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節 美蘇特使(3)

字數:6618   加入書籤

A+A-


    “魚死網破?是麽?那我們就走著瞧吧!”蔣緯國輕蔑地冷笑兩聲,起身甩袖而去。

    走出接待維辛斯基的會議室後,蔣緯國臉上那種充滿不屑和自信的冷笑一下子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凝重,混合著令他難以抑製的焦躁、憂慮、惱怒。沉默不語地走遠了後,蔣緯國確定維辛斯基不可能看到自己,他猛地一腳踢向路邊一棵小樹,狠狠地罵道:“我操!”

    蔣緯國在維辛斯基麵前露出的冷笑其實是一種虛張聲勢和故作鎮定。在外交場合混的時間長了,蔣緯國自然學習到了不少這方麵的技巧,比如,當對方使出殺手鐧時,千萬不要露出心虛緊張的表情,恰恰相反,要顯得若無其事、胸有成竹甚至不屑一顧,似乎早就有了破解對付殺手鐧的策略,這樣,對方就會誤以為這個殺手鐧根本毫無效果,從而讓自己不會陷入被動,否則,自己的反應會出賣自己,讓對方一下子確定殺手鐧是有效的,從而讓對方牢牢地掌握談判的主動權,用殺手鐧進行壓價、脅迫、威逼。蔣緯國不得不承認,維辛斯基拿出的這個殺手鐧一下子拿捏住了他的死穴,讓他險些方寸大亂,所幸,他在關鍵時候保持住了冷靜,強裝出無所謂和輕蔑的樣子,從而沒有徹底地陷入被動。蔣緯國估計,維辛斯基肯定心裏發虛,認為自己已經有破解策略,但是,蔣緯國其實根本就沒有辦法,他一籌莫展。

    維辛斯基代表蘇聯政府拿出的這招“殺手鐧”確實非常厲害,混合著喪心病狂和黔驢技窮,即“焦土政策”。蘇聯戰爭持續到此時,蘇聯政府實質性控製著的領土差不多隻有戰前蘇聯領土總麵積的十分之一,但卻“濃縮著蘇聯的精華”,那些產糧區、資源區、工業區…都是蘇聯的命脈和根基,也是蔣緯國垂涎三尺想要得到的東西,可是,蘇聯當局已經說明了,如果聯盟國拒絕蘇聯的乞和,蘇聯當局就毀掉手裏的一切,讓聯盟國最終隻得到焦土和廢墟。蔣緯國可以想象,在末日到來時,蘇聯當局會組織無數軍民,燒掉農田、農莊、農倉,炸掉工廠、醫院、工廠裏的機器、礦場、采油設備、采煤設備、煉鐵設備、煉鋼設備、冶金設備、發電設備、化工設備等等,破壞掉鐵路、公路、碼頭、港口、橋梁、水庫、大壩等基礎設施…到那時候,蘇聯的農村會是一片焦土,蘇聯的城市會是一堆廢墟,產糧區滿目荒蕪,資源區千瘡百孔,工業區蕩然無存,兵工廠、重工廠、化工廠…在大爆炸和滔天火海中被付之一炬、被夷為平地,這個前景讓蔣緯國不寒而栗、頭皮發麻,因為,如此一來,中國的損失就大了!

    蘇聯很大,也很“富”,這個“富”字倒不是指民生,而是指工業水平。斯大林靠著草菅人命般的鐵腕手段和犧牲農業、農民、輕工業等政策,強行推進蘇聯的工業化建設進展,硬生生地在短短十多年內把蘇聯建設成了一個強大的工業國(斯大林的這種發展模式是揠苗助長式的,導致蘇聯經濟產業嚴重不平衡),使得蘇聯在蘇聯戰爭前的工業規模僅次於美國,差不多和德國旗鼓相當,就以工業產值為指標,在1940年,美國第一,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占世界工業總產值的約38%(注:美國此時還沒有為戰爭進行準備,所以沒有加班加點地進行擴大化生產,須知,美國的潛力和爆發力都是超強的),蘇聯第二,約占17%,德國第三,約占14%(蘇聯雖然總值超過德國,但蘇聯的工業是“粗獷型”,德國的工業是“精細型”,蘇聯靠著地大物博的天然優勢取得比德國稍高的工業總產值,不過,德國的製造業水平大大地超過蘇聯),英國第四,約占9%,法國第五,約占4.5%,日本第六,約占3.5%,意大利第七,約占3%,中國和意大利差不多,約占3%(這是經過蔣緯國改變曆史的數據,在原先曆史上是0.3%)。蔣緯國急切地希望中國能在最短時間內國力大增、工業規模飛升,世界大戰的現實也需要中國快速地變強,但是,中國的發展基礎實在太薄弱,時間又太緊張,除了進行腳踏實地、苦心經營外加依靠蔣緯國“超前思想”的建設外,蔣緯國隻有兩個選擇,一是學習斯大林,用草菅人命的辦法來快速提升中國的工業化水平,但蔣緯國肯定不會使用那種“為了國家不顧人民死活”的手段,那麽,他也隻剩下另一個選擇了,就是一個字:搶。

    人獲得財富的途徑主要是兩個:合法的掙、非法的搶,國家獲得財富也差不多:和平時期進行經營、戰爭時期進行掠奪。毋庸置疑,在短時間內,搶錢的盈利速度比掙錢快得多。曆史上二戰後,蘇聯成為跟美國爭霸世界的兩大超級大國之一,但是,蘇聯在二戰前的家底比美國薄弱得多,並且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慘重,為什麽蘇聯在二戰後沒有衰落反而還崛起了呢?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搶”。攻入德國後,蘇軍在德國境內掘地三尺地大肆搜刮,搶走不計其數的機器設備,不僅如此,蘇軍在“解放”中國東北後同樣瘋狂擄掠,把日本人苦心經營十四年的中國東北在七個多月內洗劫一空(蘇軍在中國東北境內掠奪的財富是其在德國境內掠奪走的三倍多)。蔣緯國打算對蘇聯幹的,就是蘇聯在原先曆史上幹的事。滿打滿算,德中合夥滅亡蘇聯後,蘇聯的工業設備應該要分給中國一半,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中國可以獲得在二戰期間累計生產了10萬輛坦克、最高峰時年產4萬架飛機的蘇聯工業的一半。

    蔣緯國對蘇聯的工業可以說是朝思暮想、夢寐以求,他已經迫不及待等著打敗蘇聯後在原蘇聯領土內狠狠地進行大掃蕩了,可惜,蘇聯當局似乎看出了蔣緯國的如意算盤,從而拿出了這個一下子刺中蔣緯國死穴的“焦土政策”殺手鐧。

    蔣緯國此時的感受是這樣的:他咬牙拚命,經過浴血奮戰終於把一個強大的敵人打得隻剩一口氣了,他隻要再補上一拳,對方就要喪命了,他已經是勝券在握、穩贏不輸,但是,偏偏就在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候,已經奄奄一息的敵人用盡最後的力氣,一把捏住了他的睾丸。

    “媽的!他媽的!”蔣緯國又氣又恨又怕,“敢跟老子玩這一招?大不了老子心一橫,不要了!一片焦土也好,一堆廢墟也罷,隻要有土地、有資源,老子和無數中國人埋頭苦幹十年二十年,還怕重建不了?還怕一二十年後的中國不會是一個工業強國、工業大國?不過,老子一定不會放過你們這些讓老子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王八蛋!老子要把你們趕盡殺絕!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哪怕你們逃出蘇聯,除非你們有本事逃出地球,否則老子會像以色列追殺納粹餘孽那樣滿世界地追殺你們!”他心情惡劣到了極點,不過,他說的“心一橫、不要了”隻是說說而已,因為他實在舍不得。壯士斷腕,蔣緯國還算能做得到,但換成“壯士斷蛋”,蔣緯國承認自己確實做不到。

    心情煩悶到下午時,蔣緯國去會見了美國特使哈裏·勞埃德·霍普金斯。

    維辛斯基見到蔣緯國時滿臉堆笑,霍普金斯見到蔣緯國時也是笑容可掬,隻不過他的笑容裏沒有維辛斯基那種卑躬屈膝之意,畢竟美國沒什麽有求於中國,但霍普金斯的笑意裏隱隱地有幾分主動示好的含義,因為在蘇聯問題上,中美展開磋商時主動權是在中國手裏的。

    因為心情不好的原因,再加上蔣緯國不喜歡美國人,所以蔣緯國態度不溫不火,他跟霍普金斯進行了簡短的公式化的客套寒暄後,冷淡地等著對方開口。

    霍普金斯麵帶微笑地開始切入正題:“小蔣先生,我的來意你是很清楚的,因此我們開誠布公吧。小蔣先生,我國高層真摯地希望貴國能夠接受蘇聯的乞和,一方麵是因為我國素來反對戰爭,願意為恢複以及維護世界和平盡到我國的責任,雖然美國孤立於北美大陸上,但世界各國是一體的,亞歐兩大洲的安寧和動蕩會直接地影響到美國本身,因此我們真摯地希望亞歐地區重回和平,另一方麵是因為我國高層設身處地地從中國的利益方向考慮,認為保留一個一蹶不振的蘇聯是有利於中國的。”

    蔣緯國不置可否地看著霍普金斯:“為什麽說‘保留一個一蹶不振的蘇聯有利於中國’?還請霍普金斯先生不吝指教。”

    霍普金斯微笑著侃侃而談:“小蔣先生,我並非漢學家或中國通,對中國文化是一竅不通的,但是,中國的文明曆史源遠流長,很多非常優秀的東西在海外也是家喻戶曉,比如,那本被翻譯為《三個王國的故事》的巨著。”

    蔣緯國楞了一下,回過神來:“你說的是《三國演義》吧?”

    霍普金斯微笑著點點頭:“嗯,就是那本把權謀、詭計、謀略、戰略寫得淋漓盡致的偉大小說。我記得裏麵有一場戰役是東吳大將呂蒙偷襲了蜀漢大將關羽的後路,奪取了荊州。小蔣先生,你是中國人,肯定比我更能明白明明是蜀漢盟國的東吳為什麽在蜀漢與曹魏展開大戰時卻要背棄盟約的原因吧?因為關羽一旦北伐成功,蜀漢的國勢國力就會大增,會超越曹魏,成為三個國家裏最強大的國家,自然也取代曹魏,成為東吳的第一大敵,所以,東吳必須要防患於未然,在蜀漢即將成功時對蜀漢進行致命的打擊。”他仍然微笑著,但神色和表情都變得意味深長起來,“小蔣先生,為什麽東吳和蜀漢要結盟呢?是因為友誼嗎?當然不是,盡管劉備是孫權的妹夫,但那又怎麽樣呢?在國家利益麵前,其它的都是微不足道的。東吳和蜀漢的結盟,僅僅因為曹魏最強大,東吳和蜀漢不得不結盟,如果蜀漢超越曹魏成為最強大的國家,東吳就必須要斷然地拋棄蜀漢、背棄盟約,轉為跟曹魏結盟,聯合對付蜀漢。”

    蔣緯國有點不耐煩:“閣下有話直說。”他看著霍普金斯的微笑,簡直有一股衝上去將其假麵具撕下來的衝動,畢竟這家夥笑得太假了,臉上的笑容完全就是一副戴著的假麵具。

    霍普金斯顯得語重心長:“中德的關係難道不也是一樣嗎?中國百年積弱,德國剛剛複興,兩國都要提升國力,共同的利益自然促使中德親密無間,但是,利益關係是會變化的,消滅並瓜分蘇聯後,中德都會國土大增、國力大漲,同時,中德也正式接壤了。注意,這是關鍵,也是重點。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願意自身周圍出現一個強大國家的,所以,歐洲的格局一直非常緊張,中日也互相提防,中蘇以前也是這種關係,蘇聯為鞏固其自身國防安全,先是分裂中國的外蒙古,然後又染指中國的新疆,就是要在蘇中兩國間製造回旋餘地較大的戰略緩衝區。平心而論,如果加拿大或墨西哥非常強大,我們美國人恐怕難以睡個安穩覺了。小蔣先生,從中國的角度出發,中國的兩大敵人就是日本和蘇聯,因為這兩國很強大,並且緊靠著中國,如今,中日關係姑且不談,中蘇關係嘛,正在被中德關係取代,不是嗎?取代蘇聯成為中國陸上第一大鄰國的,不就是德國嗎?我承認,中德現在關係極其親密,希特勒元首跟小蔣先生你也堪稱‘忘年交’摯友,你們私人關係非常好,可謂友誼深厚,但你們的友誼在國家利益麵前無足輕重,即便你和希特勒的友誼能善始善終,那麽,你們的繼承者呢?你能保證中德會永遠友好下去?兩個強大的國家緊靠在一起,猜忌其實從一開始就產生了。”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因此,中德需要一個不成氣候的蘇俄夾在中德之間充當戰略緩衝區?”

    “對!”霍普金斯微笑著點頭。

    蔣緯國輕笑一聲:“未必吧?首先,我讚同你的看法,中德在領土接壤成為領國之後,客觀上確實會互相影響、互相提防,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但是,問題沒有那麽嚴重,因為在中德之間已經有中亞四國作為緩衝區了,雖然中德接壤了,但中國跟德國接壤的地區是北亞荒原,那裏雖然資源豐富,但條件惡劣,注定不會成為人口聚居地,哪怕過一百年,北亞也不會像中國東部地區那樣人口聚居、城市密集,北亞隻會是中國的原料產地,即便在戰爭裏被打爛,即便在和平時期遭到戰爭威脅,也不會有太大損失,遼闊的北亞和中亞,會成為中德之間的緩衝區,所以,不需要蘇俄充當中德兩國間的緩衝區。”

    霍普金斯的微笑變得尷尬和生硬了:“話雖如此,但必須防患於未然嘛!”

    “防患於未然是不假,但也沒必要庸人自擾、杞人憂天。”蔣緯國冷淡地道。

    霍普金斯臉色變了變,隨即恢複先前和煦的微笑:“小蔣先生,我們耳聞了一點風聲,據說,蘇聯當局如果乞和不成,就會在狗急跳牆之下幹出一些玉石俱焚的事情,比如全麵地摧毀其境內的工業設施,是嗎?”

    蔣緯國的臉色頓時很不好看,他聽得出來,霍普金斯和維辛斯基…或者說,美蘇兩國在暗地裏互相通過氣了,蘇聯把“焦土政策”已經告訴美國,估計是請求美國在中美磋商時幫助蘇聯對中國進行外交施壓。眼下果不其然,蘇聯求饒,美國幫忙說情,配合得倒很默契。蔣緯國心煩意亂,但他穩住心神,一邊心煩意亂一邊露出輕蔑不屑的表情:“維辛斯基確實這麽說了,但那又如何?斯大林打算靠這個要挾聯盟國?簡直就是笑話!”

    霍普金斯顯得氣定神閑,他比維辛斯基更加精明,他的從容不迫要麽是跟蔣緯國一樣在虛張聲勢,要麽是已經看破了蔣緯國的“嘴硬心虛”本質。“話雖如此,但是,打仗就跟做生意一樣,總要講個收益和成本吧?”霍普金斯語氣顯得十分推心置腹,但在蔣緯國聽來分明就是一種嘲諷,“中國百年積弱,近幾年才算發展得稍有起色,參加蘇聯戰爭這麽一場規模恢弘的大戰,中國和中國軍隊都是不容易的,如果打敗了,不用說,中國要傾家蕩產了,但毋庸置疑,中國會打勝,不過,勝仗也分兩種,一種是得不償失、名不副實的勝仗,還有一種則是滿載而歸、收獲豐厚的真正的勝仗,相信中國需要的是第二種而不是第一種。如果,中國勞民傷財地打贏了戰爭,得到的隻是一片片焦土、一堆堆廢墟,試問,這樣的勝仗又有什麽意義呢?不但無法提升中國的國力,反而還會拖垮中國。”

    看到蔣緯國隻冷笑不說話(蔣緯國其實是在強行裝著冷笑,他心裏是又怒又恨又無奈),霍普金斯娓娓地道:“戰爭早點結束,和平早點到來,這對中國、對美國都是好事,我相信,結束戰爭後的中國會獲得大片的新土地、大量的新資源,重建、開發,都意味著無數的機遇,我國國內的商人們其實早就等不及了,他們就等著戰爭停止,然後爭先恐後地前往中國投資,我國政府也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加大跟中國的商貿合作,實現兩國的互利雙贏。”他微笑著看著蔣緯國,語氣耐人尋味地道,“號召和鼓勵美國的商人們前往中國投資,並且為之製定優惠的政策,這是在羅斯福總統的權力範圍內的。”

    蔣緯國心頭一動,他明白霍普金斯的暗示。

    霍普金斯敏銳地察覺到了蔣緯國的心動,因此不緊不慢地道:“第一批投資恐怕就要超過五個億的美元,畢竟,這麽大的一塊大蛋糕,誰不心動呢?”他笑眯眯地看著蔣緯國。

    利誘,蔣緯國腦子裏立刻浮現出這個詞。(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