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節 新開始(3)

字數:7274   加入書籤

A+A-


    中日議和停戰後,整個中國可以說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實際上,隔壁的日本也一樣,元氣大傷的日本人同樣在忙著舔傷口。一時間,東亞局勢呈現出一片詭異的平靜,世界局勢也受到很大影響。美、英、法、蘇等列強大國都“驚詫萬分”,不敢相信不久前還打得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中日居然轉眼間握手言和了。眾列強裏,德國高層歡聲雷動,意大利對此漠不關心,英法高層雖然感到其中有蹊蹺,但英法素來鼠目寸光、安於現狀,所以反應平平,美國高層裏大部分人跟英法高層一樣,雖然感到驚詫,卻沒有產生警惕、猜測、不安等心理,隻有少部分具有高瞻遠矚目光的高層從中日議和停戰這件大事中嗅到一絲隱隱約約的危險氣味,至於蘇聯當局,是反應最強烈的。蘇聯領土橫跨亞歐大陸,四麵都是“不友好的國家”,美英法素來敵視蘇聯的意識形態,德國對蘇聯更是笑裏藏刀,中日又都跟蘇聯有著深仇大恨,因此蘇聯當局的“西方政策”是挑動德國跟美英法開戰從而實現“禍水西引”,“東方政策”則是挑動中日大打出手。眼下,中日議和停戰,並且是在德國的主持下實現了,使得斯大林疑心大作。“德國人、中國人、日本人勾搭成奸?”斯大林鐵青著臉,陷入極度的驚怒不安。

    1938年下半年,德蘇兩國的秘密特使接連不斷地來往於武漢和東京之間,德國特使的用意是無需多言的,蘇聯特使的用意也是昭然若揭。蘇聯新任駐華大使奧萊斯基不止一次地請求得到蔣介石的會見,暗示“蘇聯全力支持中國反擊日本、收複失地”,許諾“蘇聯可以增援中國包括一千架飛機、五百門火炮、五百輛坦克在內的大批武器裝備以及超過一億美元的貸款”。很顯然,莫斯科方麵在鼓動中國繼續跟日本開戰,讓中日戰爭持續下去。蔣緯國知道這件事後立刻就想得到,在東京,蘇聯特使肯定也在給日本方麵打氣加油,許諾給日本各方麵的援助,唆使日本恢複對中國的侵略。對此,蔣緯國跟蔣介石提議:對於蘇聯人不懷好意的援助,不妨來者不拒,但中國不可能給蘇聯當槍使,要等蘇聯許諾的援助全部到位後,中國才會“積極考慮反擊日本、收複失地”。說白了,蔣緯國對蘇聯人給的好處是不拒絕的,但好處到手後肯定不會老老實實地按照蘇聯人說的去做,並且,這也是一種對蘇聯人的拒絕。果然,斯大林“不見兔子不撒鷹”,他懷疑中國拿了他的援助後會在反擊日本這事上采取“一推二拖三研究”的敷衍態度,到時候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下去,中國白拿他的援助,他的那些援助都會打水漂,所以斯大林要求“中國立刻反擊日本,蘇聯會在戰爭期間給中國不斷輸血”,而蔣緯國的意思是“必須等武器裝備和貸款全部到位,中國準備充分,自然會全力反擊日本”。雙方外交部門在扯皮了一陣子後,這事最終不了了之。至於日蘇之間,過程和結果也是一樣。

    國外局勢波譎雲詭,國內局勢也是風起雲湧。

    蔣緯國又陷入了極度的忙碌中,幾乎是忙得四腳朝天,重建南京軍已經讓他累得連晚上交公糧的精力都不夠了,更何況,他現在也是一方“土皇帝”。沒費太大的手腳,山東山西二省正式成了蔣緯國的根基地盤,山東省目前共有107個縣,全省總麵積約15萬平方公裏,全省總人口約3700萬,山西省目前共有111個縣,全省總麵積也是約15萬平方公裏,全省總人口約1200萬,因此,蔣緯國手中魯晉二省加起來土地總麵積超過30萬平方公裏,人口數量則高達5200多萬(包括幾百萬逃難到魯晉二省的淪陷區平民,魯晉二省雖然也有人口在戰爭期間逃離本省,逃難到河南、安徽、陝西等省份,但隨著魯晉二省被收複,這些人口基本上又回到了家鄉),毋庸置疑,蔣緯國此時掌握的實權是非常大的,華北五省裏,河北、察哈爾、綏遠已經淪陷了,隻剩下山東山西二省,所以眼下的蔣緯國是不折不扣的“華北王”。當然了,實權越大,責任也越大。首先,蔣緯國必須讓魯晉二省的五千二百多萬老百姓都能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然後,他要重建他的軍隊,在這同時,還要重建社會秩序,發展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醫療、教育、公安、民政、科研等實業,並且,他還要鏟除反對派勢力。

    亂世中,有槍就是草頭王,並且“槍杆子裏出政權”,眼下民國既是亂世又是戰爭時期,雖然蔣緯國不想窮兵黷武,但他必須要把軍隊建設放在第一位。南京軍目前有6個師,雖然基本上夠了,但還是略顯不足,所以蔣緯國額外進行了適當的擴軍,反正他手裏有尚方寶劍,並且他有功勞、有能力、有鈔票、有全國第一硬的靠山、有人脈關係網,幹這事是如魚得水。抗戰爆發前,華北三大軍閥分別是河北的宋哲元、山東的韓複榘、山西的閻錫山,三人部隊目前都日薄西山,蔣緯國趁機拾遺補缺,並且是拾別人之“遺”,補自己之“缺”。宋哲元的部隊就是第29軍,雖然該軍曾在抗戰初期被擴建為第1集團軍,但核心還是該軍,眼下,河北已經淪陷,宋哲元沒了地盤,他的部隊也在抗戰中消耗殆盡,他本人更是得了腦血栓和腦中風,被送到大後方養病,可以說,第29軍派係已經分崩離析。第29軍原本共有5個師,鄭大章的騎兵第9師已經不存在了,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為國獻身,該師番號被中央軍回收,第143師師長劉汝明目前是第7集團軍副司令(司令是傅作義,第7集團軍是傅作義的綏軍),所以第29軍目前還有2位師長,一位是第37師師長馮治安,另一位是第38師師長張自忠,馮治安的第37師在抗戰中被擴建為第19軍團,馮是軍團長,張自忠的第38師則在抗戰中被擴建為第59軍,張是軍長,毋庸置疑,馮治安和張自忠都是鐵血抗日的愛國將領,並且他們在抗戰中屢屢奮勇迎戰、軍功卓越,按道理,兩人應該是要升官的,部隊要被進一步地擴建,但是,兩人“出身不好”,都來自地方軍派係,根據蔣緯國得到的內幕消息,馮張的部隊會在接下來的國軍大整頓中被縮編。蔣緯國非常尊敬馮治安和張自忠,因此跟蔣介石“打了個招呼”,把馮張二人和二人部隊都要到了南京軍序列裏,馮治安的第19軍團被整頓為第37師,張自忠的第59軍被整頓為第38師,兩個師跟南京軍其它師一樣都是三旅九團製。

    對於蔣緯國的熱情邀請,馮治安和張自忠自然是欣然應允,兩人跟蔣緯國本就很有交情,當初曾在平津戰役中合作過,都對蔣緯國很有好感。帶著部隊來到後,張自忠特地向蔣緯國舉薦一個人,希望蔣緯國也能將其收留,此人是在徐州會戰中跟張自忠並肩作戰過的龐炳勳。龐炳勳目前是第3軍團軍團長,該軍團實際上就下轄一個軍(第40軍),並且該軍實際上就下轄一個師(第39師),雖然龐炳勳在抗戰中立下不小功勞,但他同樣因為“出身不好”,所以他的部隊要在國軍大整頓中被縮編,張自忠對龐炳勳惺惺相惜,不忍心他部隊被裁撤掉,因此請求蔣緯國能收留龐炳勳。蔣緯國表示同意,接收了龐炳勳和他的第39師,並且同樣把第39師也擴建為三旅九團製,使得龐炳勳感激涕零。

    吞掉宋哲元的部隊後,蔣緯國又吞掉了韓複榘一部分部隊。韓複榘的部隊目前一分為二,精華五六萬人被韓複榘帶去了豫南,剩下四五萬人在魯軍二號人物孫桐萱率領下參加了徐州會戰,已經損失殆盡。由於孫桐萱為人正派、治兵有方,並且堅貞愛國、忠義仁厚(魯軍的主力部隊有五個師,孫桐萱是五個師長之一,在原先曆史上,韓複榘被蔣介石誘捕後,魯軍五個師長都受到蔣介石的拉攏,其餘四個師長都棄韓投蔣,孫桐萱雖然不反蔣,但沒有背叛韓複榘,積極為營救韓複榘而奔波),加上他在徐州會戰中也立下功勞,所以蔣介石給予其嘉獎是理所當然的,在蔣緯國請求下,蔣介石允許孫桐萱把他手中魯軍殘兵整頓為第20師,該師三旅九團製,被劃入南京軍序列裏(孫桐萱是魯軍五個師長之一,他的師就是第20師)。

    獲得孫桐萱第20師後,蔣緯國又挖來一個師和一員高級將領,這員高級將領不是別人,正是晉綏軍二號人物傅作義。晉綏軍原先的地盤是山西省和綏遠省,山西省被閻錫山牢牢地控製,綏遠省則被閻錫山派傅作義前去坐鎮,但因為閻傅二人早就不和,所以傅作義已經在綏遠省發展出自己的勢力,“晉”“綏”在實質上已經分家。眼下,山西省被蔣緯國吞並了,綏遠省則被日本人占領,傅作義“無家可歸”,被蔣緯國招募是水到渠成的事。傅作義此時是第7集團軍司令,該集團軍核心部隊是傅作義的嫡係第35軍,在國軍大整頓中遭到縮編,該軍原先下轄第72、第73、第101師,被合並為第101師。在蔣緯國的邀請下,傅作義和第101師也加入了南京軍。

    截至到年底時,蔣緯國的南京軍已經有11個師:第77、第88、第99、第100、第74、第17、第37、第38、第39、第20、第101師,其中,第100師是生化兵部隊,其餘10個師都是野戰部隊,第77、第88、第99、第74、第17師是一線部隊,第37、第38、第39、第20、第101師是二線部隊。11個師都是三旅九團製,每個師的兵力在3萬至3.5萬之間,全軍總兵力約40萬人,並且走的是精兵路線。蔣緯國的魯晉二省擁有5200多萬人口,根據國際上通用的“百一原則”(100個平民養1個軍人,這樣的比例才不算窮兵黷武),魯晉二省養得起五十多萬軍隊,蔣緯國的四十萬軍隊明顯是低於這個數字的,所以是比較合理的。

    蔣緯國除了擴軍外,還挖掘了很多愛國將領和成百上千滿腔報國熱血的中層軍官到他的南京軍裏,比如小西北軍,又比如東北軍。小西北軍在西安事變後被整頓為2個軍(4個師),此時已經完全打殘,4個師裏的第17師番號被蔣緯國得到,另外3個師都被蔣介石回收了,但小西北軍裏的不少愛國軍官都被蔣緯國收留;東北軍在西安事變後被整頓為6個軍,此時基本打殘,繼而在國軍大整頓中再度遭到削減,但東北軍裏的很多愛國軍官也被蔣緯國收留。

    在蔣緯國忙著招兵買馬、整軍經武的這段日子裏,國內發生了幾件大事。

    南京之戰爆發後,蔣介石一直秘而不宣地蟄伏在武漢,幕後操控軍政大權,同時在暗中不動聲色地引誘反蔣分子自我暴露,這一招“引蛇出洞”取得了極大效果。原本在西安事變期間就想要取代蔣介石的何應欽再度活躍起來,但估計吸取了當初的教訓,所以沒有太明顯,不過,蔣介石對此是洞若觀火的,很快,國軍進行全麵整頓時,何應欽被撤掉了軍政部部長職務,由陳誠接任,至於何應欽,則被改調為新設的陸軍總司令,所謂的陸軍總司令聽起來威風凜凜,實權其實大不如軍政部部長,因為陸軍完全聽命於蔣介石本人,何應欽這個陸軍總司令隻是一個“高級傳令兵”。由於何應欽派係樹大根深,加上何應欽本人也確實有能力,蔣介石目前離不開他,所以蔣介石並沒有將其勢力連根拔起,隻是對其進行了新一番的打擊。

    地方派係裏,有三方“表現”活躍。首先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係,李白的桂軍在抗戰期間確實勞苦功高,但李白二人也不是給蔣介石打白工的,參加徐州會戰的桂軍兩個集團軍要求撤到安徽省境內“長期休整”,實際上想控製安徽省,把安徽省變成桂係的新地盤、“第二個廣西省”。最嚴重的是韓複榘,韓複榘密謀想聯合宋哲元、劉湘,三方合力“和日倒蔣”,不過,宋哲元因為華北大潰敗而一病不起(宋哲元在反複思考後不敢幹這事,並且把這件事密報給蔣介石,出賣了韓複榘和劉湘),因此韓複榘把希望寄托在劉湘的身上,還秘密聯係何應欽,希望進行“裏應外合”。除此之外,韓複榘還派人聯係了閻錫山。中日議和停戰後,山西省被蔣緯國吞並,導致閻錫山喪失了苦心經營27年的山西省老家地盤,其部隊晉綏軍原本有3個集團軍,但是,第7集團軍(綏軍)獨立出去了,第13集團軍被撤銷了番號和編製,隻剩第6集團軍。根據武漢的命令,閻錫山被迫帶著第6集團軍撤到豫東“進行休整”,其實就是將其調離山西省老家,使其在外省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得知閻錫山的遭遇後,韓複榘大喜,立刻派人秘密聯係閻錫山,邀請他締結“魯川晉三方聯盟”,一起“和日倒蔣”。

    蔣緯國不太清楚這件事,畢竟這件事不是針對他的,他隻看到了自己老頭子的淩厲手段,根據他知道的情報以及他的推測,估計蔣介石是這麽做的,首先,單獨在密室裏接見何應欽,讓何應欽知道他根本就沒事,何應欽看到“氣色紅潤有光澤”的蔣介石後,估計被嚇得不輕,心裏的那點小九九都被蔣介石嚇得煙消雲散,隨後,何應欽成了蔣介石進行秋後算賬的工具,先就任陸軍總司令職務,隨後在武漢召開“陸軍高層會議”,引誘韓複榘和閻錫山等人參會。韓複榘認為蔣介石“重傷臥床”,何應欽要取代蔣介石,必須拉攏他這樣的地方實力派人物,加上何應欽透露韓複榘,“委員長傷重可能要不行了”“山東已被收複,可以讓你重回山東”,使得韓複榘在猶豫一番後自投羅網。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沒有懸念的了,韓複榘在會議上遭到逮捕,半個月後被軍事法庭判處“十大罪狀”並被槍決。韓複榘死後,他的主要部下大多數已被拉攏,所以魯軍集團隨之分崩離析、不複存在。

    蔣介石殺了韓複榘,對此,蔣緯國是理解的,韓複榘棄守山東,確實是難辭其咎,並且,韓複榘還密謀“和日倒蔣”,而在西安事變期間,韓複榘是支持張學良、楊虎城並主張張楊趁機殺掉蔣介石的兩個地方實力派人物之一(另一個是劉湘),蔣介石除非是聖人才不恨他。

    跟韓複榘一起被騙到武漢的閻錫山沒有跟韓複榘一樣死於非命,畢竟閻錫山沒有犯“原則性大錯”,相反,閻錫山得到了嘉獎和安撫,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且被任命為河南省主席。對於閻錫山,蔣介石是“殺雞儆猴”和“胡蘿卜加大棒”。河南省境內有中央軍的好幾支主力部隊,所以閻錫山不可能把河南省變成第二個山西省,蔣介石讓他當河南省主席,目的是無需多言的,並且他手裏還剩下的第6集團軍已經遭到中央軍的滲透、削弱、肢解。人離鄉賤,晉軍在河南省境內自然是身不由己的。

    至於劉湘,也沒有步韓複榘的後塵,但在武漢逗留期間,劉湘突然犯了胃病,大口吐血,從此一病不起,兩個多月後病逝於武漢,被追晉為陸軍一級上將且享受國葬待遇,備極哀榮。

    “劉湘到底是怎麽死的?”蔣緯國在好奇和迷惑中派舒國生去調查。

    舒國生很快就查到了結果:“劉湘是被毒死的。”

    “什麽?”蔣緯國大吃一驚。

    “戴笠幹的,他用重金收買了劉湘的私人醫生和私人廚師,在劉湘飯菜裏下了慢性毒藥,導致劉湘毒發吐血,最終死得不明不白。”舒國生報告道。

    “我的天!”蔣緯國先是震驚萬分,隨後感慨萬千。蔣緯國突然間想起,在原先曆史上,韓複榘是在1938年1月11日被誘捕的,在1月24日被處決,劉湘是在1938年1月20日去世的,死時隻有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年齡段。蔣緯國發現,韓劉二人死的時間“很巧”,巧得讓人難以相信隻是巧合。

    蔣緯國本來十分尊重劉湘,原因無需多言,不過,人畢竟是複雜的,劉湘既愛國也反蔣,說到底,劉湘是一個軍閥,是一個愛國的軍閥,但在根子上,他還是軍閥,最想保住自己的地盤和勢力。西安事變期間,劉湘支持張楊,還勸張楊殺掉蔣介石,蔣介石不懷恨在心才怪,另外,劉湘曾說過“我如果要幹(反蔣)的話,就是天也要捅一個窟窿”,不過,劉湘最終沒有在民族危亡之際幹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也許他來不及幹就被蔣介石幹掉了,不好說,胡亂猜測會褻瀆先人)。“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蔣緯國也隻能這樣感慨了。

    鏟除掉韓複榘、閻錫山、劉湘後,蔣介石強硬命令桂軍退回廣西,並且積極調動中央軍,一旦桂軍抗命,立刻就冠之以“叛軍”並進行剿滅。對此,李宗仁和白崇禧不得不老實聽命,原打算賴在安徽並把安徽變成第二個廣西的桂軍第11、第21集團軍離開安徽,撤回了廣西,同時,桂軍在廣西新建的第16集團軍也在國軍大整頓中被撤銷番號和編製,桂係實力遭到一定削減。

    經過蔣介石這麽一番雷厲風行的大刀闊斧,國軍內部反蔣勢力再度遭到沉重打擊。經過這場一年零三個月的中日戰爭,宋哲元、韓複榘、閻錫山、劉湘這四大地方軍閥都不複存在,宋哲元的十九路軍派係和韓複榘的魯軍從此煙消雲散,閻錫山的晉綏軍派係一蹶不振,劉湘的川軍四分五裂,目前,國內的地方派係還剩下桂軍、滇軍、西康省的劉文輝、西北馬家軍、被蘇日滲透的蒙古、被蘇聯支持的新疆的盛世才、被英國人滲透和半控製的西藏。與此同時,中央軍內部,何應欽派係元氣大傷,陳誠派係日益崛起,另有胡宗南和湯恩伯的兩個小派係開始滋長,當然了,這其中,實力最強、勢力最大、發展勁頭最猛的還是蔣緯國的“太子係”。(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