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節 平定西南(2)

字數:8210   加入書籤

A+A-


    隨著西南四省聯盟裏實力最強的桂係的退出,聯盟一下子分崩離析,因為桂係不隻是四省裏實力最強的,還是四省聯盟的首腦,首腦“反叛”並且出賣跟隨者,造成的惡劣後果絕不是別的省可以比的,對滇川康三省在實力、士氣、信心、抵抗意誌上的打擊都堪稱致命。

    如何“和平並且徹底地解決西南問題”?蔣介石和蔣緯國的對策是:用重利喂飽廣西,同時在不動聲色中斷絕廣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武力打擊最弱小並且在道義上、輿論上可以打擊的西康,鏟除西康並殺雞儆猴,瓦解掉四川,最後多管齊下地解決孤立無援的雲南。毋庸置疑,解決西南的第一步是解決最難啃的廣西,蔣緯國在這件事上發揮了重大的、堪稱無人可以替代的作用,他冒著一定危險,親自飛赴廣西,向李白黃三人深入淺出地剖析利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武力逼之、重利誘之,他本人此舉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蔣介石的誠意,打消了李白黃三人的疑慮和猜忌,加上李白黃三人都是識時務的聰明人,所以蔣緯國獲得了成功(可以想象,如果李白黃是張學良那種隻會盲目蠻幹之輩,蔣緯國確實可能會有去無回)。

    解決了廣西,基本上等於解決了西南。

    被李宗仁、白崇禧、黃紹?背後出賣,龍雲、鄧錫侯、劉文輝都憤恨至極,失去廣西這個主心骨,雲南、四川、西康都徹底地慌了。首先,軍隊方麵,桂軍在抗戰期間發展到了三個集團軍的規模,不過,其中的第16集團軍在中日議和停戰後被裁撤,還剩第11、第21集團軍,但李白黃三人多年前就在廣西建立了完善的預備役製度,所以兩個集團軍迅速恢複20餘萬人規模,另有10餘萬訓練有素的民兵助戰(根據蔣介石和李宗仁達成的協議,廣西軍隊以後是2個集團軍,每個集團軍下轄3個軍,每個軍下轄3個師,總共18個師,總計20餘萬兵力,但李宗仁肯定保持桂軍的民兵製度,廣西此時有44個縣,得到廣東5個縣後,共有49個縣,每個縣都被李白黃成立縣保安團,所以桂軍以後正規軍和民兵的總數還保持30餘萬人規模);滇軍在抗戰期間發展到了第60軍、第58軍共兩個軍、六個師、總兵力10餘萬的規模;川軍在抗戰期間發展到了第22、第23、第27、第28集團軍,規模最龐大;至於西康省軍隊,共1個軍,第24軍,下轄3個師、1個獨立團以及一些劉文輝變著花樣私自組建的部隊。四省“同氣連枝”準備反抗中央軍時號稱“擁有百萬大軍”,其中,桂軍三十萬,滇軍十五萬,川軍五十萬,西康軍五萬,實際上,四省聯軍的“百萬大軍”倒不是吹出來的,因為確實差不多有100萬兵力,因為四省土地遼闊(麵積總和約150萬平方公裏)、人口眾多(總數約7500萬,其中,四川人口最多,約5200萬,西康人口最少,約100萬),這麽多人口,確實建得起“百萬大軍”,使得四省聯軍總兵力比中央軍的七十萬大軍還要多,隻不過,四省聯軍的數量是有了,但“質量”卻是慘不忍睹。抗戰期間,除了西康省軍隊外,川軍、滇軍、桂軍都遭到重大傷亡,精華損失過半,武器彈藥、輜重物資更是耗得七七八八,中日議和停戰後,蔣介石故意對地方軍一毛不拔,使得川軍、滇軍、桂軍一直都是萎靡不振,缺槍少炮、缺彈少藥,導致四省聯軍的“百萬大軍”足有五分之三的兵員都沒有槍,有槍的兵員也彈藥奇缺,人均子彈不足十發,至於機槍、迫擊炮、步兵炮、火炮等重武器,稀缺得堪稱鳳毛麟角。武器裝備上,聯軍大不如中央軍,士氣和意誌上也占下風,桂軍的士氣意誌最強,但桂軍已經退出不參戰了,滇軍、川軍、西康軍的廣大基層官兵雖然被龍雲、鄧錫侯、劉文輝等高層臨時灌輸“我們為了打日本人,出生入死、流血流汗,蔣介石卻想對我們恩將仇報,想要吞並我們的家鄉”“我們要保衛我們的家鄉”等思想觀念而導致士氣不算很消沉,但中央軍士氣更旺盛,因為準備參戰的中央軍官兵們都被灌輸了“我們要鏟除那些地方軍閥,完成國家的真正統一,讓我們國家真正地走向富強”的思想觀念,從而士氣穩壓過四省聯軍;兵員素質方麵,四省聯軍過半兵員都是臨時拉壯丁的,完全就是老百姓(實際上,四省聯軍這些新兵也沒有軍裝穿,就是拿著冷兵器被充當軍人的老百姓),中央軍則高得多,中央軍從南京會戰爆發時就展開休整,更是在戰爭前就進行了預備役兵員的組建和訓練,穩占上風。

    正因為實力懸殊,所以李宗仁、白崇禧、黃紹?這種聰明人都根本就沒打算真的開戰,他們擺出這種“全力應戰、寸步不讓”的強硬姿態隻是為了跟蔣介石討價還價、多要點好處,至於龍雲、鄧錫侯、劉文輝等人,也不傻,他們的目的是讓蔣介石讓步,讓蔣介石保持西南現狀,同樣沒打算真跟蔣介石來一場類似於“中原大戰”的全麵內戰,因為那是必輸無疑的。

    擺平廣西,四川、西康、雲南三省基本上就是蔣介石砧板上的肉了。蔣介石不慌不忙、從容不迫,采取“逐個擊破”的對策。陝南、鄂西、黔北,中央軍總計五個集團軍大兵壓境,對四川形成三麵夾擊之勢,同時,原本在湘南、準備進攻廣西的中央軍兩個集團軍開入貴州,一方麵配合中央軍對四川展開半包圍,一方麵對雲南展開進擊之勢。雖說經過抗日惡戰並且基本沒得到蔣介石補充的川軍和滇軍此時完全不是中央軍的對手,但能不打,肯定還是不打的,畢竟死的都是中國人,打爛的也是中國的土地,所以蔣介石“實行威逼利誘的雙管齊下”,一邊氣勢洶洶地準備大戰,一邊暗中拉攏川軍實力派人物,並且蔣介石采取了蔣緯國的辦法,把當初對日本進行的“紙彈轟炸”拿來對付這些地方軍閥。數十架**轟炸機不斷地對成都、綿陽、南充、瀘州、德陽、宜賓、達州、自貢、樂山、資陽等四川境內大城市展開呼嘯盤旋,一方麵是炫耀武力,一方麵是展開“轟炸”,投下紛紛揚揚雪片般的數百噸傳單,傳單上麵寫道:“...四川是中國國土,應該受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而不是淪為地方軍閥的私人財產。民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之所以會如此動蕩混亂、飽受列強欺淩,最大的原因就是軍閥割據,這些軍閥割據國土、自立為王,一方麵導致國家內亂不止、內戰不息,無法進行和平安寧的建設和發展,使得大量國力軍力被耗費,一方麵給廣大黎民百姓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這些軍閥為了對抗中央,為了擴充實力,為了發展勢力,為了搶奪別的軍閥的地盤,為了自己的享樂,拚命壓榨地盤裏的平民百姓,設立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導致老百姓貧困交加、民不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並且這些軍閥都是土皇帝、地頭蛇,所以就無法無天、作威作福,有的視財如命,拚命搜刮民脂民膏,有的好色如命,到處強占民女,中央政府無法管理他們所在的地方,所以就沒辦法把他們繩之以法,讓他們不再作惡。四川的廣大軍民,你們到底是願意歸順中央,從此過上安居樂業的太平日子?還是繼續給那些軍閥做狗腿子、任憑他們欺壓淩辱?中央軍攻打四川的軍閥是為了解放四川的老百姓,四川被中央收複了,四川百姓就可以太平了,中央的國法就可以管治到四川,不會再出現軍閥欺男霸女、橫征暴斂的事情,四川軍閥被鏟除,四川境內就不會再出現不同軍閥互相攻打、禍及廣大老百姓的事情,四川軍閥也不會跟雲南軍閥、貴州軍閥等外省軍閥展開連年混戰。你們現在維護這些軍閥,難道希望讓他們以後繼續騎在你們頭上稱王稱霸嗎?...”

    毋庸置疑,這些傳單在被空投到四川境內後,對廣大四川軍民產生了極大的心理震動,畢竟傳單上說的都是通俗易懂的道理。哪怕不識字的四川人,聽完識字的人說的傳單內容後,都恍然大悟:“是啊,繼續讓鄧錫侯、王陵基、潘文華等土皇帝統治四川,對我們有什麽好?民國以來,四川內戰400多次,倒黴受苦的還不是我們老百姓(客觀上講,四川軍閥的內部混戰對四川的破壞不是很大,因為強度烈度不高,基本上是點到為止的)?中央軍收複四川,我們就能過上安穩太平的日子了,這有什麽不好的?四川又不是那些土皇帝的。”效果很快立竿見影,大批川軍基層官兵都鬥誌徹底瓦解,都不肯參戰,大批四川老百姓也都反對反抗。

    基層軍民人心倒了,高層也一樣。麵對這個局勢,隻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來中央軍吞並四川已是定局,真的頑抗到底,不但必輸無疑,還會必死無疑,因為蔣介石這次的拉攏堪稱殺氣騰騰:“規定時間內不迷途知返、歸順中央,一律以叛國罪論處”。四川的實力派人員裏,王纘緒已經投靠蔣介石,其餘的幾人裏,原本叫喊得最凶的王陵基第一個心頭發虛,一槍不放地宣布“歸順中央”,原本被認為最不願意歸順的楊森(外界這樣認為的原因自然無需多言)一言不發地同樣“棄暗投明”,最後僅剩鄧錫侯和潘文華還心有不甘、心存僥幸。

    7月11日,雅安戰役爆發。

    康定是西康省的省會,但省政府機構實際上駐雅安,雅安才是西康的核心,擁有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雅安也是劉文輝老巢所在地。7月11日這天,四川風和日麗、萬裏無雲,一百五十多架**的運輸機排列成龐大的機群,從武漢、重慶、貴陽等多個地方出發,呼嘯飛過半個四川,抵達雅安上空,隨即展開大規模的傘兵空投。這是**傘兵旅由傘兵團得到擴建後的首次出擊,共有3000名傘兵參戰。出擊前,部分**高層有些擔憂,畢竟劉文輝的第24軍擁有3個師、1個獨立團以及一些附屬部隊,總兵力4萬多,三千傘兵是劉文輝部隊人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對此,傘兵旅旅長胡喬、副旅長程德都不以為然:“對付這些地方雜牌軍如果做不到以一敵十,我們傘兵還談什麽精銳?”全旅繼而毫無懼色、義無返顧。

    光靠武或光靠文都不行,必須文武相輔,對於西南四省,蔣介石肯定要動武的,目標放在了西康的劉文輝的身上,因為打他是名正言順、出師有名。桂軍、川軍、滇軍都抗過日,都是抗日有功的部隊,不能打,劉文輝的西康部隊則不是,因為劉文輝的第24軍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參加抗戰,並且還“分裂國土、對抗中央”,打起來自然不會有輿論壓力。劉文輝對蔣介石一直態度強硬,他的西康省對國民政府實行“經濟上開門,政治上半開門,軍事上關門”的對策,搞得蔣介石頗為慍怒,中日開戰後,蔣介石調動劉文輝部隊出康參加抗日(蔣介石也想借刀殺人,借助日本人的手削弱劉文輝的軍事實力),劉文輝百般推脫,隻捐款了五十萬元,其餘的就沒有了,並且劉文輝在西康腹地大肆種植鴉片,販賣毒品以積攢資金(蔣緯國雖然也製毒販毒,但都是賣給外國人,劉文輝的鴉片是賣給本國人的),另外,劉文輝雖然經營西康時重視教育,但他在1939年時就對西康民眾把稅款收到了1997年(這比川軍老軍閥之一的劉存厚一口氣把稅款收到2050年要稍微“好點”),因此,中央軍打劉文輝是理直氣壯的,不但是“維護統一”,並且還是“吊民伐罪”。

    如何打劉文輝?蔣緯國的辦法是出動傘兵空降攻擊,因為西康省“躲在”四川省後麵,所以劉文輝肯定認為中央軍在解決四川後才會對他的西康下手,而中央軍在四川還沒有完全平定的情況下就動用“飛天神兵”飛躍四川攻打西康,必定讓劉文輝措手不及,同時還可以殺雞儆猴,用劉文輝的下場來震懾部分不死心不甘心的四川軍閥以及雲南的龍雲,一舉多得。

    雅安戰役因此而爆發。

    劉文輝的第24軍主要下轄3個師,分別是第136、第137、第138師,此時第137師駐紮在康定,第136、第138師駐紮在雅安,兩個師總兵力約3萬,人數不少,但裝備低劣。當**的龐大運輸機群出現在雅安上空時,全城雞飛狗跳、人群大亂,雅安畢竟是中國西南偏遠城市,所以當地幾乎所有人都沒見過飛機,甚至不知道飛機是什麽,看到一下子冒出“這麽多飛天鐵鳥”,不得不讓當地人驚恐萬狀,甚至有百姓跪地磕頭、焚香禱祝“天上的神鳥”。緊接著,機群展開空投,三千多傘兵猶如仙女散花般遮天蔽日地空降向城內,如此畫麵,“不亞於天兵天將從天而降”,更是讓城內炸開了鍋。空投完傘兵的機群並沒有立刻離去,而是反複地盤旋在城市的上空,向城內的劉文輝部官兵進行恫嚇和震懾,炫耀中央軍的強大武力。

    普通百姓驚恐萬狀,駐紮在這裏的劉文輝部官兵也是驚恐不已,劉文輝本人、第24軍參謀長伍培英(也是劉文輝的女婿)、第136師師長陳光藻、第138師師長唐英畢竟是高級將領,這點見識還是有的,立刻明白這是中央軍的空軍運輸機和空軍傘兵,雖然沒有被嚇到,但也被驚到了,繼而齊齊呆若木雞、不知所措。

    落地後的傘兵們猶如虎入羊群,凶猛地展開攻擊,遇到劉文輝部官兵,立刻喝道:“我們是中央軍!你們敢打中央軍?就是叛軍!中央軍的大部隊馬上就要來了!你們想被槍斃嗎?立刻投降!投降不殺!”

    毫無鬥誌的劉文輝部官兵紛紛舉手投降,幾個傘兵就俘虜了上百個劉部官兵。

    部分劉部官兵在暈頭轉向中展開抵抗,主要是對劉文輝忠心耿耿的第138師師長唐英的部下,但根本不是傘兵的對手,哪怕人數是傘兵的幾倍,也被這些武裝精良、戰力凶悍的傘兵打得落花流水,手持衝鋒槍的傘兵盡情地用子彈掃射手裏隻有漢陽造甚至火繩槍的劉部官兵,打得對方完全無法招架。混戰中,唐英親自督戰,結果被傘兵裏狙擊手一槍射殺斃命,第138師紛紛作鳥雀散。“我們是中央軍!你們對我們開槍就是叛軍!想打就打!我們奉陪到底!中央軍大部隊馬上就來了!...”戰場上,傘兵們毫無懼色地大喝大喊,氣勢碾壓對方。

    “參座..”第136師師長陳光藻慌亂地看著參謀長伍培英,“真的打嗎?真打他們的話,我們就是叛軍了!”

    伍培英長長地歎口氣:“投降吧!打下去根本就沒什麽意義的!”他心知肚明,頑抗到底,根本沒有好結果,這場所謂的“西南事件”,西南四省其實都沒打算真跟中央軍開戰,因為那麽做的話,一來必敗無疑,二來身敗名裂,所謂的“百萬大軍”,隻是進行脅迫而已,另外,伍培英也知道,真打的話,原本應該是桂軍、滇軍、川軍頂在前麵,地方軍對中央軍主動開槍是性質非常嚴重的事,確實就變成叛軍了,此時,桂軍退出、滇軍按兵不動,川軍紛紛投降,西康軍第一個開槍,後果無需多言,伍培英對此是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再加上他相信了傘兵們說的“中央軍大部隊馬上就來了”的話,更加毫無鬥誌,所以下令全體投降。

    雅安戰役在一個小時內就結束了,第24軍參謀長伍培英、第136師師長陳光藻等高層將領帶著第136師、第138師向傘兵們投降,此戰,**傘兵旅傷亡了80多人,劉部官兵傷亡了400多人,一場幹脆利索的勝利。

    劉文輝本人在雅安戰役爆發時驚慌失措地命令伍培英在雅安指揮第136、第137師進行抵抗,自己則帶著獨立團(相當於他的衛隊)急匆匆地逃去康定,準備進行最後打算,但他萬萬沒想到,逃到康定的他受到的迎接是第137師師長劉元塘的槍口。劉元塘在此戰前已經被蔣介石重金收買了,雅安戰役爆發後,劉元塘立刻在康定通電全國“擁護統一、歸順中央”,並且把自投羅網的劉文輝給活捉了。

    僅僅一天時間,西康省的劉文輝割據勢力被瓦解,國民政府成功地收複西康省。事後,劉文輝因為“違抗中央命令、試圖分裂國土、破壞國家統一、種植和販賣鴉片、擅征和截留國家稅款、侵吞國防經費、殘害百姓”等多項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

    劉文輝這隻“雞”被殺,極大地震懾到了還在四川不死心不甘心的鄧錫侯、潘文華等川軍實力派人物,以及遠在昆明的龍雲。盡管龍雲不斷發電報給鄧錫侯、潘文華“川滇唇亡齒寒,川省有難,滇省自然全力援助,實現川滇聯合以求自存”,但鄧錫侯、潘文華都已經心灰意冷,先後宣布“解除兵柄、歸順中央”。蔣介石基本不費一槍一彈,兵不血刃地拿下四川,持續二十一年的四川軍閥曆史徹底結束,國民政府的軍令政令從此在四川省暢通無阻。

    成功地穩住廣西、拿下西康和四川後,蔣介石豪氣大振,隨即一邊整頓川康一邊馬不停蹄地對雲南下手。七月中旬,中央軍四個集團軍氣勢洶洶地壓向雲南,形成泰山壓頂之勢。

    雲南省主席、滇係領袖龍雲在極度的憤怒、痛苦、慌張中一邊不斷地發電報給臨近的李宗仁,請求“桂滇二省聯合以求自保”,苦苦地對李宗仁說“川康已失,雲南再無,西南大地隻有廣西形單影隻且被中央軍陸海兩路四麵被圍,蔣介石得川望滇,得滇必望桂,屆時,廣西孤家寡人,如何抗拒?何不聯合雲南齊力抗拒?”為了打動李宗仁,龍雲許諾以後雲南財政收入拿出三分之一給廣西;一邊不斷地發電報給蔣介石“求和”,希望雲南能效仿廣西,成立“雲南自治省”,使雲南得到廣西的待遇。

    對於龍雲的電報,李宗仁雖然十分同情,但他已經做好了“廣西形單影隻、孤家寡人”的準備,所以婉拒了龍雲的請求;至於蔣介石,他完全沒有理由放龍雲一馬,他回複龍雲“雲南隻有兩條路,一是像四川那樣和平解決,一是像西康那樣武力解決”,同時,**轟炸機反複“轟炸”昆明,機群鋪天蓋地,引擎轟鳴聲響徹全城,投下大量的傳單,除了投給雲南軍民的,還有投給龍雲本人的,出自滇籍軍界耆宿黃毓成的手筆,上麵道:“舟公治滇七哉,政績斐然、愛民如子,世所公認,積極抗日,更是令舉國稱讚,大顯我雲南男兒之熱血忠骨,如今,全國統一大局已是勢不可擋,戰事一開,雲南大好河山必定化為焦土,千萬忠良百姓必定生靈塗炭,舟公乃滇人,愛滇之心,旁人無出其右者,又何忍坐視雲南遭受兵災戰火?...”

    看完這份傳單,龍雲久久不語,最後歎息道:“罷了!罷了!希望雲南到老蔣手裏後能比在我手裏更好吧!”他也選擇放棄抵抗,因為知道抵抗是徒勞無用,還會連累雲南百姓。

    7月20日,中央軍開進雲南,宣告雲南軍閥曆史結束,中央軍令政令從此在雲南暢通。由於龍雲在關鍵時候順應大局,因此蔣介石事後給予其比較優厚的待遇,任命其為第九軍區副司令長官,並給予其三十萬元的嘉獎,使得龍雲雖然失去“雲南王”的寶座,但錦衣玉食。

    半個月內,西康、四川、雲南三省的地方軍閥全部被鏟除,國民政府正式收複川滇康三省,獲得了一百二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六千三百多萬人口、豐富的資源等。整個西南,隻剩下廣西的桂係,整個中國,軍閥也隻剩下了桂係、馬家軍、盛世才、喬巴山、西藏五家。國民政府對全國展開的實質性統一行動取得前所未有的極大成果,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華南大部分地區(除廣西,廣西屬於華南)、西北部分地區(陝西)都被國民政府給實質性地控製。

    ”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