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節 指點江山(3)

字數:8085   加入書籤

A+A-


    蔣緯國與希特勒等德國高層的“秘密會談”進行得讓雙方皆大歡喜,希特勒非常滿意,因為他從蔣緯國這裏又汲取到了很多的“戰爭智慧”,並且很大一部分是“超越時代的智慧”,蔣緯國用他超越曆史的頭腦,給德國精心規劃好了一條讓德國和包括中國在內的整個聯盟國獲得戰爭勝利的勝算最高的道路(肯定不能說必勝無疑,但起碼讓德國在原先曆史上犯下的眾多戰略錯誤都得到了糾正或改善),並且蔣緯國口才過人,麵對德國高層的疑慮乃至反駁,蔣緯國都是胸有成竹、對答如流,說得眾德國高層無不心悅誠服,儼然間,蔣緯國已經是“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的總設計師”,堪稱當代張儀或蘇秦;至於蔣緯國,他比希特勒更加的滿意,並且已經滿意到了“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地步,因為他從希特勒身上、德國身上再次為中國牟取到了極大的利益。

    蔣緯國是中國人(雖然有一半日本血統),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祖國:中國。蔣緯國如此盡心盡力地為德國出謀劃策,也是為中國的利益而服務的。

    德國打蘇聯,基本上沒有德國海軍的事,戰爭主力是德國陸軍和德國空軍。蔣緯國為德國製定的軍事策略是:陸軍以機械化部隊為核心,對蘇聯打閃擊戰(隻是為了在戰爭初期或得到最大化的利益,而不是想要靠閃擊戰一舉打垮蘇聯),拿下烏克蘭,重創蘇軍在東歐地區的重兵團,一方麵幫助烏克蘭人獨立並脫離蘇聯,善待烏克蘭人,向烏克蘭人揭露蘇聯當局的黑暗統治和殘暴罪行,贏得烏克蘭人的人心,讓烏克蘭人對蘇聯當局的仇恨轉為德國的戰爭助力,使烏克蘭成為德國忠貞不二的新盟友、德國打蘇聯的前進基地、德國的糧倉(烏克蘭農業極度發達,因為烏克蘭擁有遼闊的黑土地,這種黑土地在世界上隻有三個地方擁有,一是烏克蘭,二是美國密西西比大平原,三是中國東北,以上三個地方都是盛產糧食的糧倉)、德國打蘇聯的戰爭幫手,另一方麵德軍繼續推進,但不以莫斯科為目標,而是以斯大林格勒為目標,拿下高加索地區,奪取那裏的大油田,解決德國以及整個聯盟國石油緊缺的問題(高加索地區的油田以巴庫為中心,巴庫是蘇聯加盟國阿塞拜疆首都,坐落在裏海邊,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在眼下中東油田沒有被發現的情況下,巴庫油田是世界上產油量數一數二的大型油田,也是蘇聯此時第一大油田,巴庫石油產量占此時蘇聯全國石油總產量的65%至71.5%,在開采難度不大的情況下,巴庫油田可采石油總量超過12億噸。);這是德國陸軍的任務,至於德國空軍,奪取蘇聯戰場上的製空權是第一步,協助德國陸軍是次要任務,最主要任務就是派遣數以千計甚至更多的遠程重型轟炸機(戰略轟炸機),瘋狂地轟炸蘇聯的資源產區、工業區、鐵路、港口、橋梁、隧道等工業地帶和交通幹線,摧毀蘇聯的戰爭潛力。隻要德國陸軍和德國空軍做到這兩件事,加上中國的馳援(也許還有日本),並且美英法不插手幹涉,滅亡蘇聯堪稱十拿九穩。

    當然了,德國想要攻打並戰勝蘇聯,還要做一件大事:武裝中國軍隊,並竭盡全力地幫助中國建設重工業、軍工業。

    這場會議召開了兩天,確定了聯盟國的“東進”戰略方向並且完善了很多對蘇作戰的具體策略和手段,蔣緯國是當之無愧的“頭等功臣”。會議結束後,蔣緯國在柏林逗留兩天,一方麵與希特勒詳談“德國大規模援華(應該說德國大規模武裝中國軍隊)”事務,一方麵與幾位德國高層進行了友好的私人接觸。

    “戰略轟炸機...”戈林微笑著看著蔣緯國,他的笑容裏滿是真誠,“這個東西,三年前,小蔣先生你就向我、向德國空軍進行過提醒和忠告了,並且告訴我,美國人已經研製成功了一種戰略轟炸機,叫做b-17,可以飛到11000米高,航程達到3000公裏,載彈量達到8噸。小蔣先生,你說的對,德國空軍需要戰略轟炸機,這樣,德國空軍才不是德國陸軍或海軍的輔助力量,而是一支具有獨立的戰略性打擊能力的強大空軍。”他顯得感慨萬千,“說起來,德國空軍裏也不是沒有人認識到戰略轟炸機的作用,比如我以前的參謀長瓦爾特·韋弗將軍,他早在六年前(1933年)就提出了一種代號‘烏拉爾’的遠程重型轟炸機,烏拉爾的意思就是這種飛機能從德國本土飛到蘇聯的烏拉爾山脈。我必須承認,我在這件大事上認識不足,加上韋弗將軍在三年前因空難而身亡,這個計劃是去了最強有力的支持者,幾乎要被廢止了,但是,經過你當初的提醒和忠告,這個計劃獲得了新生命。是的,你說的對,炸毀敵方一座坦克工廠要比在戰場上消滅敵方一千輛坦克更有價值。”

    蔣緯國聽得十分欣喜和期待:“成功了嗎?”

    戈林微微一笑,點點頭,然後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願意一起參觀一下嗎?”

    在德國空軍位於德國柏林郊區的一處機場上,蔣緯國大喜過望地看到了在原先曆史上不存在的德國戰略轟炸機,外型看上去不亞於美國的b-17,都是可以翱翔長空的龐然大物,大得猶如飛艇。戈林興致勃勃地向蔣緯國講解道:“德國空軍研製戰略轟炸機的計劃代號‘烏拉爾’,用意你已經知道了,共有兩家航空公司接受了我們的任務,一家是道尼爾,另一家是容克,經過兩年半的艱苦研製後,兩家公司都拿出了它們的產品,道尼爾拿出的是do-19,容克拿出的是ju-89,都很優秀,各有所長,do-19飛得更遠,ju-89載彈量更大,經過權衡,我們選擇了道尼爾的do-19,因為載彈量略小可以用飛機數量來彌補,航程不夠則無法彌補。以後,我們主要生產do-19,也會適當生產ju-89,打蘇聯,需要前者,打英國,需要後者,蘇聯國土縱深太長,航程最重要,英國很小並且距德國、距歐洲大陸很近,航程不需要太大。”

    蔣緯國笑著指了指機場上的一排德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這些都是do-19?”

    戈林點頭,然後笑著道:“它還有一個代稱名字,叫‘熊貓’。”

    “熊貓?”蔣緯國略感驚訝。

    戈林笑著點頭:“第一,它跟熊貓一樣長得‘胖乎乎’的,第二,熊貓是你們中國的特有動物,我們給它取名‘熊貓’也是表達我們對小蔣先生你的敬意。”

    蔣緯國笑起來:“我真是受寵若驚。”

    根據戈林的講解,德國這種“熊貓”戰略轟炸機的主要性能是:發動機4台(4發飛機),發動機功率1000x4(馬力),長24米,高6.3米,翼展33米,全重22噸,武器8挺機槍,最高升限10000米,最大航程2800公裏,最大航速380公裏,載彈量6噸。

    毋庸置疑,“熊貓”跟b-17相比,各方麵性能都略遜一籌,但仍然是一款優秀而強大的戰略轟炸機,德國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資源畢竟比美國差點,“熊貓”也要比b-17差點(美國研製b-17花了三年多時間,德國研製“熊貓”也是花了近三年時間,時間上雙方是一樣。)。

    德國今年(1939年)的飛機產量是8300架(包括軍用飛機和民用飛機,當然,大部分都是軍用飛機,另外,德國把經濟轉入戰時經濟狀態中,包括飛機的各方麵武器的產量都會大大增加),眼下是6月份,德國今年已經生產4000多架飛機,“熊貓”生產了約100架。戈林非常慷慨和豪爽,他對蔣緯國的感謝可不僅僅是給德國的戰略轟炸機取一個“中國名字”這麽簡單,在請示過希特勒後,他大方地贈送給蔣緯國50架“熊貓”以及一批配套的零件。

    蔣緯國感動得差點兒一把鼻涕一把淚,他暗想道:“媽的!老子當初想跟美國佬買b-17,不但裏裏外外要掏差不多3000萬美元的巨款,並且最後還被拒絕了,現在德國人白給老子這麽多戰略轟炸機!雖然少了點,但有勝過無啊,反正來日方長嘛,以後再跟老希慢慢地要。”

    跟德國空軍套了一陣子近乎並且撈到一筆珍貴的戰略轟炸機後,蔣緯國又跑去跟德國陸軍套近乎,被他套近乎的是德國陸軍裝甲兵總監、“德國裝甲兵之父”、“閃擊戰創始人”海因茨·威廉·古德裏安。一番交談後,古德裏安對蔣緯國產生了“相見恨晚”“知音難得”的強烈感覺,因為蔣緯國跟他一樣,都是坦克和“機械化作戰”的擁躉。雖然德國是第一個組建裝甲師的國家,並且後世眾所周知,德國在二戰初期靠著機械化作戰的閃擊戰術可以說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德軍裏除裝甲部隊軍官外的大部分高級軍官包括最高統帥部的很多高層都對裝甲兵運用並不了解(德軍高層此時對坦克的態度類似於日軍高層此時對航空母艦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雖然裝甲兵是一個很有發展前景的新兵種,但陸戰仍然跟上次世界大戰一樣還是以步兵作戰為主,裝甲兵隻是支援步兵的一個兵種,隻能從屬於步兵。這一點,通過德軍隻是成立裝甲師並把裝甲師劃入步兵軍而沒有單獨成立“裝甲軍”就可以看得出來。古德裏安雖然有希特勒的支持,但軍方高層裏的懷疑聲音還是很不小的,讓他一直為之苦惱。蔣緯國跟古德裏安的現代陸戰思想不謀而合,一番天花亂墜的說辭,說得古德裏安大感遇到知音,並且蔣緯國在閃擊戰這個戰術上比古德裏安看得更遠,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閃擊戰的幾大弱點,一是留在己方機械化部隊後麵的敵軍部隊隻要沒被徹底殲滅或完全打散,就容易被重新組織起來向己方部隊後方發動反攻,二是閃擊戰因為快速進軍,會導致補給線在很短時間內被迅速拉長,一旦後勤補給跟不上,前線的機械化部隊就會成為強弩之末,沒有燃油、沒有零件、沒有炮彈,再多的坦克都是廢鐵,繼而受到敵方反攻,甚至會陷入敵方迂回包圍,並且,己方的補給部隊也容易受到敵方反攻力量的攻擊;三是坦克在城市攻防戰中作用不大,所以敵方隻要把巷戰運用得當,也能防禦閃擊戰,敵方的城市群恰恰就是己方坦克群的克星。

    蔣緯國的口若懸河讓古德裏安聽得“醍醐灌頂、受益匪淺”,通過蔣緯國“指點迷津”,古德裏安不但堅定了機械化作戰的閃擊戰信念,還對其缺陷進行了對症下藥的修正。當然了,蔣緯國可不是白白上門做家庭教師的,通過希特勒的批準,古德裏安白送了蔣緯國50輛“豹式”坦克。因為蔣緯國的幹涉,豹式坦克已經提前誕生,並且采用的是更合理的柴油發動機,使其性能錦上添花。“五十輛豹式,完全可以組成一個重坦克營了!”蔣緯國得意不已,“五十輛豹式,哪怕對陣小日本一個戰車師團,老子一個重坦克營吊打它一個戰車師團!”

    在坦克問題上,蔣緯國隨即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急忙去找了希特勒。蔣緯國解釋道,因為蘇聯坦克產量很大,德軍與蘇軍開戰,在坦克對戰問題上應該不存在太大問題,但中國軍隊麵對蘇軍坦克群時難度很大,需要更多的坦克和更多的反坦克炮,當然,考慮到德國的國力軍力也有限,中國不會在這件事上繼續向德國伸手,但請求德國著手研製出一種“單兵反坦克武器”,讓步兵也能摧毀坦克,如果這種武器提前誕生,中德軍隊的反坦克能力都會大大增加,中國軍隊的步兵部隊遇到蘇軍坦克群也不會毫無招架之力了。

    蔣緯國說的,就是原先曆史上德國在二戰期間為對抗蘇軍坦克洪流而研製出的“鐵拳”反坦克火箭筒。在此之前,除燃燒瓶、集束手榴彈、炸藥包外,步兵是非常難以摧毀坦克的,即便使用燃燒瓶、集束手榴彈、炸藥包,展開反坦克作戰的步兵也基本上有去無回。德國的這種“鐵拳”讓步兵也具有了強大的反坦克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火箭發射器,而是無後坐力炮,美軍的巴祖卡才是單兵火箭炮,“鐵拳”和巴祖卡是二戰期間兩大單兵反坦克武器(既可以打坦克也可以打敵方的據點工事),再加上蘇聯在五六十年代研製出的rpg-7,堪稱步兵打坦克的“三大神器”。此時的德國自然是具備研製“鐵拳”的技術的,隻是沒有受到現實需求的刺激。希特勒聽完蔣緯國的描述後十分感興趣,批準了這種武器的研製項目。

    蔣緯國對希特勒還順便進行了“買一贈一”,把蘇聯人的喀秋莎火箭炮的事情也提前告訴了他,給他打預防針,希望德國一方麵刺探蘇聯的火箭炮情報,並且在蘇聯戰場上做好防備的準備,一方麵也希望德國軍工部門能盡早展開德國火箭炮的研製項目。對此,希特勒自然是從善如流、欣然應允。當然了,德國火箭炮如果研製成功,中國肯定也能分一杯羹的。

    6月9日晚上,蔣緯國代表國民政府跟代表德國政府的希特勒簽署了一份新條約。

    這份新條約是關於蔣緯國提出的“為能更好地展開對蘇聯的戰爭,德國應該大規模地武裝中國軍隊並且盡最大力量地幫助中國擴建重工業、軍工業”構思。這份條約跟以前德國援華是有著本質區別的,以前隻是交易,現在則是互助,德國為德中共同的目標而援助中國,說難聽點,德國為了更好地打蘇聯,需要在蘇聯遠東大後方部署一支重兵集團,但德國無法把德軍部署到中國大陸或朝鮮半島,所以直接武裝中國軍人“把中國軍人當成德國的雇傭軍使用”。當然了,這種描述雖然很"chi luo"直白,但也不完全是事實,因為德國並非真的把中國軍隊當成雇傭軍,蔣緯國也不可能讓本國軍隊被別國當成雇傭軍,雙方仍然在是友好的互助,這跟原先曆史上美國武裝英國軍人、蘇聯軍人打德國是一樣的道理。

    這份絕密條約的核心內容有五點:

    第一,德國在一年內(1940年6月前)武裝中國南京軍10個師(總計約35萬軍人),得到這批德械的中國軍隊的團級、旅級、師級指揮部內必須要有德軍顧問,軍級指揮部內的德方軍事人員有權參與戰事討論和最終決定;中方承諾這10個德械師必須用於對蘇聯作戰,不得大規模地用於其它戰事,可小規模地用於,但人員傷亡和軍械損失不得超過總量的10%;

    第二,德國在一年內(1940年6月前)幫助中國實現月產飛機500架(月產飛機總數包括中國自身生產的“木頭飛機”);

    第三,德國在一年內(1940年6月前)幫助中國實現月產坦克150輛;

    第四,德國在一年內(1940年6月前)幫助中國實現軍工業產量增長150%;

    第五,德國在一年內(1940年6月前)幫助中國實現月產鋼鐵30萬噸(日本的1/2)。

    實現這五點無疑是德國的重大負擔,預計要耗費德國20億以上美元的資金,中國為此基本上不需要掏一個子,因為此次的德國援華跟先前的存在著本質區別,先前德國援華隻是中國單方麵受益,此時德國援華則是中德雙方共同受益,既讓中國受益也讓德國受益,因為德國這是把中國變成德國進攻蘇聯的“第二德國”。德國準備打蘇聯,耗費二十億美元換來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中國軍隊和德軍一起打蘇聯,這是非常劃算的。德國需要拿出這麽一大筆巨款,這筆巨款的來源就是德國軍隊自身的裁軍,說得簡單點,希特勒本打算用500萬德軍進攻蘇聯,簽署這份條約後,希特勒隻用400萬甚至更少,省出的軍械和資金都投資給中國。作為參照物,原先曆史上,在今年也就是1938年,德國的軍費開支約80億美元,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當年(1941年)的軍費開支一下子飆升到200億美元以上。所以,希特勒對蔣緯國的建議是非常樂意的,德國看似花了一大筆巨款,實際上受益是投資的好幾倍,除非出現一種情況:中國軍隊在蘇聯戰場上就像意大利軍隊一樣差勁,導致德國的錢都打水漂了。中國軍隊在蘇聯戰場上打得越勇猛、戰果越大,希特勒此時的投資就越賺,中國軍隊在蘇聯戰場上打得越糟糕、戰果越小,希特勒此時的投資就越賠。蔣緯國讓希特勒對中國軍隊充滿信心,憑借的是中國軍隊在中日戰爭裏的表現。如果中國軍隊在中日戰爭裏表現得慘不忍睹,希特勒自然不可能下這麽大的賭本。

    條約的雙方簽字人是希特勒本人和蔣緯國本人,這份條約叫《中德柏林條約》。

    簽字完畢後,在現場德國高層的鼓掌聲中,希特勒笑容滿麵地向蔣緯國伸出手。

    蔣緯國緊緊地握住希特勒的手,發自肺腑地道:“謝謝您,尊敬的元首。”平心而論,在原先曆史上,希特勒對中國也比斯大林對中國遠遠地好得多。

    希特勒微笑道:“從此時開始,德國、中國,真正地是一個戰壕裏的戰友了。”

    “是,德中同仇敵愾、並肩作戰!”蔣緯國有股熱淚盈眶的感覺。自從蔣緯國(孟翔)來到這個時空裏,一直苦心經營地整頓著、改善著、支撐著自己千瘡百孔的祖國,但無奈“發展基礎太差”,時間又緊,一無基礎二無時間,哪怕蔣緯國擁有超越曆史的頭腦,他也難以真正地大展宏圖,如今,機會真正地來了,這既是蔣緯國的機會,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機會。

    總理府旁邊的希萊曼大酒店,蔣緯國和柳無垢下榻的房間,後半夜淩晨。

    “沒完沒了啦?”柳無垢半真半假地嗔怒著一腳把蔣緯國踹下床,“到底還讓不讓人睡覺了?”她臉色緋紅地啐了蔣緯國一口,“都四次了!還要?你煩死了!”

    “哈!”蔣緯國一骨碌地從地毯上跳起來,仰天長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還看我蔣緯國!”

    “受什麽刺激了!”柳無垢又好氣又好笑,“瘋瘋癲癲的!”

    “你懂個屁!”蔣緯國擺出一個自由女神的造型,右手狠狠地握緊拳頭,指向天花板,心裏在意氣風發地大吼——“幹吧!放手幹吧!不要再想那麽多了,全力前進!聯合德國,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滅亡蘇聯!還有日本!讓中華民族真正地得到複興!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中國怎麽能在旁邊看著或者當配角呢?這可是列強最後一次瓜分世界的曆史機會了!”蔣緯國感到一股燃燒的豪氣衝擊在他的胸口裏,讓他瞳孔猶如烈火般灼灼閃亮。(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