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節 世界大戰(1)
字數:10216 加入書籤
“戰爭開始了!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正式全麵進攻蘇聯了!”
北平行營會議廳內,黃維拿著德國統帥部發來的電報,忍不住脫口而出,他身體哆嗦,聲音顫抖,連他此時的臉色都是一種混合著緊張、激動、忐忑、震驚等複雜情緒的罕見悸動。
現場足足沉寂了一分鍾,隨後此起彼伏地響起粗重而劇烈的呼吸聲,張發奎、傅作義、衛立煌、馮治安、蕭振瀛、郭寄嶠、王耀武、陳明仁、李玉堂、宋希濂等高級將領們無不是聳然變色。任憑這些將軍個個都曾曆經大風大浪,哪怕他們的養氣功夫已經到了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地步,但在這個石破天驚的重磅消息和對整個世界堪稱扭轉乾坤的巨大變動前也不得不陷入空前的心理震撼中。一時間,會議廳內居然沒有一個人說話,所有人都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蔣緯國。
盡管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蔣緯國發現自己拿著香煙的手還是在不聽使喚地微微抖動著。“嗯啊,戰爭開始了。”蔣緯國深深地吸口氣,他目光如炬地看著將領們,“蘇聯戰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
將領們先是默然佇立著,回過神來後,急忙各司其職地忙碌起來。中國究竟是否參加蘇聯戰爭,目前還是高度機密,將領們不知道“三個月後,南京軍也要踏進蘇聯的屍山血海”,但他們心裏非常明白,德國和蘇聯全麵開戰,中國根本就沒有任何可能性會置身事外。撕心裂肺的電話鈴聲、密如鼓點的電報收發聲、急促而匆忙的對話聲、參謀軍官小跑著的腳步聲...伴隨著空前凝重的氣氛,一下子淹沒了會議廳。
蔣緯國緩緩地噴出一個煙圈,心裏在長長地感歎:“真的開始了!”
正如希特勒在戰前宣稱的那樣,“‘巴巴羅薩計劃’一旦開始,全世界都會屏住呼吸”。事實證明了,希特勒沒有吹噓,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屏住了呼吸,北平、武漢、東京、羅馬、倫敦、巴黎、華盛頓...以及莫斯科,齊齊陷入了空前的震撼中,各國都瞠目結舌,都呆住了。
天崩地裂的戰火在羅馬尼亞和蘇聯的邊界處猝然而起。上百萬德軍在遮天蔽日的機群和漫山遍野的坦克洪流的掩護下,猶如決堤洪水般排山倒海地湧入了蘇聯境內,震耳欲聾的雷霆轟鳴和地動山搖的巨響咆哮中,無數的炮彈在火燒雲般的彈痕尾跡中鋪天蓋地落向蘇軍邊防部隊和重要軍事目標,數以千計的德軍飛機穿雲破霧地飛入蘇聯領空並狂轟濫炸,數量驚人的蘇軍坦克在陣地上還沒有發動就被炸成了燃燒的廢鐵,大批的蘇軍飛機在機場跑道上就被摧毀殆盡,無數朵爆炸火球猶如黑紅色的怒浪狂瀾般在蘇軍的兵營、陣地、混凝土工事、水泥碉堡、塹壕地道、軍械囤積基地、交通樞紐、鐵路橋梁、油庫、物資中轉站等重要目標位置上遍地綻放、騰空而起,千萬朵蘑菇雲和熊熊烈火、滾滾黑煙一起衝天而起、直上雲霄;血淋淋的蘇軍士兵肢體、燃燒著的坦克和飛機殘骸、化為齏粉碎末的混凝土水泥塊、烤黑並炸彎變形的大炮以及撕爛成碎片的鐮刀錘子紅旗一起仙女散花般地漫天飛舞。飛機和坦克的咆哮聲中,德軍的機械化部隊猶如迅雷閃電般衝入蘇聯領土,後續的步兵部隊更是猶如山洪泥石流般無邊無際,摧朽拉枯、所向披靡。
睡夢中的斯大林、羅斯福、張伯倫、勒布倫紛紛被驚醒了;
早就在電話邊等待著的希特勒、墨索裏尼、蔣介石、蔣緯國、裕仁天皇都繃緊了神經。
不管是美英法蘇還是中日意,高層們此時都深深地感到震驚,因為德國的實力既超出美英法蘇的預料也超出了中日意的預料。德蘇戰爭震驚了全世界,因為這場戰爭的規模堪稱史無前例。參戰德軍投入了約250萬軍隊,飛機超過5000架,坦克超過5000架,各型火炮超過30000門,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了蘇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世界各國感到震驚的是:德國的戰爭力量竟然如此之強大!對蘇開戰,是德國重新崛起後正式發動的第一場對外戰爭。希特勒上台僅僅七年多就把當初那個窮困潦倒的戰敗德國重新建設成如此強大的帝國,短短七年下來,德國暗中積蓄起來的國力軍力竟然如此雄厚強大,不得不讓美英法等國瞠目結舌並感到心有餘悸。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德國的鄰國無不毛骨悚然,因為德國這股“禍水”的實力遠遠地超出了這幾國先前的估算,但這幾國接下來又無不彈冠相慶,因為這股“禍水”終於向東邊流去了,德蘇打得兩敗俱傷是這幾國求之不得的。美國、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國一方麵震驚德國實力之強,一方麵暗暗慶幸德國是對蘇聯下的手;聯盟國這方麵,中、日、意三國高層都興奮不已,因為德國這個“老大哥”居然如此強大,使得中日意為之信心大增,比如日本方麵,更是開心不已,德國這麽強大,意味著日本跟德國“混”是一條光明大道,德中兩國向日本許下的“瓜分蘇聯、赤道以南都歸日本”諾言極有可能化為現實;芬蘭、波羅的海三國都振奮不已,德國這麽強大,就可以保證它們不會被蘇聯赤化;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都又心驚肉跳又暗自慶幸,這四國裏,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在德蘇戰爭前已經投靠了德國,此時都慶幸“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保加利亞和波蘭則屬於騎牆派,一方麵親德,一方麵也不願意把賭注都押在德國的身上,此時德國展現出強大的力量,迫使保加利亞和波蘭徹底地下定了投靠德國的決心。
蔣緯國跟別人不同,他有一個十分特殊的“本領”,大家都閑下來時,他是最忙的人,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時,他卻是最閑的人。眼下,一如既往的,將領們、軍官們都忙得風風火火,蔣緯國則氣定神閑地坐在南京軍總部內一個角落裏,不停地抽著香煙,認真地思考著,耳邊是將領們激烈的爭執聲。
黃維:“德國一下子廢除《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算是徹底地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我看,德軍接下來必定犁庭掃穴、勢如破竹。”
張發奎:“不一定。德國先前百般與英法交好,又竭力拉攏匈牙利、羅馬尼亞、波蘭、芬蘭等國,對蘇聯動手的戰略意圖可以說是昭然若揭,蘇聯當局不可能掩耳盜鈴。蘇聯應該已經做好充分準備了,德軍一開始確實能打蘇軍一個出其不意,但是,很快會遭到蘇軍反擊。”
傅作義:“即便如此,德軍在一開始幾個月內還是會勢不可擋的。蘇軍戰鬥力之低弱,我們通過遠東戰爭已經摸得清清楚楚,德軍則準備充分、蓄謀已久,眼下又是舉國全力進攻,蘇軍很難擋得住。”
衛立煌:“話不能這麽說,蘇軍雖然外強中幹,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啊!蘇聯畢竟太大了,並且蘇聯已經完成工業化,重工業十分發達,根據情報,蘇軍的飛機、坦克、火炮都比德軍更多,甚至是德軍的幾倍。飛機方麵,蘇軍擁有超過一萬三千架,坦克,蘇軍擁有超過一萬五千輛,火炮更是高達五萬門以上。上次的遠東戰爭,其實我們也是贏得比較僥幸,一來日軍幫我們消耗了過半蘇軍主力,二來蘇軍在遠東難以施展開手腳,三來參戰蘇軍隻是蘇軍的一部分,蘇軍並非全力以赴。”
蕭振瀛:“嗯,中日戰爭爆發時,日軍也是在各方麵都優於我們,結果呢?雖然德蘇戰爭不能照本宣科,但中日戰爭確實很可以成為德蘇戰爭的參照。”
郭寄嶠:“德軍在質量上優於蘇軍,但在數量上則是蘇軍占優,戰局發展確實不好說。實際上,德軍戰鬥力究竟如何?我們也不清楚,不能低估蘇軍,也不能高估德軍。另一方麵,德軍此戰也受到太多掣肘,比如,德蘇並不接壤,波蘭在開戰初期也不放行,導致德軍隻能通過羅蘇邊界的兩百公裏不到的‘狹窄渠道’進攻蘇聯,無法一字長蛇陣地推過去,若蘇軍堵住羅蘇邊界的‘狹窄渠道’,德軍就難以繼續深入了,同樣施展不開手腳。”
王耀武:“蘇軍雖然龐大,但都是臨陣磨槍地、匆匆忙忙地擴充起來的,戰鬥力更加不容樂觀了。即便有好槍好炮,怕也是一群一觸即潰的烏合之眾。”
陳明仁:“德軍其實也是這幾年內才擴充起來的,《凡爾賽條約》規定德軍隻能保持十萬人,但塞克特將軍他們把這十萬德軍都訓練成了優秀的中基層軍官,所以德軍的大規模擴軍跟蘇軍的大規模擴軍實在是有著天壤之別。德軍是精悍的,蘇軍是臃腫的,中看不中用。”
將領們議論紛紛。
蔣緯國沒有參加討論,因為他其實是啞巴吃餃子,心裏有數,他不動聲色地捋順思緒,由於“蝴蝶效應”,此時的德蘇戰爭與曆史上的蘇德戰爭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需要重點說明的是,眼下德蘇戰爭和曆史上的蘇德戰爭相比,發生的重大變化有以下這幾個方麵,這也是蔣緯國看得很通徹的“曆史真相”:
國際環境:原先曆史上,德國進攻蘇聯前已經同英法開戰了(德國滅亡了法國,空襲英國本土,策劃登陸英國本土,德意聯軍與英軍廝殺於北非),加上德國與日本結盟,日本正在大規模侵華,還染指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暴露其垂涎美英法荷在東南亞殖民地的野心,使得德國處於很不利的國際環境中,雖然蘇聯當時也是聲名狼藉,但德國因為同時跟蘇聯和英國開戰而促使蘇聯、英國、美國聯合起來對付德國(英國首相丘吉爾極度仇視蘇聯,甚至打算在德國投降後組織德軍進攻蘇聯)。說白了,美英法既敵視德國也敵視蘇聯,三個集團本來不會變成兩大陣營,都因為德國又打英法又打蘇聯,導致憎惡蘇聯的美英法與蘇聯聯合對付德國,德國此舉是不折不扣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眼下,德國避免了這個重大得堪稱致命的錯誤,在對蘇戰爭前千方百計地避免跟美英法發生衝突,否則,德國就不會容忍波蘭,德國滅亡波蘭是易如反掌的,但波蘭畢竟跟英法是一個同盟的(雖然英法根本就對波蘭見死不救)。因為這些努力,德國沒有“得罪”美英法集團,所以沒有陷入最險惡的兩線作戰中。此時,德蘇戰爭爆發,美英法肯定不會支持德國,但也不反對、不阻礙德國了。至於美英法對蘇聯的態度,一開始肯定是幸災樂禍,采取坐山觀虎鬥的對策,不過,根據蔣緯國的推測,蘇聯戰爭前期,美英法置身事外,蘇聯戰爭後期,眼看到蘇聯即將敗亡、眼看到德國和中國即將因為瓜分掉蘇聯而國力暴增,美英法有很大可能性會插手,因為美英法希望的結果是“兩敗俱傷”,而不是德中踩著蘇聯的屍體得到進一步的崛起。不管怎麽說,在蘇聯戰爭前中期,聯盟國攻打蘇聯的“好事”是不會受到美英法的幹擾的。
戰略方麵:原先曆史上,德國進攻蘇聯時,因為希特勒的貪婪,因此製定的戰略目標非常多,既要吞並烏克蘭,又要吞並高加索,還要攻占莫斯科、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等等,幾百萬德軍看似非常龐大,但分散在蘇聯遼闊的領土上還是捉襟見肘,使得德軍犯下了分兵多處的兵家大忌,使得最終進攻莫斯科的力量嚴重不足,繼而功敗垂成。眼下,因為蔣緯國的幹涉,德國統帥部大幅度地修改了作戰目標,在戰爭前期,德軍的戰略目標就2個,一是攻占或包圍列寧格勒,徹底地封鎖住蘇聯的對外通道,二是拿下高加索地區的巴庫油田地帶,獲得德國和整個聯盟國此時最緊缺的石油,同時也大大地削弱掉蘇聯的工業實力,畢竟巴庫地區的石油產量占此時蘇聯全國石油總產量的65%至71.5%,這個資源寶地被德軍搶走,德國在蘇聯戰爭期間就不愁石油用了,蘇聯則會陷入石油短缺中,導致其強大的工業無法開動。戰略目標的大大減少,使得德軍的作戰任務也大大的減少,不會再犯下分兵多處的兵家大忌。全國被封鎖,失去三分之二的石油,蘇聯即便還能堅持下去,也必然會日薄西山、窮途末日。另外,蘇聯為了防備德國的攻擊,在1939年開始把東歐的重工業設施遷移向烏拉爾山以東,曆史上遷移了足足兩年半,此時則隻遷移了一年多,毋庸置疑,因為提前開戰,蘇聯大量的重工業設施因為時間倉促而來不及轉移到後方,從而會處於德軍轟炸機並且是戰略轟炸機的航程內,這會極大地削弱了蘇聯在開戰後的工業生產力。
實力方麵:這一點比較難以下結論,因為德國和蘇聯的戰爭實力都受到蔣緯國“蝴蝶效應”的影響。首先,戰爭時間提前了,原先曆史上的蘇德戰爭爆發於1941年6月22日,但眼下卻爆發於1940年5月1日,提前了近一年零兩個月。這種提前,對德蘇兩國都產生很大影響。眾所周知,發生在1934年底至1938年底的“大清洗運動”讓蘇聯的國力、蘇軍的軍力等各方麵都遭到了極度嚴重的打擊,顯然,隨著時間推移,蘇聯就會慢慢地恢複元氣,時間越拖延,蘇聯就恢複得越好,毋庸置疑,眼下德蘇戰爭比原先曆史上的蘇德戰爭提前了一年兩個月,蘇聯的恢複情況顯然大不如原先曆史上,這是對蘇聯極不利、對德國極有利的。另外,爆發在德蘇戰爭前的遠東戰爭是否警醒了蘇聯高層呢?畢竟蘇軍戰鬥力之低劣和蘇軍內部的各種弊端隱患在此戰期間暴露得一覽無遺,淪落得連中日軍隊都能“欺負”蘇聯軍隊。蔣緯國反複思索,否定了這個結論。因為原先曆史上,蘇德戰爭前曾爆發了蘇芬戰爭,蘇聯高層肯定亡羊補牢了,但也沒看到多大的效果,眼下,德蘇戰爭前曾爆發了遠東戰爭,蘇聯高層肯定同樣亡羊補牢了,但效果肯定不是立竿見影的,不可能蘇軍一下子就變得脫胎換骨,畢竟時間太緊,所以,蘇軍此時的戰鬥力仍然是很差的。人數雖多,但都是土雞瓦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先曆史上存在著一個“大雷雨計劃”,據說是蘇德戰爭前蘇聯準備對德國先發製人,結果被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搶先了。但眼下可以肯定,在遠東戰爭中被中日聯軍打得一敗塗地的蘇軍高層肯定沒有膽氣對德國先下手為強,德蘇也沒有瓜分波蘭,蘇聯不具備對德國先發製人的條件。
其次,從表麵上的實力看,蘇軍此時約400萬兵力,並且新建部隊在源源不斷增加(原先曆史上蘇聯累計共組織了約3000萬武裝人員參加蘇德戰爭,不隻是正規軍,還有更多的民兵),其中,約100萬在北亞和中亞防備中日,約300萬在東歐防備德國,而攻打蘇聯的德軍約250萬,沒有蘇軍多,德軍的飛機、坦克、火炮也不如蘇軍,有的甚至不如蘇軍一半,但這一點倒沒有太大問題,德軍的質量大大地超過蘇軍。不過,德國一方麵並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地對付蘇聯,還有中日盟友配合德國對蘇聯進行前後夾擊,情況跟原先曆史上正好倒過來,原本,德國獨力對付蘇聯,還要防備美英,日本不但沒幫德國,還招惹了美國,此時德國的勝算自然大大增加,軍事意義無窮。但是,因為時間提前了,德國的問題也不少。比如,原先曆史上,德國打蘇聯前已經占領大片別國領土,獲得大量資源(比如挪威的鐵礦),但現在則沒有,這導致德國的戰略物資儲備有些不足,必須在蘇聯戰爭期間實現“以戰養戰”,另外,德軍也存在問題,原先曆史上德軍與蘇軍交戰前已經打遍了北歐、西歐、南歐、北非,實戰經驗非常豐富,但現在則沒有,德軍缺乏實戰經驗(客觀上講,德軍裏的中高層軍官以及很多普通士兵都參加過一戰,具有一戰時期的實戰經驗),以閃擊戰舉例,蘇聯會在波蘭、法國之前,第一個嚐到真正的大規模的閃擊戰的滋味,蘇聯會被打得比原先曆史上更措手不及,曆史上,德國閃擊波蘭、閃擊法國給了蘇聯極大震撼,蘇聯當局才因此而重新重視已經被處決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大縱深”戰略理論,此時蘇聯並不知道閃電戰的優勢和威力,自然而然,“大縱深”戰略防線無從談起。不過,德軍還沒有在實戰中真正地使用過閃擊戰,還沒有拿波蘭、法國“練手”,閃擊戰的首戰一上來就打蘇聯,顯然對德軍而言有些倉促了。因為時間提前,德軍的準備也有些不如原先曆史上,兵員、飛機、坦克、火炮數量都打了折。
不僅如此,德軍攻擊蘇聯還受到很多約束,原先曆史上,德蘇瓜分了波蘭,德蘇全麵接壤,所以戰爭爆發後德軍在縱橫幾百公裏的漫長戰線上傾巢出動,但眼下,德軍隻能經過羅馬尼亞進攻蘇聯(波蘭在戰爭開始時不允許德軍通過其境內),所以,參戰的250萬德軍無法“一下子”都進入蘇聯境內,戰線從“一”變成了“丨”,導致第一批進入蘇聯境內的德軍隻有70萬左右,很顯然,這也是不利於德國的。
想來想去,蔣緯國也難以下結論,畢竟對這場戰爭的改變因素實在太多,他隻能拭目以待,等待事實說話。
震驚全球、舉世矚目的德蘇戰爭在剛剛開始的一周內,局勢呈現出令人驚訝的一邊倒,閃擊戰這種新式戰爭手段閃亮登場,湧入蘇聯境內的德軍以十幾個裝甲師、機械化或摩托化步兵師組成了強大而快速的突擊集團,攻無不克、無堅不摧,輕而易舉地突破蘇軍的防禦線,撕裂了蘇軍的整體防禦完整性,插入蘇軍側後方,使得蘇軍陣腳大亂,緊隨其後的德軍步兵部隊以排山倒海之勢衝擊向已經被德軍機械化部隊衝擊得四分五裂的蘇軍。在這個作戰過程中,德軍空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開戰初就取得了製空權,擊落、擊毀、炸毀蘇軍飛機超過三千架,繼而又對蘇軍後方重要設施和交通網展開瘋狂轟炸,雙管齊下,戰果累累。短短五天內,德軍便大規模地橫渡烏克蘭西南部的南布格河,擊潰蘇軍邊防部隊三十多個師,蘇軍死傷巨大、損失慘重、降者遍野。
捷報傳來,柏林歡聲雷動,戰前其實也有些惴惴不安的希特勒頓時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不過,德軍確實也在初期戰鬥中暴露了不少問題,比如對裝甲部隊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隻成立了屬於步兵軍的裝甲師而沒有單獨成立裝甲軍,導致裝甲部隊發揮威力受到了一定製約;不止如此,德軍的坦克也問題很多,裝甲和火力都很薄弱的一號二號坦克在戰場上表現糟糕、損失嚴重,三號四號坦克顯得職能重疊,五號(豹式)坦克數量不足等等;另一方麵,德軍的中基層軍官大多數是很稱職的,能夠身先士卒、鼓舞士氣,但也導致軍官傷亡率較高,使得一些戰鬥因為缺乏指揮而亂成一團,最重要的是,此次德蘇戰爭是德軍第一次展開實戰,並且一下子就是交戰規模達到幾百萬人的大戰,使得缺乏經驗的德軍十分吃力,多兵種協同作戰不盡人意,部隊在行軍過程中互相混雜、戰場上怯戰和誤傷也時有發生,這種混亂使得部分蘇軍獲得了不少反擊機會。
但總體而言,局勢基本上是倒向德軍的,德軍在壓著蘇軍打。
一周內,德軍在蘇聯烏克蘭境內突進了300多公裏,攻占三分之一烏克蘭。第聶伯河以西、基輔以南的烏克蘭西南全部都被德軍攻占,蘇軍被消滅和被擊潰的部隊超過50個師。德軍閃電般地一路攻克了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赫爾鬆、克裏沃伊羅格、文尼察、日托米爾、利沃夫等烏克蘭南部和西部的數十個大型城市,兵鋒直指烏克蘭首府、被譽為“俄羅斯眾城之母”的基輔,此時,累計有超過130萬德軍進入蘇聯境內。三周內,烏克蘭西部地區蘇軍全麵潰敗,損失了70多個師,死傷、被俘、失蹤總計100多萬人。蘇軍此時隻控製烏克蘭的首府基輔以及烏克蘭東部和東北部的哈爾科夫、盧甘斯克等為數不多的十幾個城市。這幾個城市處於烏克蘭和俄羅斯交界處,構成了蘇軍抵抗德軍攻入俄羅斯本土的防線。德軍越過這道防線,不但意味著烏克蘭全境被德軍攻陷,還意味著俄羅斯本土將暴露在德軍的兵鋒前。
1940年6月1日,山河變色的基輔會戰爆發。
此戰是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全麵潰敗後集結能夠集結到的最大力量與德軍展開的第一場戰略性大決戰。如果蘇軍獲勝,德軍將全麵被壓製在烏克蘭境內,無法再向俄羅斯本土進發;如果德軍獲勝,莫斯科以西的蘇軍主力將全軍覆沒。基輔會戰規模空前,蘇軍先後投入超過180萬軍隊參戰,德軍則先後投入150萬軍隊參戰。波蘭此時見風使舵,徹底地倒向了德國,允許德軍通過波蘭境內,使得超過50萬德軍經過波蘭境內開入蘇聯境內,參加了基輔會戰。
三百多萬軍隊的大搏殺,在人類曆史上近乎史無前例,戰況也空前慘烈。
克裏姆林宮內的一件會客室裏,莫洛托夫渾身發抖地接待著楊傑和蔣廷黻,他之所以渾身發抖,完全是因為氣得。
楊傑和蔣廷黻滿臉堆笑得堪稱光彩照人地看著莫洛托夫,兩人幾乎忍不住要哈哈大笑,因為此時的局勢實在太有利於中國了。雖然落井下石、乘火打劫是十分“卑鄙”的,但這種為國家而卑鄙的行為怎麽也不能讓楊傑和蔣廷黻產生愧疚,相反,他們完全樂在其中,盡情享受著這種“我為刀俎,人為魚肉”的快感。
莫洛托夫對楊傑和蔣廷黻的這種根本就沒有進行掩飾、"chi luo"裸的幸災樂禍的神色幾乎恨得咬碎滿嘴的牙齒,他氣得麵若豬肝。蘇聯這種大房子正在被德國人一把火燒得危急萬分,中國人則拎著一桶汽油站在大火邊,明火執仗地要求蘇聯給好處,否則就把滿桶汽油澆上去。如此“卑鄙無恥至極”的行為,不得不讓莫洛托夫七竅生煙、五髒著火。如果說德國是壞人,那中國就是小人,比起壞人,小人更可恨。
“二位有何貴幹?”莫洛托夫強忍住憤怒。
“莫洛托夫先生何必明知故問呢?”楊傑笑容可掬,“當然是為解決中蘇兩國之間的領土爭端了。”
莫洛托夫雖然在竭力讓自己不發抖,但他根本控製不住,他身體在急劇顫抖。“貴方有什麽方案嗎?”他咬牙切齒地問道。
“有,當然有,並且非常簡單明了。”蔣廷黻笑眯眯地取出一份文件。
莫洛托夫看到蔣廷黻取出來的文件不是文字紙張,而是一張地圖,一張蘇聯地圖。
“東經110°以東的北亞、東經70°以東的中亞,交給中國。”蔣廷黻慢悠悠地道,“中蘇兩國之間持續兩百幾十年的領土爭端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兩國和兩國人民從此就能和睦相處了!哦,對於貴國此時正在展開的戰爭,我國到時候自然會以中立國的身份向貴國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畢竟,事情都解決了嘛,兩國以後就是友邦鄰居,該承受的道義,我們肯定義不容辭的!”
莫洛托夫不僅差點兒氣炸了肺,還差點兒把胃也給氣炸了,根據中方這份跟勒索毫無區別的要求,蘇聯要劃分出西伯利亞一半多、差不多73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以及中亞約三分之一、差不多1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給中國,加起來整整880萬平方公裏!差不多是大洋洲的麵積了!
渾身顫抖了足足五分鍾後,莫洛托夫臉色鐵青地從牙齒縫裏一字一頓地道:“貴國的這個要求,簡直就是令人無法接受!”
“是嗎?”楊傑詫異地看著莫洛托夫,然後點點頭,“你們難以接受?哦,也不要緊,因為德國人不難以接受。”他臉上神色從得意變成了嘲弄,態度也圖窮匕首見,“你們不給,德國人會替你們給的。”
莫洛托夫渾身劇烈顫抖地站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麽回答。(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