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節 搏殺北野(3)
字數:9750 加入書籤
政治軍官出身的科涅夫在激勵士氣、思想工作等方麵有著獨特的長處,這也是他可以超過朱可夫的優勢之一。“尖刀反擊”前,科涅夫與東方軍區政治委員蘇賽科夫一起起草了一份鼓舞軍心的動員通告,以東方軍區軍事委員會第7號命令進行發布,動員命令內容如下:
光榮的紅軍戰士們、指揮員們、政治工作者們,嚴酷地、堅決地、正義地懲罰卑鄙的中國侵略軍的時刻已經到來!中國侵略者強盜背信棄義地進攻我們的和平家園,破壞我們的城市,欺辱我們偉大的人民。在列寧同誌、斯大林同誌先後領導下,我們生活在和平環境裏,用頑強的勞動建設了工廠、集體農莊、國營農場、學校、大學,我們所有人都已經得到自己偉大勞動的成果。中國侵略軍破壞了我們和平的勞動生活,他們勾結德國納粹分子妄圖合夥征服我國,把我國人民變成中德兩國權貴們和地主們的奴隸。蔣介石、蔣緯國以及國民黨的黨徒們欺騙了中國人民,悍然地向我國發起了邪惡而瘋狂的進攻。中國國民黨和德國納粹黨一樣,都已經蛻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犯罪集團,早在十多年前,中國國民黨還很弱小的時候,我國政府和蘇聯布爾什維克黨人為了幫助中國、解放中國人民、讓中國和中國人民得到真正的革命,慷慨而大力地對中國國民黨施以援手,幫助他們建立了黃埔軍校,幫助他們建立了革命軍隊,幫助他們展開北伐、統一國家,幫助他們建設國家和發展經濟,幫助他們消滅掉割據軍閥,但是,孫中山先生去世後,通過哄騙、逼迫等卑鄙手段成為繼承者的蔣介石立刻搖身一變,背叛了工農革命,發動了令人發指的“四一二政變”,讓中國籠罩在白色恐怖中,盡管如此,我們仍然以德報怨,在中國遭到日本進攻時大力地幫助中國、幫助中國人民抗日,可是,蔣介石和中國國民黨再一次地忘恩負義,蔣介石的第二個兒子蔣緯國更加是變本加厲,推動中國走上了軍國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道路。蔣氏父子不但對蘇聯忘恩負義,還與德國納粹黨魁希特勒狼狽為奸,野心勃勃地進攻我們。為了侵略蘇聯,蔣氏父子甚至還與侵略過中國的日本帝國主義進行無恥的勾結,徹底地出賣中國人民的利益,淪為了中國人民的公敵!由此可見,以蔣氏父子為首的中國國民黨、以中國國民黨為代表的中國資產階級是何等無恥!遠東戰爭結束後,為了蘇中兩國人民的和平,我國政府忍痛割讓了遠東的大片土地給蔣介石政權,簽署了蘇中和平條約,希望換來蘇中兩國的長期和平,但是,蔣介石政權背信棄義地、"chi luo"裸地撕毀了條約,由此可見,蔣介石政權是何等貪婪、卑鄙、狡詐!蔣氏父子和希特勒一樣,必定會玩火自焚,不可避免地迎來可恥的失敗,因為這就是曆史的大趨勢!這個趨勢是由社會主義必定取代資本主義而決定的!他們已經在眾叛親離的邊緣,此時隻是垂死掙紮!
我們東方軍區的全體紅軍戰士會成為英勇頑強、忘我作戰的榜樣,現在,向敵人發動強大進攻的光榮使命已經落在我們的肩上了。為了向殺害我們妻兒和同胞的中國侵略軍暴徒討還血債,我們應該無情地打擊敵人、消滅敵人,把他們趕出我們的國土。同誌們,要英勇進攻!要勇敢殺敵!敵人不投降,就讓他們滅亡!我們要從中國侵略者惡棍手中解放自己的神聖領土、城鄉、人民。給萬惡的敵人以毀滅性打擊,就是我們的使命!蘇聯人民是生活在自己的、自由的、和平的國家裏,還是會像奴隸一樣給中國權貴們當牛做馬,正取決於我們!取決於我們不屈不撓、英勇善戰的偉大氣概!
當我們的人民聽到我們開始進攻、向前推進、收複淪陷區時,他們是多麽的歡欣鼓舞,偉大的斯大林同誌也在等待著我們的勝利捷報。同誌們,我們一定能夠完成祖國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向著勝利,前進!徹底地消滅中國侵略者!勝利屬於我們!屬於蘇維埃!烏拉!...
科涅夫的這份動員命令確實很大地激勵了蘇軍的士氣,鼓舞了蘇軍的軍心。
蘇軍的反擊展開後,先是排山倒海的猛烈炮火,炸得南京軍損失十分嚴重,但南京軍因為多次跟蘇軍交戰,知道蘇軍的最大優勢就是火炮極多、炮火極強,因此哪怕在打進攻戰,也挖掘了很多的塹壕、戰壕,用於躲避的蘇軍炮火。蘇軍的炮火將南京軍的有線電話通訊網炸得七零八落,軍級、師級、團級、營級指揮部紛紛用無線電聯係,但更基層的部隊則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去聯絡、失去指揮的一定混亂中。當蘇軍坦克部隊和步兵部隊席卷湧上來時,很多南京軍的連排級基層部隊都展開了獨力難支的苦戰。
“紅軍戰士們!前進!前方的道路是偉大而光榮的!我們現在正戰鬥在我們的父兄和伏龍芝元帥曾經為之奮鬥和拋灑熱血的地方!當年,年輕的紅軍建立了永垂青史的偉大功績,現在,讓我們也發揚英雄主義的精神!讓蘇聯紅軍的光榮更加發揚光大!讓紅旗飄揚在每塊受到奴役的土地上!”在政委們的呼喊和號召聲中,參戰的蘇軍官兵們快速地撲向了南京軍。
第77軍的撤離,使得切列姆霍沃戰場上的南京軍實力銳減一半甚至不止,麵對蘇軍的大舉反擊,第10軍和第100軍雖然毫無懼色地奮勇迎戰,但被蘇軍壓著打卻是不爭的事實。參戰是蘇軍兵力不是特別多,包括4個步兵師、2個摩托化步兵師、1個坦克旅,6萬餘人,由瓦圖京指揮。東方軍區的兩個集團軍司令裏,瓦圖京勇猛果敢,庫茲涅佐夫則略顯得眼高手低,科涅夫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委任瓦圖京負責這場反擊。值得一提的是,蘇軍的這個坦克旅是臨時“拚湊”起來的,因為蘇軍直到這場戰爭爆發時才著手像德軍那樣建立獨立的裝甲部隊(第一批包括8個機械化軍和2個獨立坦克師),並且基本上都在西部軍區以防備德軍,東部軍區極少,同時,蘇軍高層還認為“實戰證明,步兵師裏的坦克營毫無存在意義”,所以裁撤了步兵部隊裏的中小規模的坦克部隊,使得蘇軍坦克陷入一種不倫不類的尷尬境地內。蘇聯的軍工業生產出了數量超過德國的坦克,但蘇軍卻不知道怎麽合理使用坦克,步坦混編覺得沒有意義,單獨組建坦克師、坦克軍也遲疑不決,隻有少數高級將領通過中日戰爭、中日蘇遠東戰爭認識到了坦克集群的威力,科涅夫便是其中之一,因此他把手中部隊分散的坦克營、坦克連集中起來,臨時建立了一個雖然沒有正式番號但齊裝滿員的坦克旅,交給了對坦克戰很感興趣並且很有悟性的瓦圖京指揮。接下來事實證明,科涅夫此舉是完全正確的。
“瓦圖京同誌,記住。”戰鬥爆發前,科涅夫反複地囑咐瓦圖京,“你的這支坦克旅,不要跑得太遠,那樣會甩開後麵的步兵部隊,也會喪失炮兵部隊的火力增援,坦克旅的任務就是在中國人陣地上反複地來回衝殺,絞碎他們的防禦線,讓後續跟上的步兵部隊更容易地將其徹底粉碎掉。坦克旅是尖刀,不是長矛,不需要捅穿敵人,隻需要捅傷敵人。”
瓦圖京沒有讓科涅夫失望,他很好地完成了任務。反擊開始後,蘇軍坦克旅長驅直入,但速度不快,以便於後續的步兵、炮兵可以跟上,對此,南京軍沒有強力對策,因為南京軍沒有足夠的轟炸機,炮兵部隊也不敢輕易開火(蘇軍火炮數量是南京軍的兩倍,重炮數量則是南京軍的四倍以上,南京軍如果把火炮集中起來轟擊蘇軍,迅速會遭到更強大的蘇軍炮火的壓製和覆蓋,得不償失),使得蘇軍坦克旅從容不迫地逼近並碾壓上南京軍的第一道防線。
第一個被蘇軍衝擊的南京軍是第10軍第88師。第77軍撤離後,第10軍、第100軍之間暴露出一個巨大的缺口,因此第88師移動到兩個軍之間,設立了阻擊線。對於蘇軍的反擊,第88師師長杜聿明早有心理準備,他很清楚,第77軍撤離後,切列姆霍沃戰場上的南京軍實力不足,無法繼續攻擊,必然轉攻為守,因此他命令部隊就地構建防禦工事,所以沒有被蘇軍打得猝不及防,但蘇軍的攻擊方式還是讓杜聿明有些措手不及。蘇軍超過四百輛各型坦克以及更多的裝甲車、汽車一起撲來,匯聚成十分罕見的鋼鐵洪流,衝擊力前所未有。
麵對來襲的蘇軍坦克群,陣地上的南京軍毫無懼色,被蘇軍炮火炸得軍裝破爛、灰頭土臉的官兵們吼叫著從被蘇軍炮火炸得四分五裂、七零八落的戰壕工事裏跳出來,奮力操控反坦克炮轟擊向蘇軍坦克,漢語喊殺聲猶如暴風般蓋住了蘇軍坦克發動機的轟鳴咆哮,利箭長矛般的反坦克炮在交戰區域內猶如飛火流星,被擊中的蘇軍坦克接連爆炸起火,化為癱瘓在地、熊熊燃燒的鋼鐵殘骸,但因為蘇軍坦克太多、南京軍反坦克炮不夠,因此南京軍步兵同樣奮勇參戰,雨點般的燃燒瓶劈頭蓋腦地砸向蘇軍坦克。南京軍陣地前霎時一片鼎沸癲狂,反坦克炮不斷開火,轟射向較遠處的蘇軍坦克,已經衝到南京軍陣地前或者已經碾上南京軍陣地的蘇軍坦克則遭到了不計其數的燃燒瓶的迎接。陣地前,飛沙走石、風雷滾滾,大批的蘇軍坦克猶如鋼鐵獸群般張牙舞爪地不斷逼近,陣地上火光衝天,南京軍官兵們大吼大喊著,用血肉之軀牢牢地抵抗著蘇軍坦克群的衝擊。進攻中的蘇軍裝甲兵驚愕萬分地看到原先一片黑暗的南京軍陣地猶如正在舉行火把遊行,數以千計的火光星星點點、密集地蜿蜒在陣地上,南京軍牢牢地釘在陣地上,寸步不退,炮兵用為數不多的反坦克炮猛烈轟擊蘇軍坦克,哪怕雙方已經近在咫尺,操控反坦克炮的南京軍炮兵仍然鎮定自若,在幾十米甚至十幾米距離上從容不迫地轟擊蘇軍坦克,動作和神情都完全地置生死於度外,反坦克炮彈撞擊坦克裝甲的聲音以及爆炸成的火球和無數火光火星令人驚心動魄;數量大大地超過炮兵的步兵也在舍生忘死地奮戰,來自一個基本上還是農業國的南京軍官兵對於如何跟來自工業強國、工業大國的敵人進行交戰已經是輕車熟路了,陣地內準備了大量燃燒瓶,瓶內裝著汽油、煤油、柴油甚至酒精,同時摻加了鎂粉或汽車廠生產汽車輪胎時多出的橡膠碎料。投擲燃燒瓶的南京軍步兵分工明確,幾個人一組,前麵的人拿起燃燒瓶投擲向蘇軍坦克,後麵的人搬運燃燒瓶並點起瓶口的布團,形成了遍布陣地、星星點點、數以千計的火光。奔騰的蘇軍坦克、飛舞的無數燃燒瓶、一團團猛烈爆發開的耀眼火球...形成了一幕令人心驚膽寒的戰爭畫麵。
杜聿明在第二道戰壕內舉著望遠鏡密切地觀戰,他臉上肌肉在抖動,眼睛已經濕潤了,他知道,弟兄們都是好樣的,因為他親眼看見了一幕又一幕讓他心如刀絞的震撼人心的畫麵:一個右臂已經被蘇軍坦克機槍打斷、斷臂處血如泉湧的士兵用左手抓著一捆燃燒瓶,整個人猶如一顆出膛炮彈般衝向一輛蘇軍坦克並奮力擲去手中的燃燒瓶,看到一團烈火綻放在蘇軍坦克上後,這個流幹鮮血、耗盡生命的士兵重重地跪下去,撲倒在地;一輛蘇軍坦克碾壓上一條南京軍的戰壕,戰壕裏倒著七八名陣亡的南京軍士兵,突然間,蘇軍坦克底部猛烈炸開一團火球,履帶被炸得寸斷橫飛,負重輪散落亂滾,蘇軍坦克一下子癱瘓在火苗和濃煙裏,那是死人堆裏一個沒死的傷兵或者故意躲在死人堆裏裝死並等待機會的南京軍士兵拉響了集束手榴彈;五個南京軍士兵快速地跑過一輛蘇軍坦克的前麵,但迅速被蘇軍坦克機槍打倒,遺體被滾滾前進的蘇軍坦克卷進了履帶裏,攪成了一團肉泥,他們是故意這樣做的,用自己吸引住蘇軍坦克的注意力,從而掩護已經迂回繞到蘇軍坦克後麵的三個同伴,那三個南京軍士兵猶如豹子般爬上開動著的蘇軍坦克,先打死上半身暴露在外麵的蘇軍坦克機槍手,然後把手榴彈通過車頂艙門塞進了蘇軍坦克裏,轟的一聲,那輛蘇軍坦克立刻在內部爆炸中分崩離析,但那三個南京軍士兵也沒幸存,被後麵的蘇軍坦克用機槍打死了...杜聿明看不下去了,他忍住熱淚地放下望遠鏡。“讓士兵們用血肉之軀去抵抗敵軍的坦克大炮,我們這些當官的簡直就是狼心狗肺!”杜聿明痛徹心扉地想道。
在單兵反坦克武器(比如反坦克炮火箭筒、反坦克無後坐力炮)被發明出來前,步兵打坦克隻能依靠手榴彈、炸藥包、燃燒瓶,其中,燃燒瓶最有效,隻要能夠砸到坦克裝甲上,就有很大幾率毀傷坦克或殺傷坦克乘員,不需像手榴彈或炸藥包那樣必須送到坦克履帶下等薄弱處,但使用燃燒瓶打坦克是要付出高昂代價的,燃燒瓶不是遠程武器,步兵使用燃燒瓶打坦克等同於步兵跟坦克展開肉搏戰,身體完全暴露在坦克的機槍火力網裏。南京軍陣地上,被反坦克炮、燃燒瓶摧毀的蘇軍坦克和裝甲車高達近百輛,燃燒的坦克殘骸橫七豎八地散落著,但南京軍為此也付出了鮮血的代價,大批試圖用燃燒瓶摧毀蘇軍坦克的南京軍步兵前赴後繼地死於蘇軍坦克機槍的火力網,到處可見這樣的畫麵:手持燃燒瓶的南京軍步兵被蘇軍彈雨射殺得渾身噴血,在天旋地轉中倒下,手中燃燒瓶被蘇軍子彈打爆的南京軍步兵立刻籠罩在一團火球中,慘叫著遍地打滾,撲上去試圖救助同伴的南京軍步兵一起成為蘇軍坦克的掃射靶子,齊齊在一團血霧中倒地,來不及爬走的傷兵和遍地屍骸一起被蘇軍坦克碾得稀爛。
南京軍在使用燃燒瓶這件事上是下了功夫的,因為落後,所以不得不鑽研很多土武器,飛雷炮是其中之一,燃燒瓶也是其中之一。南京軍很多基層部隊設立專門的“燃燒瓶攻擊隊”,使用一種經過科學研究後定製的大型彈弓,可以把燃燒瓶彈射到兩百多米外,至於精確程度,因為這東西毫無科技含量,精度隻能靠彈射手經過苦練後熟能生巧的技術。與坦克的交戰中,南京軍的機槍手、衝鋒槍射手、狙擊手都會優先射殺對方的坦克機槍手,減少對方火力以及觀察視界,便於反坦克手用燃燒瓶將其摧毀。另一方麵,蘇軍對步坦協同的運用還十分初步,所以坦克缺乏步兵保護。靠著舍生忘死的勇氣、各種通過實戰和思考而摸索出的竅門,蘇軍的坦克群攻擊並未勢如破竹,雖然給南京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但被南京軍硬生生地擋住了,隻是,這種用人命來換取摧毀蘇軍坦克的手段顯然是杜聿明等南京軍指揮官無法接受的。
副師長孫立人急匆匆地趕來,杜聿明見到他後劈頭就道:“撫民,我們的坦克部隊呢?我讓你去集結,立刻投入反擊!”
孫立人回答道:“在後麵。”
杜聿明怒道:“什麽意思?坦克部隊不在前麵卻在後麵?”
孫立人說道:“部隊必須放棄陣地,立刻撤退,坦克部隊也沒必要迎戰反擊了。”
“為何?”
“蘇軍炮火就要來了!”孫立人語氣急促,“我們先前與蘇軍多次交戰,這支蘇軍的步坦協同十分嚴密,很有規律性,我總結了先前的信息和數據,蘇軍第二輪炮火打擊也就是延伸炮擊,長者三十分鍾短者十五分鍾,按照蘇軍今晚的反擊力度,我推測蘇軍炮火在四十分鍾後抵達,他們的火炮正在前移中,現在已經激戰近半小時了,必須放棄陣地、立刻撤退。”
杜聿明臉色緊繃,他知道孫立人頭腦敏捷、心思縝密,判斷出的東西是不會有差錯的。杜聿明歎口氣:“命令部隊,撤退吧!”他隨即又道,“不要逐次撤退,不要展開梯段抵抗,要以潰敗的勢頭全速撤離,引誘蘇軍追擊,脫離其炮火覆蓋範圍,然後我們再給予迎頭痛擊!”
孫立人表示讚同:“如此甚好!”
事實不出孫立人所料,第88師撤離陣地後,蘇軍第二輪炮擊立刻鋪天蓋地地轟擊下來,土木成灰、金石俱裂,但因為第88師及時後退,所以沒有遭到太大傷亡。不過,杜聿明的反戈一擊也沒有化為現實,衝破第88師陣地後,指揮作戰的瓦圖京十分謹慎地按照科涅夫吩咐行事,雖然他很希望擴大戰果,但因為此時是天黑,敵情不明,所以他及時地見好就收,命令部隊停止前進,轉而縱橫衝擊,配合已經跟進的步兵部隊,力求徹底碾碎南京軍的防線。
第88師主陣地丟失後,幾個次要陣地也紛紛被蘇軍擊破,蘇軍的攻擊部隊完全地插進南京軍第10軍和第100軍之間,將兩部撕裂開來。接到瓦圖京報告的科涅夫立刻趁熱打鐵,他調動一個摩托化步兵師和一個常規步兵師在南京軍中央地帶就地死守,繼而集中兵力攻擊南京軍第10軍。科涅夫十分謹慎,打得很沉穩,麵對南京軍的兩個軍,他的策略是先中間突破,隔離開南京軍兩個軍,然後再集中力量攻擊其中一個。南京軍第10軍下轄第88師和第150師,第88師在開戰初期已經承受很大損失,因此第10軍實力要弱於第100軍,蘇軍因此將第10軍作為打擊目標。
覺察到蘇軍意圖的薛嶽命令第10軍第88師不與第150師會合,改道迂回向第100軍,與第100軍合兵一處,集中力量,攻擊蘇軍後方,第150師機動防禦。對於薛嶽的這個命令,黃維表示反對,他認為第88師應該與第150師合兵一處,這樣才可以遊刃有餘地展開防禦,光靠一個第150師,稍顯薄弱,該師處境就危險了。薛嶽回答道:“根據以往經驗,蘇軍的攻擊不會超出其炮群射程,所以蘇軍無法迅速攻擊,步兵可以跑得很快,大口徑火炮的移動則是緩速的,因此第150師不會有事。打陣地戰,就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我們不能這麽做,第150師隻需要‘一邊打一邊跑’就可以了,兵力少點倒更輕便,但第100軍是要打進攻戰,必須要加強兵力,才能真正地遏製蘇軍的攻勢並尋找戰機吃掉蘇軍一部。”
指點著地圖,薛嶽闡述著他的構思:“隻要蘇軍追得夠遠,後方戰線就會拉長,我軍自然可以捕捉其漏洞,抄其後路。第150師是誘餌,第100軍是我們的反擊力量,需要加強。”
薛嶽看透了科涅夫的“擠壓戰術”。科涅夫以坦克、步兵為攻擊力量,再發揮蘇軍的炮兵優勢,一步一步地前進,擠壓著南京軍的陣地和控製區,不過,蘇軍的步兵“打完一陣就要停一陣”,等待後方炮兵部隊趕上來,將更遠的地方納入火炮射程,然後才會恢複進攻。客觀上講,科涅夫的這種打法是非常穩妥的,雖然難以對南京軍進行聚殲戰,但能步步為營,不斷地擠壓南京軍。薛嶽知道,己方想要真正地重創蘇軍,必須先引蛇出洞,然後關門打狗。與此同時,科涅夫也在絞盡腦汁地算計著南京軍,薛嶽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對策讓他感到意外,隱隱地讓蘇軍有些進退維穀,不過,科涅夫迅速就有了一個將計就計的對策。“敵軍指揮官意圖以這個第150師來引誘我軍,我軍必須隨機應變,再反戈一擊後,再一次進行反戈一擊。”他重重地敲在地圖上。
戰場上,雙方實力旗鼓相當時,考驗的就是雙方指揮官的能力和智慧了。
切列姆霍沃戰場的東部地帶,第100軍的第99師、第180師與第88師完成合兵一處,西部地帶內,第150師一邊頑強抵抗一邊節節後退,第100軍和第88是則猛烈地攻擊蘇軍橫切到南京軍,但在中間地帶進行防禦的蘇軍憑著優於南京軍的強大炮火,穩穩地屹立不動。進攻的南京軍一旦進入蘇軍炮群射程,頭頂上立刻不斷地落下炮彈,使南京軍攻勢陷入受阻。
鏖戰一整夜,戰場態勢呈現出犬牙交錯的撲朔迷離,但雙方都堅信自己會是勝利者。
天亮後,一夜未眠的科涅夫讓庫茲涅佐夫代替瓦圖京,擔任反擊總指揮,並再次增加一個步兵師投入反擊。這場反擊打響後,庫茲涅佐夫就不停地毛遂自薦、主動請纓,他認為科涅夫太保守了,投入反擊的兵力應該增加,這樣才可以給南京軍造成真正的打擊。科涅夫思考再三,因為馬蘭金並沒有反對,所以適當地聽從了庫茲涅佐夫的提議,再投入了一個師,並讓庫茲涅佐夫接管指揮,瓦圖京則承擔另一個任務。庫茲涅佐夫也有一定的頭腦,他隨即采取了一反常態的進攻方式,即在白天展開攻擊。實際上,蘇軍基本上不在白天展開攻擊的,通常在夜間,一來可以掩護行動,二來躲避南京軍的偵察機,隱藏動態,因此庫茲涅佐夫的白天反擊戰確實打了南京軍第150師一個意外。從下午到黃昏,蘇軍以四個師的兵力猛烈地攻擊南京軍,一鼓作氣地突破了第150師的三道防線,將第150師一口氣擊退了二十多公裏。
庫茲涅佐夫為此而頗為得意,但他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兩件事,一是蘇軍傷亡其實還是比南京軍高一些,二是蘇軍炮兵部隊因為遭到南京軍飛機轟炸而被炸毀了幾十門重炮。不過,庫茲涅佐夫認為這是值得的,天黑後,他再度下達了攻擊命令。“敵人沒想到我們會在白天攻擊他們,所以被我們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不過,他們更加沒有想到,我們在白天的攻擊後還有在夜間的第二輪攻擊,所以他們還會被我們再打一個措手不及!”庫茲涅佐夫信心十足。
盡管科涅夫打來電話要求“謹慎點”,但庫茲涅佐夫還是堅定地在夜間發動了第二次主動攻擊,事實似乎再次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被蘇軍攆得“驚魂未定”的第150師再次節節敗退,一路顧頭不顧尾地逃向了中蘇邊界。
天亮時,親自視察戰況和戰果的庫茲涅佐夫舉起望遠鏡,拿起電話,向科涅夫報告了一件很有意義的發現:“科涅夫同誌,就在我視線的遠處,有一座城市。”
科涅夫一頭霧水:“庫茲涅佐夫同誌,你發現了什麽?”
庫茲涅佐夫回答道:“是伊爾庫茨克,被中國人改名‘安北’的我們失去的那座城市,原本屬於蘇聯的城市。”
科涅夫心頭一動:“庫茲涅佐夫同誌,你有什麽想法嗎?”
庫茲涅佐夫語氣激動地道:“科涅夫同誌,如果我們可以收複伊爾庫茨克,象征意義恐怕不低於全殲中國軍隊一個師吧!一旦我們收複了伊爾庫茨克,捷報傳出去,蘇聯紅軍和蘇聯人民都會歡欣鼓舞的,斯大林同誌也會給我們發來祝賀電報的!”
科涅夫心頭產生了一股不好的預感:“庫茲涅佐夫同誌,這不在我們的計劃內!”
庫茲涅佐夫不為所動:“科涅夫同誌,打仗本來就充滿不確定因素,我們必須捕捉到有利於我們的每一個機會,擴大戰果、獲取勝利,不是嗎?收複伊爾庫茨克的話,就是蘇聯紅軍第一次收複被中國人侵占的蘇聯城市!意義太大了!”他目露精光,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成功收複伊爾庫茨克後,克裏姆林宮內那位最高領袖在心花怒放之下給他的各種嘉獎。
科涅夫頓時暗暗叫苦。(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