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節 世界大戰(3)

字數:8710   加入書籤

A+A-


    德蘇戰場上血火衝天,中蘇談判桌上也激烈得堪稱刀光劍影。

    對於中方趁著蘇聯被德國大舉進攻的危急關頭展開的"chi luo"裸的趁火打劫,斯大林極度暴怒並采取了強硬對策,他指示全權負責這件事的莫洛托夫“一寸領土也不給,隻準跟他們虛與委蛇,用敷衍手段拖延下去,獲得寶貴時間,直至蘇聯紅軍在基輔戰場上大破德軍為止”。

    莫洛托夫對此深感不安,但無可奈何,隻得打起精神、絞盡腦汁地執行這項任務。

    雙方都態度強硬的談判,結果可想而知,盡管莫洛托夫使勁渾身解數來“敷衍”中方談判代表,但中方談判代表也不是好糊弄的,導致談判連續三次都不歡而散。第三次會議上,楊傑語氣冰冷地對莫洛托夫說道:“貴方在談判時一直避實就虛,對關鍵問題始終閉口不提,我方深感貴方毫無誠意,並且我方也對此也已喪失耐性,既然如此,貴方和我方就不要繼續浪費寶貴時間了。我們立刻啟程回國,向我國領導人匯報這場讓我方一無所獲的莫斯科之行,就此別過。”他譏諷道,“我相信,包括閣下在內的貴國高層眼下一定非常忙碌,因此我們也就不勞閣下遠送了。”說完,他和蔣廷黻一起起身邁步。

    看到對方準備甩手走人,莫洛托夫急了,如果談判就這樣告吹,他雖然做到了“寸土不讓”,卻沒有完成斯大林下達的“拖延時間”任務,因此他慌忙拿出備用方案:“楊將軍、蔣大使,請等一等,其實...我方是深有誠意的。”他艱難地說著連他自己都感到嗤之以鼻的程序化公文語言,“蘇聯和中國之間的爭端曆經兩百五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並且兩國在期間都經曆了一係列重大政治變革,比如我國,俄羅斯帝國已經覆滅,取而代之的是蘇維埃聯盟,再比如貴國,滿清也已經不複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之前又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曆經這麽長的時間和這麽多的變革,自然導致眼下蘇中兩國之間的爭端問題變得異常的複雜,想要一勞永逸地徹底解決,絕不是簡單的事情,用貴國的話說,欲速則不達啊!因此,貴國必須要給我國充分的時間,我國會拿出足夠的誠意和切實有效的舉措,聯合貴國一起解決問題。”

    楊傑冷哼一聲:“欲速則不達?不,應該快刀斬亂麻!貴方態度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一直在浪費你我雙方都很寶貴的時間,很抱歉,我方根本就看不到貴方所謂的誠意和舉措。”

    莫洛托夫硬著頭皮說道:“中國是東方第一大國,同時是世界第二大國,蘇聯是世界第一大國,雖然蘇聯在政治和文化上屬於歐洲,但蘇聯領土橫跨亞歐兩大洲,因此也算是‘半個東方國家’,蘇中兩國的和平關係到東方的和平,更加直接關係到世界的和平,這是大事,我們需要慢慢來,用貴國的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呀!”

    蔣廷黻冷笑道:“看樣子,莫洛托夫先生最近對中國文化做了不少功課啊,中國諺語一個接著一個,不過,很遺憾,莫洛托夫先生,我們是不會中貴方的緩兵之計的,貴方如果真有誠意,就應該拿出讓我方認可的切實有效的舉措,而不是在這裏跟我方玩弄文字遊戲。”

    “有的!有的!”莫洛托夫連連道,他咬咬牙,拿出了他事先準備好的備用方案,“蘇中兩國的領土爭端主要在三處,一是外東北,二是外蒙古以及唐努烏梁海地區,三是外新疆。前兩者通過上次的《蘇中尼布楚條約》已經得到了圓滿解決,所以,我們接下來的重點應該是外新疆,一來,什麽事情都要有個開頭嘛,二來,我方也可以通過和平解決外新疆的領土爭端向貴方證明我方的誠意。”

    楊傑和蔣廷黻互相對視一眼,交換著眼色。

    莫洛托夫表麵上笑容可掬、內心裏緊張忐忑地看著楊傑和蔣廷黻。

    “好吧!既然貴方已有初步的方案,我們不妨洗耳恭聽、拭目以待。”楊傑和蔣廷黻重新坐下,很有興趣地看著莫洛托夫。

    莫洛托夫頓時如釋重負並且心花怒放,他心裏暗喜得意不已:“太好了!這幫中國人,果然是色厲內荏、虛張聲勢!”同時,他心裏又產生了一股濃烈的蔑視。莫洛托夫並非無能之輩,他是外交老手,經驗豐富、手段老辣、目光精明、頭腦靈敏,深諳談判中的心理戰術。這場談判,是中國獅子大開口地勒索蘇聯,一開口就索要蘇聯八百八十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中國人看上去氣勢洶洶並且明火執仗,不斷地向蘇方透露一個信息:蘇聯如果不答應中國的要求,中國就跟德國合夥進攻蘇聯。莫洛托夫吃不準中國人到底是在動真格還是在虛張聲勢,所以用他的備用方案進行試探,他是怎麽試探的呢?首先,中國人一開口就要八百八十多萬,莫洛托夫拿出外新疆的幾十萬,幾十萬跟八百八十多萬,懸殊極大,如果中國人是動真格的,並且是鐵了心地要蘇聯割讓八百八十多萬,那麽,中國人肯定看不上外新疆的幾十萬,所以肯定一口拒絕;其次,如果中國人隻是虛張聲勢,那麽,他們肯定就會“給多少就會要多少”,哪怕是遠不如他們要求的幾十萬,他們也會貪得無厭地落袋為安。此時,莫洛托夫心頭喜不自禁,因為他成功地試探出了中國人的虛實:果然,中國人是在虛張聲勢。

    “這幫可惡的中國人,果然隻是在敲詐我們!而不是在勒索我們!”莫洛托夫在心裏十分厭惡地想道。敲詐、勒索,兩個詞語看似相同,實際上存在一定區別,沒有實力的強要就是敲詐,有實力的強要就是勒索,“敲詐”這個詞語裏有一個“詐”字,而“詐”就是“騙”,沒有實力,當然要騙,要敲詐。中國對蘇聯的趁火打劫是沒有實力的,是沒有底氣的,所以嘴巴上一口氣索要八百八十萬,但蘇聯拿出幾十萬,中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先拿到手再說”,一下子暴露了虛弱的本質。

    掌握住對方的底牌後,莫洛托夫心裏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他變得鎮定從容起來,開始不慌不忙地進行虛與委蛇:“蘇中兩國在外新疆地區的領土爭執,主要源於《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塔城界約》、《伊犁條約》、《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改訂條約》以及之後的五個勘界議定書等十多份在貴國看來是不平等條約的條約,導致外新疆累計約十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一直處於糾紛中...”

    “約十萬?”楊傑毫不客氣地怪笑一聲,“莫洛托夫先生,在聰明人麵前何必裝糊塗?有那麽少嗎?外新疆屬於中亞,著眼於中亞就可以發現,第一,貴國和貴國前身俄羅斯帝國光是強占的屬於中國領土的地方就遠遠不止十萬平方公裏了,第二,貴國和貴國前身俄羅斯帝國還在中亞境內滅亡並吞並了好幾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而那幾個國家原本都是中國的藩邦附屬國,麵積之大,更是超過前者,比如哈薩克國,總麵積約100萬平方公裏,再比如布魯特國,總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再再比如布哈兒汗國,總麵積也有約100萬平方公裏,再再再比如浩罕國,總麵積也有約35萬平方公裏,另外,新疆西部帕米爾地區也有約一萬平方公裏的我國領土被貴國和英國瓜分。”他眯起眼睛看著莫洛托夫,聲音不高但態度強硬有力,“貴國要與我國解決外新疆問題,到底是隻歸還原屬於我國的領土,還是連同原屬於我國的領土和原屬於我國的藩邦附屬國一起歸還?”

    “這...”被反戈一擊的莫洛托夫頓時有些啞口無言,他斟酌了一下詞語,艱難地道,“這些問題,不正是我們眼下要解決的嗎?”他當然沒有打算歸還一寸土地給中國,這些都隻是他瞞著斯大林搞出來的備用方案,目的是麻痹和蒙蔽中方,但中方毫不客氣,一下子擴大了。

    “那就好。”楊傑笑眯眯地看著莫洛托夫,“我們就來好好地解決吧!”他其實並非沒有識破莫洛托夫的試探,所以他將計就計,讓即便隻打算拿外新疆作為煙霧彈的蘇聯照樣狠狠地放一次血並陷入騎虎難下的處境裏。

    這場趁火打劫,中國到底是在“勒索”蘇聯還是在“敲詐”蘇聯?實際上,連蔣介石都不是很確定,至於蔣緯國,態度基本上是“勒索”,但能“敲詐”的話,他也是很不排除。眼下,德蘇大戰已經爆發,美、英、法、意、日、中等大國無不密切關注,各國心態不相同,特別是如火如荼進行著的基輔會戰,儼然間已是德蘇大戰的關鍵所在,蘇聯一旦輸了,雖然不能說立刻會亡國滅種,但確實會徹底地喪失戰略上的翻盤可能性,接下來基本上會被德國全麵壓著打,難以翻身,德國一旦輸了,實力元氣大傷,精神一蹶不振,難以取得戰爭勝利。因此,基輔會戰的意義是極大的,各大國都在高度關注,不過,基輔會戰正處於初期,雙方打得難解難分,勝負態勢還不是很明朗,更何況,這場會戰的規模實在太大,無法管中窺豹,隻能盲人摸象,所以,包括蔣介石在內,各大國領導人們都吃不準德國究竟能不能贏得這場會戰的勝利,這就導致蔣介石產生了這種心態:如果德國打不贏,中國肯定不能給德國陪葬,參戰就是下下策了,趁這個機會狠狠地敲詐蘇聯一把才是上上策,從而兵不血刃地大撈一筆。因此,蔣介石給楊傑和蔣廷黻下達的指示是:能敲詐回來多少領土就敲詐多少,幾十萬甚至十幾萬都可以,反正不要白不要,哪怕一萬平方公裏,都是意外收獲,最後見好就收就行了。

    蔣緯國跟蔣介石不同,他深信德國能在一對一中戰勝蘇聯,所以他鐵了心要參加戰爭,所以他的態度是“勒索”,勒索得不夠多就直接參戰明搶,因此,他給楊傑和蔣廷黻下達的指示是:狠狠地索要,漫天要價都沒問題,反正我們不怕蘇聯,我們肯定要參戰,早晚而已。

    父子倆互相有些矛盾的態度,導致楊傑和蔣廷黻在莫斯科的談判桌上立場複雜。莫洛托夫精心策劃的“試探”其實是明珠暗投,根本沒什麽實際效果。中方底牌其實是不確定的、變化的,莫洛托夫試探不出什麽,反而導致蘇方陷入一種自以為捏住對方死穴的誤判自信中。

    德蘇戰爭乃至整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蔣緯國想不忙都難,忙著整軍經武,忙著督促生產,忙著製定戰爭計劃,他可不希望參加蘇聯戰爭的中國軍隊會跟日本人或意大利人那樣: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人匆匆忙忙地發動了侵華戰爭,但居然都沒有製定一個詳細而全麵的戰爭計劃,在戰術上精明狡詐,在戰略上卻是盲人騎瞎馬,“純粹是為了打仗而打仗”;德國挑起世界大戰後,意大利緊隨其後也大打出手,結果打了很長時間後,墨索裏尼才發現自己麾下的元帥們和將軍們居然都沒有製定戰爭計劃。

    除此之外,蔣緯國還在六月份的時候策劃了一件大事:大閱兵。

    勒索或敲詐蘇聯,光靠嘴皮子是不行的,還需要適當地“秀肌肉”。南京軍總部本來計劃在中蘇邊界的北海省舉行一場大型軍事演習,從而向蘇聯展示中國軍隊的強大,但考慮再三,這個演習計劃被廢止了,原因很簡單:浪費彈藥。既然是軍事演習,肯定要打實彈的,中國軍隊本來就彈藥緊張,與其浪費彈藥搞軍事演習,還不如把彈藥用在實戰中,如果不用實彈,軍事演習根本是越野拉練,參加演習的部隊一槍不放,到底又有什麽意義?搞來搞去,還不如搞一場大閱兵更直觀,既不消耗彈藥也能最大限度地展示今日的中國軍隊。

    大閱兵,肯定要有適當的理由的,國慶節肯定不行,辛亥革命紀念日也不行,時間都不符合,想來想去,蔣緯國把大閱兵時間定在了“1940年7月7日”,以此紀念七七事變爆發三周年,最為巧妙的是,蔣緯國此時的大本營就在北平,而七七事變就是在北平爆發的。

    對於這場紀念七七事變爆發三周年的大閱兵,少部分南京軍將領和很多武漢高層提出反對,理由是“中日已經是盟友,在七七事變這天舉行大閱兵,時間敏感,一來難免讓日方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二來也傷害中日友誼”,對此,蔣緯國是這樣回答的:

    “狗屁不通!九一八事變是我們的國恥,七七事變是我們的國殤,都是對我們有重大意義的日子,我們中國人紀念自己的重要日子,關日本人屁事?日本人愛怎麽想是他們的事,你們操什麽心?日本人有什麽誤會,我們給出解釋,他們愛信就信,不信拉倒!關我們屁事!日本人想相信,自然相信,如果他們根本就不想相信,我們就是幹天經地義的事,他們也會雞蛋裏挑骨頭!為了不讓日本人產生誤會,為了不傷害中日友誼,所以我們就要故意地忘記日本人曾經侵略我們的事?有這個念頭的人摸摸自己的褲襠,裏麵有沒有卵蛋?要丟臉自己回家丟去,別丟整個國家的臉!我們有權力做自己想做的事,中國人做什麽事還要看日本人的臉色?中國難道是日本的仆從國?還有沒有一點骨氣?至於友誼,我就嗬嗬了,友誼難道是靠低眉順眼、巴結討好而得到的嗎?友誼是自己要爭氣、要強大,別國自然會主動貼上來跟你做朋友!我們越強大,日本人就越想跟我們做朋友!以前我們被日本人百般欺淩,屢屢委曲求全、妥協退讓,把日本人當成親爹一樣伺候,日本人把我們當朋友了嗎?現在日本人為什麽把我們當朋友?因為我們強大了!我們把他們打得服氣了!我們和日本人之間的所謂友誼,靠的不是我們刻意奉承,靠的是我們自己的實力!我們借助大閱兵來展示我們的實力,不但不會傷害所謂的中日友誼,反而還會鞏固所謂的中日友誼!明白了沒?”

    麵對蔣緯國這番義正詞嚴、擲地有聲的反駁,不支持舉行閱兵式的人都啞口無言。

    大閱兵的時間被定在7月7日,地點自然被定在了北平。按道理,大閱兵應該在國都南京或陪都武漢,蔣緯國把大閱兵地點放在自己大本營,未免有喧賓奪主、越俎代庖的嫌疑,但他理由充分,七七事變是在北平打響的,所以在北平舉行大閱兵是非常有意義的。蔣介石考慮再三,批準了蔣緯國的提議,反正參加大閱兵的部隊都是蔣緯國的南京軍,舉行大閱兵的耗費也是蔣緯國掏腰包。對於蔣緯國的這些“奇思妙想”,蔣介石還是比較欣賞和支持的。

    整個六月份,蔣緯國忙著組織、策劃、張羅這場“紀念七七事變三周年的北平大閱兵”,雖說這場大閱兵是為了震懾蘇聯,其實也有震懾日本的潛在含義,向日本人“秀肌肉”也有很大的意義,間接敲打日本人,一來讓日本人知道中國軍隊很強,從而斷絕掉日本人在背後出賣中國、妄圖再對中國下手的心思,二來讓日本人知道中國軍隊很強,所以日本跟著中國德國“混”是一條“前程似錦的金光大道”,從而誘使日本人鐵了心地走“親華聯華”道路。

    緊鑼密鼓的忙碌了一個多月,北平大閱兵於7月7日這天正式舉行了,先前一個多月主要忙於五件大事,擴建和整頓廣場、組織群眾、準備道具設施、訓練參加閱兵的受閱部隊、布置安保工作,尤其最後一點,最為重要。這麽盛大的活動,蔣緯國這種“大人物”不出席顯然是不行的,但他是一棵極度招風的大樹,國內國外形形色色不知道多少勢力多少人想要取他性命,這就導致他的安保工作更加棘手了。海統局為做好這件事,不得不使出各種辦法,畢竟蔣緯國實在太重要了,一旦有個閃失,後果不堪設想。

    古老的北平城在這一天成了僅次於基輔的世界第二大矚目焦點,全城早在閱兵式舉行前幾天就陷入了濃濃的喜慶氣氛中,全城一百八十萬居民無不興高采烈、眉飛色舞,而大批從全國各地(基本上是來自北平周圍的天津、河北、山西、山西等地,因為距離近。此時的天津雖然是日占區,但中日已經“化敵為友”,所以日方允許天津居民自由進出天津)趕來一睹閱兵式的民眾更是讓北平城人滿為患、喜氣洋洋。全城百姓奔走相告、談笑風生。根據南京軍公布的計劃,閱兵式主要會集中在兩處,一是宛平城,二是北平城中央的天安門廣場,受閱部隊會在宛平城集結,然後通過盧溝橋和中央大道,再列隊穿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七月的北平本已七月流火,即將舉行的大閱兵更是讓北平的氣氛像北平民眾的情緒一樣炙熱如火。七月七日淩晨時,宛平城周圍和天安門廣場上就已經有大批的、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源源不斷、絡繹不絕地進行集合,宛平城和天安門廣場經過擴建、翻修、清理後都煥然一新,尤其是天安門廣場,麵積在擴建中被大大增加了,牆壁被塗上嶄新的紅色油漆,漢白玉石柱被洗刷得一塵不染,護城河內設有噴泉,流水潺潺不絕,河上並排著三座石橋,城樓被改為大典觀禮台,城樓前挺立著兩根電動旗杆,紫禁城每棟建築物的飛簷翹角下懸掛著大紅燈籠,廣場周圍民房建築也無不張燈結彩、旗幟飄揚,更是讓喜慶氣氛愈發地濃烈,天安門的城門正中央懸掛著莊嚴的國徽,城門左右朱牆上分別橫著兩條巨大的標語,分別是:

    偉大的中華民族萬歲!

    偉大的中華民國必勝!

    上午八時,宛平城周圍和天安門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匯聚滿了北平本地居民和從四麵八方趕來的民眾,完全成了人的海洋,民眾幾乎人人都拿著國旗或軍旗,旗幟翻騰湧動,猶如波濤起伏,保守估計,宛平城周圍的群眾超過三十萬人,天安門廣場上人數也有四十萬以上,摩肩接踵、掎裳連袂,全城萬人空巷。除了漢族,也有大批少數民族群眾,人人情緒高漲、眉飛色舞,數千名青少年學生身穿校服,揮舞花束,組成了“祖國統一”“民族複興”八個大字,這八字正是此次大閱兵的主題。除了群眾,現場還有上萬名軍人、武警、憲兵、特工等,值得一提的是,民眾人群裏混有大批的便衣,附近建築物的製高點也都提前被海統局的特工人員、南京軍的狙擊手給控製住,從而確保閱兵儀式在安全問題上萬無一失。

    “真乃近代中華前所未有的第一盛典!”現場的新聞記者們無不大發感慨。這倒也是,清政府又不舉行大閱兵,民國成立後也沒舉行過幾次,蔣緯國曾在南京會戰期間於南京城內舉行過一次,但因為時間倉促,所以準備不足,意義雖然無窮,但規模和場景都是馬馬虎虎,隻有這次的北平大閱兵,才是真正的準備充分的大閱兵。

    九時整,宛平城周圍的三十萬民眾一起爆發出排山倒海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一隊汽車駛到宛平城附近的空地上,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緩步地走下其中一輛小汽車,年約七旬、銀須飄逸的林主席今天顯得頗為精神矍鑠,飽經風霜的臉上盡是和藹親切的笑顏,而跟在林主席身後的就是蔣介石。現場民眾群情激動,紛紛呼喊道:“林主席好!”“蔣委員長好!”“林主席萬歲!”“蔣委員長萬歲!”林主席和蔣介石微笑著向民眾頻頻揮手示意,在林蔣二人身後一左一右地跟著兩個比他們更引人矚目的年輕人,一個是身穿中山裝的蔣經國,另一個則是身穿少將軍服的蔣緯國。有心人都知道林森這個國民政府主席隻是一個虛位、一個象征,真正的實權是在蔣家父子三人手裏,準確地說,是在蔣介石和蔣緯國這對父子倆手裏,因為蔣經國跟蔣緯國相比,無論是實力、勢力、能力、影響力,都相差太大了。蔣經國雖然是“皇長子”,卻不一定是“皇太子”。

    “緯兒,你做得好,你組織得很好啊!”蔣介石笑容滿麵地連連誇讚蔣緯國。

    “父親過獎了,我可不敢貪功,大哥也是主要組織者之一。”蔣緯國笑道。

    “嗯嗯嗯,經兒、緯兒,你們做得很好。”蔣介石顯得頗為感慨。實際上,對於這場大閱兵,蔣介石也有幾分期待,因為他也很想看看自己的國民革命軍(其實是蔣緯國的南京軍)時至今日到底發展成什麽樣子了。

    “父親,可以開始了吧。”蔣緯國看了看手表,提醒蔣介石。

    “好!”蔣介石滿麵春風,“開始吧!”(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