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節 再戰(3)
字數:10044 加入書籤
南京軍駐晉部隊對綏遠日軍展開閃電般攻擊後,駐魯部隊也隨即對河北日軍展開雷霆萬鈞的強攻,炮群咆哮、機群狂飆、坦克群縱橫馳騁,狂瀾怒濤般的南京軍猶如黃河決堤般呼嘯席卷向日軍,打得日軍確實是手忙腳亂。山西境內的南京軍除了第39師,其餘3個師都投入對綏遠和察哈爾的攻擊,山東境內的南京軍除了第101師、第37師、第38師,其餘3個師都投入對河北省的攻擊(因為山東兩麵靠海,南京軍必須防備日軍可能在魯東的青島、煙台、威海等地登陸,所以保留3個師駐紮在膠東半島),除了以上的6個野戰師,生化兵部隊第100師也投入了此戰中。總體而言,南京軍的戰術是:駐魯部隊對河北展開強大攻勢,從而牽製住日軍在河北境內的重兵集團,間接地援助駐晉部隊,讓駐晉部隊能更好地對綏察二省展開攻擊。這場華北反擊作戰,南京軍累計投入7個野戰師參戰,總兵力超過25萬人,另外,駐紮在河南省境內的蔣鼎文部、湯恩伯部等中央軍的其它部隊也奉命參加了這場反擊。
“奉天殺賊!收複國土!”
“不勝不歸!不死不休!”
“為二公子報仇!”
士氣高昂到沸點並且對日軍毫無畏懼、滿腔仇恨的南京軍猶如岩漿泥石流般殺向日軍,開戰初期,戰績輝煌。駐晉南京軍在四天內就收複綏遠省,重創並擊退日軍第5師團,隨即朝著察哈爾省高歌猛進,駐魯南京軍以第77師為先鋒,從德州出擊,直搗衡水,在兩天內就擊破日軍第15師團在冀東南的防線,殲敵七千餘人,攻占衡水,隨即急行軍向南,勢不可擋地飛馳向冀南的南宮、巨鹿、邢台等地,三天內連續突破日軍第11、第13師團在冀南的防線,把位置最南的日軍第12師團堵在了邯鄲一帶,最終聯合後續的第74師、第20師,以及從豫北向冀南出擊的蔣鼎文部、湯恩伯部,對日軍第12師團在邯鄲形成四麵合圍之勢。
東京震驚了,武漢方麵也大為驚訝,不敢相信南京軍的進展居然會如此之快。實際上,日軍如此“脆弱”並不是反常的事,因為第77師的攻擊堪稱雷厲風行,全師擁有六百多輛各型坦克(超過四百輛是德國在過去兩個月內援助的,其餘是南京軍原本有的以及繳獲到的日軍坦克),匯聚成強大的機械化突擊集群力量,配合機群炮群,步兵全部乘坐汽車,攻勢堪稱迅雷閃電。開戰後,南京軍先是用機群和炮群對日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隨後,坦克群一窩蜂展開衝擊,把日軍陣地衝擊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繼而長驅直入、勢不可擋,打得日軍難以招架。南京軍當然沒有德軍那麽雄厚的資本,打不了大型閃擊戰,但偶爾地打這種中小型閃擊戰的資本還是有的,並且也有這方麵的能力和經驗。不具備絕對製空權、反坦克能力也不高的日軍麵對南京軍如狼似虎的坦克群,自然是束手無策,防線完全被南京軍撕裂。
南京軍很強,但日軍也並不弱,雙方各有優勢。如果說得直白一點,南京軍就像後世網絡遊戲裏的“刺客”職業,瞬間爆發力非常高,日軍就像後世網絡遊戲裏的“戰士”職業,防高血厚。刺客猛然間突襲戰士,肯定會得手,但雙方硬碰硬地耗下去,刺客肯定不及戰士。南京軍和日軍就是這樣的,如果打二三個月,南京軍就會後勁不足了,但猛然間開戰,戰事初期,南京軍是占很大便宜和上風的。
“不好!南京軍這是想全殲第12師團!”東京高層大驚失色。
東京高層非常清楚,第101師團和第16師團被中國軍隊先後全殲以及讓日本皇軍顏麵掃地,如果這種事再出現第三次,惡劣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最麻煩的是,眼下,德中日還在召開三方會談(雖然濟州島三方會談已經結束,但德國方麵還在努力地繼續做著中日政府的政治調停和外交斡旋,打算進行第二次“三方會談”),並且中日兩國處於一邊打一邊談的微妙狀態中,此時如果日軍在戰場上再出現被全殲一個師團的大敗仗,軍事上的損失已經是非常巨大的了,在政治上和外交上更是會讓日本政府承受一次非常重大的打擊。“絕對不能讓第12師團被全殲!”“不惜一切代價,救出第12師團!”急紅眼的東京高層快馬加鞭地給華北日軍發出了措施異常嚴厲的命令。
華北方麵軍總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徹底地急昏了頭,在他的督促下,河北境內的日軍第11、第13、第15師團紛紛前去解救第12師團,無力增援綏察戰場,就連正從東北趕來增援的兩個師團的也得到了“含糊不清的命令”,不知是去綏察還是去冀南。一方麵,綏察吃緊,一方麵,第12師團在冀南陷入重圍,一邊是“失地”,一邊是“喪師”,寺內大將陷入極度艱難的舉棋不定中。被中國軍隊收複一二個甚至二三個省,對日軍是很重大的打擊,但被中國軍隊全殲一個師團,對日軍還是很重大的打擊,使得寺內大將左右為難、進退維穀。
傅作義、衛立煌、張發奎、於學忠都不是等閑之輩,都是經驗豐富的指揮官或軍事家,南京軍休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認真而積極地策劃“一旦中日再戰,如何開打”的作戰計劃,多達十幾份的作戰計劃被製定出並被不斷地修改、補充、完善,南京軍眼下的作戰策略隻是其中之一。根據傅作義等將領的計劃,包圍並聚殲第12師團隻是一個煙霧彈、一場“聲東擊西”,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是非常難的,所以南京軍會因地製宜地放棄這個十分誘人的企圖。眼下,南京軍靠著一場中小型閃擊戰,成功地把第12師團包圍在冀南邯鄲一帶,但其實“圍而不打”,包圍但不聚殲,包圍住第12師團的南京軍會轉攻為守,從而節約出大量的軍力,用於更廣大的作戰策略:牽製大量日軍。日本人是無法接受第12師團步第16師團的後塵的,所以會拚命地救援第12師團,南京軍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牽製大量日軍,讓駐晉南京軍能打得很順風順水。
戰爭,雖然充滿了不確定因素,但戰爭本身就是一場精密的科學,可以用數字來模擬,可以算一筆很清楚的賬:日軍第12師團被南京軍和河南中央軍包圍了,第12師團擁有兵員超過2.7萬(第12師團在開戰前駐紮於冀南,這是一旦中日再戰就注定首當其衝的“非常危險”的地方,所以該師團的補充是得到優先權的,使得該師團眼下是齊裝滿員的),想要聚殲第12師團,南京軍(以南京軍為主,包括河南中央軍)起碼要投入三倍兵力,也就是超過8萬兵力,另外,日軍其它部隊會拚命援救該師團,如果來三個師團、八萬以上的日軍,南京軍就要進行防禦作戰,抵擋住這三個師團、八萬以上的日軍,最起碼要投入一點五倍於日軍的兵力,也就是12萬兵力,那麽,加起來,為了吃掉日軍第12師團,南京軍需要投入超過20萬兵力(部分兵力由河南中央軍承擔),很顯然,南京軍需要投入的成本實在太大,南京軍能投入此戰的軍力會大部分都陷入冀南戰場,繼而導致南京軍沒有多餘軍力用於別的戰場。傅作義等將領決定對第12師團“圍而不打”,南京軍的情況就頓時好很多了,首先,第12師團超過2.7萬日軍,南京圍而不打,就不是打進攻戰,而是打防禦戰,把第12師團堵在邯鄲,然後轉攻為守、就地防禦,投入4萬兵力參戰就基本夠了,被圍困的第12師團肯定害怕自己被全殲,會竭力突圍,突圍就是進攻,包圍就是防禦,南京軍在防禦戰中抵擋日軍一個師團,需要兵員三萬就夠了,比起“圍而聚殲”,一下子省出四五萬兵力,多出的四五萬兵力的用途自然非常大,讓南京軍節約出了一支實力不弱的機動部隊,可以在此戰中有更大的作為。日本人極度害怕、極度不願再被全殲一個師團,這種心理恰被南京軍所利用。
冀南戰場上,雙方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戰,但南京軍真正的承擔主力的部隊還是駐晉部隊,南京軍真正的想要獲得戰果的地方還是綏察二省。
綏察戰場上,南京軍第17師、第88師、第99師在擊敗日軍第5師團並收複綏遠省後,挾大勝之威,風雷滾滾地一路向東推進,於12月22日殺進了察哈爾省境內,經過數場激戰,先後攻占興和、尚義、懷安,於西方人聖誕節這天正式兵臨察哈爾省會張垣(張家口)城下。
一場大戰注定要爆發在張垣了。
張垣(張家口)不隻是察哈爾省的省會,還是偽政權“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的“首都”。這個所謂的“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跟“滿洲國”是一路貨色,都是日本人扶植的傀儡政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幾乎兵不血刃地占領東北四省(先淪喪的是遼寧吉林二省,黑龍江省是在馬占山等愛國將領的抵抗後才淪陷的,熱河省最後淪喪,熱河省土皇帝湯玉麟畏敵如虎、不戰而逃,導致熱河省也是輕易淪喪),成立了偽滿洲國,接下來幾年內,得隴望蜀、欲壑難填的日本人不斷地向華北各地進行滲透,逐漸地控製了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繼而如法炮製,分裂中國國土,煽動蒙古族人投靠日本、脫離中國,扶植偽政權,成立一個“蒙古國”或“大元共和國”,由於外蒙古被蘇聯控製,日本人不敢輕易染指,所以主要把魔爪伸向內蒙古(此時的內蒙古地區與後世的內蒙古自治區有一定區別,此時的“內蒙古地區”主要就是綏遠省和察哈爾省,但是,此時的寧夏省大部分地區、綏遠省全境、察哈爾省大部分地區、熱河省一半以上地區、遼寧省一部分地區以及黑龍江省一部分地區在後世都屬於“內蒙古自治區”)。日本人先在察哈爾省南部成立了一個“察南自治政府”,隨著日本人控製了綏察二省大部分地區,又在“察南自治政府”偽政權基礎上進行擴大,成立了“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大肆利誘、威逼、拉攏蒙古族王公人物,還組建了偽蒙軍。一開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主要盤踞在察哈爾省,後在日本人支持和唆使下不斷地侵占察哈爾省,所以爆發了著名的“綏遠抗戰”,交戰雙方分別是晉綏軍(也有部分中央軍參戰)和偽蒙軍(日軍隻是出軍事顧問以及給偽蒙軍提供武器裝備,沒派正規軍參戰),晉綏軍大獲全勝,成就了此戰中國軍隊主要指揮官傅作義的威名,此戰後,察哈爾省基本處於“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控製中,綏遠省則處於雙方的拉鋸中。中日議和停戰後,為了收複山西省,綏遠省被國民政府默認地讓給了日本人,使得“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正式擁有綏察兩省的“疆土”,不過,因為中方的抗議,加上日本人在中日戰爭中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愈發地忌憚蘇聯人,所以去掉了“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裏麵的“疆”字(“疆”指的是新疆,而新疆是蘇聯人的勢力範圍),並且把“蒙”字改成了“內蒙古”(外蒙古是蘇聯人的勢力範圍,日本人改名字,是向蘇聯人暗示日本人對外蒙古沒有企圖),從而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組成“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因此,在綏察二省內,南京軍的敵人不隻是日軍,還有偽蒙軍。
綏遠抗戰中,偽蒙軍被晉綏軍重創,加上偽軍在戰事期間出現了不少起的投誠起義事件,導致日本人對偽軍信任度大減(“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雖然號稱是蒙古族人的民族自治政權,實際上其“疆域”內有80%的人口是漢族,偽軍裏的漢族官兵自然不願為被日本人操控的蒙古族人偽政權效力。綏遠抗戰中的偽軍主要有兩股,一支是偽蒙軍,另一支是“大漢義軍”,前者成員大多數是蒙古族人,後者成員都是漢族人,“大漢義軍”意思就是“漢人深明大義,為蒙古人獨立而戰”,實際上,“大漢義軍”成員基本上都是華北地區的土匪),加上偽軍戰鬥力低下、戰鬥精神軟弱,所以日本人在中日議和停戰後整頓了偽蒙軍,采取“漢蒙混編”方法。原先,偽蒙軍共有2個軍,下轄9個師(總兵力其實隻有一萬多),另有“大漢義軍”五六千人助戰(“大漢義軍”在綏遠抗戰中基本上被消滅),眼下,被日本人重建的偽蒙軍共計10個師,包括3個騎兵師和7個步兵師,每個師約1500至2500兵力,總兵力約兩萬。南京軍對綏遠發動強大攻勢後,日軍第5師團被重創擊退,協同作戰的偽蒙軍5個師也盡皆被打垮,有的投降,有的逃竄。南京軍當時主要集中力量對付日軍,所以沒怎麽追擊偽蒙軍,綏遠境內的一萬餘偽蒙軍,被打死打傷幾百人,一二千人投降,還有七八千人逃走,逃走的偽蒙軍裏,一半逃回老家或落草為寇,還有一半逃去察哈爾省。對於“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而言,察哈爾省的重要性超過綏遠省,因為察哈爾省比綏遠省更早控製,對當地的統治力度相對更紮實一些,另外,察哈爾東邊是日占熱河,南邊是日占河北,西邊是日占綏遠,北邊是蘇占外蒙古,不與中國軍隊控製區直接接壤,而綏遠的南邊和西邊都是中國軍隊的控製區,所以察哈爾比綏遠“更安全”,因此“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的老巢一直放在察哈爾的張垣,察哈爾境內的偽蒙軍也比綏遠境內的偽蒙軍“質量要更高”,3個騎兵師有2個都在察哈爾,7個步兵師雖然隻有3個在察哈爾,但都是偽蒙軍的主力師。
麵對大舉殺來的南京軍,以“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主席德穆楚克棟魯普親王(即德王)為首的一幹偽蒙政權首腦都驚慌失措,拚命地向“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的主子、察哈爾省的土皇帝、駐紮在察哈爾省的日軍第14師團的師團長土肥原賢二中將求救。南京軍強大且迅猛的攻勢讓土肥原中將也感到很吃驚,他急忙做了三件事,一是命令第14師團準備戰鬥,二是整頓從綏遠敗退來的第5師團和偽蒙軍,協助第14師團作戰,三是急急地向上級求援。第5師團的潰敗讓土肥原中將不敢掉以輕心,他放棄了出城迎戰的打算,而是全麵收縮兵力,準備在張垣打一場以拖延時間、消耗南京軍實力為目的的城市防禦戰。察哈爾省的省會此時是張垣(張家口市),以前是萬全(萬全在民國是縣,在後世被並入張家口市,改名萬全區)。萬全得名於明朝初年,因為這裏“地勢先要,屯兵眾多,防備周全,萬無一失”而被稱為“萬全”,雖然規模不大,人口也隻有七八萬,但確實是一座難以攻打的堅固小城。南京軍駐晉部隊缺乏重炮,打攻城戰的難度是很大的,並且南京軍此戰的宗旨是“速戰速決”,不能拖。
如何攻破張垣?陳明仁想出了一條妙計。
第17師自從投入這場綏察作戰後,堪稱急先鋒,先戰豐鎮,再戰涼城,繼而輕取歸綏、包頭、烏蘭察布,全師靠著汽車、自行車以及堅韌不拔的意誌,在短短十天內一口氣縱橫了四百多公裏,殺、傷、俘日偽軍兩萬餘,日軍意誌頑強,偽軍則一觸即潰。進入察哈爾境內,第17師仍然是開路先鋒,在友軍第88師、第99師協助下先後攻占興和、尚義、懷安三縣,一路追著敗逃的第5師團打,並且擊潰偽蒙軍兩個師。由於偽蒙軍毫無鬥誌,所以降者遍野。在尚義縣,第17師輕易地打垮趕來交戰的偽蒙軍第7師,偽蒙軍見勢不妙,迅速撒腿而逃。第17師第171旅副旅長張雲叫來他的好友和親密副手吳俊逸:“媽的!這些二鬼子!打了就跑,跑了再回頭咬,真煩!你立刻帶人去來攔截那些忘了祖宗是誰的王八蛋!”
吳俊逸肅然接受命令:“明白!”
張雲問吳俊逸:“要多少人?給你一千,夠不夠?”
吳俊逸哈哈一笑:“一千?我的副旅座大人,你是太看得起那些二鬼子還是看不起我?五百人、五十輛汽車,夠了!”
張雲笑著拍了拍吳俊逸的肩膀:“有種!不愧是我的好兄弟!”
吳俊逸帶著半個步兵營,乘坐汽車風馳電掣地追擊偽蒙軍並展開攔截,五百南京軍毫無懼色甚至是很不耐煩地追殺著擁有兩千餘兵力的偽蒙軍第7師。一頓迎頭痛擊後,被南京軍打得狼奔豕突、抱頭鼠竄的偽蒙軍第7師不得不停止逃跑,在師長雷中田的率領下集體投降。
官兵們都非常痛恨這種認賊作父、為虎作倀的叛國賊,不管是漢奸還是蒙奸,都是背叛中華民族的叛國賊,先前在綏遠境內俘虜了那一千五六百偽軍都交給了後續趕來的第88師,此時一下子俘虜了兩千多偽軍,由於第17師準備繼續快速地前進,這些偽軍自然都是累贅。如何處理這些偽軍,張雲等軍官覺得,放了太便宜他們,並且他們也有可能會再度成為偽軍,全部都殺了最幹脆。
就在張雲等軍官“殺心大起”準備集體處決這些偽軍俘虜時,陳明仁接到報告,他急忙趕來製止:“不要殺!我有用!”他隨後命人把雷中田等偽軍頭目押到他麵前。看到陳明仁,雷中田等十多名偽軍頭目一起哀聲求饒,有的賭咒發誓“棄暗投明後一定將功贖罪”,有的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是身不由己地當了偽軍的,甚至有兩個偽軍頭目甚至卑躬屈膝地下跪磕頭。
陳明仁頗為厭惡,他知道這些偽軍頭目都不是什麽好東西,比如這個雷中田,曾經是“大漢義軍”的副司令,不折不扣的漢奸。陳明仁也想殺雷中田等偽軍頭目,但他暫時留著這些偽軍頭目還有用途。“你們給我聽好!”陳明仁聲色俱厲地道,“你們數典忘祖、認賊作父、賣國求榮,可以說是罪該萬死!按道理,我現在就可以把你們統統槍斃!不過,我可以考慮給你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隻要你們好好地把握,國家一定對你們寬大處理!最起碼你們可以保住你們的小命了!”
“我們一定戴罪立功!我們一定戴罪立功!”雷中田等偽軍頭目急忙連連點頭。
陳明仁的計劃是這樣的:把偽蒙軍第7師“換兵不換將”,偽蒙軍第7師共有兩千多名基層官兵,全部換成南京軍,並且實際上共有三千多名南京軍,都換上偽蒙軍的軍裝,拿起偽蒙軍的武器(同時在偽蒙軍第7師的運輸車隊裏藏有大批的輕武器和彈藥),從而偽裝成偽蒙軍,但偽蒙軍第7師的高級軍官仍然不變,還是雷中田等人,這樣,雷中田等偽軍頭目就會率領偽裝成偽蒙軍的三千多名南京軍“撤到”張垣。當然了,為防止雷中田等偽軍頭目再度反叛,他們都被南京軍安排了一些“貼身護衛”,一旦他們有什麽異動,立刻就被擊斃。
這個計劃很大膽,可行性也很高,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偽裝成偽蒙軍的那三千餘南京軍官兵都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的,基本上就是敢死隊。不過,南京軍本來就是一支不怕死的軍隊。
正如陳明仁預料的那樣,雷中田帶著已經被“狸貓換太子”的偽蒙軍第7師在南京軍的追殺下狼狽不堪地逃到張垣後,日軍毫無懷疑地把這個偽蒙軍步兵師放進了張垣。三小時後,南京軍兵臨城下,張垣戰役爆發。
天昏地暗的惡戰中,南京軍以第88師、第99師為主力,猛烈攻城,第17師則悄悄地翻越張垣西北部的陰山山脈,猛然間出現在了張垣後方的宣化,導致日偽軍陣腳大亂,城內也人心動蕩。攻城的南京軍用高音喇叭對城內偽蒙軍展開喊話,聲稱“立刻投降者可以既往不咎,冥頑不化者,破城後一律格殺勿論”,導致偽蒙軍陷入極大的驚恐慌亂中。關鍵時候,偽蒙軍第7師的南京軍官兵們在城內展開“中心開花”,攻擊日軍的指揮部、軍械輜重基地、糧食倉庫,鼓動別的偽軍部隊一起反水,給日軍製造了極大的損失和混亂。激戰一天一夜後,張垣的日軍防線被南京軍衝擊得殘缺不堪,大批南京軍湧入城內與日軍展開了巷戰。土肥原中將苦苦地向寺內大將求援,但寺內大將害怕第12師團在冀南被全殲,因此把駐紮在平津的第10師團調去冀南而沒有調到張垣。
12月27日,陳明仁調動晉北二十多個縣的三萬餘民兵趕到張垣參戰(張垣幾乎就位於晉察二省的交界處,距山西邊界隻有二三十公裏,距晉北重鎮大同也隻有一百二三十公裏),極大地加強了南京軍的軍力,同時,大雪暫停、北風減弱,中國空軍的戰鬥機群和轟炸機群反複出現在張垣的上空,展開猛烈轟炸。由於雙方已經展開巷戰,日軍總兵力約三萬五千(包括第14師團和從綏遠敗逃來的第5師團),南京軍總兵力則達到八萬多(扣除先前的傷亡),另有三萬多民兵助戰,很明顯,南京軍人數大大地超過日軍,而巷戰基本上是一比一的死傷,並且南京軍的輕武器在一定程度上超過日軍,所以雙方繼續打下去的話,南京軍會傷亡三萬,同時完全地消耗掉日軍。由於寺內大將未把第10師團派來增援,加上張垣後路宣化被截斷,土肥原中將深感悲觀,擔心會覆滅在張垣的他最終選擇放棄張垣、突圍逃離。
12月31日,張垣日軍集中力量,攻打宣化,在南京軍第17師的防線上撕開一道豁口,繼而逃離張垣,逃向平津。南京軍收複張垣,由於察哈爾省地廣人稀、城市很少,所以收複張垣基本上等於收複了察哈爾省。
南京軍攻占張垣,不但收複了察哈爾省,還徹底地摧毀了偽政權“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一方麵,“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的“疆土”綏察二省都被南京軍收複,一方麵,“內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大部分的偽政權首腦都被南京軍俘虜或投降,狼狽逃跑時,日本人自顧不暇,哪裏還會管那些漢奸蒙奸的死活。落入南京軍手裏的偽政權首腦包括偽政府主席德王(前任主席是雲王,即雲端旺楚克,已病死)、偽蒙軍副總司令卓特巴紮布、偽蒙軍總參謀長王英、偽蒙軍第1師師長穆克登寶、偽蒙軍第10師師長張龍武以及陶克陶、吳鶴齡、王宗洛、吉爾嘎郎、於蘭澤、金永昌、補英達賚、杜運宇、於品卿、夏恭、陳紹武、卓特巴紮普、鬆津旺楚克(鬆王)、雄努敦都布、烏古廷、寶貴廷、烏雲畢利格(趙城璧)...上百名高級官員。(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族危亡之際,固然有德王、雲王、鬆王等蒙古敗類叛國投敵,但同時也有奇俊峰、奇俊峰丈夫石王、石王好友沙王等很多蒙古王公以及大批的蒙古族愛國青年仍然堅定不移地維護中華民族的完整和利益。)
如何處理這些漢奸蒙奸,陳明仁發電報給南京軍總部請示,由於蔣緯國正在“重傷搶救”,所以管事的是蕭爻。
蕭爻回道:“斬草,必須除根!除惡,必須務盡!偽政權所有官員和偽軍所有頭目軍官,全部處決。”
隨著蕭爻的命令,南京軍在張垣一口氣處決了七百多名漢奸蒙奸,殺得刑場上“死人成堆、血流成河”,完全地摧毀了內蒙地區的偽政權、幾乎殺光了內蒙古地區的降日親日分子,極大地震懾了整個內蒙地區乃至整個蒙古地區。
1939年1月1日,國民政府正式對外宣布:國軍完全光複綏遠省和察哈爾省。
短短半個月內,南京軍便收複了綏察二省,自身傷亡3萬餘人,殺傷日軍約3.5萬人,另外還消滅一萬七八千偽軍,摧毀掉日本人在內蒙地區扶植的偽政權,戰果輝煌,戰績驕人。南京軍的這場綏察戰役,規模、力度、戰果、影響都大大地超過了當初的綏遠抗戰,在那場戰役中,傅作義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吸取了長城抗戰的教訓,不再分兵把守、處處設防、被動挨打,而是采取了主動出擊、集中兵力對敵軍逐個擊破的正確方針,另外,當時晉綏軍的對手基本上就是偽軍,沒有日軍(其實中國軍隊在綏遠抗戰中殲敵數量不是特別多,隻有一千幾百,並且都是偽軍)。南京軍的綏察戰役更是充分地發揮了自身的所有優勢,采取了正確的對策和靈活的戰術,因此而大獲全勝。(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