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節 美蘇特使(2)

字數:8313   加入書籤

A+A-


    斯大林被稱為“鋼鐵巨人”,而他掌權十九年來的無數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手就像是用鋼鐵做成的,所以他擁有著絞肉機般的鐵腕手段,他的心同樣就像是用鋼鐵做成的,所以他擁有著冷凍機般的鐵石心腸,他的手隻要輕輕地一揮,無數人頭在頃刻間落地,並且再多的滾燙鮮血也不會讓他冷酷無情的內心產生一絲一毫的融化,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處於權力巔峰的基礎上的,一旦他立身的權力基礎不存在了,這位在蘇聯境內對一億九千萬蘇聯人擁有至高無上的生殺予奪大權的“鋼鐵巨人”立刻就會原形畢露,最終逃不了一句“落地鳳凰不如雞”的老話,從一個令人不敢正視的“神”變回一個老態龍鍾、弱不禁風的老人,表麵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實際上道貌岸然、色厲內荏。此時,斯大林已經深感末日臨頭,他已經不再暴怒,不再狂躁,不再鎮定,不再冷靜,隻剩下幾乎讓他感到窒息的恐懼和絕望。

    這場冬季會戰前,蘇聯高層在斯大林的批準和支持下,已經開始考慮後路了,一開始,蘇聯高層認為的“最理想的結果”是:通過冬季會戰的勝利以及加大籌碼的利誘,促使中國退出蘇聯戰爭,從而削弱德國的戰爭實力,打擊德國的戰爭信念,接下來,蘇聯一心一意地對付德國並且同時向德國求和,如果德國不同意蘇聯的求和,蘇聯就對德國同樣展開一場“絕地反擊”,取得一場局域性的大勝,再開出足夠豐厚的條件,喂飽德國、喂飽希特勒,從而促使德國答應蘇聯的求和,最終獲得蘇聯的生存——僅僅是蘇聯的生存,而不是蘇聯的勝利。

    但事實是人算不如天算,蘇軍這場“大雪崩”一敗塗地,迫使蘇聯高層不得不拿出“最後的方案”。被送到斯大林麵前的“最後的方案”共有如下四套:

    第一,不惜一切代價地請求美英法最大限度地援助蘇聯戰爭(包括美英法軍直接參加蘇聯戰爭,與蘇軍並肩作戰);

    第二,乞和;

    第三,乞降;

    第四,在蘇聯被滅亡後逃往境外並在美英法的庇護和支持下成立“蘇聯流亡政府”。

    其中,“乞和”和“乞降”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性質截然不同。乞和仍是議和談判,停戰後的蘇聯仍然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國內不會有德中日意等國的駐軍,蘇聯仍會存在,隻是,可以想象,為了達到“乞和”的目的,蘇聯必定要割地賠款,並且是割極其遼闊的地,賠極其巨大的款,徹頭徹尾的喪權辱國;乞降則是投降,停戰後的蘇聯會繼續存在,但不會還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是聯盟國的附庸國,保留著名義上的主權,實際上就是殖民地,新的蘇聯政府隻是傀儡政權,斯大林也許還能繼續當蘇聯領袖,但他隻是被希特勒和蔣緯國玩弄於股掌之中、任其擺布的“兒皇帝”。

    繼續抵抗、乞和、乞降、流亡、滅亡,蘇聯接下來隻有這五條路可走。斯大林在反複思考後,他最希望的是第一條,即美英法強力地幹涉蘇聯戰爭、援助蘇聯、支持蘇維埃政權,但很可惜,這條路基本上是一條死路,因為美英法隻會隔岸觀火。眼看著蘇聯就快要滅亡了,美英法三國政府是十分震驚的,它們最希望的“聯盟國和蘇聯鬥得兩敗俱傷並且都深陷戰爭泥潭”最美妙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在這個時候,對於美英法三國而言,應該立刻地、果斷地、強力地插手蘇聯戰爭,即便不能對聯盟國宣戰、跟蘇聯並肩作戰,也起碼要最大限度地援助蘇聯、支持蘇聯政府,讓蘇聯堅持得更久一點乃至讓蘇聯起死回生,用蘇聯更久一點地拖住聯盟國、消耗聯盟國。斯大林多次給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統阿爾貝·勒布倫寫去親筆信,語氣堪稱阿諛,用詞堪稱諂媚,斯大林在信件裏幾乎把話完全挑明了:“蘇聯一旦失敗掉,瓜分了蘇聯的德國、中國、日本、意大利必定國力暴增,這四大強盜接下來必定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向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世界磨刀霍霍,蘇聯…願意成為貴國牽製德中日意的工具,蘇聯願意用自己的鮮血幫助貴國消耗德中日意的國力,用無數蘇聯人屍骨拖延住德中日意的戰車,為貴國取得更多的寶貴時間,讓貴國在國際局勢中獲得充分的主動權…”對於斯大林近乎卑躬屈膝的請求,美國總統羅斯福表示“認可”並且竭盡全力地給蘇聯提供了很大援助,但羅斯福的援助隻是杯水車薪,至於張伯倫和勒布倫,兩人的反應讓斯大林險些氣昏過去。

    張伯倫沒有給斯大林回信,恰恰相反,他給希特勒發去了電報,並且是賀電:尊敬的元首,我非常欣慰和欣喜地看到您的軍隊在蘇聯戰場上節節勝利,毋庸置疑,在幫助全人類鏟除布爾什維克主義的偉大事業上,您和德國、德國軍隊都沒有辜負文明世界的期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重大貢獻,特此,我向您表示感謝,並誠摯地祝願歐洲和平永遠。

    張伯倫可沒有對希特勒陽奉陰違,進入1941年後,德英兩國之間的貿易量比1940年增加了足足二三十個百分點,英國大量物資流入德國,不少英國商人靠著德蘇戰爭發了大財。

    至於勒布倫,反應跟張伯倫差不多,並且更勝一籌,勒布倫不但給希特勒發去了賀電,還給蔣介石、蔣緯國也發去了賀電。比起英國人,法國人更加安逸怠惰,在對中國的態度上,英國人比較傲慢,法國人還算清醒點,也更怕“得罪人”,所以張伯倫隻給希特勒發去賀電,勒布倫則給德中兩國高層都發去了賀電。

    張伯倫和勒布倫都不是“雄主”,客觀上講,兩人也不算“昏君庸主”,兩人隻是“守成之主”,兩人不具備大魄力,聯盟國如果真的跟蘇聯打得兩敗俱傷,英法對聯盟國搞落井下石的勇氣還是有的,但聯盟國在蘇聯戰場上屢戰屢勝、越戰越強,張伯倫和勒布倫都心頭敬畏不已,討好聯盟國還來不及,哪裏還敢招惹聯盟國,哪裏還會在聯盟國眼皮下援助蘇聯,連口頭支持蘇聯的聲援都不敢發,更別提直接出兵跟蘇聯並肩作戰、對聯盟國開戰或宣戰了。說白了,聯盟國在蘇聯戰場上打得越輝煌,英法就越感到怕,越不敢支援蘇聯、招惹聯盟國,生怕引火燒身,把蘇聯當成了避之不及的瘟神,絕不希望被蘇聯拖進火坑裏。

    “一群鼠目寸光、麻木不仁的蠢貨!”得知張伯倫、勒布倫給聯盟國發去賀電的事情,斯大林先是破口大罵,隨後陰沉沉地冷笑起來,“你們就盡管像鴕鳥那樣把腦袋埋在沙子裏自欺欺人吧!早晚,你們會自食其果!一群可憐可笑的白癡!智商連孩子都不如的低能兒!”

    最讓斯大林感到希望的就是羅斯福,比起得過且過、沒有遠見卓識的張伯倫和勒布倫,羅斯福顯然是高瞻遠矚的,他對斯大林的看法表示“認可”,但是,他又對蘇聯“愛莫能助”,因為羅斯福不是斯大林、希特勒、蔣介石那樣的獨裁者,後麵三人做出什麽重大決定時隻需大筆一揮,羅斯福做不到,他做出重大決定需要通過國會,但美國國會絕大部分議員都毫無興趣援助蘇聯,要麽漠不關心,要麽強烈反對,要麽幸災樂禍:

    “蘇聯?關我們什麽事?那個國家不值得我們浪費美國納稅人的一分錢!”

    “援助蘇聯?簡直是開玩笑!那個邪惡的紅色帝國越早滅亡越好!”

    “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欣賞蘇聯斯大林被從地道裏揪出來時的醜態了!這個罪大惡極的屠夫暴君早就該被送上絞刑架了!”

    羅斯福無法說服國會通過“美國援助蘇聯”的法案,甚至,他都沒可能張嘴說出話題,他旁敲側擊地讓人對美國民間各界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調查主題就是“如何看待蘇聯戰爭和蘇聯政府此時的處境”?結果,超過76%的民眾認為“不關美國的事”,18%的民眾抱有“希望看到蘇聯滅亡”“美國應該參加蘇聯戰爭,跟德國、中國一起消滅蘇聯”的看法,隻有約1%的民眾認為“美國應該幫助蘇聯”,但是,“幫助蘇聯”這句話絕不等於跟蘇聯並肩作戰,頂多隻是美國低價地賣一些重要物資給蘇聯。

    孤立主義的流行使得美國各界從上到下都懷著強烈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並且,美國人普遍對蘇聯、對蘇維埃政權、對布爾什維克主義不存在好感甚至充滿了厭惡感。一方麵不想“管閑事”,一方麵需要自己幫助的是自己討厭的國家,所以美國人基本上都是樂見蘇聯滅亡,即便有少部分意識到“唇亡齒寒”道理的美國高層,也同樣不讚成援助蘇聯:

    “沒了蘇聯,我們還有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盟友,仍然可以抗衡聯盟國陣營,至於蘇聯,有不如無,跟它做朋友是弊大於利甚至是非常危險的事,因為一不小心,它就會把它身上的紅色瘟疫傳染給我們了,並且它一直想把紅色瘟疫傳播到世界各地。”部分強烈反對蘇聯意識形態的美國高層這樣說道,“實際上,全世界都熱烈無比地盼望著蘇聯的滅亡。”

    “美國直接出動軍隊參戰,是絕無可能的;美國以政府官方的名義公開宣布支持蘇聯,也是絕無可能的;美國政府暗中援助蘇聯,同樣是幾無可能的,也許有微弱的希望,但需要很長時間進行政治和宣傳上的運作;所以,我隻能以個人身份通過一些特殊渠道給蘇聯送去也許是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個人能力範圍內最大限度的援助。很遺憾、很抱歉,我已經盡力了。”羅斯福最終這樣回複斯大林。

    斯大林寄予最大希望的“美英法援助蘇聯”的泡影被事實證明隻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麵對這個冷冰冰的殘酷事實,斯大林不得不強打起精神,認真地思考除了“滅亡”外最後三條路:乞和、乞降、流亡。

    乞降第一個被否決了,因為“乞降”跟“滅亡”毫無區別,那麽隻剩下“乞和”和“流亡”兩條路。很顯然,流亡是最後的路,在這之前,蘇聯唯一能走的路就是“乞和”。因此,斯大林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瀕臨亡國滅種邊緣的奧斯曼帝國末代皇帝穆罕默德六世那樣——不顧一切地乞和。乞和不同於議和、請和、求和,議和是在雙方地位平等的情況下進行和談,請和、求和,從字眼上就不難看出區別,至於乞和,根本就是乞討了,因為蘇聯此時在戰場上已經毫無跟聯盟國討價還價的資本。既然是乞和,那麽,蘇聯必然要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徹頭徹尾的喪權辱國,不過,都這個時候了,喪不喪、辱不辱也已經不在乎了,更何況,蘇聯政府又不是沒幹過這種事,斯大林的前任列寧就幹過乞和。一戰期間,俄羅斯帝國陷入戰爭泥潭,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趁機奪取了國家政權,但脫胎於沙俄的蘇俄仍然還是一戰交戰國,跟沙俄敵方德國還處於戰爭狀態,為了穩住腳跟,為了獲得喘息時間,列寧政權跟德國簽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把高達99萬平方公裏的土地、4800多萬人口、全蘇俄90%的煤炭、全蘇俄73%的鐵礦石、全蘇俄54%的工業設備、全蘇俄33%的鐵路一股腦地割讓給了德國,喪權辱國程度可以跟清政府相媲美,接下來,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了,蘇聯政府立刻翻臉不認賬,並且,列寧簽署的這份和約就在蘇聯官方口裏變成了“高明的緩兵之計”,可以想象,如果德國在一戰中戰勝了,蘇聯政府就無法賴賬了,這份和約就會生米煮成熟飯,毋庸置疑,列寧在簽署這份和約時無法預知到德國到底能不能贏得戰爭,所以他在簽署時已經做好了“無法賴賬、老實認賬”的準備。斯大林現在隻是效仿前任而已。

    由於在這場蘇聯戰爭裏,中德兩國是一體的,所以蔣緯國要求維辛斯基把蘇聯向中德乞和的全部條件都說出來,維辛斯基自然不敢隱瞞。

    領土方麵:蘇聯把全部的北亞和全部的中亞都割讓給中國(其實不隻是割讓給中國的,中國還要把北亞的一大半分給日本);蘇聯把列寧格勒以北、莫斯科以西、斯大林格勒以南全部地區都割讓給德國(同理,德國也要從這麽一大塊新領土裏拿出一些分給意大利等仆從國);蘇聯戰爭前,蘇聯領土總麵積約2100萬平方公裏(遠東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收複了外東北、唐努烏梁海等地,並且波羅的海三國此時並未加入蘇聯,因此將其扣除掉),根據蘇聯的乞和條件,總麵積約1300萬平方公裏的北亞和總麵積約400萬平方公裏的中亞都會割讓給中國,白俄羅斯、烏克蘭、高加索地區、科拉半島、莫斯科以東的俄羅斯地區等都會割讓給德國,這塊地區總麵積約300萬平方公裏,因此,如果實現,蘇聯領土在蘇聯戰爭後會銳減至約200萬平方公裏,萎縮到戰前十分之一不到;

    賠款方麵:蘇聯會向中國賠款30億美元,會向德國賠款40億美元(蘇聯政府實際上拿不出這筆巨款,因此會用黃金、外匯、機器設備、儲備物資等各種實物進行很大部分抵債);

    資源方麵:在戰後的蘇聯領土裏,煤炭、石油、鐵礦石等資源開采量的35%屬於中國,40%屬於德國(蘇聯自身隻保留25%),為期三十年;

    其它方麵:戰後,蘇軍會全麵裁軍,蘇軍原先裝備的槍械、火炮、坦克、汽車、飛機、軍艦等武器裝備會大量地轉交給中德兩國;蘇聯軍隊會按照中德的要求,軍人總數被限製在某個數字(也許是30萬人甚至是10萬人)以下,取消空軍和海軍,不得擁有軍艦和飛行器、潛水器,不得進出口武器,不得研製、生產、儲備生化武器,不得擁有莊家車輛和重型火炮,廢除義務兵製度,蘇軍不得有駐外軍人;等等;另外,蘇聯不得向別國輸出蘇維埃意識形態。

    這份乞和條約的苛刻程度大大地超過《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和《凡爾賽條約》,並且這份乞和條約還是蘇聯政府自己提出的。得知此事後的楊傑諷刺道:“斯大林提出如此卑賤的乞和條件,讓我好像看到一個人在我麵前,先自宮,然後再砍斷自己的兩腿和一隻手。”

    如果中德答應了這份條約,蘇聯會損失約90.5%的領土、三十年內75%的工業礦物資源、連本帶利的賠款和林林總總的合計超過130億美元的財富。蘇聯會完全萎縮成一個“地域性大國”“在世界上隻是三流的國家”(類似於後世的墨西哥,墨西哥領土麵積近200萬平方公裏,人口過億,但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簡直是不入流),並會在幾十年內被壓榨得極度貧困,幾乎喪失所有的出海口(在北冰洋那裏還有海岸線,但沒有一個良港),毫無發展潛力基礎;不過,蘇聯政府會得到它此時望眼欲穿的唯一想要的東西:主權。有主權,意味著蘇聯境內不會存在德國或中國的駐軍,這個國家仍然屬於布爾什維克,是蘇維埃政權的“封閉式天下”。

    蔣緯國承認,他有點心動了。確實,蘇聯的乞和條件等於“自我閹割”加“自斷雙臂”,如果接受了,戰爭就提前結束了,聯盟國仍然是贏家,中國還是戰勝國,前線的將士們也能停止流血了。仔細思考後,蔣緯國發現,中國簽署了蘇聯的這份乞和條約跟聯盟國徹底滅亡蘇聯後中國得到的利益幾乎是一模一樣,中國想要的就是蘇聯的北亞、中亞以及蘇聯的工業,中國對蘇聯的東歐領土是不能染指的,那是德國的囊中物,蔣緯國毫不感興趣,中國的國家利益也不在歐洲,蘇聯乞求的“最後領土”都在東歐境內,所以,聯盟國滅亡掉蘇聯,中國得到的是這麽多,而現在就簽署蘇聯的乞和條約,中國得到的還是這麽多,確實沒什麽區別。

    盡管已經怦然心動,但蔣緯國還是麵無表情、態度強硬得近乎強橫:“維辛斯基先生,貴國提出的乞和條約在我看來根本就是畫蛇添足,因為你們能給我們的東西,本來就已經是我們的囊中物。你們給,我們會得到,你們不給,我們還是會得到。”他冷笑一聲,“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吧!我現在打劫你,你說‘不要殺我,我把身上的錢都給你’,這不是廢話麽?我殺了你,你身上的錢還是我的,有區別嗎?”

    維辛斯基點頭哈腰、滿臉堆笑:“二公子,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得饒人處且饒人’嘛!正如您剛才說的,我身上的錢反正都是您的了,那您又何必要殺我呢?您沒有這個必要嘛!”

    蔣緯國咧嘴一笑:“有必要,很有必要。第一,解恨!你們俄羅斯人在曆史上對我們中國犯下了罄竹難書、擢發難數的滔天罪惡,把你們打得徹底地亡國滅種,豈不快哉?第二,消除後患!嘖嘖嘖,維辛斯基先生,您難道不懂這個道理嗎?隻有斬草除根,才能永無後患,手下留情的話,就會養虎為患、後患無窮!我們把你們打得這麽慘,你們豈能不記恨?你們一旦記恨,那就不妙了喲!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懂不懂?就拿德國舉例,上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是戰敗國,被迫簽署了極度苛刻的《凡爾賽條約》,結果呢?美英法等國對德國還是手下留情的,但德國經過二十年韜光養晦,東山再起了,卷土重來了,多可怕啊!我可不希望你們蘇俄還有死灰複燃的機會,那樣,就是對我國、我民族、後代子孫的不負責。”

    維辛斯基瞠目結舌地看著絲毫不掩飾真實企圖的蔣緯國,慢慢的,他的臉色開始變了,一開始,他臉上都是阿諛、諂媚、討好、奉承、卑微的神色,此時,這些神色都慢慢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如喪考妣後的不正常的平靜:“二公子!用貴國的話說,請不要欺人太甚!逼急了,兔子也會咬人的!”

    蔣緯國頓時忍俊不禁,他嘲笑道:“看樣子,維辛斯基先生為了跟我國高層進行談判,臨時抱佛腳地學了不少中文俗語啊!兔子也會咬人?那又如何?能把人咬死嗎?還有,我看你應該用‘狗急跳牆’這個詞更恰當。實際上,我很好奇,你們其實什麽談判籌碼都沒有了,怎麽?還想威脅我們?”

    “怎麽沒有了?”維辛斯基臉色裏浮現出一種陰鷙和嘲諷,“我們有籌碼!”

    蔣緯國收起笑意,看著維辛斯基,心裏突然間湧起了一種不祥的預感。

    維辛斯基看著蔣緯國,神色與先前判若兩人,他冷冷地道:“你們想要得到的,我們會在最後時刻統統毀滅掉!接下來,蘇聯紅軍每退一步,都會破壞工廠、炸毀機器,破壞掉鐵路、公路、橋梁等一切基礎設施,燒毀掉農田、農倉、食品倉庫,摧毀掉所有的電力設備、采煤設備、煉鋼設備、采油設備、機械製造設備、化工設備,資源區、工業區都會變成焦土,兵工廠、重工廠都會變成廢墟。你們即便占領了,最終得到的也隻是一片毫無價值的焦土和廢墟!”

    蔣緯國越聽越臉色發黑,他忍不住心頭的萬丈怒火:“你們用這個威脅我們?”

    維辛斯基毫不示弱地看著蔣緯國:“是!二公子,我送你一個中國成語,魚死網破!”(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