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節 戰場交易

字數:5790   加入書籤

A+A-


    盧欣榮的判斷是正確的,正如他預料的這樣,對於華西列夫斯基而言,消滅掉占領著部分巴庫油田的中德軍隊,根本是輕而易舉的事,他隻需要調動幾百門大炮或幾百架轟炸機,一頓飽和性炮擊或地毯式轟炸,然後都不需要蘇軍地麵部隊出動清剿,中德軍隊就會在滔天大火中化為烏有,畢竟中德軍隊就在遍地石油上,就在一座火山上,而引爆火山的按鈕就在華西列夫斯基手上,用一千發炮彈或一百噸炸彈,他就可以全殲巴庫的中德軍隊,獲得勝利,但那樣的勝利根本就不是勝利,而是殺敵一千、自損一萬。蘇聯此時萬萬不能失去巴庫油田,畢竟這個油田生產著全蘇聯七成多的石油,而蘇聯眼下又在戰爭時期,並且美英法等國沒有援助蘇聯(不排除美國暗地裏對蘇聯的一定援助),蘇聯是孤立無援的,戰爭資源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絕不能遭到大規模的損耗,特別是石油,即便巴庫油田被摧毀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理還能恢複生產,但也不可能,因為時間對於蘇聯就跟石油一樣寶貴,蘇聯根本沒有時間。

    如果中德軍隊用華西列夫斯基的親爹親娘做人質,華西列夫斯基雖然悲痛,但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地下令炮擊和轟炸,但中德軍隊現在是用蘇聯的第一大、也是最主要的油田做“人質”,哪怕華西列夫斯基再怎麽足智多謀,他也束手無策了,他既不能下令炮擊也不能轟炸。

    難!真難呐!華西列夫斯基痛心疾首地看著炮火閃耀、濃煙衝天的巴庫,心裏產生了一種遠超過莫斯科即將淪陷時的切齒痛苦,甚至產生了一絲絕望。

    蘇軍畏手畏腳的同時,巴庫的中德軍隊則趁機毫無顧忌、放開手腳地大幹特幹。根據盧欣榮的命令,南京軍和德軍兵分多路,數百人為一支突擊隊,以坦克開路,對蘇軍控製區展開猛烈的攻擊,雙方不斷地爆發激戰。蘇軍投鼠忌器,不敢動用重武器,南京軍和德軍則肆無忌憚,炮彈手榴彈猶如冰雹雨點,在交戰區域內炸開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的火球,潑風滾雨的子彈殺得蘇軍血濺三尺。漢語和德語的呐喊聲中,官兵們在彈火、大火、濃煙中奮勇前進,不斷地衝擊著、穿插入蘇軍控製區,使得蘇軍控製區一片又一片地變成雙方混戰區域,一道道火光在混戰區域內拔地而起,一團團濃煙更是頂天立地,大火和濃煙給中德官兵造成很大傷亡,被大火燒得蜷縮起來的焦屍比比皆是,咳嗽聲中,不斷有缺氧窒息的官兵倒下去,但盧欣榮的策略還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過半的南京軍和德軍穿插入蘇軍控製區,使得越來越多的油田地帶變成雙方拉鋸區。這種雙方拉鋸區等同於中德部隊的占領區,都是蘇軍無法使用重火力進行摧毀的地方。

    極度的憋屈感讓科孜洛夫中將和彼得羅夫中將多次找到華西列夫斯基:“參謀長同誌,我們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被動挨打嗎?我們必須進行全麵反擊!把中國侵略者和德國侵略者趕出巴庫!”

    華西列夫斯基苦笑一聲:“消滅他們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我們絕不能破壞油田,蘇聯已經山窮水盡了,我們想要堅持下去,離不開兵工廠、糧食、鋼鐵、石油,如果把巴庫打成廢墟,就算消滅了這幾千中德部隊,又有什麽意義?”

    科孜洛夫和彼得羅夫都激動不已:“那我們怎麽辦?我們不敢打他們,他們卻在肆無忌憚地打我們!”

    華西列夫斯基蹙眉不語,半晌後,他問道:“中國人是不是有一支重炮部隊?”

    彼得羅夫說道:“是的,我們想消滅那支重炮部隊,但發現他們移動速度很快,可以判斷,那是一支由自行火炮組成的炮兵部隊。”

    華西列夫斯基眼中閃過一道光澤:“實際上,中國人和德國人已經有能力摧毀巴庫了,他們一早就可以在裏海對岸和黑海對岸修建機場,使用重型遠程轟炸機群轟炸巴庫,可他們並未這麽做,還派遣部隊與我們爭奪巴庫,這不顯得畫蛇添足嗎?我想,他們的第一目標是占領巴庫,第二目標才是摧毀巴庫。中德都缺乏石油,他們也想得到巴庫。”

    科孜洛夫憤怒無比地道:“我們絕不會讓巴庫落到他們手裏!就算我們真的丟失巴庫,也隻是讓他們得到一片廢墟!”

    華西列夫斯基思緒翻飛,他似乎想到什麽了:“立刻聯係莫斯科!請莫斯科方麵聯係日本駐蘇大使館!”他深深地吸口氣,“我需要跟德國...不,跟中國高層直接對話!”

    科孜洛夫和彼得羅夫都十分吃驚,都感到匪夷所思。

    “這是我們唯一能挽回局勢的辦法。”華西列夫斯基歎口氣,“隻能這麽做了。”

    聯盟國四大成員國是德國、中國、日本、意大利,蘇聯戰爭則是聯盟國對蘇聯的全麵進攻,這場戰爭爆發後,德、意、中三國先後對蘇聯宣戰,三國與蘇聯已經斷絕了外交關係,但日本由於“特殊身份”和“特殊情況”,所以沒有對蘇聯宣戰,也沒有對蘇聯實質性開戰,使得日本和蘇聯此時還是正常的邦交國,蘇聯當局當然知道日本和德中意三國完全就是蛇鼠一窩的,四國本來就是一夥的,日本雖然沒有對蘇聯宣戰,沒有對蘇聯開戰,但在背後大力提供援助(主要是援助中國),並且跟中國合夥坐地分贓(中國把原屬於蘇聯的東西伯利亞劃分給了日本),蘇聯都是清清楚楚的,所以日本完全就是蘇聯的敵國,但蘇日繼續保持著外交關係也符合聯盟國和蘇聯的利益,雙方哪怕打得不共戴天,也需要一條間接的溝通渠道,無疑,蘇日的外交關係正式這條渠道。

    根據華西列夫斯基的請求,莫洛托夫立刻聯係了日本駐蘇聯大使東鄉茂德,明白蘇方意思後的東鄉火速聯係上日本駐華大使館,不到一個小時,華西列夫斯基的電報就被送到了蔣緯國的麵前。

    “啥?”蔣緯國十分驚奇,“華西列夫斯基願意分一部分巴庫油田給我們?”

    被蔣緯國邀請來一起商議此事的楊傑和蕭爻也都感到意外,畢竟華西列夫斯基的這個做法簡直是別出心裁,甚至是異想天開,使得蔣緯國在心裏忍不住對華西列夫斯基嘖嘖稱讚:真不愧是二戰蘇聯的三大名將之一,確實是有頭腦、有魄力、有謀略。

    “我懂了。”楊傑笑起來,“華西列夫斯基此舉雖然令人深感怪異,但也不失為一招亡羊補牢的最後策略,他很清楚他的死穴,就是蘇聯不能失去巴庫油田,這個‘失去’包括兩個含義,一是巴庫被我軍攻取,二是巴庫被我軍破壞或者在兩軍交戰中被毀壞。一旦失去巴庫油田,蘇聯就真的完了,連最後一絲垂死掙紮的機會都沒有了。”

    “他不但清楚他自己的死穴,也拿捏住了我們的軟肋。”蕭爻說道,“他已經看出了,我們也貪圖巴庫油田,所以跟我們進行這場匪夷所思的‘戰場交易’。實際上,我們別忘了,德軍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裏,最大的目標就是攻占巴庫油田。”

    蔣緯國望向楊傑:“德軍能攻占巴庫油田嗎?”

    楊傑麵露憂色:“排除一八零旅和德軍傘兵,德軍很難了。希特勒臨時改變戰略計劃,浪費了差不多半個月甚至更多的寶貴時間,並且還耗費了德軍大量的兵力,使得該計劃受到重創。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正在突破斯大林格勒戰線,但想要抵達外高加索,真的非常難了。”他看著蔣緯國,語氣唏噓,“二公子,冬天已經到了,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

    蔣緯國望向窗戶,窗外,北平正在落下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雪。

    “華西列夫斯基其實也捏死了我們的死穴。”蕭爻說道,“目前在巴庫,敵我在混戰,雙方的炮群的射程都覆蓋了巴庫,我們有摧毀巴庫的能力,蘇軍也有。這一點我們不能忽略。”

    蔣緯國心裏頓時翻飛過無數念頭,他看了看電報:“華西列夫斯基聲稱,可以分巴庫油田三分之一的產油區和油井給我們,然後雙方在巴庫維持現狀,互不攻擊,你們怎麽看?”

    楊傑凝神思索:“巴庫其實是一個死局。蘇軍無法在保護巴庫油田的情況下消滅我軍,我軍也無法在得到完整巴庫油田的情況下擊敗蘇軍,雙方都想得到巴庫,又都不願毀掉巴庫。華西列夫斯基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另辟蹊徑,試圖采取這個辦法保住三分之二的巴庫油田,他知道不能硬打下去,不管他會不會打贏,他都是輸家,巴庫要麽被我軍占領,要麽被毀滅。”他摸了摸下巴,露出很感興趣的表情,“三分之一,那就是七百萬噸石油啊!”

    蔣緯國猶豫了一下:“我想,我們可否拒絕華西列夫斯基的提議,繼續跟他硬打下去,反正我們都是贏家,無論是擊敗蘇軍、奪取巴庫,還是被蘇軍擊敗、毀掉巴庫,我們都贏了。”

    楊傑點點頭:“這也不錯,我軍奪取巴庫還是毀掉巴庫,對於蘇聯的效果都是一樣的,都是讓蘇聯失去了這個大油田。”

    蕭爻說道:“不,這樣子我們沒有賺多。毀掉巴庫,我們賺了,占領巴庫,我們大賺,跟蘇聯人共有巴庫,我們小賺。既然無法大賺,為何不小賺呢?”他看著蔣緯國,思緒有條不紊地分析道,“正如楊長官說的那樣,巴庫已是死局,蘇聯人和我們都已經不可能完整地收複或占領巴庫,那麽,情況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被蘇軍擊退,巴庫化為廢墟,蘇聯人得不到石油,我們也得不到;

    第二,蘇軍被我們擊退,巴庫化為廢墟,我們得不到石油,蘇聯人也得不到;

    第三,敵我雙方暫時性共有,蘇聯人得到部分石油,我們也得到部分石油。”

    蕭爻總結道:“一是雙方都是零,一是蘇聯人有部分,我們也有部分。問題就是這麽簡單。”他說道,“我個人傾向於第二點,讓蘇聯人留有部分石油,我們也能擁有,蘇聯人即便留有部分石油,又有何妨?雖然沒有完全毀壞敵人的根基,有一定的資敵效果,但我們自身獲得了很多。不管怎麽說,蘇聯人變弱了,我們變強了,我們隻是沒讓蘇聯人更弱而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嘛!另外,把巴庫打爛了,我們以後重建也耗費時間,所以,就讓一讓吧!不過,三分之一太少,我們起碼要一半!因為蘇聯人比我們更加無法承受得不到巴庫的結果。”

    蔣緯國反複思考:“既然楊長官和浩然兄都同意了,那我也同意。”

    楊傑提醒道:“別忘了要通知希特勒元首,畢竟巴庫戰役也有德軍參加嘛!我們可以把決定權交給希特勒元首,一來省事了,二來賣給希特勒元首一個人情。”

    蔣緯國笑起來:“楊長官此言正合我意。”

    半小時後,接到蔣緯國電報的希特勒先是吃驚不已,隨後毫不猶豫地選擇“暫時性跟蘇聯人平分巴庫油田”的決定,雖然他極度想要獨占巴庫油田,把蘇聯人完全逐出巴庫油田,但他知道這個最好的結局已經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了。麵對被緊急召見來的德軍高層,希特勒振振有詞地算了一筆賬:“我們現在一年生產1000萬噸石油(羅馬尼亞約600萬噸,中國約350萬噸),斯大林是3000萬噸,在這種情況下,斯大林還被我們打得狼狽不堪,平分巴庫後,我們就是2000萬噸石油,斯大林也是2000萬噸石油,他石油比我們多的時候連連打敗仗,他石油跟我們一樣多的時候肯定還是連連打敗仗,讓一半巴庫在他手裏,明年再戰,他也絕無翻身的機會!既然這樣,就沒必要毀掉巴庫了,畢竟我們好歹能撈到一半的石油呢!”

    12月22日,中德蘇高層通過日本達成了一場奇特的“戰場交易”,雙方平分巴庫油田,在巴庫油田地區內互相不攻擊(雙方在各自區域內都有炮群和機群,一旦遭到對方惡意攻擊,立刻就能跟對方一起在巴庫油田同歸於盡並毀滅掉巴庫油田,從而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中德隨後又達成協議,雙方也平分屬於中德的一半巴庫油田,因此產油地帶50%屬於蘇聯,25%屬於中國,25%屬於德國。屬於蘇聯的油田采油後通過陸路向北運輸,中德對其不進行攻擊,屬於中國的油田采油後通過裏海向東運輸,蘇軍對其也不進行攻擊,屬於德國的油田采油後通過黑海向西運輸,蘇軍對其也不進行攻擊。

    達成這場交易後,聖誕節也到了。希特勒最終對他的軍隊“言而無信”,讓部隊官兵沒有能回家過聖誕節,由於寒冬已經完全到來,雙方都無力再戰,因此蘇聯戰爭的第一階段作戰也隨之而落幕。(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