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節 烈城(9)
字數:6710 加入書籤
南京戰場上,大規模的戰事暫時偃旗息鼓,小規模的交火仍然持續不斷。
莫愁湖附近,兩百多名南京軍官兵在山河變色的怒吼聲中衝殺向突擊至此的日軍第110師團第133旅團第110聯隊。第110聯隊在交手後一觸即潰,包括聯隊長柳川真一大佐在內,全聯隊三千餘日軍抱頭鼠竄,一口氣被南京軍追殺出了莫愁湖以南的江東門外。第133旅團旅團長津田美武少將獲悉後勃然大怒,厲聲嗬斥柳川大佐“貪生怕死、畏敵如虎、臨陣脫逃、指揮不力”,柳川大佐苦著臉說道:“旅團長閣下,我聯隊根本無法迎戰!因為衝向我聯隊的那些支那兵都是已經感染上病菌的病人,就是要跟我們同歸於盡的,他們體內的病菌要比他們身上纏綁著的炸藥包更有殺傷力。他們是這樣進攻的,前麵是十幾輛坦克和裝甲車開路,後麵有火炮提供炮火增援,他們士兵們坐在汽車上,汽車上還堆滿了死掉的病人,開進我們陣地上後就炸毀汽車,炸得汽車上那些病人屍體稀爛粉碎地漫天飛舞,我們很多士兵被濺得滿臉滿頭都是,心驚膽戰,根本就無心迎戰,更何況他們還有幾架運輸機在我們頭上扔死人,導致我們軍心嚴重動搖不定,實在無法正常戰鬥了。”
得知此事後的畑俊六中將痛徹心扉地哀歎:“帝國軍一個聯隊被支那軍一個連隊追著打,簡直是帝國軍的千古笑柄!”
南京地區的人造疫病給日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撤兵理由,“因為支那南京地區突然爆發大規模的疫病,為防帝國軍遭到不必要損失,所以撤離一部分部隊”,這個理由顯然很體麵。戰至此時,日軍在南京戰場上已經把所有戰術都用了個遍,但戰事還是裹足不前,並且日軍的死傷已經高達約29萬人,其中死亡約17萬人,日軍確實已經打得泄氣了,被南京軍打得感到怕了。盡管日軍高層沒有正式宣布“放棄占領南京”,但實際上這已是心照不宣的共識。趁這個機會開始撤兵,正是日軍實施“放棄占領南京”的第一步,轉而把軍力用於華北戰場。
日軍開始撤兵的同時,南京軍則“得理不饒人”地展開一次又一次的局部反擊,使用的都是近乎非人道非人性的手段,感染病菌的軍人們被組建成“病員敢死隊”,取得多次奇效。
武漢的國軍大本營內,何應欽、陳誠、白崇禧、程潛、徐永昌等高層們開始認真地思考一件大事:是否在南京發動大規模的戰略反攻?
蘇聯,莫斯科,克裏姆林宮。
最高領袖的辦公室內,蘇聯此時最高領袖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斯大林正站在窗邊凝視著外麵的景色,一聲不吭地抽著煙,聆聽著畢恭畢敬地站在他身邊的、剛取代尼古拉·葉若夫成為蘇聯情報部門第一號首腦的內務部部長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的重要匯報。斯大林認真地聽著,臉色越來越陰沉凝重,不知不覺間,他腳邊地板上已經落了一層的煙灰。
這幾年內,斯大林一直過得很累,因為有太多的大事需要他操心,比如發展蘇聯的工業和經濟,確保蘇聯的國際地位的穩定和外部環境的安全,以及已經持續了三年多的“大清洗”。這場從1934年12月持續到此時都沒有結束的“大清洗”在名義上是“清洗蘇聯的內部敵人”,實際上是鞏固斯大林對蘇聯的集權專製統治。對於這場誅除異己的政治風暴,斯大林很滿意,同時也十分惱怒煩躁,因為越來越對反對他的人在不斷地浮出水麵,並且這場政治風暴其實就是在製造越來越多反對他的人,除此之外,蘇聯的國際環境也讓他每天生活在憂慮焦躁中。蘇聯是世界上領土麵積第一的大國(第二是中國),靠著數百年來的不斷擴張,此時的蘇聯橫跨亞歐大陸,比起獨居於北美大陸上的美國,擁有眾多鄰國的蘇聯在國際環境上十分不利,東方是中日,西方是歐洲列強,使得蘇聯很容易在某場大規模的國際戰爭中陷入腹背受敵中。
斯大林雖然粗暴、嚴厲、殘忍、貪婪、蠻橫、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但他絕非一無所成,雷厲風行的鐵腕手段和高瞻遠矚的戰略目光是他的兩大優點,當英法等國還沉迷於自欺欺人的和平幻想中時,斯大林就已經開始在深謀遠慮地考慮戰爭了。對於波雲詭譎的歐洲局勢和如火如荼的中日戰爭,斯大林一直在不動聲色地密切關注著,然後因地製宜地思考最佳對策。
“斯大林同誌...”貝利亞匯報道,“正如我剛才向您闡述的那樣,根據來自不同渠道的可靠情報,德國政府正在秘密派遣特使來往於武漢和東京,試圖居中調停中日戰爭,希特勒對此表現出的熱情和重視態度是十分令人玩味的。按照常理,德國的利益在歐洲,但希特勒卻在不遺餘力地試圖讓中日化敵為友、握手言和,並且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有理由相信,希特勒試圖讓中日停戰是有著非常深層的原因的。”
斯大林臉上表情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化,仍然是喜怒不形於色,他彈了彈煙灰:“貝利亞同誌,說說你的看法。”
“是,斯大林同誌。”貝利亞神色謹慎地道,“我個人認為,希特勒在拉攏中國和日本,想把中國和日本都變成德國的戰爭盟友,隻不過中日矛盾尖銳得幾乎不可調和,所以希特勒才始終沒有成功,但這不能讓我們放鬆警惕,因為希特勒的德國若成功實現與中國、日本的雙重結盟,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們,蘇聯會因此而被蒙上巨大的隱患陰影。”
“我明白你的意思。”斯大林深深地吸口煙,緩緩地吐出來,“希特勒絕不是什麽和平分子,他的納粹德國正在積極地擴充軍備,對外發動戰爭是早晚的事。按照我們一直的構想,把德國這股禍水引導英法以及英法背後的美國的身上,才能確保蘇聯外界安全的鞏固,隻是,希特勒現在忙著大力拉攏中日...”他眉頭緊蹙,眼中精光一閃。
“斯大林同誌,正如你此時所想。”貝利亞點點頭,“在歐洲,德國在忙著拉攏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還有西班牙,這些國家若能為德國所用,必然會是德國與英法開戰的重要助力,也是德國與...”他欲言又止。
“與我們開戰的重要助力。”斯大林彈了彈煙灰,“德國若能聯合意大利、匈牙利等國,由西向東地進攻我們,對我們的東歐地區下手,是非常自然的事,但肯定是要在打敗英法後。希特勒再怎麽狂妄,也不敢同時跟英法以及我們開戰,更何況英法背後還有美國。”他思路非常清晰透徹,邏輯非常嚴密無懈。
“這是當然。”貝利亞再次點頭,“不過,德國正在拉攏中日,問題就變得十分複雜了。德國跟英法開戰,中日作用不大,也有作用,可以打擊英法兩國在遠東的殖民地,但更大的作用,則是對付我們。”貝利亞語氣變得堅定起來,“斯大林同誌,如果中日兩國都是德國的盟友,蘇聯就危險了。蘇聯會陷入德國和中日的前後夾擊中!到時候,蘇聯必然危如累卵!”
斯大林的臉色從凝重變成了鐵青,他素來果決利索,絕不幹掩耳盜鈴的事,德中日三國如果真的聯手,確實可以對付英法,但更可怕的是,這個三國聯盟似乎更是用來對付蘇聯的,德中日三國完全在亞歐大陸上包圍了蘇聯,這個可怕的前景不得不讓他產生了極大的憂慮和警覺。“貝利亞同誌。”斯大林沉聲道,“你覺得希特勒的如意算盤會實現嗎?”
“斯大林同誌,我認為希特勒的構想很難實現,但也不是沒有可能,這要根據中日戰爭的態勢和中日高層的心態進行分析。”
“哦,具體說說。”
“是,斯大林同誌。”貝利亞對此已經做足了充分準備,因此胸有成竹、侃侃而談,“目前的中日戰爭,國際公認中國弱、日本強,實際上也確實如此,雖然中國軍隊在南京之戰中創造了令人難以想象的輝煌戰績,但在整體上,中國軍隊除了南京,別的戰場都是喪師失地、節節潰敗,開戰十一個月了,日本軍隊已經成功地占領中國華北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華東的大片地區,並且中國海岸線被日本海軍嚴密封鎖。另一方麵,中國軍隊之所以能在南京打得如此漂亮,德國的強力援助是最大的原因,但是,隨著日本海軍封鎖中國海岸線,海路不通,陸路也不同,德國的援華力度已經隻有先前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由此可判定,繼續打下去,撐不住的是中國,雖然日本也打得非常艱難,但日本並不會被中國獨力地打敗。”
斯大林認真地聽著,然後頷首表示讚同:“中國、日本,是蘇聯在遠東地區的兩個大國,讓蘇聯在對付來自歐洲的威脅時不得不如芒在背,對於蘇聯而言,遠東最好的局勢就是日本深陷中國泥潭,中國被日本打得奄奄一息,日本也被中國拖得精疲力竭。隻有這樣,這兩國才會不成為蘇聯的潛在威脅。”
“斯大林同誌您所言甚是。”貝利亞接著道,“德國在急切地希望中日停戰並握手言和,對此,日本有部分高層感到動心,畢竟日本在中國戰場上也耗費巨大,國力軍力都日益吃緊,至於中國方麵,大部分的國民政府高層都感到動心,因為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承受的壓力大大超過日本。”
“東京和武漢的停戰底線各是什麽?”斯大林敏銳地問道。
“差不多搞清楚了。”貝利亞知道斯大林不喜歡聽到“還不清楚”“正在調查”等含糊不清的回答,因此早有準備,“中國方麵的底線是把中日局勢恢複到七七事變前,中國可以默認日本對滿洲地區的實質性控製,但不會承認‘滿洲國’;日本方麵的底線是把中國華北地區和上海也納入日本的實質控製範圍內。總體而言,中國方麵知道自己無法獨力戰勝日本,所以恢複到七七事變前就心滿意足了,日本方麵眼下也清楚自己難以滅亡中國,不願意繼續消耗國力軍力,所以也急於從戰爭中脫身,隻不過,是在獲得足夠利益的情況下體麵地脫身。”
“相差很大。”斯大林臉上浮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根本就談不攏。看來,希特勒注定要白費力氣了。”
“請恕我直言,斯大林同誌。”貝利亞話鋒一轉,“雖說中日兩國都陷入戰爭無法自拔,但是,正因為如此,兩國高層都明白繼續戰爭對自己很不利,所以反而更希望能夠體麵停戰。有可能,雙方提出的談判底線隻是一種故意示人的姿態,雙方很有可能都會因為戰爭而被迫降低底線,以及在德國的施壓和利誘的情況下而一起退步。”
“唔,貝利亞同誌,你說的很有道理。”斯大林再次蹙眉,“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不會一成不變的,隻要能夠獲得更大利益,昔日的死敵可能一下子就變成盟友,昨天的盟友可能一下子就反目成仇。”作為一個政治家,斯大林非常清楚,每一個國家的領袖都隻在乎利益,政治家翻臉的速度比"ji nv"還要快。比如中國和日本,雖說這兩國仇深似海得不共戴天,但是,隻要有共同的利益,兩國照樣會勾搭成奸。
中日兩國能有什麽“共同利益”呢?斯大林做不出自欺欺人的事,他心知肚明,日本和蘇聯是死敵,中國和蘇聯也是世仇。雖說中國和日本同樣是宿敵,但是,誰能保證它們不會合夥起來打它們都仇恨的蘇聯呢?更何況,還有一個德國在其中大力地穿針引線、渾水摸魚。
“希特勒果然是老奸巨猾、老謀深算...”斯大林暗暗地想道,“他這是想利用蘇中矛盾、蘇日矛盾而把中日都變成德國對付蘇聯的幫手!雖然不一定就是事實,但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要防患於未然!”
沉吟半晌後,斯大林問貝利亞:“貝利亞同誌,假如我們不出手,德國援華也力不從心,美英法都隔岸觀火,中日繼續打下去,會怎麽樣?”
貝利亞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如果中日就這樣打下去,首先,中國肯定是搖搖欲墜的,同時,日本也肯定是不堪重負的,雙方目前都已經到極限,估計再大打一兩場就都沒力氣了,接下來,中國無力反擊,無力收複失地,日本也無力追擊,無力完全獲勝,因此,接下來的局勢就是,日本占領中國華北和華東的大片土地,包括已經占領的東北,雙方陷入戰略僵持,然後都抓緊時間地修身養息、恢複元氣,不過,日本占領中國大片土地並且都是資源豐富或經濟發達的地區,中國的海岸線又被日本海軍封鎖,所以,雙方一起拖下去,日本會先恢複,然後繼續大規模地發動戰略攻擊,中國必然難以招架。雖說日本確實很難滅亡中國,但日本獲勝的可能性仍然是非常大的。至於國際列強方麵,我們置身事外,德國想幫中國卻幫不了,美英法雖然隔岸觀火,但趁機大發戰爭橫財,它們一方麵沒有渠道跟中國進行貿易,一方麵也不願意得罪日本,所以會繼續向日本出售日本急需的鋼鐵、石油、橡膠等工業資源和軍械物資。本來,美英法在中日戰爭中是中立的,雖然不支持中國並且跟日本進行貿易,但確實更傾向於同情中國,不過,因為中國海軍潛艇大肆攻擊跟日本進行貿易的美英法商船,所以導致美英法高層已經越來越不同情中國,所以,依我之見,美英法還會加大跟日本的貿易。”
“總體而言,戰爭還是利於日本的,是吧?”斯大林望向貝利亞。
“是的,斯大林同誌。”貝利亞十分肯定。
斯大林徐徐地噴出一口煙:“正如我剛才說的,‘對於蘇聯而言,遠東最好的局勢就是日本深陷中國泥潭,中國被日本打得奄奄一息,日本也被中國拖得精疲力竭。隻有這樣,這兩國才會不成為蘇聯的潛在威脅’。德國對蘇聯懷有不軌之心,拉攏中日很可能就是為這個目標而服務的,如果我們能粉碎希特勒的如意算盤,蘇聯的外部安全就可以得到大大的穩定。中國被日本征服、中國和日本停戰並且一起投靠德國、中國向日本乞和或投降,這三個結果都是極度不利於蘇聯的,所以,我們必須推波助瀾、火上澆油,讓這場中日戰爭繼續打下去,打得中日兩國兩敗俱傷,打得中日兩國都殺紅眼,如此一來,希特勒的計劃就徹底被摧毀了,第一,中日不肯停戰,他無法把中日都變成德國的盟友,第二,中日打得兩敗俱傷,兩國的國力軍力都一蹶不振,自然而然,中日都對德國沒有利用價值了,難道希特勒願意耐心等上十年,等著中日恢複國力軍力?即便那樣,蘇聯也得到寶貴的十年了;第三,中日都在戰爭泥潭裏越陷越深,希特勒看到所謂的‘德中日三國聯盟’徹底沒有希望,他很有可能會認為德國獨木難支,就放棄對蘇聯的不軌之心了,畢竟他還要對付美英法。”
“斯大林同誌,您的意思是...”貝利亞心頭一動。
“大力增援中國!”斯大林用不容置疑的語氣道,“讓中國繼續跟日本打!最好跟日本打得難解難分!這樣,蘇聯大後方才徹底安全!既然中國打不過日本,我們就必須支持中國,充分地利用好這顆棋子,死死牽製住日本!讓中日都徹底打得油盡燈枯!讓希特勒幻想破滅!”(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