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節 南京軍編製

字數:5813   加入書籤

A+A-


    保衛南京的中國軍隊被稱為“南京軍”。“南京軍”屬於一個特定詞語,共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奉命參加南京保衛戰的中國軍隊,二是奉命保衛南京的中國軍隊的正式番號。南京軍由10支部隊組成,包括7個步兵師(4個中央軍步兵師和3個地方軍步兵師)、1個憲兵團、1個炮兵旅、1個工兵旅,總兵力10萬餘人(工兵旅其實由正規工兵和臨時加入的民工組成,並且該旅和憲兵團一樣不是一線部隊,憲兵團負責南京城治安,工兵旅負責南京城工事建設,所以該旅兵員人數不被算入南京軍戰鬥部隊兵員總數裏)。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軍的中高層軍官的人事任命名單有些反常,因為國軍在結束淞滬會戰後可以調動三十萬以上部隊保衛南京,但為從長遠角度和宏觀角度考慮,加上不能犯下顧此失彼、矯枉過正的錯誤,如果把太多部隊投入南京戰場,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必然會在較長時間內缺乏具有實戰經驗和較強戰鬥力的野戰部隊,因此,用於保衛南京的“南京軍”在兵員總數上被限定在10萬人規模,同時,大批中高層軍官堅定要求留在南京參戰,導致南京軍“將多兵少”,很多高級軍官甚至要求降級參戰,師長願意在南京軍裏當旅長,旅長願意在南京軍裏當團長,諸如此類等等,所以,南京軍的中高層軍官的人事任命不考慮資曆,形成一種“大雜燴”;另外,除已進入部隊裏領兵就職的軍官外,還有很多軍官在南京衛戍司令部內待命,這些軍官一方麵在司令部內擔任“高參(高級參謀)”,參加對戰事出謀劃策,一方麵作為“預備候補軍官”在前線部隊損失軍官後迅速補充上去。比如南京軍某個步兵師,該師在編製上有一個師長,在南京衛戍司令部內則還有一兩個“預備候補師長”,以此類推。

    南京軍包括第77師、第88師、第99師、第100師、第145師、第170師、第182師、南京憲兵團、南京炮兵旅、南京工兵旅,全軍德械。南京軍四名主官跟南京衛戍司令部四名主官同步,總指揮是蔣介石本人,副總指揮是唐生智,參謀長是蕭山令,副參謀長是蔣緯國。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7師(該師三旅九團製)】

    師長黃維中將,副師長鍾鬆少將,參謀長蔣緯國上校,副參謀長蕭爻中校;

    師部直屬機構:參謀處、情報處、副官處、軍法處、軍醫處、政治處、特務處;

    師下轄:

    1第771步兵旅旅長杜聿明少將

    旅下轄:第918機械化步兵團、第991步兵團、第992步兵團

    旅部直屬:衛隊營、炮兵營、工兵團、輜重兵團、特種連、狙擊連、通訊連、憲兵隊、衛生隊等附屬部隊;

    2第772步兵旅旅長鄭洞國少將

    旅下轄:第128摩托化步兵團、第993步兵團、第994步兵團

    旅部直屬:衛隊營、炮兵營、工兵團、輜重兵團、特種連、狙擊連、通訊連、憲兵隊、衛生隊等附屬部隊;

    3第773步兵旅旅長吉章簡上校

    旅下轄:第813步兵團、第995步兵團、第996步兵團

    旅部直屬:衛隊營、炮兵營、工兵團、輜重兵團、特種連、狙擊連、通訊連、憲兵隊、衛生隊等附屬部隊;

    4師部直屬部隊:

    第77騎兵團(該團下轄5個騎兵營、1個迫擊炮營、1個重機槍營)團長羅又倫上校;

    師部衛隊營、特種連、狙擊連、通訊連、憲兵隊、5個傷兵醫院;

    全師總兵力約30000人。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8師(該師三旅六團製)】

    師長宋希濂中將副師長鍾彬少將

    師主要下轄:

    第201步兵旅(第881、884步兵團)

    第202步兵旅(第882、885步兵團)

    第203步兵旅(第883、886步兵團)

    全師總兵力約20000人;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9師(該師三旅六團製)】

    師長李玉堂中將副師長邱清泉少將

    師主要下轄:

    第1步兵旅(第1、4步兵團)

    第2步兵旅(第2、5步兵團)

    第3步兵旅(第3、6步兵團)

    全師總兵力約20000人;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00師(該師八團製)】

    師長李忍濤少將

    師主要下轄:第1001至第1008團(每團下轄1個生化營、1個步兵營、1個輜重兵營);

    全師總兵力約13000人;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45師(該師屬於川軍,三團製)】

    師長饒國華中將,全師約4000兵力;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70師(該師屬於桂軍,三團製)】

    師長夏國璋少將,全師約5000兵力;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2師(該師屬於滇軍,三團製)】

    師長安恩溥中將,全師約4000兵力;

    【南京憲兵團(該團五營製)】

    團長蕭山令少將

    團主要下轄:第1、第2、第3、第4、第5憲兵營;

    全團約3000兵力(該團在開戰後招募城內青壯年平民補入該團,兵力增至約7000人);

    【南京炮兵旅(該旅下轄1個炮兵團和4個炮兵營)】

    旅長史文桂少將副旅長蔡忠笏少將

    1紫金山炮兵團團長彭孟緝上校副團長黃國書上校

    該團下轄3個炮兵營:北高峰炮兵營、小茅山炮兵營、天堡山炮兵營;

    2幕府山炮兵營、3北崮山炮兵營、4紅山炮兵營、5雨花台炮兵營;

    全旅總兵力約5000人,目前擁有大口徑重炮38門、中口徑火炮100多門;

    【南京工兵旅(該旅五團製)】

    旅長闞維雍少將副旅長馬崇六上校

    旅主要下轄:第1、第2、第3、第4、第5工兵團;

    全旅總兵力約5000人(這是正規工兵的人數,實際上該旅還直接統管指揮著南京城內所有參與修建工事的民工並不斷招募民工補入該旅,該旅內軍民界限很含糊,所以人數無算)。

    附錄:南京戰役爆發時日本陸軍現狀

    日本陸軍在七七事變前共有17個師團,在七七事變後為適應戰爭需求,重建在“宇垣裁軍”中被裁掉的第13、第15、第17、第18師團,同時以第1、第8、第9、第14師團的預備役兵力新建了第101、第108、第109、第114師團,另外把獨立第11混成旅團擴建為第26師團,並且又在台灣組建一個旅團級的台籍日軍支隊,使日本陸軍擁有的部隊包括26個師團和1個支隊,分別是:近衛師團、第1至第20師團、第26、第101、第108、第109、第114師團,以及台籍日軍重藤支隊。淞滬會戰中,日軍第101師團被全殲(同時被全殲的還有日軍第1野戰重炮兵旅團);淞滬會戰後,日軍擴大台灣軍的規模,重藤支隊被擴建為台灣第1混成旅團,同時新建台灣第2混成旅團,另在中國東北新建3個獨立步兵混成旅團、3個獨立騎兵旅團,又在朝鮮地區新建3個主要由韓籍日本兵組成的師團;南京戰役爆發時,日本陸軍共有28個師團、8個獨立旅團,若加上其餘附屬部隊,日本陸軍總計80多萬兵力。

    日本陸軍各部隊此時的分布情況(在淞滬會戰後、南京會戰前經過了一定程度的調動):

    日本本土國內2個師團:近衛師團、第1師團;

    日占朝鮮地區1個師團:第19師團;

    中國東北地區(關東軍)3個師團、3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獨立騎兵旅團:第4、第8、第12師團,獨立第1至第3混成旅團,獨立第1至第3騎兵旅團;

    華北地區(華北方麵軍)6個師團:

    方麵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

    第一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將,該軍下轄第3、第7、第26師團;

    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中將,該軍下轄第10、第14、第20師團;

    華東地區(華中方麵軍)16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3個野戰重炮兵旅團:

    方麵軍總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

    第三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該軍下轄第9、第11、第13師團;

    第四軍司令官畑俊六中將,該軍下轄第15、第17、第18師團;

    第五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王中將,該軍下轄第2、第5、第6、第16師團;

    方麵軍直屬部隊:第108、第109、第114、第27、第28、第29師團,台灣第1、第2混成旅團,第2、第5、第6野戰重炮兵旅團。

    注1:第27、第28、第29師團都是以朝鮮籍日本兵為基層主體而新建立的師團;

    注2:華中方麵軍是日軍目前的五大海外軍事集團(關東軍、朝鮮軍、台灣軍、華北軍、華中軍)裏規模最大的,因為部隊龐雜、運輸費時,所以並非所有部隊都在南京會戰爆發時已集結完畢,日軍攻打南京時集結了大量重兵,後續部隊則在戰事期間源源不斷地抵達參戰,以上羅列的是加入華中方麵軍的日軍所有部隊的番號;同時,華中方麵軍另需固守上海以及上海和南京之間的蘇州、無錫、常州等地,並且還需派遣部隊防備南京外延地帶的中國軍隊,導致並非所有部隊都能投入對南京的攻擊,總體而言,日軍可累計投入四十萬兵力攻擊南京。(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