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節 乞和停戰(2)

字數:8029   加入書籤

A+A-


    按照聯盟國的戰略計劃,聯軍在1940年下半年對蘇聯發動第一階段的進攻,在當年末和次年初的這段冬季裏,暫停進攻,前線軍隊轉攻為守,同時抓緊時間整軍經武、消化戰果,在1941年春夏時期對蘇聯發動第二階段的進攻也是最後階段的總攻,在半年內消滅掉蘇聯,預計在1941年秋冬時候完全地結束蘇聯戰爭。不過,由於蘇軍發動的“大雪崩”以及中蘇接下來爆發的“冬季會戰”,使得聯盟國的戰爭計劃受到一定程度的打亂,中**隊比預期提前跟蘇軍展開了持續五十多天的大戰,雖然取勝,但人員傷亡慘重、物資消耗巨大,使得中**隊的休整時間被延遲了,無法在1941年春夏時期再聯合德軍對蘇聯發動第二階段的進攻,根據南京軍總部的估算,南京軍起碼要休整兩個月,直到1941年6月份才可以再戰,畢竟冬季會戰就是結束於四月初,南京軍無力在這場大戰結束後,馬不停蹄地再度展開大戰;至於德軍方麵,中蘇爆發冬季會戰後,德軍為牽製蘇軍、策應南京軍,也為能趁機取得戰果,提前恢複了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雖然德軍沒能做好最充分的準備,但還是節節推進、戰況順利,幾乎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城區全部,蘇軍主力被驅逐出城區,在外延郊區進行負隅頑抗。

    在這個戰局背景下,蘇聯當局同時向中德兩國進行“不顧一切的乞和”,並有羅斯福相助。對於蘇聯的乞和,希特勒斷然拒絕,他都不屑接見蘇聯特使,得知此事後的商震急忙從基輔飛到柏林麵見希特勒。希特勒神色倨傲地哂笑道:“商將軍,斯大林向我搖尾乞憐了,他真可笑,死到臨頭了居然還有這麽不切實際的幻想。可恨的是,羅斯福居然也派來了特使,明顯是給斯大林幫腔的。羅斯福把自己當成什麽?他在威脅我?我會怕他?德國會怕美國?哼!如果羅斯福老老實實地呆在他的輪椅上,不要幹擾德國和聯盟國的偉業,我自然會跟他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他不自量力,那我就不會再對他客氣了!德國早晚跟美國也要一決雌雄!”

    商震連連點頭:“當然、當然,我們也很不喜歡美國,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儼然是一個負責任的、熱心於為別國主持公道、調停各國矛盾、全力維護世界和平的正義者,但卻滿口仁義道德,實則唯利是圖,並且最擅長落井下石、乘人之危,不過…”他話鋒一轉,神色誠懇地道,“關於蘇聯的乞和,元首閣下,您也不需要直接拒絕,這件事需要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希特勒攤開手,“我還真的看不出來我們為什麽還需要跟斯大林廢話?跟一個快死的人,需要浪費時間嗎?因為羅斯福?我可以打包票,羅斯福根本不可能拿出強力有效的舉措幹涉蘇聯戰爭,一來他受到美國國會和反對黨的製約,二來他也沒那個魄力!”

    “不!”商震搖搖頭,“因為蘇聯的‘焦土政策’,這才是關鍵。”他坦然地道,“尊敬的元首,我們不隻是需要勝利,還需要勝利帶來的利益,如果不能帶來利益,還是勝利嗎?元首閣下,我們需要蘇聯的財富,特別是蘇聯的那些工業設備啊!”他歎口氣,“說句醜話,德國可能看不上蘇聯的破銅爛鐵,但我們中國…真的很需要啊。元首閣下,中國越來越強大,對德國而言,難道不是好事嗎?畢竟,蘇聯戰爭隻是德中聯合的開始,接下來,還有很長的道路需要德中繼續攜手走下去的。”

    希特勒沉吟不語,陷入思索,最後,他也顯得十分真誠地說道:“我當然理解中國的難處和苦衷,隻不過,如果在最後關頭放過斯大林和他的布爾什維克團夥,會有什麽樣後果?用你們中國的話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商將軍,我並不是一個殘暴嗜血的人,但是,有的東西必須要徹底清除掉!東斯拉夫人是劣等種族,並且他們的信仰和政治製度又是那套禍害無窮的紅色瘟疫,不將其趕盡殺絕,恐怕會死灰複燃!到時候,我們再後悔也已經晚了!”

    商震雖然對希特勒的這套理論不以為然,但他必須要順著希特勒的思想:“元首閣下,我承認您的考慮是正確的,您放心,蔣緯國將軍在對蘇策略上跟您是完全一樣的,都是堅定不移地打算將其斬草除根、趕盡殺絕,不過,我們可以稍微地緩一緩,反正最終結果並不變。”

    “哦?”希特勒灰藍色的眼珠子裏閃起很感興趣的目光。

    此時已是一九四一年的春末夏初,暖風和煦、草長鶯飛,按照原計劃,聯盟國要恢複對蘇聯的戰事了,不過,南京軍暫時無法再戰,德軍則已經準備充分,於是,德軍高層內部發生了分歧,一部分將領認為“德軍也要緩一緩,等南京軍恢複再戰能力時,德中大軍一起進攻,必定一舉成功”,另一部分將領則認為“德軍沒必要等南京軍了,蘇軍在冬季會戰中元氣大傷,已經一蹶不振,正是趁機將其徹底解決的大好時候,哪怕南京軍無法參戰,德軍單幹也足以消滅蘇聯,如果德軍等南京軍,蘇軍也獲得了喘息時間,到時候就要夜長夢多了”。德軍統帥部內,各執一詞的將帥們展開了激烈爭論,本來,擁有最終決定權的希特勒是比較傾向於“德軍單幹、立刻開戰”的意見,但最終,希特勒決定“等一等,等南京軍恢複戰力”。

    希特勒決定“等一等”,基於兩個考慮,一是尊重中國盟友的感情,南京軍剛跟蘇軍結束大戰,耗盡了蘇軍最後的元氣,德軍繼而上陣,滅了蘇聯,豈不是趁機摘桃子、占便宜?肯定會讓中方高層有意見;第二個原因是為了“緩一緩”,留點時間用於處理蘇聯乞和的事。不過,希特勒也沒有命令德軍全線停戰,他命令斯大林格勒戰場上的德軍繼續進攻,以攻占這座城市為目標,一來加大德軍在戰場上的勝利、戰果、主動權,二來可以震懾蘇聯當局和斯大林本人,迫使蘇聯為了乞和而拿出更多的東西,三來為了羞辱斯大林,畢竟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本人名字而被命名的。

    日、意、英、法等國對蘇聯向中德進行乞和的事情不是很清楚,最清楚這件事的就是蘇聯本身以及中德,還有充當“主持人”的美國。

    蘇聯是向中德同時乞和的,所以中德都拿出了各自的條件。希特勒態度強硬,強硬得近乎蠻橫,他對蘇聯賠錢賠物倒不是很感興趣,他最注重的還是蘇聯的割地。蘇聯在乞和中願意“把列寧格勒以北、莫斯科以西、斯大林格勒以南所有原屬於蘇聯的地區都割讓給德國”,但不包括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城本身,希特勒則要求,蘇聯必須割讓以上三城,蘇聯的保留領土要進一步萎縮,國界線要繼續後退,斯大林打算把蘇聯東歐地區500萬平方公裏領土割讓出一半給希特勒,但希特勒要更多,並且,希特勒非常精明地要求蘇聯割讓出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新地島。眾所周知,蘇聯雖然領土遼闊,但極度缺乏出海口,蘇聯在東歐地區北部的出海口主要是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摩爾曼斯克在列寧格勒以北,按照乞和條件,已經被蘇聯割讓給德國,所以蘇聯隻剩下阿爾漢格爾斯克了,但希特勒毫不留情,把蘇聯最後一個港口也要割讓走,這樣,以後的蘇聯就徹底變成了東歐東部的一個“內陸國”,雖然在北部還有幾百公裏的通往北冰洋的海岸線,但沒有一個能夠使用的港口,並且希特勒要求蘇聯再割讓出新地島,明顯是要在以後蘇聯的北部建立一個大型海上基地,密不透風地監視蘇聯所剩無幾的海岸線。

    如果真的這樣,蘇聯雖然會得以繼續存在,但完全被德國保衛、監視、掌控,斷絕了所有對外通道,就是“大德意誌帝國”版圖內的一個“國中國”,就像意大利境內的梵蒂岡。

    毋庸置疑,斯大林是難以接受希特勒的新條件的。

    蔣緯國對蘇聯提出的要求沒有希特勒那麽強橫,反正他要的東西,斯大林已經在乞和條件裏給出了:如果蘇聯乞和成功,中國可以派人進入蘇聯所剩領土內接收工業設備(按照原則,蘇聯的工業設備是中德瓜分的,德國不是太需要、太看得起蘇聯的工業設備,希特勒會很慷慨地把蘇聯工業設備的大部分都分讓給蔣緯國),另外,蔣緯國還會在蘇聯境內招募幾十萬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等等,充實中國的科研工業技術水平。當然了,錢和資源、物資,蔣緯國也是不會客氣的。

    因此,蘇聯乞和的最大矛盾點還是在希特勒身上,希特勒和斯大林條件相差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