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節 大搜刮(1)

字數:4799   加入書籤

A+A-


    這場蘇聯戰爭爆發於1940年5月1日,停止於1941年5月1日,前後持續整整一年,交戰雙方分別是以德國、中國為參戰主力的聯盟國陣營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經過365個日日夜夜的拚殺(中國軍隊是在1940年8月1日參戰的,所以中國軍隊的參戰時間其實是九個月、273天),戰爭最終以聯盟國獲勝、蘇聯乞和而結束。此次戰爭,交戰區域幾乎完全都在蘇聯境內,規模極大,交戰雙方都投入了不計其數的人力物力財力,經過統計:

    德國先後動員了約480萬兵力參戰,另外動員了約500萬平民為軍隊服務,德軍最終死亡和失蹤約40萬人,被俘約1萬人,受傷生病約90萬人,德國平民死亡和傷病約3萬人;

    意大利先後動員了約60萬兵力參戰,損失(包括死亡、失蹤、被俘、受傷、生病)約15萬人;

    匈牙利先後動員了約5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12萬人;

    羅馬尼亞先後動員了約8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18萬人;

    波蘭先後動員了約55萬兵力參戰,損失約10萬人;

    保加利亞先後動員了約15萬兵力參戰,損失約3萬人;

    芬蘭先後動員了約25萬兵力參戰,損失約7萬人;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先後動員了約3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4萬人;

    西班牙先後動員了約3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3萬人;

    葡萄牙先後動員了約1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1萬人;

    烏克蘭先後動員了約12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30萬人;

    中國方麵,中國軍隊先後動員了約220萬兵力參戰(包括黃俄軍),另外動員了約1000萬平民為軍隊服務,中國軍隊最終死亡和失蹤約34萬人,被俘約7500人,受傷生病約65萬人,中國平民死亡和傷病約7萬人;

    中亞五國(四國)先後動員了約10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10萬人;

    伊朗先後動員了約90萬兵力參戰,損失約15萬人;

    日本先後動員了約5萬兵力參戰,損失約3000人;

    聯盟國21個(20個)國家累計先後動員約1330萬兵力參戰(僅指軍隊兵力,不包括平民人口),合計損失約360萬兵力,其中死亡約120萬人;聯盟國平民損失約20萬人(聯盟國因為在整場戰爭期間都掌握著主動權,所以戰火幾乎沒有波及到聯盟國本土,因此平民損失很小,大部分都是生病);聯盟國的軍隊兵員和平民人員總計損失約380萬人,軍人和平民總計死亡約123萬人;聯盟國為這場戰爭消耗的各種物資、財富總計超過1000億美元。

    聯盟國的傷亡和損失無疑是非常巨大的,但跟蘇聯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蘇聯人員損失非常驚人,一方麵因為蘇聯陷入戰爭動蕩,人口統計混亂,斯大林本人都不是十分清楚,更別提聯盟國了,另一方麵因為蘇聯在戰爭中後期采取了“全民皆兵”製度,使得蘇聯軍人、平民界限非常模糊,不計其數的蘇軍新兵、蘇軍民兵、由平民組成的遊擊隊也都參加了戰爭,所以進一步地導致蘇聯在此場戰爭中軍人損失和平民損失難以進行精確而詳細的統計。根據聯盟國的粗略統計,蘇聯損失人員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真正的正規軍成員,二是被以新兵、民兵、遊擊隊等身份臨時充當戰鬥人員的平民(有武器的平民),三是平民(無武器的平民)。

    蘇軍正規軍損失約500萬人,“損失”這個詞涵蓋了死亡、受傷、殘疾、生病、被俘、投降等因素;武裝蘇聯平民損失約600萬人;蘇聯平民損失約900萬人;合計約2000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蘇聯平民損失其實遠遠不止“約900萬人”這個數字,因為蘇聯平民損失還有另外兩個重大原因,一個原因是“處於被聯盟國軍隊攻占的蘇聯淪陷國土和蘇聯乞和時被割讓的國土裏以至於落入聯盟國控製中”,這個原因導致蘇聯平民損失超過5000萬人(約3000萬落入德國、波蘭、芬蘭、烏克蘭等國手中,約1000萬落入中國手中);第二個原因則是原屬於蘇聯加盟國但在戰爭期間脫離蘇聯、加入聯盟國陣營的國家的人口,比如烏克蘭、中亞四國(五國)等,這個原因導致蘇聯平民損失也超過5000萬。因此,蘇聯的人口損失極度驚人,滿打滿算,蘇聯因為這場戰爭而足足損失了約1.2億人口。

    蘇聯損失的1.2億人口肯定不全是死亡,根據分類:

    首先,損失的蘇聯武裝人員(正規軍、武裝平民)大致上有三種結果,陣亡、被俘或投降、傷病後轉入蘇聯後方,第一種肯定屬於死亡,第二種死亡率非常高,因為落入聯盟國手中的蘇聯武裝人員如果已經生病受傷,幾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大多數都因缺醫少藥而死,沒有生病受傷的則被關入集中營內,充當苦力勞工甚至遭到集體屠殺,第三者死亡率同樣很高,因為蘇聯物資匱乏奇缺,難以給己方傷病人員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治,死亡者眾多;其次,蘇聯平民的損失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或間接地死於戰爭以及戰爭帶來的凍餓、逃難、疾病、犯罪行為甚至被屠殺(德軍和南京軍很少幹這事,但烏克蘭軍、中亞軍等聯盟國其他軍隊則熱衷於幹這種事以此對蘇俄人進行報複,德軍和南京軍對此基本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另一類是在落入聯盟國控製後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被服、醫藥而死甚至被屠殺(原因無需多言,德國高層就打算“徹底清洗掉”德國新領土裏的俄羅斯人),死亡者不計其數。截止到蘇聯戰爭停止時,蘇聯軍民保守估計已經死亡約1000萬人,並且戰爭即便已經停止,這個數字仍然會不斷地增加。除了巨量的人員損失,蘇聯財產損失同樣不計其數、奇大驚人,保守估計,這場戰爭讓蘇聯損失各方麵財產總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戰前多個“五年計劃”積累下的財富盡皆隨著戰火而煙消雲散。

    乞和停戰後的蘇聯,從戰前一個橫跨亞歐兩大洲、領土麵積雄踞世界首位的大國一落千丈地萎縮成一個歐洲東部東北處的“蕞爾小邦”,領土麵積僅剩約170萬平方公裏,人口從戰前的1.9億多銳減至8000餘萬,並且其中超過1000萬人受傷、生病、殘疾,過半人口處於缺少食物、營養不良的饑寒交迫中。值得一提的是,蘇聯現有人口是有較大波動變化的,很多蘇聯人不願意留在或前往蘇聯最後的領土裏,但是,因為德國、中國等國對俄羅斯人“很不友好”,導致無數厭惡斯大林暴政的蘇聯人(以俄羅斯人為主)因為德中等國的拒絕接受而不得不繼續留在蘇聯境內。對於此戰後的蘇聯,美國媒體評論道:“蘇聯此時的遭遇就連一戰後的奧斯曼帝國和美墨戰爭後的墨西哥都不如”(奧斯曼帝國在最鼎盛時期是領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麵積高達約550萬平方公裏的大帝國,但在一戰後萎縮成了麵積僅78萬餘平方公裏的土耳其;墨西哥在美墨戰爭前國土麵積達到約430萬平方公裏,但在美墨戰爭後損失了足足230萬平方公裏領土),“這個曾經讓全世界感到震驚、畏懼、戰栗的紅色帝國如今已經名存實亡,就像一棟轟然倒塌的摩天大廈”。

    雖然乞和停戰了,但蘇聯還不能立刻得到喘息的時間,因為聯盟國開始對其進行了“掘地三尺般的大搜刮”。

    對此,英國媒體酸溜溜地諷刺道:“蘇聯這頭北極熊終於倒下了,它的巨大屍體就像一座小山,肥肉豐厚、油水橫流,早已經等不及的禿鷲(暗指德國,德國的國家象征是黑鷹,英國媒體將其醜化成禿鷲)和鬣狗(暗指中國,中國的國家象征是龍,南京軍則號稱“虎賁之師”,英國媒體將其醜化成鬣狗)等食腐動物爭先恐後地撲向北極熊的屍體,展開了一場群魔亂舞般的饕餮大餐,北極熊的肥壯屍體肯定足夠讓禿鷲和鬣狗吃得腦滿腸肥,但願它們不會撐死或消化不良。”

    5月1日,德軍昂首挺胸、大吹大擂地進入被蘇軍主動後退放棄的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列寧格勒等蘇聯被迫割讓的領土,德國國旗傲然地飄揚在蘇聯三大核心城市的上空,在驚天動地的“嗨!希特勒”“德國萬歲”歡呼聲中,整個德國陷入狂熱迷醉的慶祝中,希特勒的威望達到了巔峰,德國國土大增、國力大漲、國勢大開,其領土雄踞中歐和東歐,取代蘇聯成為歐洲麵積最大的國家(蘇聯在東歐損失了約23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除了烏克蘭領土外,約120萬成為德國新領土,還有約50萬被德國分給了波蘭、芬蘭等國,此時德國領土麵積超過170萬平方公裏,比此時蘇聯要多一點),也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第一強國、歐洲的霸主。

    消化戰果的德國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針對新領土,德國高層主要是集中於兩件事,一是原屬於蘇聯的基礎設施,根據德中協議,德方人員會拆除蘇聯的工業設施,在中方人員參與的情況下把大部分無償地轉交給中國(比較好的、比較重要的,德國肯定是自己留下的),二是原屬於蘇聯的人口。希特勒極度厭惡東斯拉夫人,視其為“劣等種族”,肯定不會將其接收成為“德國的新民族”,本來,希特勒打算建立幾十個大型滅絕營將其統統殺掉從而“清洗德國的新領土”,但在商震以及不少德國高層人士的好說歹說之下,希特勒暫時放棄滅絕政策,把德國新領土裏的蘇聯人(針對俄羅斯人)統統趕去蘇聯領土裏,一方麵可以“清洗德國的新領土”,一方麵可以增加蘇聯的負擔,並且還能節省成本,免去了屠殺惡名的後果。不僅是德國,波蘭、芬蘭、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等國也采取了同樣的對策,驅逐蘇聯人(針對俄羅斯人)出境,“把蘇聯人趕去蘇聯”,像烏克蘭這種極度痛恨蘇聯、仇恨俄羅斯人的國家采取的則是“又趕又殺”的辦法,趕走蘇聯人(俄羅斯人)不計其數,殺死也不計其數。

    東歐大地上,哀鴻遍野、哭聲震天,數以千萬計的蘇聯平民(主要是俄羅斯人)被迫背井離鄉,被德軍、烏克蘭軍等國軍隊毫不客氣地驅逐出境,稍有反抗者立刻進行集體屠殺,不止如此,這些被迫扶老攜幼、拖兒帶女上路的蘇聯平民在出發前被搜刮得幹幹淨淨,身上沒有一絲一毫的財產,食物也非常少(德國人、烏克蘭人肯定是不管飯的),結果一路上餓殍遍野。

    德國人忙得不可開交,蔣緯國這邊同樣忙得熱火朝天,由於是“幸福的忙碌”,所以蔣緯國忙得可以說是歡天喜地、不亦樂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