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聖劍與弓弩(2)

字數:4254   加入書籤

A+A-


    等歐陽軒回味過來時,匠人們已經向泥範裏倒鐵水,倒完鐵水又用陶鉗子輕輕晃動,最後靜止,每個人手裏都有個鐵棒子,靜止了半個多小時,泥範被敲掉,紅紅的構建被匠人們用陶鉗子夾著放入了旁邊的一個桶裏,裏麵是褐色的液體,過了5分鍾,有放到另一個藍色液體的桶裏大概10分鍾左右,然後放到盛滿河水的陶盆裏。水蒸氣立刻就生起來,有人不停的取水倒進去,直到再也沒有水氣升起,示意歐陽軒可以了。歐陽軒過去拿著一個個構建量量尺寸,隻有一個栓子長了點,這個可以磨掉。由於旋臂和主體結構連接是卡扣設計,又把卡扣部分仔細檢查一下,都沒任何問題。然後老僧告訴他還有些鐵水在爐子裏,可以足夠做夠幾十個個弓箭的弓弦,歐陽軒又把努弦,弓弦,還有吉他弦的尺寸按照他們的計量方式告訴了他們。又作了一個手鋸的泥範,兩麵都是鋸齒,一頭是粗鋸,一頭是細齒,又設計了兩把短刀,厚背帶鋸齒,鏤空血槽,按照自己的手型設計了刀把,根據刀把尺寸畫了幾個卡拴,標好尺寸,還設計了多把刻刀和多功能鉗子,標好尺寸。等把設計圖和匠人們一說,各個都是麵帶愁容。聽老僧說,鋸齒他們能弄出來,但不鋒利,需要打磨,這些韌鐵雖不需鍛打,開刃需要費時。能做就好,原本歐陽軒想自己磨鋸齒刃的,他們能磨那就更好了,通過老僧翻譯,讓他們算算完成需要多少料,結果還能剩下兩塊鐵,歐陽軒想都沒想,讓他們先不要做短刀,把剩下的鐵塊直接作為工錢給他們了,把匠人們樂得夠嗆,這一塊韌鐵就足以讓他們在西域成為富翁,自然幹活力氣也大了不少,還主動要求幫歐陽軒打磨弩構件,沒說的,想做就去做。尺寸由自己掌握。

    直到天黑,才把所有部件雛形做完,剩下的就是打磨,歐陽軒讓他們繼續打磨,自己要回去和高僧談談鐵隕石的加工,1000斤的鐵隕石,最少能煉出700斤鐵,自己隻要製作一把10斤左右5公分寬,1米2左右的長劍和一把1米5長度的後背大刀順道還有兩把30公分短刀。到了山穀內看到自己帳篷旁邊放了一堆的棕紅色的鐵隕石,卸下馬具,把寶馬送回馬廄,直奔氈房,高僧和南王正在商量什麽,歐陽軒施禮完畢後,直接就把自己的想法和高僧說了出來,並告訴了南王自己做完刀劍剩下的料任由南王處置,等這話說完,南王滿是高興的臉色對高僧道“公子所需不多,您看?”,“剩下兩家平分,由龜茲匠人負責為南王殿下打造上好利器”。靠,感情他們兩個商量的是這個,還好自己不貪,不然真麻煩,高僧也同意了歐陽軒的要求,讓他明天帶鐵隕石就過去提煉打造。令歐陽軒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個僧人對佛教極其崇拜,用這個些個鐵隕石打造了一個佛像,後來印州人們為紀念印州旃陀羅笈多王,從龜茲重金購買了那尊佛像重新熔煉後,鑄造了一個鐵柱送到了天竺,至今還樹立在印州德裏城附近的麥哈洛裏。

    目的達到了,回到帳篷,又在一張羊皮上畫了一把劍和刀的造型,劍柄還是要用沉木打造,看來木頭有點不夠,還得去討要。晚宴在氈房內舉行,這回隻有南王、高僧和那個龜茲殿前主簿,還有紮蘭朵和他母親,還有一位大宛的的一位類似於丞相的官員,歐陽軒這次是第二客位,第一客位是高僧。酒宴還是那些內容,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時候,說出了沒有好木材作劍柄和刀柄時,高僧都沒考慮就同意了,還囑咐了旁邊服侍的那個老僧,讓歐陽軒明天隨意取。也和歐陽軒探討了一番小乘佛教,還好這些個都是歐陽軒曆年來的知識沉澱,也是相談盡歡。

    第二天一大早,歐陽軒先去找老僧截取了半米的沉木,然後再拿著晚上畫好的羊皮和老僧帶了大概100斤的鐵隕石還有那塊沉木去了龜茲軍營,等到了木屋時,那些匠人還在睡覺,各種打磨好的部件被放在一個羊皮袋子裏,鋼絲已經製作完畢,粗細各有20來種都是兩米多長。等匠人們看到鐵隕石的時候眼睛的光芒可以照亮木屋,嘟嘟囔囔的也不知道說什麽,老僧讓他們提煉隕石,其他所需材料隨意用,不用請示。說幹就幹,挖出爐子,把隕石稱重放入一個大坩堝內,還稱了一些說不清顏色的粉末放進坩堝,從上部送入熔煉爐。

    一上午匆匆而過,用沒把的手鋸和自己的短刀裁減了沉木,先做了個手鋸的握柄,這個很簡單,用戴帽的鉚拴固定砸死,有了工具製作就很快了一上午弄好了兩把短刀柄,用刻刀刻了精細的紋路,多功能鉗子也弄了個手柄。中午時分隕鐵也提煉完畢,正按照他們的工藝進行鍛打,鍛打差不多時,又回爐繼續熔煉,就這樣反反複複重複了3遍,最後一次鍛打整整用了一下午,聽老僧說因為是天外來石,要得天賜神器還得鍛打最少五天時間。一把刀,一把劍,外加兩把短刀是同時開工的,這也太複雜了,自己原來想簡單了。老僧又和匠人們交待了一番,就和歐陽軒回了山穀,老僧和歐陽軒解釋到等製成之後他們會派人通知,讓歐陽軒放心去做其他事情。沒辦法人家工藝流程就這樣,隻能等了。

    回到營地把製作好的弩構建組裝完畢,綁好最粗的那根弦,用那兩根抬回來木頭做了2隻努箭,沒做箭頭,打算最後用鐵隕石剩下的邊角料做點箭頭。到外麵試了試威力,韌鐵韌性極好,現在這個旋臂明顯不是自己看著澆築出來的,而是被他們鍛打過,韌性比剛澆築出來時強了幾倍,彈性拉力也有了質的飛躍。放好弩箭拉杆上弦,扣扳機,準確地射中200米外的樹幹,取回弩箭,箭頭部分到底不如金屬的,已經鈍了。找了個牛皮裁減到巴掌大小,用樹杈固定,作了一個配重過的弩箭,箭頭按照金屬頭配重。把那個靶子放置到了300米遠的位置,先是直瞄,準確射中,看來初速度要比後世自己用過的還要高,400米外就需要考慮重力,調高出箭位置,500米依舊能射穿羊皮。威力不錯。而且很小巧,旋臂是雙卡扣設計,拆解方便。扳機和手柄采用的是後世手槍的設計。給吉他換了鋼弦,把剩下的鋼弦捆綁好放到了背包頭包裏。

    第二天歐陽軒就是反複練習使用弩箭,最後在山坡上設計了自己當年訓練的場地,試了一遭,恢複了一下感覺。在樹林裏放了好多玄木,練反應能力。一天又跑又跳,仿佛又回到了當年的訓練場,唯一的差別就是沒有槍聲。以後的幾天天天都是如此,每天都是馬不停蹄的訓練,訓練,刺殺格鬥找不到人隻能空練。又去了反應爐那裏,拿了20斤的鐵隕石在加上剩餘的邊角餘料,做了100個鏤空的三棱箭頭,這個不需要鍛打,泥範成型,稍加打磨即可,在每個弩箭杆上都刻上了隸書“軒器”兩個字。最後要求在刀劍上都要刻上銘文時,那個匠人頭讓歐陽軒最後淬火後打磨時過來。權威發言了,隻好拿著箭頭回去組裝,死在這個箭頭下的人估計都是幸運的。先組裝好50隻,剩下的裝包封存。接下來的幾天又加了行進間的弩箭射擊訓練,還去狼塔樹林裏射殺動物練習移動目標。最後幹脆找韋蒙,讓他牽拉玄木的繩子,練習行進間的弩箭射擊,經過幾天的訓練基本能達到100%命中。

    從鍛打開始到最後通知歐陽軒過去,整整用了11天,等歐陽軒趕過去的時候,看到刀劍未打磨雛形是麻麵的亮銀色,而不是黑色或者其他認為隕鐵的顏色,擋手是那種棕黑色,接近於沉木的顏色,也是油亮泛光。匠人的頭讓歐陽軒用鬆脂把銘文寫在刀劍上,不能畫厚了,接過加了料的很稀薄的紅色鬆脂,用木條沾著在劍的血槽處寫下了“龍朔利器,軒置加身”靠近劍柄一處寫下了“軒器”,在血槽的周邊畫了花紋,翻過劍的另一側血槽處寫下了“嘯天下不以,護蒼生之福”同樣畫了花紋,劍柄處寫了“歐陽”二字,用的都是隸書。刀一麵畫了隻嘯天虎,另一側畫了一隻奔獅,在老虎那麵的刀柄處寫下了軒器,在獅子那麵寫下了歐陽。兩把短刀就是在一側刀柄位置寫了軒器,另一側寫了歐陽,並且兩麵都畫了兩個方向交叉的平行線紋路。弄完交給那個頭頭。等了一個多小時鬆脂徹底幹了,把刀劍放到炭火上烤了一下,那個紅色的鬆脂變成了天藍色,又放到爐子裏,也沒封蓋進料口,鉛版抽出來一下,也就不到半分鍾又推回去,用陶鉗子把刀劍都快速的拿出來,鬆脂早就不見了,有燒灼的痕跡,接著又把刀劍放到了一個藍色液體的桶裏,放置了半個小時,才拿出來,用麻布一擦拭,刀劍上天藍色的銘文在亮銀色的麵上清晰可見,接下來就是磨製。頭頭說整個磨製過程需要三天。

    回去接著等,這三天歐陽軒也沒閑著,和南王要了一把五針鬆木弓,100枝箭,把弓弦換成了鋼絲弦,天天除了各種訓練就是練習射箭,通過南王找了一個射箭比較好的百人隊隊長,指導練習,通過三天的練習達到了100米外十箭九中,兩百米外達到半數,看來還得練。三天轉眼就過去,催馬帶著刀劍柄和老僧就來到龜茲軍營。等匠人把已經打磨完的刀劍放到歐陽軒的麵前時,歐陽軒被這鬼斧神工的技藝所深深地折服。刀劍通體銀亮如鏡,寒光四射,天藍色銘文耀耀生輝。趕緊把刀劍柄拿出來,一一組裝上,由於嚴格按照尺寸作的標準件,完美結合。隻有一把短刀出了點問題,刻槽尺寸小了,又重新刻了一遍,一把劍,一把刀,兩把短刀的刀柄都對好木製的榫卯結構壓實,插入原先泥範做好的鉚栓,對側套上帽砸實砸緊。用做好的沉木帽壓進鉚栓孔,壓實用刻刀刻平。四把刀劍就算完成,拿劍測試砍了一下樹木,鋒利無比。那個頭頭通過老僧告訴歐陽軒,這四把利刃砍金屬一點問題都沒有。找了一把要回爐的鐵製廢刀,放在台子舉劍就砍,那把刀應聲而斷,劍刃毫發無損,又讓一個人拿了另一把廢刀用力對砍,刀同樣應聲而斷,劍刃同樣無損,劍麵連劃痕都沒有,又拿鐵刀在劍麵上劃了劃,一樣無損。收好刀劍回了山穀,還有很多內容要練,刀劍是有了,相應的戰術還不成熟。短刀運用是服役時訓練的,當年和老院長學過太極劍,刀法也就會29軍的一招,馬上運用還得練。

    注:此章煉鋼煉鐵等是筆者根據帕米爾高原上的岩畫和一些傳說所科幻,令外有種說法是,印州的那個鐵柱是由當年龜茲所贈,來源就是鐵隕石,那種雕刻銘文的方法是英吉沙刀具雕刻銘文的古老方法,現在都是激光雕刻了,寫這章的時候特意打電話問了一下英吉沙老匠人,鐵隕石經過足夠的鍛打之後,不是黑色的,而是亮銀色。(m.101novel.com)