更何況,剛剛參戰就是保衛國都的光榮之戰,我們幸甚之至!”言語間浩氣凜然、擲地有聲。
“好、好。”蔣介石再次連連點頭,眉宇間的陰鬱愁色似乎減少了一些。
蔣緯國在旁邊也看得如釋重負。眼下,可以保衛南京的部隊除了918團、憲兵5個團、川軍3個師以外,最能依仗的就是第60軍了。第60軍是來自雲南省的滇軍,下轄3個師(分別是第182、183、184師,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個旅下轄2個團),總兵力4萬餘。因為蔣緯國手裏有大批運輸機,所以出滇參加抗戰洪流的滇軍將士們直接在昆明坐上飛機,一路飛到南京(中途需要在長沙進行中轉加油,空軍在長沙擁有大型機場),速度自然一日千裏,是最能增援南京的一支主力軍。
對於飛來參戰的滇軍,蔣緯國是很重視的。關於滇軍,後世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實際上,這種說法並不準確,或者說,是帶著一種偏見的過時說法。西南地區各軍隊裏,桂軍戰鬥力無疑第一,黔軍隨著中央派係吞並貴州而融入中央軍,雖然默默無聞,但也在抗戰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川軍勞苦功高,但“苦勞大於功勞”,因為川軍戰鬥力確實不是特別高,這是由於川軍裝備、訓練等方麵都較差而造成的(廣西、雲南都是內部統一的小王國,四川內部就沒有真正統一);至於滇軍,其實是一支地方軍裏的精兵。中原大戰時,滇軍確實疲弱,裝備低劣、訓練不足、管理混亂,並且因為財力不支,曾用鴉片代替鈔票發軍餉,導致滇軍很多官兵都染上鴉片癮,導致滇軍被稱為“三杆槍軍隊”,即步槍、鴉片槍、雲南水煙槍,中原大戰期間,滇軍站在中央軍這邊,桂軍主力在中原前線,滇軍在背後對桂軍的廣西老家下手,包圍廣西核心南寧三個月卻始終打不下來,桂軍從中原前線回師救援南寧,幾千桂軍把幾萬滇軍打得落花流水,這場大敗仗極大地刺激到了滇軍統帥龍雲,加上隨後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愈發進逼中國,所以龍雲全麵改革滇軍,走精兵路線,隻保留6個旅,老弱病殘和抽大煙者統統被淘汰出軍,滇軍因此而煥然一新。此時的滇軍在軍容、軍紀等方麵都是不輸給中央軍嫡係部隊的(這是杜聿明和德國顧問的評價),服裝整齊、紀律嚴明,其整體素質被譽為“國軍之冠”,戰鬥力也得到極大提升,因為雲南與法國殖民地印度支那(越南、老撾、柬埔寨)接壤,所以龍雲大力購買法式裝備,使得滇軍清一色是法式裝備,官兵人人佩戴著法式鋼盔,號稱“法械師”。
“永衡啊…”蔣介石看著下飛機的滇軍官兵們,似乎發現了什麽不對勁的事,“部隊的裝備呢?”
蔣緯國受到提醒,他定睛一看,還真是,下飛機的這些滇軍官兵們個個都是赤手空拳、手無寸鐵,別說槍支彈藥了,連鋼盔都沒有,就是一群穿著軍裝的青壯年。
盧漢一本正經地回道:“委員長,國都已在日寇兵鋒威脅之下,軍情似火,刻不容緩啊!我們計算過,這種德國運輸機在設計上每架可運載1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因為我們中國人個頭比德國人矮小,雲南人是南方人,個頭更加矮小,所以每架飛機可運載25名我軍官兵,如果不帶武器裝備,再擠擠的話,每架飛機可運載30名我軍官兵。既然如此,為節省飛機運力,為爭分奪秒、抓緊時間,因此龍主席下令坐機飛赴南京參戰的我軍官兵都不攜帶武器,從而讓飛機能裝更多士兵,縮短我軍全部抵達南京所需要的時間。南京是國都,更加是我國的軍事重鎮,南京肯定是有很多軍械倉庫的,因此我軍官兵下飛機後可以‘就地重新武裝’。”
蔣介石頓時拉長了臉。
蔣緯國在旁邊聽得直接想笑,他聽明白了,龍雲還真是會算計。龍雲的4萬滇軍自然配著4萬套法式裝備,連人帶裝備都送到南京,他自然“虧大了”,所以他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送人不送裝備,把士兵送到南京,然後讓蔣介石用中央軍的裝備去武裝他的這些滇軍。蔣介石有苦說不出,因為龍雲的理由是充分的,邏輯也是無懈可擊的:你需要我的滇軍保衛你的國都,可我的滇軍個個都赤手空拳,你總不能讓他們手無寸鐵地上戰場吧?你的中央軍富得流油,倉庫裏不知道多少槍炮,拿出幾萬套裝備給我的滇軍,難道還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我負責出人,你負責出槍。這樣,龍雲雖然派出4萬官兵參加抗日洪流,但他省下了4萬套重金購買的裝備,自然可以非常方便地再在雲南組建起4萬法械師滇軍,不知道省了多少錢。
“緯兒啊,帶盧軍長去金陵兵工廠。”蔣介石吩咐蔣緯國,神色明顯很氣悶。
“好的,盧長官,請隨我來。”蔣緯國一邊給盧漢帶路一邊心頭暗暗苦笑:中國人之間的勾心鬥角,還真是花樣百出啊!
“委員長!”何應欽突然急匆匆地趕過來,“江北日軍有動靜了!”
“什麽?”蔣介石等現場所有人一起變色,蔣緯國忍不住搶問道:“什麽動靜?”
“敵第6師團正從儀徵縣向浦口區快速移動,敵第2師團似乎準備從儀徵縣橫渡渡江。”何應欽也滿臉緊張,“看來,日軍似乎是想兩個師團從西、北兩個方向夾擊南京!”
“浦口區的部隊是你的918團吧?”蔣介石望向蔣緯國,“緯兒你…”
“是!我立刻就去!”蔣緯國匆匆地向蔣介石敬個禮,然後急忙驅車趕去,他看了一眼手表,10月14日上午8時。
南京在後世的政治地位自然比不了此時,此時是國都,後世是省會,但南京在後世的城市規模、轄區麵積、人口數量都是遠遠超過此時的,此時南京的轄區大致上是這樣:百分之九十五城區在江南岸,江北岸隻有一個類似於橋頭堡的、小小的江浦縣(在後世是浦口區),這個江浦縣非常重要,它是一個交通核心樞紐,一方麵,江浦縣隔江相對的是南京下關碼頭,一方麵,江浦縣是中國此時兩大南北鐵路幹線之一的津浦鐵路的終點。津浦線的起點是天津,終點就是南京市江浦縣浦口火車站,因此江浦縣的重要性是無需多言的——另一條南北鐵路幹線是平漢線(平漢鐵路/京漢鐵路),起點是北平市盧溝橋,終點是武漢市漢口鎮。
奉命堅守江浦縣的部隊正是蔣緯國的第918團。
急匆匆地乘船過江並趕到江浦縣後,蔣緯國見到了杜聿明、孫立人、齊學啟等同僚。“情況怎麽樣?”蔣緯國迫不及待地問道。
“日軍馬上就要進攻了。”杜聿明神色凝重如鐵,“第6師團…日軍兩大王牌勁旅之一,好啊,我今天倒要領教領教這個第六師團究竟是銅頭鐵臂還是九條命!”他言語間極有鏗鏘慨然之音,臉上更是毫無懼色,隻有迎戰強敵時的淩雲壯誌。
“部隊怎麽樣?”蔣緯國心情沉甸甸地問道。
孫立人道:“全團現在有一萬零八百多名官兵,兵員素質還行,近七成都是上過戰場的老兵,畢竟我們招兵時一直堅持寧缺毋濫,優先招收在上海前線受傷回來養傷並康複的傷兵;武器方麵,輕武器是沒問題的,彈藥也十分充足,但重武器就捉襟見肘了,畢竟我們在平津前線損失得太嚴重,又劃出去一大部分支持128團,使得我們現在坦克數量已經不足三十輛,並且基本是一號二號,連三號都沒幾輛了,無法與日軍展開野戰或運動戰,炮兵力量隻能說馬馬虎虎。”
蔣緯國點點頭:“日軍第6師團是甲種師團,一直未參戰,全師團齊裝滿員,兵員足有兩萬五千人,裝備是日軍各部隊裏最為精良的,並且該師團素來以野蠻彪悍而聞名日本陸軍,我們的壓力很大啊!”他說的是“我們”而不是“你們”,因為蔣緯國自己也是918團的一員。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兵員。”孫立人道,“根據偵察兵和偵察機發回來的情報,日軍第6師團的主攻方向就是江浦縣這裏,同時,日軍第2師團正在龍潭鎮那裏準備渡江。南京要遭到攻擊的地方是北和西,我看,可以從東、南二麵抽調一些部隊過來。”
蔣緯國嗯了一聲:“交給我吧!”
“我們需要紫金山的炮群。”孫立人叮囑道,“隻要炮群發揮威力,不亞於給我們增加一個師的兵力,還有海軍的長江艦隊,也是我們的優勢,都必須要全麵發揮出來。”
“好!”蔣緯國連連點頭,“都包在我身上。”他此時充當一個各部隊各兵種各軍種協同作戰的高級協調員。
急匆匆地離開江浦縣後,蔣緯國找到了南京城防工程總負責人、國軍獨立第1工兵團團長馬崇六。馬崇六給了蔣緯國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回複:“二公子放心吧!南京城防工程原先預計要在十一月初會全麵完工,但參加工程的全體軍民都幹勁十足,眼下實際上已基本全麵完工,繼續施工也隻是在錦上添花而已。”
蔣緯國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馬不停蹄地趕到紫金山後,蔣緯國找到了負責重炮群的王業成。王業成原先是918團炮兵營的連長,由於他在平津戰役和平津會戰中都表現出色,加上他是正規的炮兵科畢業的技術型軍官,所以此時已是炮兵少校,負責紫金山重炮群的建設、施工、指揮。麵對蔣緯國的詢問,王業成攤開手:“目前已有13門火炮安裝完畢。”
“什麽?”蔣緯國大吃一驚,“才這麽點?你開什麽玩笑!”
王業成無奈地道:“我沒有開玩笑。”他掰著手指算給蔣緯國聽,“原計劃安裝在紫金山以及附近多個山坡上的火炮一共52門,但是,從蘇聯買來的8門152榴彈炮、從德國買來的20門150榴彈炮以及江陰要塞的4門德製150毫米加農炮和4門蘇製122毫米加農炮都被運到上海前線去了,還有另外本來要運過來的8門榴彈炮被補充進了第10、第14重炮團。”
蔣緯國啞然無語,這也不是什麽意料之外的事情,上海打得熱火朝天,大炮自然越多越好,原計劃安裝在紫金山等南京山坡上的這五十多門大炮肯定要被“挪用”一下的,畢竟,南京保衛戰還沒爆發,這五十多門大炮放在南京山坡上肯定是一種浪費,必然運到上海救急,等上海打完了,南京要打了,再把這五十多門大炮運到南京“物歸原主、炮歸原位”,隻是,這場南京保衛戰來得太突然,淞滬會戰還沒結束,南京戰役就爆發,大炮自然來不及運回來。
“那麽,這13門大炮各是什麽型號的?”蔣緯國無奈地問道。
王業成回答道:“德國的2門330毫米艦炮、2門150毫米榴彈炮,蘇聯的4門b-4型203毫米榴彈炮,以及5門在上海繳獲到、被運到南京修好的日製火炮,其中3門是三八式120毫米榴彈炮,還有1門是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1門是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
蔣緯國愈發無奈:“算了算了,有勝過無,希望你的炮群能大發神威,能不能守住南京,很大程度上就要看炮兵的了。”
王業成很自信地笑道:“拭目以待吧!”
南京保衛戰在一種很匆忙、很倉促以及讓雙方高層都感到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爆發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