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是巧合嗎

字數:6404   加入書籤

A+A-


    他搖頭,“難的不是科考,而是人脈。”

    “什麽意思?”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院試之後我本可進入鄉試,誰知與我同考的知縣之子卻未能考過,於是他們便打算在鄉試名單中除去一人以保全知縣之子。大家得知這個消息都悄悄送禮給主考官,於是我便是那個被除去的。”

    “竟然有這種事!”她頓感不平,也為他可惜。

    他卻淡淡笑了,“也罷,好歹我也中了個秀才,雖不能高官厚祿,至少可以養活一家,讓母親少受些苦。”

    她聽得出,他的語氣十分真誠,沒有一丁點抱怨和偽裝,不由讚賞的朝他笑了。

    她的這一笑,楊振竟有些看得癡了。

    雖然遮著臉,可她的眼睛仿若有靈氣,深深的將他吸引。

    “是這裏吧?”她的聲音讓他回過神。

    他尷尬的笑了笑,朝裏麵伸手,“淩姑娘請。”

    裏麵都是些七八歲的孩子,已經陸陸續續坐好了等著上課,她便在最後麵找了個位子悄悄的坐下來。

    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調皮的時候,雲苓才一進來,就有人發現,“快瞧,新來了個學生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聽到了,紛紛轉過頭看著她。

    她在孩子們眼中仿佛是個異類,所有人都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她。

    這時,突然有人問她:“你是誰?叫什麽名字?”

    她的目光掃過眼前的一眾孩童,“我叫淩雲。”

    孩子們看著她,一人一句:

    “你是新來的學生嗎?”

    “你以後要和我們一起讀書嗎?”

    “你都這麽大了,怎麽還來讀書?”

    “你怎麽擋著臉?”

    聽到最後這一句,雲苓的眼神閃過不自然。

    楊振看在眼裏,連忙輕喝一聲,“都坐好了。”

    他的聲音不高,那些孩子玩鬧起來哪聽得見別人說什麽,繼續跟這個陌生的姑娘胡鬧著。年紀小一些的好奇的看著她,稍年長一些的已經站起來。

    他們好奇的想要知道,這個姑娘到底是個絕色女子,還是個見不得人的醜八怪。

    她看著孩子們過來,微微變了臉色。

    那些孩子看到她的表情,惡作劇般的笑了起來。

    她打算回避,孩子們已經過來,其中一個少年問她:“你能看得見我們,我們看不見你,這樣不公平!”

    她才要說什麽,那少年咧嘴一笑,“說不定是位漂亮姐姐呢!”

    看著少年向她靠近,她警惕的瞪著他,隨時準備閃開。

    啪的一聲響,私塾裏麵頓時一陣安靜。

    孩子們這才回頭,看見楊振手拿戒尺,一臉嚴肅的瞧著他們。

    畢竟還是些孩子,看到先生惱了,也都不再理會那姑娘,紛紛回到座位上。

    一個膽子大又愛搗蛋的孩子指著女子問楊振,“她為什麽蒙著臉?”

    這一問,別的孩子也跟著附和,“是啊,為什麽呀?”

    楊振沒想到帶她過來會引來孩子們的好奇,略帶歉意的看了雲苓一眼,正想該怎麽解釋的時候,忽聽一個年紀稍大的男孩子大喊著,“她是先生你的心上人嗎?”

    一瞬間,孩子們立刻歡騰起來,一個個的盯著楊振等他開口。

    楊振先是一愣,麵頰劃過一道紅霞。

    底下的孩子們見了,頓時跟著起哄。

    她卻毫無表情,仿佛置身事外,又好像根本沒聽到他們的話。

    楊振輕咳了一聲,沉下臉看著大家,“休要亂講。”

    他名副其實是個書生的樣子,繃著臉也看不出半點凶相。

    孩子們根本不怕他,繼續和他唱反調,“那先生臉紅什麽?”

    楊振正色,“淩姑娘是我的恩人,是她醫好了家母的病,僅此而已。”

    “我認的她。”這時,一個孩子指著女子,“上次我娘親病了,就是她來我家為我娘親瞧病,她不但治好了娘親的病,連銀子也沒收呢。”

    女子看向那個孩子,她似乎有些印象。

    楊振看著她,臉上露出讚許的笑。

    其他孩子漸漸相信了先生的話,也就不再追問,朝楊振問著,“先生今日要講什麽?”

    楊振一掃眾人,放下戒尺,想了想,“今日我們講,自省。”

    “自省?”孩子們不明所以。

    “你們可有人犯過錯?”楊振看著孩子們,沒有一個人給他回應。

    他語氣輕緩,“那你們誰來告訴我,曾經做過什麽錯事,是否改正?”

    他看得出來,每個孩子心裏都在想著自己做過的什麽事,卻沒有一個人肯承認。

    他並不著急,“每個人都會犯錯,隻要正視錯誤,敢於認錯改錯,便是善舉。”

    他笑望著掃過每一個人,“自從‘禹湯罪己’開始,就有了自省之說,漢武帝後悔自己窮兵黷武傷害百姓而著《輪台罪己詔》,唐太宗因庇護罪臣懲戒自己而坐席思過,謝罪三天,帝王尚能如此,何況是我們這些百姓呢。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孩子們似乎明白了楊振的意思,紛紛說起了自己曾做過的錯事,並且態度誠懇的認起了錯。

    聽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楊振滿意點頭,“方才你們對淩姑娘那般無禮,是不是也該自省呢?”

    話音才落,孩子們立刻禁了聲,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後麵的女子亦是一怔,略顯驚訝的看著那個文弱的年輕人。

    他講了這麽多,竟是為了她。

    她揚起頭,忽見孩子們齊刷刷的轉過來,帶些歉意的看著她。

    到底都是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即使他們不開口,她也不會計較什麽。

    “淩姐姐你別生氣,我們方才是和你開玩笑的!”不知是誰先說了一句,後麵的孩子立刻也說起來,“以後我們不會欺負你了,我們一起讀書好嗎?”

    看著孩子們友好的眼神,聽著孩子們誠懇的語氣,她露在外麵的一雙瞳眸一彎,看著大家映出笑意。

    整整三年,她都沒有這樣發自內心的笑過了。

    這三年裏,她遮住了麵容,改了名字,連性子也跟著變了,變得沉默寡言,變得冰冷難以接近。

    除了醫病救人,便是上山采藥,如今的雲苓,已是醫術高超的醫者。

    她的心中漫過一絲暖意,抬起頭望向楊振。

    她突然覺得,這個白白淨淨的書生並不同於一般的秀才,他不僅博學多聞,更能很好的把這些用到教學中去,而且,他待這些孩子沒有擺半點先生的架子,那些孩子雖然不怕他,卻尊敬他,這個書生的確與眾不同。

    想起他科考時的遭遇,她不禁惋惜。這樣的人若能考取功名入朝為官,一定是百姓之福。

    於是,她認真的聽了起來。

    剛才所謂的自省,不過是他的一個小手段,接下來他才真正開始教大家讀書。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楊振不像一般的書生那樣一舉一動都酸溜溜的,他很了解詩中的內容,聲音抑揚頓挫十分好聽,能讓人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文章裏麵的場景。

    這首《戰城南》她聽無傷講過,雖是民歌,卻是借戰士之口寫出戰爭的殘酷,百姓不過是戰爭的犧牲品。

    原來楊振不僅博學,還深知百姓之苦。

    她看著他,眼中的讚賞不由多了幾分。

    聽楊振給孩子們講著,她仿佛看到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到處都有流血和死亡,激戰過後,大地上橫七豎八的躺滿了屍體,成群的烏鴉亂叫著爭啄著無人掩埋的戰士,麵對這樣的場麵,她不由心驚。

    雖然這首詩過於悲情,可說的正是當下發生的事。

    這三年來,邊境戰亂頻頻發生,他們常常受到波及。

    經曆過戰事的孩子們懂事得早,聽到楊振講這些,每個人臉色都顯得沉重,更有孩子在默默的垂淚。

    像是在頻繁的戰事中,失去了至親的人。

    楊振雖有一番愛國熱忱,也覺得這首詩太過沉重,不由道:“咱們學一篇輕鬆一些的吧。”

    他想了想,輕輕吟出,“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這首詩雲苓不曾聽過,她專注的聽著楊振念著。

    “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

    聽到這裏,雲苓的臉色微微一變。

    後麵的詩句,她沒能再聽進去,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這句。

    “這是什麽詩?”她頓時打斷了正在吟詩的楊振。

    自己被打斷,楊振並沒有不高興,見是雲苓,反而還有些驚喜,“這是《詩經》中的一篇,名為《簡兮》。”

    “《簡兮》?”她重複著,又問:“是什麽意思?”

    楊振不緊不慢,“這是首先秦時的民歌,前麵是寫衛國宮廷舉辦舞蹈,後麵寫舞師武舞時的雄壯勇猛,舞師的才藝得到姑娘的傾慕,傾訴她對舞師的深切慕悅和刻骨相思。不過這詩看似小情小愛,確是在諷刺衛君不能任賢授能,不能……”

    “我沒問這個!”楊振還沒說完就被雲苓打斷。

    她盯著他的眼睛,“我問你,那句話是什麽意思?”

    楊振微微蹙眉,還是很耐心的問她,“淩姑娘指的,是哪句?”

    “山有榛,隰有苓。”她一字一句的重複了一遍,“這句,是什麽意思?”

    一句詩裏,不止有她的名字,竟還有雲榛的名字,她覺得意外,又覺得這並不隻是巧合。(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