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節 備戰南京(5)
字數:8059 加入書籤
“此人不行,讓他離開南京;此人可以,此人…還行;此人不行!”南京衛戍司令部內,作為南京衛戍司令部副參謀長的蔣緯國正在專心工作著,實際上,蔣緯國這個衛戍司令部副參謀長職務跟他在第77師裏擔任的參謀長一樣,都是掛名的,畢竟蔣緯國沒上過一天軍校,雖然具有“超時代目光”,但真的讓他指揮一個團或一個師去打一場戰役,他肯定是做不來,他隻適合“指點江山,揮斥方遒”,隻不過,他還是可以在很多地方發揮自己的特殊專長的。
蔣緯國此時在進行“南京軍”(“南京軍”已經是一個專屬名詞,特指參加保衛南京的國軍死卒部隊)各部隊師旅級高級軍官的人事調動工作。南京軍下轄7個師、1個憲兵團(“南京憲兵團”)、1個炮兵旅(南京五座山上的38門大口徑重炮和100多門中型口徑火炮統一被整編為“南京炮兵旅”,此番號跟南京軍、南京憲兵團一樣都是不以數字編列的榮譽番號);九支部隊,第77師是三旅九團製,第88師和第99師都是三旅六團製,第100師是八團製,川軍第145師、滇軍第182師、桂軍第170師都被改為了三團製(因為這三個師的兵員人數都不是很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川軍、滇軍、桂軍在戰鬥中傷亡很大以外,還有劉湘、龍雲、李宗仁存在一定的保存實力的心理以及蔣緯國等中央軍部隊趁機挖地方軍老兵牆腳的緣由),憲兵團下轄五個憲兵營,炮兵旅下轄一個炮兵團(紫金山炮兵團)和四個炮兵營(幕府山炮兵營、北崮山炮兵營、紅山炮兵營、雨花台炮兵營)。蔣緯國此時做的,是讓部隊的中高層指揮官都保證是“經過曆史考驗的真正勇於為國捐軀、敢於為國而死的鐵血軍人”。
蕭山令在旁邊看得十分吃驚:“建鎬,這麽多你父親的得意學生都不入你的法眼?比如桂永清?你不讓他當第99師的師長?第99師是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加上第3師、第6師、第9師、第14師合編成的,桂永清原本是教導總隊總隊長,擔任這個第99師的師長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呀?你居然讓他離開南京?”
“這個桂永清…”蔣緯國嗤之以鼻,“他就是想在南京軍裏當營長,我還嫌浪費一個營呢!”蔣緯國心知肚明,在原先曆史上,桂永清在南京保衛戰裏的表現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沒有臨陣脫逃的舉動,但此人確實能力較平庸,雖有一時血氣之勇,但沒有過硬的指揮能力。
“胡宗南也不要?還有黃傑、孫元良、王敬久、沈發藻…這麽多人?”蕭山令愈發地吃驚,“這可都是黃埔生啊!”
蔣緯國露出一個略顯輕蔑的表情:“南京軍這座廟太小了,容不下這麽多尊神仙。”
蕭山令無奈地搖頭:“李玉堂、陳明仁、王耀武、俞濟時…我的天,這麽多國軍的精英將才,你居然都不要?”
蔣緯國露出一個略顯苦澀的表情:“我不是說過了嘛,‘南京軍這座廟太小了,容不下這麽多尊神仙’。”
“什麽意思?”蕭山令聽得一頭霧水。
蔣緯國畢竟不是百度,民國時期軍政人物成千上萬,他肯定無法甄別每個人,他隻能憑借自己的記憶來甄別地位比較高的人,比如此時南京軍裏的師長、旅長們(這其中很多人在抗戰後期會變成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至於團長級別的,他就不清楚了,但不要緊,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隻要南京軍裏的師長旅長們都是能打的、勇敢不怕死的真正軍人,他們部隊裏的士兵們必然會被徹底帶動起來,所以蔣緯國要確保南京軍裏的“師長旅長們”都是“幹淨的人”。實際上,桂永清、胡宗南、黃傑、孫元良等人此時都沒有走,哪怕他們的部隊已經走了,他們也遲遲沒走,雖然不排除他們被激起一腔熱血想在南京死戰,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校長、領袖蔣介石沒走,作為學生和部下的他們哪裏敢走,所以一個個“哭著喊著要留在南京”,借機表達自己的忠心。蔣介石肯定沒空給這麽多人下達“你們必須走”的命令,畢竟桂永清、胡宗南等人的地位還不能跟何應欽、陳誠等高層大員相比,自然而然,“轟走”這些人的任務就交給蔣緯國了。
“蔣副參座!”司令部門口氣衝衝地跑來一個人,“你太不厚道了!”
蔣緯國納悶地一抬頭,看清來人後忍不住笑了:“伯玉兄!”
來人是胡璉。
胡璉跟蔣緯國在滬東戰場上打過交道,蔣緯國對胡璉很有好感,胡璉同樣是一個性情直爽的人,並且蔣緯國還直接說要挖胡璉到他的親衛軍裏,因此兩人其實已經是朋友關係了,所以胡璉跑來找蔣緯國才會如此“失禮”,當然了,他知道蔣緯國不會計較,蔣緯國也確實不會計較。
“蔣副參座,你說話不算話!”胡璉十分惱火地道,“第15集團軍快要全部開去浙北了,我推三阻四地找借口留在南京,一直在等著你的命令,結果等到現在也沒消息!難道你根本就沒打算把我留在南京?辭公打算讓我去擔任第67師第119旅旅長,還說可以讓我直接當第11師的副師長,我心急如焚地等著你讓我留在南京的命令,喂,你倒是給一句痛快話啊!”胡璉此時是第15集團軍第18軍第11師第66團團長,第15集團軍奉命開去杭州一帶進行休整、補充並承擔防守杭州的任務。
“胡璉團長?”蕭山令拿過蔣緯國手裏的名單,掃視一下後笑起來,“很抱歉,我們的蔣副參座不打算讓你留在南京。”他舉起名單,上麵的“胡璉”二字後赫然是一個大紅叉叉。
“蔣緯國!”胡璉徹底氣急敗壞了。
蔣緯國無奈地笑了笑,他站起身,拉著胡璉走到門外一處無人處,低聲說道:“伯玉兄,你是誤解我了。”
“什麽誤解?”胡璉差點兒跳起來,“你分明就是看不起人!你當我不知道?被你下令調離南京軍的人都是你心中的酒囊飯袋!還有,我要跟你說一句實話,我要留在南京,留在南京軍裏,不是為了抱你蔣二公子的大腿,而是我想在南京盡到我作為黨國軍人的職責!”
“伯玉兄!”蔣緯國十分認真地道,“你先別激動,我在這裏跟你說一句掏心窩的話吧!被我下令調離南京軍的人,一半是飯桶,我不想他們留下來壞事,另一半是精英,都是國軍以後的種子,我不想他們留下來白白地犧牲。比如第25師第73旅旅長戴安瀾、第3師師長李玉堂、第3師補充團團長方先覺、預備第2師師長陳明仁…”他看著胡璉,“再比如,你。”他非常推心置腹地道,“伯玉兄啊,南京軍就是一支死士部隊,幾乎注定要全軍覆沒在南京,這麽多國軍精華人才都死了,國軍以後怎麽辦?你這樣的人,好好地活下去,對國家更有用。”
蔣緯國說的都是真心話,他為了讓自己的親衛軍更強大、讓南京軍更強大、讓日本人在南京死傷更多的人,他恨不得把國軍所有的精英將才都收入囊中,但他知道這樣並不理智,國軍精英都在南京軍,其它部隊怎麽辦?國軍精英要是在南京陣亡殆盡,國軍以後怎麽辦?所以他在“攆走”大批國軍庸才的同時也硬生生地“趕走”大批的國軍精英人才,包括胡璉。
胡璉臉上的怒色頓時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愧色和感動,但隨後又被堅毅如鐵神色給覆蓋了:“不!我必須要留在南京!媽的!這麽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外矚目的大戰,如果不參加,我會後悔一輩子的!建鎬老弟你就別跟我廢話了!我一定要留在南京!你趕緊安排!”
蔣緯國啞然失笑:“廟小神仙多,位置不夠啊!你現在是團長,馬上就要升為旅長甚至副師長,我這裏可沒有旅長或副師長的位置給你,團長都緊張。”
“當個營長也沒問題的!”胡璉非常爽快,並且也非常精明和幹脆,“你當我不知道麽?你那個第77師大肆擴充、嚴重超編,去你那裏當營長管的人比我原先當團長管的人還要多!”
“你這個狐狸!”蔣緯國忍俊不禁,“行!歡迎你來當營長!”
送走躊躇滿誌、神采飛揚的胡璉後,蔣緯國繼續剛才的工作,同時跟蕭山令商討國軍內部存在的眾多弊端。“醫療體係的不完善以及醫療水平的低下、醫療器材和藥品以及醫療人員的缺乏,是導致國軍傷亡慘重的一大重要原因。”蔣緯國對蕭山令說道,“太多國軍將士因為一點小傷以及傷後生病而白白喪命。南京軍隻有十萬人,打光多少少多少,所以必須要提高醫療水平,最大努力地讓沒有受致命傷的國軍傷兵能康複痊愈。”南京軍保持十萬人的規模是十分合理的,因為人數若是太多,一來會削弱非南京地區的國軍的力量,二來會增大南京的彈藥、糧食、藥品等物資的消耗,三來會適得其反,假如南京有三十萬國軍,但日軍卻對南京圍而不打、以守代攻,那國軍就在南京白白地閑置和浪費了三十萬人馬的寶貴力量,顯然反而陷入被動。
蕭山令深以為然:“可以挑選文化水平較高的士兵或男性平民,進行大規模的醫療培訓,將他們培訓成醫護兵,另外,要求留在南京的愛國女子也是非常多的,大多數是年輕力壯的青年女子,其中很多人還是文化水平較高的大學生、高中生,我看,可以同樣大規模地組織她們學習醫療知識,培養成軍中護士,再在南京多建造傷兵醫院,實施地下化,保障安全性。”
“嗯。”蔣緯國點頭,“還要大量地購買醫療器材和藥品,都需要錢,但很值得。”國軍此時傷兵的死亡率高達50%,如果能大幅度地降低,就能讓更多傷兵重上戰場,無疑可以確保南京軍戰鬥力的持續,說白了,傷兵其實是“可循環使用的”,不能成為“一次性產品”,十個傷兵死五個,會導致部隊減員速度非常快,如果十個傷兵隻死三個甚至更少,部隊減員速度自然就大大地放緩了,南京軍的兵員總數畢竟是固定十萬人的。
蕭山令繼續道:“根據上海戰事的經驗,國軍還有兩大弊端,一是軍心不穩,二是浪費情況太嚴重。在上海,日軍飛機有時候會往國軍投擲印刷得十分精美的傳單,上麵都是蠱惑人心的內容,比如‘蔣介石政權之巨大危機’、‘國民政府賣國求榮之本質、禍國殃民之真相’、‘皇軍優待棄暗投明的中國兵’、‘共產黨挑動中日開戰從而趁機發展之陰謀’、‘皇軍在占領平津時深受當地百姓之歡迎’‘滿洲國和台灣之幸福現狀’、‘四大家族之巨額財產’等等等,花樣百出、不勝枚舉。哦,你看看這份。”他掏出一份傳單遞給蔣緯國。
蔣緯國好奇地看了看,第一眼他就吃驚了:“我操!這不是我麽?我操!楊梅也在上麵?還有施利聆?還有蔡文娜?我操!怎麽連柳無垢都在上麵?…這些女人是誰?”這份傳單上共是三十多張照片,第一張是蔣緯國,接下來四張則依次是楊梅、施利聆、蔡文娜、柳無垢,剩下的二三十張都是蔣緯國不認識的年輕漂亮女人的照片,傳單下有這麽一段文字:“…蔣介石政權在本質上就是一個賣國求榮、禍國殃民的腐敗集團,其各種肮髒黑幕足以令人震驚,就以蔣介石二兒子蔣緯國舉例,蔣緯國被蔣介石精心宣傳吹噓成一個青年愛國軍人,但真實的蔣緯國就是一個吃喝嫖賭抽樣樣精通的紈絝子弟,並且好色如命,以上照片從第二張開始,都是被蔣緯國先後霸占的不幸女子。第二張女子名叫楊梅,原是宋美齡衛隊成員,被蔣緯國看中後被其玷汙,第三張女子名叫施利聆,原是蔣緯國同學之妻,被蔣緯國看中後將其搶走,第四張女子名叫蔡文娜,原是川軍第20軍軍長楊森之妾,被蔣緯國看中後將其索要去搶占;第五張女子名叫柳無垢,原是上海中華女子職業學校的英語老師和國文老師,代表學生進行請願時被蔣緯國誘騙入室"qiang jian";第六張女子名叫…”
“我操!”蔣緯國看得又想笑又惱火,“媽的!該死的小日本,老子什麽時候有這麽多女人了?我自己怎麽不知道?太誇張了吧!這個第十三張女子還是青樓女子?老子逛窯子時看中她並將其長期包養?老子從來沒逛過窯子!這個第二十五張女子才十三歲?老子有那麽變態麽?該死的小日本!老子要告他們誹謗!造謠!侵犯老子名譽權!”他確實十分的惱火。
蕭山令笑著道:“多了去了,都是誹謗國府高層要員的。但是…”他神色又變了變,“你也知道,國軍大部分基層士兵都是文化水平很低的,這樣的士兵,一來樸素,二來有些愚昧,撿了這些傳單後去詢問識字的人,一些不明大義的士兵就會心動,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最後帶槍逃跑投降。說真的,投降的國軍官兵還是不少的,還有很多官兵在部隊撤退時故意掉隊,然後跑去向日軍投降。”
“這個情況在南京應該不會發生的。”蔣緯國很有自信,“願意留在南京,都是真正的願意為國而死的勇士,信念堅定、心如鐵石,不會被誘降的。”
“但人心是會變的。”蕭山令認真地道,“必須要提前采取預防措施。”
“你說得對。”蔣緯國點頭,“確實要做好部隊官兵在思想上的工作。我看,可以組織一批文化水平較高的士兵或投筆從戎的大學生,編成若幹個‘文化工作隊’,平均一個營或一個連配一個。”他原打算起名“思想工作隊”,但感覺這個詞語有些怪怪的,所以改成了“文化工作隊”。
蕭山令再次笑了笑:“好主意。另外,第二點,浪費情況太嚴重。我們這場戰爭是要打一場持久戰、消耗戰,拖死日本人,但實際上我們自己卻很容易先被拖死。因為指揮之失當、組織之不完善,很多的國軍部隊在轉移、撤退時會丟盔卸甲,導致大量的武器裝備被遺棄掉、被浪費掉、被繳獲,不止如此,國軍部隊裏雖然有擔架隊、輸送隊,但大部分都是有名無實,導致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傷員病患沒有被運到後方。如此拋兵棄械的惡劣作風,我們又怎麽能真正地做到拖死日本人?還有,大部分國軍防線沒有陣地縱深和副防禦,實戰中極易被擊潰,日軍又非常善於使用精銳小股部隊進行滲透偷襲;另外,不同國軍部隊間嚴重缺乏通訊設備,上海戰場上甚至發生很多起不同國軍因為誤會和不明敵情而在黑夜裏互相開火的事情。…”
蔣緯國聽得連連點頭,心情十分沉重:“問題真不少!都是血的教訓啊!必須引以為鑒,一定要對症下藥地消除這些弊端。”
“建鎬!”門外大步流星地走進來一個人,是軍工部副部長朱家驊。
“騮公!”蔣緯國立刻起身迎接,他看到朱家驊神采奕奕,似乎有什麽大喜事。
“特大好消息!”朱家驊開口沒出蔣緯國的意料,他整個人簡直是眉飛色舞,“青黴素研製成功了!”
“什麽?”蔣緯國大喜過望,“真的?這麽快?”他確實極度驚喜,因為他記得青黴素在原先曆史上是到1941年時才被真正地研製成功的。
“投入那麽多資金、人力,還有那麽多麽?”朱家驊容光煥發,“但是,你也不能太高興,我們是把青黴素研製成功了,但想實現大規模量產還是有很大距離的,以目前的產量,差不多隻夠供應幾萬人。”
“夠了!夠了!”蔣緯國欣喜若狂,他非常激動,有了青黴素這種“靈丹妙藥”,成千上萬的國軍傷兵就可以從死亡線上被救回來了(在原先曆史上,青黴素是在1943年才真正實現大規模量產的,需要注意的是,原先曆史上的青黴素研製工作隻是一小群醫學家和幾個醫學研究機構進行的,前期和中期都沒有國家力量的介入,到了後期才得到美國軍方的協助,此時是被中德兩國作為國家級項目進行重點研製的,因此提前幾年誕生了,但還不能量產。)。
就在蔣緯國為這個特大好消息而激動不已時,蔣介石打電話讓他過去。
“來,緯兒你看看!”蔣介石氣色很好地遞給蔣緯國一份文件,“日本人開出的新條件。看來,他們確實是色厲內荏啊!”
蔣緯國連忙接過文件,上麵是日本人“修改後”的能夠“實現中日和平”的停戰條件,主要內容有四點:
第一,華東方麵,上海恢複到八一三事變前的態勢,中國軍隊全麵撤出上海,且不得駐紮保安團,隻有警察,日軍可在上海駐紮一個旅團,上海主權屬於中國,治權由中日共有;
第二,華北方麵,中國軍隊全麵撤出平津二市、河北省、察哈爾省、綏遠省,且不得駐紮保安團,隻有警察,日軍可在以上二市三省駐紮兩個師團,以上二市三省主權屬於中國,治權由中日共有;
第三,國民政府向日本政府進行戰爭賠償;
第四,日中兩國進行軍事合作,聯合剿滅中國境內的xxx勢力。
蔣緯國心頭一個咯噔,他惴惴不安地看著滿臉笑容的蔣介石:“父親,您該不會要答應這份新條件吧?”
“當然不會。”蔣介石搖頭,“這幾項新條件雖然比上次那幾項稍微溫和一些,但仍然超出了國府的底線。緯兒,你難道沒看出?日本人終於讓步了!這就意味著,國府可以再接再厲,繼續讓日本人進行更多的讓步,直到不超過國府的底線,國府就可以考慮正式接受了!”他歎口氣,“佳兵不祥啊!能夠早點停止戰爭,是善莫大焉的好事啊!”
蔣緯國頓時心頭暗暗叫苦。(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